五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江苏射阳中学

合集下载

关于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结果的通报

关于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结果的通报

关于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结果的通报各市教研室(教研中心、教科院):根据苏教研[2009]35号和69号文件的精神,省教研室和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11月17~20日在江苏省宿豫中学举办了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

高、初中共有28节课进行了现场教学,还有52节录像课参加了评比。

这些课都较好地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展示了我省各地实施新课程以来取得的可喜成果,和中青年化学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经评委会认真评审,最终评出现场课高中组一等奖7名,二等奖7名;初中组一等奖7名,二等奖7名。

录像课高中组二等奖13名,三等奖13名;初中组二等奖13名,三等奖13名。

现将获奖名单通报如下(见附件)。

希望各市再接再厉,不断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我省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附件: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获奖名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11月23日附件: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获奖名单高中组现场课一等奖(7名)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苏州中学李雷蕾《水杨酸分子结构的初探》无锡市第一中学尤艳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扬州中学张霞《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丹阳高级中学朱建兵《铝的性质》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许俊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宿迁市宿豫中学胡新国《硝酸》二等奖(7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王海英《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徐州市高级中学李红波《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如东高级中学管建华《铁的重要化合物》盐城中学徐晓剑《氯气的性质》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乙醇》盱眙县马坝中学时连之《物质的分散系》宿迁中学李孝团《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初中组现场课一等奖(7名)东台市实验初中杨小祥《燃烧与灭火》南通市一初中包慧《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扬州田家炳中学陆荣清《燃烧与灭火》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杨柳《金刚石、石墨、C》60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贺令翔《燃烧与灭火》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徐云飞《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宿迁沭阳银河学校李玉莲《水——宇宙对地球的特殊恩赐》二等奖(7名)无锡市河埒中学施丽华《燃料及其利用》》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吴良根《金刚石、石墨、C60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施旭萍《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江苏省淮阴中学李莹莹《奇妙的二氧化碳》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戴军《生活中的酸和碱》徐州市西苑中学许波梅《奇妙的二氧化碳》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王海静《燃烧与灭火》高中组录像课(排名不分先后)二等奖(13名)南京市金陵中学徐守兵《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锡山高级中学马啸波《钠的性质与应用》徐州市第五中学朱瑞瑾《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第一课时)》常州市第一中学邓小进《钠、镁及其化合物》昆山中学吴泽平《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毛娟《探究金属与水、酸、碱、盐溶液的反应》灌云高级中学刘洪军《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淮安中学朱恋荣《同分异构体》东台中学马东华《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仪征市第二中学雎婷《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镇江市国际学校叶长青《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泰兴中学冯丽《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泗洪中学许磊《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三等奖(13名)南京一中周良骏《Fe(OH)2的制取与保护》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周龙英《溶液的配置及分析》新沂市高级中学陈福侠《离子反应》常州市北郊中学金剑锋《镁的提取及应用》苏州市第一中学蒋玉华《溶液的配制与分析》通州高级中学邵进峰《物质的分类》东海县第二中学乔月东《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洪泽中学董业勤《离子晶体》射阳中学周正祥《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扬州市邗江中学王坚《化学反应速率》句容高级中学潘正彪《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靖江高级中学高宏《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泗阳县致远中学万竹青《氯气的生产原理》初中组录像课(排名不分先后)二等奖(13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李娜《金属性质及其探究实验设计》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张台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铜山县郑集中心中学雍世伟《燃烧与灭火》常州市正衡中学陆卫娟《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苏州吴中区迎春中学戴俊杰《空气的存在和组成》如东县实验中学吴丛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灌南县长茂中学王穆慧《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盱眙县旧铺镇张洪初级中学殷勤《奇妙的二氧化碳》盐城市亭湖区便仓初级中学张政《水的净化》宝应县城北初中姚绍年《性质活泼的氧气》镇江市外国语学校邱激扬《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姜堰市第四中学吕志玲《奇妙的二氧化碳》泗阳致远中学杨成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等奖(13名)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王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蔡静华《分子和原子》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李彬《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溧阳外国语学校刘叶兰《物质的溶解》常熟市第一中学陈栋初《燃烧与灭火》如皋初级中学张亚琴《酸碱指示剂》赣榆县清华园双语学校吕艳《制取氧气》淮安市文通中学施捷《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盐城市明达中学商建波《氧气》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王虎《性质活泼的氧气》镇江实验学校袁军先《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三课时)》泰兴市洋思中学顾德勇《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宿迁市宿豫实验初中胡巢生《燃烧与灭火》。

“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随着“生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深入,初中科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应该是有针对性、抓住学生兴趣点的,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探讨“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培养科学素养“生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化学学科中,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作业设计上,可以设置一些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形式多样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如水的性质实验、常见盐类的性质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关注学生兴趣“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专业性强、富有科普知识的作业内容。

结合当下热门话题,设计一些与环保、食品安全等相关的作业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较强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开展广泛的学科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整合“生本”理念强调跨学科整合,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在完成化学作业的能够融汇其他学科知识,形成全面的认知。

还可以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综合性作业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注重个性化学习“生本”理念强调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设置一些差异化的作业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_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_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3、能说出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导学提纲】一、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的科学。

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思考: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天然的?纯毛布料、陶瓷地板、铝合金窗户、玻璃杯、木制椅子、塑料脸盆。

二、化学的作用1、生产和,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保障人类健康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4、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讨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谈谈化学工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衣:面料、染料食:农药、化肥住:水泥、钢筋,装修材料行:钢铁、橡胶、油漆三、化学发展史1、古代化学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铜器、、纸、、酒、染料等。

2、近代化学和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并编制出了,学习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

【展示交流】【例1】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 合成抗新型病毒的药物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例2】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个案补充】【盘点收获】反思:学习化学不但要知道化学对人类的贡献,还要了解化学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学会关心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014年秋射阳高级中学高一高二总课表

2014年秋射阳高级中学高一高二总课表

高一5班
英 英 体 通 物 政 生 语 信 音 物 英 英 体 历 物 物 生 政 历 数 英 英 化 地 语 数 数 化 数 数 语 语 语 化 地 语 数 数 语 化 语 育 用 理 治 物 文 息 乐 理 语 语 育 史 理 理 物 治 史 学 语 语 学 理 文 学 学 学 学 学 文 文 文 学 理 1 学 学 文 学 茅 孙 索 杨 黄 刘 1 李 吴 杨 茅 茅 孙 马 杨 杨 刘 黄 马 1 茅 茅 张 周 刘 沈 沈 张 沈 沈 刘 刘 刘 张 周 茅 沈 沈 刘 张
高一3班
英 数 语 数 数 物 体 生 语 化 数 英 化 语 语 物 地 英 通 体 化 数 信 政 语 语 化 地 音 英 数 历 物 物 英 英 生 政 历 数 语 学 文 学 学 理 育 物 文 学 学 语 学 文 文 理 理 语 用 育 学 学 息 治 文 文 学 理 乐 语 学 史 理 理 语 语 物 治 史 学 1 顾 郭 张 顾 范 黄 1 别 范 顾 顾 顾 沈 别 索 郭 范 黄 路 周 顾 顾 范 沈 朱 别 黄 董 顾 顾 别 别 张 周 1 董 黄 黄 黄
曹 阳 成 芹 国 荣 雪 梅 恒 标 江 宁 银 龙 国 荣 雪 梅 梦 婕 春 旭 文 礼 宋 江 宁 冬 兰 国 荣 吴 雪 梅 雪 梅 江 宁 恒 标 春 旭 文 礼 晓 平 季 国 荣 成 芹 江 宁 晓 平 雪 梅 成 芹 国 荣 淑 萍 国 荣 春 旭 成 芹 春 旭 曹 阳 国 荣 梦 婕 雪 梅 江 宁 江 宁
玉 祥 王 俊 峰 同 祥 冬 兰 德 志 王 忠 江 宁 启 华 俊 峰 俊 峰 余 斌 宋 江 宁 智 玉 祥 玉 祥 海 娟 志 亮 玉 祥 志 亮 德 志 余 斌 江 宁 慧 清 高 升 俊 峰 余 斌 同 祥 高 升 玉 祥 志 亮 俊 峰 江 宁 江 宁 海 娟 启 华 江 宁 俊 峰 余 斌 志 亮 俊 峰 玉 祥

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研究

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研究

2019年6月·第16期(总第608期)成才之路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研究张航(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江苏射阳224300)摘要: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文章分析分层教学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意义,并从注重作业分层、明确目标,注重教学分层、鼓励参与,注重指导分层、促进探究等方面,探讨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1;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6-0043-01作者简介:张航(1978-),男,江苏射阳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进入高中以后,化学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差异,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两极分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此落实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信心,获得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对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进行研究。

一、分层教学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意义高中化学知识比较繁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传统教法,借助单一讲解授知,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其认知程度灵活授知,促进其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让其在自主发展中有所收获,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全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关于全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关于全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关于全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各市教研室(教研中心、教科院):根据苏教研〔2007〕6号和15号文件的精神,我们组织力量对各市报送的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结果评出一等奖32篇,二等奖61篇,三等奖135篇。

现将获奖论文名单通报如下(见附件)。

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的论文大都是经过各市教研室初评后选送的,所以论文的总体质量较好,反映了我省广大中学化学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果。

只有极少数文章因不属于本学科教学论文等原因未能获奖。

希望各市抓住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继续深入开展化学教学研究,不断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我省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附件:江苏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附件:江苏省2007年度初、高中化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等奖(32篇)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评价量规马春生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从新课改化学教师的习得性无力看有效教学耿道林江苏教院附属高中浅谈有关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几点反思蒋蕾南京南化二中科学探究——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蒋晓艳无锡市藕塘中学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创新思维周伟芳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汪勇徐州市三十六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学习评价的实施策略蒋良徐州市教研室例谈化学课堂中的“驭‘思’”盛文新常州市青龙中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与反思许小忠金坛市洮西中学例析化学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吴永才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资源的积极作用郑学裕苏州市第十中学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学情况调查和思考陆秀珍苏州实验中学刍议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实效及“成本”杨砚宁苏州新区一中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管国斌如皋市戴庄中学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分化成因及对策刘广成海安瓦甸初中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倪萍南通市启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肖剑东海县第二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初探刘娟新海实验中学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化学教师应有新意识肖红梅淮安市教研室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刘玮淮安市第六中学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黄海盐城市文峰中学活动元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管窥梁雪峰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耿志坚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试题命制中的问题探讨及原则分严济良扬大附中析初中化学实验素养的考查模式的问题探讨赵华扬州教研室“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邱激扬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让学生提出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责任许国霞姚建军丹阳高中镇江市教研室论课堂教学开放的途径和策略殷惠芳丹徒区西六中学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尝试鞠霞泰州市刁铺中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探讨嵇广华宿迁市青华中学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享受学习庞守浩宿迁市汇文中学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陈健江苏省宿迁中学二等奖(61篇)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魏友华南京市第一中学“分层式目标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周波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新课标下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彭小蓓南京一中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化学教学钱华中华中学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景信息题王超南京外国语学校浅议新课程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优化张美芹无锡市山北中学激情地呼唤激情的课堂徐文静尹峻宜兴和桥高级中学优化学法指导实践尝试探究张武敏赵国平宜兴升溪中学谈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汪嵘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让化学习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王明立江苏省南菁中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特长生的培养孟彦徐州一中从新教材编写看课程改革黄杨沛县第二中学谈新课程下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原因与对策郭红霞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走出化学教学中的误区朱莉徐州高级中学培养兴趣——仍是初中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赵永胜徐州市教研室化学即生活--论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许建勋江苏省常州中学遵循心理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宋勤仙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多角度创设情境,落实化学课堂三维教学目标苏建立江苏省前黄中学让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相得益彰徐文龙武进区礼嘉中学形散而神不散——《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周艳常州市北郊中学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回顾与总结徐坤根苏州市一中分校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化学自习能力的研究刘富兵苏州外国语学校渐行渐远渐行渐深陶兴学苏州园区教研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静吴江教研室不同类型学生“物质的量”概念结构化的差异研究吴菊英吴江盛泽中学新课程中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设想陈静张家港梁丰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钱有军如皋市实验初中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化学的复习策略胡安昌海门实验学校课改背景下高考化学命题走势分析杨兵如东教研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备考方法及策略王红新南通市小海中学例谈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蒋泓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浅谈高中化学课堂设疑技巧张永华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中化学探究活动课教学模式探微潘长仕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春江水暖鸭先知封彩花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猜想与假设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滕兴堂淮安市楚州区教研室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情景的创设胡钧成淮安市楚州中学浅谈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倪前武淮阴区棉花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初探赵永军射阳县桂英中学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索花万美射阳县桂英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策略徐海涛阜宁县东沟中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有效化学课堂李华响水县第二中学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兴趣的探究钱坤盐城市第四中学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新课程的实践者王根桂盐城市第四中学从一个教学片段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郭从年扬州高邮赞化学校在创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建祥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中浅析建构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赵铭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浅析初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高翔高邮教研室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的深究丁爱军扬州中学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一刚江苏省镇江中学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朱志俊丹阳市第三中学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有感姚建军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渗透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三有效教学李胜荣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岳福息丹阳市云阳中学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王蔚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和实践马璐泰州市刁铺中学话说时尚课堂钱智琴江苏省泰州中学质疑——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韦正光江苏省泗阳中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陆红艳沭阳国际学校浅谈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谢胜田泗洪县第四中学人类对配合物认识的教学探讨智晓禹江苏省宿迁中学五自主,让我学会了“偷懒”张理达沭阳县怀文中学三等奖(135篇)新课程呼唤化学课堂教学的本真互动焦文静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浅析高三化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吴翀云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张彩玲栖霞中学烷基苯厂校区浅谈高初中化学思维品质的衔接教育周良骏南京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王爱民高淳县第二中学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化学作业兴趣的策略研究王家景姚久祥南京市九龙中学浅谈初三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陈静南京外国语学校让我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龚雪冰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季桂莲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中学新课改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柳元兵东沟中学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媒体" 马菊华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坚持的“不变”王洁江苏省天一中学使用“催化剂”,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刘虹无锡市查桥中学浅析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姚洁华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宗杏君宜兴宜城中学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备好化学课陆晨波宜兴汇文中学新课程教学媒体在课堂中的地位王海燕江阴长寿中学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批评性思维的培养赵惠明江阴华士成人教育中心校新课标下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华静玉江苏省太湖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季亚烽无锡市外国语学校用好新教材培养学习兴趣倪彩云江阴市要塞中学让科学探究插上翅膀王西甫睢宁县教研室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张平沛县实验中学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的有效延伸范友计徐州市春晖中学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习的情感王会顶铜山县郭集中学也谈化学兴趣教学王丽丰县金陵初级中学新课程下化学习题的选取与设计探索冯秀娣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化学教学中情商的作用及培养陈晓涛铜山县郑集中学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刘睿徐州一中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孙晓云丰县中学依托新课改,上好讲评课张艳美沛县湖西中学谈谈化学复习“学案”的编制尤彦睢宁县李集中学走好课改平衡木马云皓常州市市北实验中学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庄荣珍金坛市华罗庚中学绿色教育--化学教学的使命朱奋明溧阳市后周初级中学对化学课堂有效探究的思考陆卫秀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调控艺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陈小强常州市第三中学中学化学教学案例库设计与案例编辑奚小玲常州市第一中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化学教学的乐趣黄益平溧阳市光华中学例谈新课程背景下纸笔测试评价的新特点陆飞常州市正衡中学浅谈化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徐加刚江苏省溧阳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王亮武进区嘉泽初级中学新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试卷讲评课的作用陈为中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求真务实孙勇金坛市直溪中学高中艺术班化学教学情景策略设计初探吴冰苏州市第六中学鉴别新制和久置石灰水方案的探究价值徐海兵房婷苏州实验初中新教材中大量图画的作用初探徐晓明苏州莲花学校试论化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卢怀跃江苏省木渎中学深入研究备课,合理设置关键词沈银行苏州春申中学教学机智点燃化学课堂曹静娟太仓沙溪高中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拓展的几个问题朱锦荣江苏省昆山中学三道中考化学题引起的教学反思吴明清昆山张浦中学无心之柳也成阴——课堂教学意外的意外收获藩慧华常熟海虞中学例谈利用PPT中动作路径功能制作动画施建军常熟古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谈李秀兰张家港市二中新课标下实验教学对学生源思维能力构建的再认识郑国建如皋市江防中学浅谈化学教学的两极分化闫蓓蓓高明镇东燕初中化学差生转化过程中多元智力理论的运用金春燕如皋市丁北初中矫枉无须过正——对化学课堂教学中两种现象的思考倪仁义如皋市石庄中学教学疏忽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黄皆兵启东市南苑中学追求教学本真实施有效教学梅德宏如东县河口中天中学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管建华如东中学试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许会海安县实验中学让课堂教学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刘萍海安县南屏中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曹亚美如东县丰利中学如何让化学课堂其乐无穷李春红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关注化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贺大连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孙斌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思考与实践周月平连云港市海宏中学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张利群赣榆县柘汪二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张颖赣榆县实验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蒋敏东海县浦南中学浅谈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于爽东海县浦南中学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李海平东海县初级中学初中生化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张厚忠海州实验中学落实新课标自主学化学周亚纯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浅谈新课程中酸、碱、盐的教学反思周晓芳淮阴区开明中学初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究李永振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范庆英淮阴师院附中新课程人教版《化学1》教学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颜佳斌江苏省淮安中学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胡继香王玉峰江苏省淮州中学普通高中实施化学新课标的几点思考倪翠红淮阴师院中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张梅东台市第一中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潘志琴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殷秀红东台市三仓中学关于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体会孙爱兰东台市时堰中学多方调动学习积极性努力实现绩效最优化丛建华大丰市新丰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朱志成射阳县陈洋中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刘芝东建湖外国语学校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金正海滨海县正红初级中学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初探孙勇响水县七套中学深刻理解新教材积极实施新课改陈美盐城市龙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袁明方盐城市景山中学新课程新变化葛永青亭湖区伍佑镇中学习初中化学,别让学生背上这样的负担张雪标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中化学教学也需要“咬文嚼字”储怀琴邗江蒋王中学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范世燕邗江教研室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试题评价的研究孙厚琴邗江美琪学校浅探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李中明邗江红桥高级中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鞠东胜扬州中学新课改需要且行且思刘广志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中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黄爱民宝应教研室新教材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及分析卢国田邗江瓜洲高级中学等效平衡难点突破探析李子林裴夕凤邗江蒋王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合作能力的策略研究陆建军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浅谈“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完萍镇江市江南学校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纪筱宝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植入绿色化学思想奚华红扬中市八桥中学从化学走进社会耿昌福凌太明丹徒区世业中学石马中学沪教版《自然界的水》课例分析赵双喜句容市职教中心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与体会袁春仙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在探究中学习,在实验中创新戴连娣丹阳市吕叔湘中学如何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肖志刚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以研究者的角色走进新教材叶书林丹阳市第五中学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要重视教学反思吴家峰江苏省大港中学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费晓敏镇江市第二中学小议初三化学新课程中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周宜兵句容市第三中学浅议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景大勤姜堰市南苑学校学习化学常见的思维障碍及应对措施蔡霞江苏省泰州中学新课改下作业设计的探究与思考王兰芳泰州实验中学对化学必修1教学的思考薛锋泰州实验中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学好化学杨月云兴化振兴双语学校我拿什么教给你,我的学生黄波江苏省泰州中学谈在目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张希明宿城区宿城一中浅析现代化学教育的科学性陈林泗洪县瑶沟中学走出新课改的一些误区陈卫生宿迁市洋河中学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治修江苏省泗阳中学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化学王守荣宿城区洋河三中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师生角色新定位王钰宿迁市宿城一中春风化雨润桃李——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化学教师陆永琴宿迁市湖滨开发区晓店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徐文娟宿迁市湖滨开发区晓店中学高中化学复习策略与方法姜克云宿迁市汇文中学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李孝团江苏省宿迁中学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李先东江苏省宿迁中学对新课改的几点思考朱华江苏省宿迁中学。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活动单:2.2 离子反应(Ⅰ)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活动单:2.2 离子反应(Ⅰ)

活动单(7):离子反应(Ⅰ)【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2、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3、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要点;了解离子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活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

非电解质:。

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 B.H2SO4 C.蔗糖 D.NaCl例2、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

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C.NaCl溶液是电解质 D.在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例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NH3·H2O C.CaCO3 D.酒精例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NaCl晶体、BaSO4 B.铜、二氧化硫C.液态的醋酸、酒精 D.熔融的KNO3、H2SO4溶液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碳酸钠:;氯化钙:。

氢氧化钙:;硫酸钾:。

例5、下列电离方程中,正确的是A.Na2SO4=2Na++SO4-2 B.Ba(OH)2=Ba2++OH2—C.Al2(SO4)3=2Al3++3SO42- D.Ca(NO3)2=Ca2++2(NO3)2-例6、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3、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理解下列物质的本质1、酸:;2、碱:;3、盐:。

归纳: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的单质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如铁、铜、石墨等(2)有的单质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如硫、氧气等(3)食盐晶体不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晶体不属于电解质。

(4)食盐水能导电,所以食盐水属于电解质。

(5)CO2、SO2、SO3、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活动二、离子反应小组合作:1、离子反应的概念:有离子或的化学反应,称为。

文化立校竞风流质量强校谱新篇

文化立校竞风流质量强校谱新篇

文化立校竞风流质量强校谱新篇作者:程祥赵连军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第09期江苏省射阳中学凭借出色的管理文化和出众的教学实绩,凭借锐意进取的变革精神和永争一流的进取意识,崛起于苏北平原、斐声在省市内外。

随着教育形势的转化,尤其是现任校长戴翰林同志主持工作的十年里,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突飞猛进,校内改革、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校本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与日俱新,高考成绩喜人,连续七年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引领全市同类学校。

2011年,江苏省教育工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同志曾亲赴该校调研、指导工作;同年,盐城市政府专题总结该校的办学经验。

这在盐城市教育史上实属罕见。

岁月律动环境文化传血脉江苏省射阳中学是革命先驱教育救国理想的血汗结晶,血管里流淌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这株扎根在抗日风火中的幼苗,经过70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园丁们的浇灌、培育,修成了参天凌云的伟岸英姿。

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一座座奖杯、一张张奖状、一面面奖牌、一项项荣誉,一个个表彰,是点缀其间的金灿灿的硕果。

七十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浪花;七十年,于这所学校的拓荒者、建设者,则是漫长的不同寻常的寻梦路。

他们高唱筑路歌,荜路蓝褛铸传奇,翰墨流香写春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让环境成为教育的辅助手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江苏省射阳中学的建设者们特别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别出心裁、苦心经营。

江苏省射阳中学有新老两个校区。

老校区,校园里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三个年级各具风貌的教学楼,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烙印下当时主持工作的当家人的文化思想。

综合教学前沿水平的科技楼集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管中心、课件制作中心、理化生实验室、天文观测台、校园电视台等,配套实施功能齐全。

图书馆、“文馨苑”源源不断为师生输送精神食粮;餐厅楼、校园超市意真价诚为师生提供物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以生为本的生动生活课堂”陈爱民(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射阳 224300)摘要:构建“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起来的“生动课堂”和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课堂”。

关键词:“生动”“生活”课堂《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构建“以生为本的生动生活课堂”,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生动课堂”,即: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以及让学生“动”起来的“生动课堂”,“生活课堂”,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课堂”,构建“以生为本的生动生活课堂”,从提出到实践研究,笔者不主张它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期盼的取向是“理念的引导、策略的指导、方法的倡导”。

一、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生动课堂”先要从教师自身的情绪做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唤起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真正的、真实地投入到课堂情境中。

其次,教师就要用这种真实感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同类或相似的情感,营造课堂情感氛围,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最佳效果。

常规意义上的“生动课堂”是对教师授课而言的,它除了取决于教者的情绪外,还取决于教者的语言、板书、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教学素养。

除此之外,“生动课堂”还可理解成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

它表现为新课程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场景。

“生动课堂”是师生围绕教材进行对话交流的一个“场”。

这个“场”涉及到教与学双方的表现,要营造生动课堂,不光备课时要设置好上课的情境,而且要考虑到教法,积极引领学生在这个“场”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下面以苏教版必修1教材49面:“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中三个实验教学为例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

【实验1】观察盛钠的试剂瓶,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在容积为100mL,盛有40mL水(滴3~4滴酚酞)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两人一组观察盛钠的试剂瓶,学生质疑试剂瓶上面无色的液体是什么?老师引导告之是煤油,得出结论:钠保存在煤油中,并且沉在煤油底部,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密度(0.97g/cm3)比煤油大。

学生动手实验1:从试剂瓶里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将吸干煤油后的钠放在滤纸(下面垫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迅速观察其切开断面的色泽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取、吸、切、观”,兴味盎然。

老师要求学生每1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3次,并提醒学生未用的钠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学生发现钠银白色,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切断面的颜色变暗,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以致变暗。

学生质疑:“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用剩的钠为何要放回原试剂瓶?老师暂不说明,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动手实验2:从试剂瓶里用镊子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放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钠先熔成一个小球,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学生对淡黄色固体的成分及性质产生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伏笔。

学生动手实验3:从试剂瓶里用镊子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用镊子将钠放在容积为100mL,盛有40mL水(滴3~4滴酚酞)的烧杯中,盖上玻璃片,从烧杯的侧面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亲手做钠和水的实验,非常兴奋,看到“浮、熔、游、响、红、失”现象,班级“哇”声一阵阵,兴味盎然。

同桌之间及时对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进行讨论,师生讨论后进行分析归纳: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放出的能量使它熔化;小球会游动说明,钠与水接触部位发生反应产生了气体,气体推动小球迅速游动;嘶嘶响是由于气体、小球、水相互撞击而发出嘶嘶声;气体是什么?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氢气或氧气,使学生产生欲设计收集检验气体的想法和行动。

钠逐渐消失,说明反应剧烈,速率很快;加入酚酞的水溶液会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一学生质疑:为何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对实验有何影响?师生分析:因钠与水反应放热,易使煤油燃烧冒黑烟,从而干扰实验现象。

老师释疑未用的钠及时放回原试剂瓶的原因:提请学生分析得出原因,钠放在空气中,会和水,氧气等剧烈反应,不安全,所以用完多余的钠一定要放会煤油中。

老师总结:钠易燃易爆属危险品,与一般药品的保存与取用不同,如不放回煤油中,则易造成危险。

(一般,在取用试剂时,多余的试剂是不能再放回试剂瓶的,因为会引入杂质)本知识教学主要采用实验、分析、归纳、质疑、释疑等学习方法,学生围绕几个简单的实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质疑,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和表述的准确性,实验中养成及时填写实验现象的习惯,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假设、预测、推理等深层次的思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方法,营造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

二、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课堂”。

“生活课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力求以教材为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再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氛围生活化。

这点与“生动课堂”有所交叉,它侧重于创设生活情境,将化学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使学科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融于生活,使师生基于各自的生活体验进行对话。

(3)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挂钩。

(4)练习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编写课堂练习时,选题尽量注意往这方面贴近。

“生活课堂”是化学课堂的一个资源载体,这个资源包括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化学。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没有生活就没有化学科学,而化学科学的发展又使生活的品位不断提高,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

苏教版必修1教材96面: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是生命的基础,人体内输送氧气的血红素和植物体内催化光合作用的叶绿素中都含有氮,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存在着氮的循环,生命世界才能像我们所见到的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关于氮的固定教学联系生活如下:自然固氮教学结合生活常识“雷雨发庄稼”,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不使用化肥,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其原因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与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生物固氮教学结合生活中豆科植物是不需要施肥的,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工业固氮教学结合大规模合成氨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学生都有生活体验或感知,农作物喷洒氮肥后会生长得更汪盛。

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例氮肥,硝酸铵(NH4NO3),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之一。

充足的氮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但是,含氮化合物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生产生活中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大量氮氧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如氮氧化合物导致硝酸型酸雨的产生。

在日光照射下,二氧化氮还能是氧气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臭氧。

臭氧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后,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人们称它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植物生长等有很大的危害。

氮氧化合物对臭氧层还有破坏作用、水体中含氮化合物过多引起水污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氮氧化合物对空气的污染,懂得应用化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环保。

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对生产化肥、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课堂练习设计生活化:国家出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已经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污染减排的重点,请完成以下1-3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NH3、NO、CO2、雾B.CO2、N2、Cl2、酸雨C.SO2、NO2、CO、烟尘D.HCl、SO2、N2、沙尘暴2、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A.CO B.SO2C.NO2D.Cl23、汽车尾气(含烃类、一氧化碳、无色气体与二氧化硫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二氧化硫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 2NO= N2 + 2CO2B.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C.为减少污染应开发新能源D.汽车尾气中有两种气体会遇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以上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教学过程、练习设计都与生活化相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处不在。

认识化学,了解化学,运用化学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

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是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兴趣,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本,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课堂”是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适时构建“以生为本的生动生活课堂”。

参考文献[1]张友如.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