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小说专题—小说主旨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文学作品中的四大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二、关于小说知识: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㈠人物:1.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2.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㈡情节1.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2.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

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

3.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

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㈢环境1.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从广义上说,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2.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1)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2)是渲染气氛, (3)是烘托人物性格。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映衬人物的心情,(6)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等。

三、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人称(人物形象)作用考点三、分析环境描写考点四、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五、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六、理解小说标题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一)考点八、分析写作技巧(二)考点九、品味语言特色考点十、句子作用题考点十一、段落作用题考点十二、加工小说情节四、答题技巧:考点一、人物形象分析(一)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主题探究》导学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主题探究》导学案

导学案一、教学目标复习课:文学类小说体裁主旨探究二、真题回顾,明确考情。

年份考题考察角度答案2023真题20题: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桂圆》叙述视角的作用以孩子的视角见证安叔送药材到前线支援革命,暗示“我”从小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表现了主旨。

2021真题17题: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望北哨所》人物地位分析“她”是主人公。

作者...塑造以“她”...的形象,赞颂了军人家属为支持边关,战士保家卫国而在背后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真题18题:请分别从选材和主旨的角度说明推荐文本的理由。

《与母亲相守50天》内容、主旨略2022真题15题: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

《在地图上旅行》修辞手法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019真题18题: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灯如红豆》题目紧扣主旨,高度概括了文章中心情节,突出了“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主旨。

2024市一模真题21题:同学们都认为本文可以作为《乡愁》的拓展阅读材料...请你归纳本文多层次的主旨。

主旨略梳理表格信息,探寻考点。

表格信息的分析结论:。

三、以文析法,归纳策略回顾《故乡》的内容,谈谈小说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表现主题。

背景补充: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从此,中国人民陷入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痛苦深渊。

当时,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致使广大农村日益凋敝,广大农民日趋破产。

1919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封建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

各地军阀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在饥寒困顿中痛苦挣扎,这直接造成了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

1)回到故乡后,“我”心里明明有许多话要和闰土讲,为什么最后却“说不出话”?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 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小说阅读之主题专题导航【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小说阅读主题掌握的基本要求:能够明确什么是小说主题,清晰小说的政治主题、道德主题和人物精神主题。

在掌握小说主题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2、考查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主题的方法,小说主题与标题含义、写作手法、中心句、段落作用等题型相结合。

【常见题型】1、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中心句)的理解或看法。

文中作者或人物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由议论抒情的内容引出文章主题。

2、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文章主要人物言行,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主题。

3、文章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目,是文章主题的体现,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题目,尤其标题所所蕴含的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往往与主旨紧密相关,由题目引出中心思想,表层与深层分别分析概括。

4、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文章的结尾起的画龙点睛、暗示主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的结构作用与内容作用都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

5、文章某一写作手法对于小说主题的作用。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暗示或突出小说主题。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2021春•安居区期中)小说阅读。

口罩黄大刚①街上戴口單的人越来越多了。

开始是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虽不说,眼里却藏着不屑。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二、人称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代自己的代词,如“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谈论的不在场的他人代称,如“他”“她”“它”“他们”等。

第一人称“我”往往是文中的见证人、线索人物、重要人物或主人公等,作用是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你”比较少用,一般在书信、赞颂或馍念的文章中出现,作用是亲切自然,感情强烈,拉近距离,具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人物或事件,作用是客观公正,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三、顺序叙述方法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通常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在文章中。

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顺序是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尤其是插叙的考查频率最高,倒叙次之。

顺叙也称正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它是记叙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它又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能增强文章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还可避免叙述呆板和结构单调。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在不改变中心的前提下,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入的内容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及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及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

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等。

【创作背景】海伦·凯勒出生时,本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却在19个月大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视觉和听觉。

突然变成聋盲人的海伦由于对外界的恐惧变得狂躁不安,脾气越发暴躁,直至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家教老师——安妮·沙莉文。

海伦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最终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

这本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位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的代表作。

该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位聋盲女性丰富、生动而伟大的一生。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内容简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

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

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

2019年中考语文:《水浒传》简介

2019年中考语文:《水浒传》简介

2019年中考语文:《水浒传》简介你准备好考试了么?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语文:《水浒传》简介”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帮到您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年中考语文:《水浒传》简介【背景资料】《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人物简介节选】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华州府华阴县史家村人。

庄主子弟,自幼习武,身刺九条青龙,手使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

因与少华山好汉来往,为华阴县捉拿,烧庄上山落草。

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头领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2019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

2019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

2019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2019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了解小说的丈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常见阅读方法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一: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二: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019中考专题复习之小说阅读

2019中考专题复习之小说阅读

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
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
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细节:淡定、大度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
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
答题模式:①描绘了一幅…的画面。②渲染了……的气氛。③烘托了人物……的心 情。(开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中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末尾:升华主题。) 3.方法拓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及人物的社会关系;②交代故事的时代 背景;③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创设故事的特定氛围;④烘托人物性格;⑤暗示人物的前途命 运;⑥推动情节发展;⑦深化主题思想。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与小说主题联系起来, 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 同的角度思考。
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词语
1.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善解人意、心细体贴、富有爱心、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
爱、开朗活泼、顽皮淘气、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宽容忍 让、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慈爱宽厚、和蔼可亲、不拘小节、幽默风 趣、心直口快、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 慧、精明强干、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宽宏大度、知恩图报、思想保守、默默奉献、见多识 广、严以律己、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 阿、知错就改、乐善好施、懦弱胆小、与世无争、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乐善好施、诚实守 信、有同情心、目光敏锐、谨小慎微、寡言少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主旨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

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

一只鸟,又一只鸟。

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

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

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

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

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

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

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

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

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

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

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

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

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

它吃力地飞向它们。

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

正是那只金属鸟夹。

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

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

多么蓝的天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1.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3.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6.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三、课堂巩固玛菲尔的秘密①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有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厂而忙得脱不开身。

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厂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时候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②圣诞节即将来临。

一天,同桌比索问玛菲尔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一心牵挂着父亲的玛菲尔说:“希望父亲开着鲜红的跑车回来看我们!”比索听完她的愿望,睁大眼睛问:“什么?你父亲刑满释放还能从监狱里开一部跑车回来?”③玛菲尔如遭雷击,泪水迅速涌上刚刚还阳光灿烂的脸庞,她低吼道:“你不能侮辱我的父亲!他在宾州拥有大工厂!”比索白了她一眼说:“不信去问你母亲,谁都知道你父亲在蹲监狱!”玛菲尔抓起书包狂奔出教室,她要拉母亲来跟比索证实:世上没有比父亲更正直的男人,他怎么会蹲监狱呢?④远远地,玛菲尔就看见花园长凳上熟悉的背影,母亲一定是太累了,又在长凳上打起了盹。

四年来,她一个人抚养着三个孩子,此时也一定和自己一样想念父亲了吧?玛菲尔放慢脚步,轻轻绕到母亲面前,她睡着了,唇角带着美丽的微笑,眼角有浅浅的泪痕。

⑤玛菲尔正要给母亲盖上毛毯,突然发现她怀里躺着一个浅灰色信封,“宾州第71监狱托比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却来自如此残酷的地方。

毛毯从玛菲尔手中轻轻滑落,她几乎哭出声来,然后踮着脚尖离开了花园。

⑥玛菲尔背起书包,掩上铁门,回头看看玫瑰怒放的花园,看看孤独憔悴的母亲,她对父亲的鄙视突然减少了几分。

善良的父母一定是想用这种方式,为他们撑起一片干净善良的爱的天空。

⑦玛菲尔跟比索道歉,并求他:“千万别告诉我弟弟,请你相信,我的父亲回来时,只会还给人们善良和真诚。

”听到玛菲尔的话,比索羞愧难当,他说:“如果你父亲回来时需要一辆跑车,我想我父亲可能会借给他的。

”比索的父亲埃德华先生,经营着一家大型汽车租赁公司。

⑧也就是从这时起,玛菲尔开始为迎接父亲做起了准备。

以往不怎么做家务的她,现在居然开始学做面包了,为了以父亲的名义为家人准备礼物,玛菲尔还央求邻居考伯太太让她帮忙摘苹果,同时她还动员弟弟亲手为父亲做贺卡。

一天,玛菲尔带着父亲四年来发表的文章和他以前赛车得到的奖章,去了埃德华的公司。

小姑娘大胆的提议让埃德华先生大吃一惊。

他问:“如果你爸爸骗走了我的车怎么办?”小姑娘咬着嘴唇,没有让眼泪流下来:“我发誓他不会这样做,再坏的父亲也绝对不会玷污女儿的尊严。

”埃德华先生点了点头。

⑨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当憔悴苍老的托比斯走出监狱大门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埃德华迎面走过去说:“欢迎您回家,托比斯先生!许多人都跟我说,您是最棒的司机,我等了您四年。

”托比斯狐疑地问:“为什么您会相信一个刚出狱的犯人?”埃德华笑着回答:“因为我们都是父亲。

”⑩快到家时,埃德华将方向盘交给了托比斯,“这车以后由您掌握,行李箱里有四份礼物,回家和孩子们亲热完再来上班。

”如坠梦中的托比斯打开行李箱,里面有四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还有崭新的西装和领带。

他当然不会想到这些是女儿玛菲尔的“杰作”,他在心里对宽厚善良的埃德华充满了感激。

(11)妻儿早已等在门口,铁栅栏上用玫瑰花拼成的“欢迎回家”四个字异常醒目。

两个小儿子欢呼着朝红色跑车狂奔过来,那微笑着流泪的姑娘是玛菲尔吗?(12)如果玛菲尔的父母有一天知道:11岁的女儿早就和他们一起以更宽容执著的决心来保护和捍卫爱的话,他们该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动……1.读完全文,你认为玛菲尔为什么要保守秘密?2.小说往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

请结合第⑧段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说说玛菲尔有怎样的性格。

3.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

试分析第④段和第(11)段中的“微笑”与“泪”所表现的人物的不同感情。

母亲:玛菲尔:4.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

《玛菲尔的秘密》一文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那样和谐? 请结合文章内容,以下面的句式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和谐来源于四、课后拓展提升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

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

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

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