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民俗概述
第1章1节民俗概述

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 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 过程。
3、民族性: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
4.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得固定 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和 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民俗的维系功能
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 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伍强年画---五子夺莲
世博会:“海宝骑虎”武强年画现场印“图
武强年画——《花开富贵》
1、贝贝——“鱼” 原型的福娃民俗 文化蕴涵
寓意: 人们某些美好愿望 的理想象征 辟邪消灾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 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
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
是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 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阳朔西街
4.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 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 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四、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 中的作用。
民俗学研究的内容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文 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 民间传承(或者是口传,或者是模仿,或 者是表演)的方式传播。
北京四合院
第一章第二节 :中国民俗概述

2.婚丧习俗 (1)汉族: 汉族婚礼,有许多繁文缛礼。整个过程有六个程序:提 亲→合婚(算卦、问卜)→相亲→定亲→迎亲→回门等。 尤其是迎娶时,新娘要“哭嫁”、坐花轿、拜天地、拜 高堂、夫妻对拜、喝交杯酒等。 (2)高山族: 高山族姑娘要对求婚者进行长期的考察,将初选中意者 (一般为4人)招至女方家劳动1年,以考察他们的劳动、 为人、健康状况等,最后从中选出一个作为新郎,尽量 使婚姻的基础打得牢固。 (3)傣族、彝族: 至今仍沿袭“抢亲”的习俗。但现在跟过去不同,都是 双方自愿、事先约定的。 (4)基督教徒: 在教堂举行,由牧师主持。
(4)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广 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种地方菜构 成。而三支地方菜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广州 菜是粤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味美色鲜、菜式 丰盛而赢得“食在广州”的美誉。
此外,还有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等四个菜 系,共同构成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
三.民俗的分类
六.民俗的社会功能
1.教化功能(教育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凝聚功能) 4.实用功能 5.娱乐功能
汉族
壮 族
彝 族
维吾尔族 朝 鲜 族
蒙 古 族
满 族
哈萨克族
回 族
高山族
俄 罗 斯 族
藏族
傣族
赛龙舟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傣族
泼水节
回族的开斋节
白族、彝族的火把节
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
1.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
(1)传统节日
a.春节;c.端午节;d.中秋节;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第一章:民俗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民俗的重要性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的特点与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俗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俗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民俗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分享心得。
第二章:民间信仰与宗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与区别。
使学生认识到民间信仰与宗教在我国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与分类民间信仰与宗教在我国的特点与影响讲授法:讲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间信仰与宗教现象,加深学生理解。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民间信仰与宗教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传统节日习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习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与传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对比法:分析不同节日的习俗,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节日的习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章:民间艺术与技艺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与技艺在民俗文化中的价值。
4.2 教学内容: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与特点民间艺术与技艺在民俗文化中的价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特点和价值。
第一章民俗的概述

沿海服饰:开放宽敞型 内陆特征:封闭包裹型
社会观念
崇祖敬宗,强调礼仪伦常
儒家礼乐思想 忠孝思想 首先是维护发肤完整以尽孝道之义。 其次形成完备的丧祭服制度。
祈吉心理
财神
天花妈妈
体现某种政治观念 等级观念
谚语云:“衣分三色,食分五等 (1)颜色 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后,经过反复 更改,对服饰的颜色有了明确详尽的规定:一 二三品穿紫色,四品穿深绯,五品穿浅绯,六 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其 他不入品的杂役、士卒、庶人、商贾等只能穿 黑、白二色,从此正式形成了黄、紫、朱、绿、 青、黑、白构成的服饰颜色序列,成为了封建 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
云 南 十 八 怪 挂 件 食品 云 南 十 八 怪 茶 饼
第二节 民俗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 一、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文化
二、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
(一)饮食文化的内涵
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 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 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 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唐代“神龙二年九月仪制令:诸一品以下, 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 银”。 据((大明会典))载“凡器皿,公侯一品 二品,酒注酒盏用金,余用银;三品至五品, 酒注用银,酒盏用金;六品至九品,酒注、 酒盏用银。余皆用瓷、漆、木器,并不许涂 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
((稗类钞· 宴会)条载:“若有多席,则 以在左之席为首席,以次推递。以一席 之坐次言之,则在左之最高一位为首座, 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 之下为四座。或两座相向陈设,则左席 之东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座,右席 之西向,一、二位为首座二座。”
中外民俗大题

中外民俗大题第一章民俗概述一、名词解释1.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风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简答论述1.民俗的分类(1)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居住、饮食、商贸、服饰、交通等民俗。
(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
2.民俗的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这种传播有两种方式:民族迁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民俗形成后会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指民俗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如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主要表现于信仰、崇拜、巫术、禁忌、占卜等活动上。
3.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人际关系、尊老爱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中国民俗

第一章何谓民俗第一节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民俗是一种生活相生活相也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种生活的方式,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古老的,古老的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它是活的,活态的生活相。
它在生活层面表现为生活的习惯和生活的技艺。
第二节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模式。
所谓模式,是一种样式,它概括了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或范式。
许多民俗在文化层面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模式。
这些民俗的样式,一般没有文字规定,往往象风一样流动。
第三节民俗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哲学的层面,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民俗追根溯源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
这个原点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是往往没有意识到,没有解密。
民俗归根到底是什么?民俗归根到底是“人俗”,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
如果说我们一个人有生物的生命,那么我们也有文化的生命。
人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复合体。
如果生命的基因是DNA,那么文化的基因就是从哲学理念上的民俗。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民俗;要了解外国的民族,也一定要能够解析他们的民俗。
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知己知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章民俗的发生第一节征服自然发展生产的需要生存的基本前提:衣食住行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是抬高房屋地板,以适应南方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潮湿,多虫),同时亦可利用下部空间。
这对于后来楼阁的发明、并最终导致阁楼和二层楼房的形成有直接的启示。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其梁架用榫卯衔接、地板用企口板密接,工艺技术相当成熟。
第二节种族繁衍发展自身的要求滋生中国民俗的又一个客观基础,是人自身的生产。
我们的先祖在为发展自己、繁衍后代的两性生活中,逐步构建并遵奉一定的言行规矩,一批最早的人生礼俗便应运而生。
第三节民众群体心理的认同一个民俗事象的最终形成,总是有同一实践的反复剌激,在一群人的心底里留下了同一个感受,即“共同感”,或“我们感”。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的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 ——民俗文化的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传播方式: 1、民族迁徙 2、文化交融(如肯德基、麦当劳)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例举题)
如:春节贴对联、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扫墓、端午 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腊八节喝腊八粥等是先秦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
1、民俗是集体创造的 2、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完成的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模式性 ——亦称类型性
一般缺少个性(为什么?)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一般缺少个性(为什么?)
因为民俗是由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因而一般缺少个性, 而表现为一种类型模式
(一)教化功能
教育和潜移默化 举例: 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等
(二)规范功能
社会规范四个层次: 法律、纪律、道德、民俗 如:乡规民约
(三)娱乐功能(快乐、愉悦的调剂作用)
哪个民族的节日? 芦笙节、斗马节 花炮节、多耶舞 盘王节、 “上刀山、下火海” 三月三 那达慕
答案:苗族、侗族、瑶族、壮族、蒙古族
二、民俗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
经济民俗 社会民俗 信仰民俗 游艺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经济民俗
——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包括: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经济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社会民俗
——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
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六、民俗与旅游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上述内容体现了民俗对旅游的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民俗文化对旅游有什么作用? 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 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上述内容体现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六、民俗与旅游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作用?
消极作用
民俗文化的通化和庸俗化 对民俗传统文化的冲击 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六、民俗与旅游
思考: 如何将中国传统节日传承发扬?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标志(作业)
经典
大藏经
八卦太极图 十字架 新月
道藏 圣经 古兰经
民族辉煌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
中有这样的感慨:“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黄河下
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
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 河的挑战严重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 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 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 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
包括:
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游艺民俗
我国各民族民俗分类
物质 民俗 社会 民俗 口承 语言 民俗 精神 民俗
①居住;②服饰;③饮食;④生产;⑤交通、通 讯;⑥交易 ①家族、亲族;②村落;③各种社会职业集团; ④人生礼仪式(生、葬、婚);⑤岁时习俗 ①神化、传说、故事;②歌谣、叙事诗;③谚语、 谜语;④民间艺术 ①巫术;②宗教;③信仰;④禁忌;⑤道德、礼 仪;⑥民间游戏
包括:
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
社会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信仰民俗 ——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
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信仰民俗
讨论题
信仰民俗和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吗?
二、民俗的分类
游艺民俗 ——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六、民俗与旅游
2月11日携程旅游发布的 《2019年春节旅游账单》显示 ,猪年春节,超4亿国人春节 出游,足迹遍布全球1372个目 的地。其中,广东人到达全球 64个国家和地区、403个国内 外城市,“旅游过大年”成为 了广东人的常规选择。
六、民俗与旅游
从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的单次 人均花费看,上海、北京、广州、 杭州和成都游客人均消费超过3000 元。出境游的消费更是惊人——北 京游客出境游人均花费近9000元, 其次是上海游客,人均花费超过 8000元。
民族辉煌
在哲学家罗素那里,却有这样的惊叹: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 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续的进化生 存下来了。”
六、民俗与旅游
讨论:
民俗文化对旅游有什么作用? 旅游对民俗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六、民俗与旅游
广州:看花、舞龙
广州过年的街道上,商场门前都会 摆上挂满“利是”的金桔树。另外,舞 龙、舞狮也是广州春节的一大娱乐,更 是民间传统活动之一。舞龙、舞狮有 着保家宅、保平安的寓意。 广州的花市历经千年,传统依旧,广 州大规模除夕花市始于1920年,以后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深夜 12时,都会芳香弥漫。目前已形成了越 秀、天河、荔湾、白云等区的十大花 市。最闻名的要数越秀西湖花市了,人 流众多,人们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用竹子 扎起了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 市牌坊,让东西南北四条路都成了花的 海洋。
两汉就已定型,传承至今
民俗的变异性(原因)
1、口传的衰减 2、时代的洗礼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的民族性
1、同一民俗事项,表现形式不同
2、各民族的独特风俗
3、我国各民族名称的来历(8种情况)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的地方性——地理特征、乡土气息、地方特色
(例举题)
饮食上: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思考题
按内容划分,民俗划分为哪几类?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整体意识) ——民俗的本质特征、生命力所在
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六、民俗与旅游
2019年 2月10日,飞猪发布猪年春节旅游数据, 通过数字的变化,揭示旅游过年新民俗的各项特征。
据飞猪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外出旅行的整体人次比去年增长了 19%。其中,境外游的增长达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过90%。 出境旅行过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时飞行圈内。港澳台地区、日 本、泰国是大家最多选择的目的地。
六、民俗与旅游
摩梭人 摩梭人被认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 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其实走婚并非原始的母系氏族 制度,而是明清两代封建土司制度下的产物。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 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
走婚桥位于泸沽湖 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 是泸沽湖上唯一一座桥。 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 的地方。
(一)“民”
5、民——全民——正确概念
(二)“俗”
1、简单说:知识和学问
(二)“俗”
2、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 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特征: 约定俗成、自觉遵循和维护的 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思维模式
(三)“民俗”
定义:民俗——民间风俗
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3、民——古人——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代表人:爱德华泰勒 人类学之父
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文明时期
神话
传说和故事
都将会消失
(一)“民”
4、民——任何一个人——20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邓迪斯(美国)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3.30)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 和人类学教授,美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 国际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界有广泛影响。邓迪斯于1934年9月8日生 于纽约市,1955年和1958年在耶鲁大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62 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民俗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担任美国民俗 学协会主席兼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北美方面的副主席,研究领域涉 及民间文学理论和方法、象征研究、民俗的精神分析研究、城市民俗、 谚语、笑话、北美印第安人的民间故事和童话等。
中外民俗
吴忠军主编
参考俗学网
讨论:
你心目中的民俗是什么?
第1章 民俗概述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folklore 英国学者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
(一)“民”
1、民——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代表人:格林兄弟(德国) 民俗学学科的创始人
(四)审美功能(悦耳悦目、悦神悦意)
音乐、建筑、服饰、年画、工艺品……
(五)维系功能
统一行为与思想,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举例:
华侨——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的传
统节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认同
五、民俗的形成
(一)经济的原因 (二)政治的原因
(三)宗教的原因
(四)地域的原因
宗教的标志及其经典
宗教
六、民俗与旅游
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习俗体现了民俗的稳定性特征?
A.元宵节吃元宵 B.清明节扫墓 C.端午节吃粽子 D.中秋节赏月 E.腊八节吃腊八粥
六、民俗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