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句教学提纲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复句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复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2.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句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2. 复句的基本类型:(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相互独立,可以用“和、或、但、然而”等连词连接。
(2)递进复句:分句之间有程度、范围、数量等方面的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而且、还、也”等连词连接。
(3)选择复句:分句之间有选择关系,可以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许”等连词连接。
(4)转折复句:分句之间有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然而、却”等连词连接。
(5)因果复句: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因而、于是”等连词连接。
(6)条件复句:分句之间有条件关系,可以用“如果、假如、倘若、要是”等连词连接。
3. 复句的运用:(1)正确使用连词:根据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2)保持句子结构清晰:尽量使句子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杂糅。
(3)注意语意连贯:确保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表达完整的意思。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不同部分,从而引出复句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每组根据给定的句子类型,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复句。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含有复句的文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复句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于复句的掌握情况。
复句指导课教案

复句指导课教案第一篇:复句指导课教案复句的类型及划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
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辅助:多媒体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
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1、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
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三:复句基本类型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现代汉语语法讲座(复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 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 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 常 用关联词语有: 于是, 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 接着,首先(起初) 然后……,从 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 然后 , 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 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 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 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 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 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 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 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 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 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 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 句则不能用. 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承接复句 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连动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 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含有转折意 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 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 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 "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 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 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 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 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2024复句知识课件初中语文课件教学大纲

•引言•复句基本概念及特点•初中常见复句类型及用法•复句在语境中运用技巧•复句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复句知识课件设计与制作方法•总结与展望引言背景复句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语文的必考知识点。
掌握复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句的概念、类型和运用,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目的和背景复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复句的概念、特点,以及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对复句进行分类。
复句的运用和技巧介绍复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包括增强语气、表达复杂思想等。
同时,提供复句的运用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调整分句顺序等。
复句的常见错误和修改方法列举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复句错误类型,如关联词搭配不当、分句主语不一致等,并提供相应的修改方法。
复句的结构和分析详细讲解复句的结构,包括分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以及分句之间的关联词和逻辑关系。
同时,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句的结构。
课件内容概述复句基本概念及特点复句定义与分类复句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分类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
复句结构特点01分句之间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中的各个分句都是独立的句子,它们之间互不作句子成分,这是复句与单句的重要区别。
02分句之间有关联词连接复句中的分句之间常常有关联词连接,表示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03复句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语义关系由于复句包含多个分句,因此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关系,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复句与单句关系复句由单句组成01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单句是复句的基础。
复句与单句在结构上的区别02复句中的分句互不作句子成分,而单句则是一个初中常见复句类型及用法并列复句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初中复句知识教案

初中复句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复句的概念,掌握复句的类型和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复句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句的概念及其与句子、单句、句群的关系。
2. 复句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
3. 复句的结构:主句与从句的关系,从句的种类及其在复句中的位置。
4. 复句的运用:正确连接复句,避免句子间的混乱和矛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复句的概念及其与句子、单句、句群的区别。
2. 复句的类型及其特点。
3. 复句的结构,尤其是从句的种类及其在复句中的位置。
4. 复句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连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复句的概念、类型、结构及运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句的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句子、单句、句群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复句的概念:简要介绍复句的定义,明确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通过一定的连接词组合而成的。
3. 讲解复句的类型:分别介绍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类型的特点及用法。
4. 讲解复句的结构:阐述主句与从句的关系,介绍从句的种类(如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等)及其在复句中的位置。
5. 讲解复句的运用:举例说明如何正确连接复句,避免句子间的混乱和矛盾。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连接一些给定的单句,形成复句。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一些关于复句的用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复句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现代汉语 语法-复句6

2、是否使用关联词语 、 关联词语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 要语法手段,大多数复句在分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 要语法手段,大多数复句在分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
如:她不是败在没有运气,而是败在缺乏意志上。 她不是败在没有运气,而是败在缺乏意志上。 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恋着土屋不走。 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恋着土屋不走。
(二)复句的特点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 可表达比单句更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可表达比单句更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 复杂的语义内容。 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 在结构上互不包含,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 在结构上互不包含, 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 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 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 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 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 叹号表示 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 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有时强调主语,复句中相同的主语可同时出现。 有时强调主语,复句中相同的主语可同时出现。
例5: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速度。 例6: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单句与紧缩复句的区别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2、关联词语的种类和使用 、 3、各类复句的结构与表达特点、关联词语的使用 、各类复句的结构与表达特点、 4、多层复句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分析 、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 2、并列复句与选择复句的区别 、 3、并列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 4、承接复句与递进复句的区别 、 5、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 6、因果复句与条件复句的区别 、 7、充足条件句与必要条件句区别 、 8、紧缩复句与单句的区别、紧缩复句结构类型分析 、紧缩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9、多层复句的切分 、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联系的单句构成的橘子叫复句2.复句特征:1.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外,也就是说,各分句在结构上有想对的独立性。
2.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
3.复句中的分句,意义是有联系的,分句剪得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
3.复句的构成方式有:通过语序直接组成,借组关联词组成。
4.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5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决选式三种。
6.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唯一条件式、充分条件、无条件式三种。
7.多重复句: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在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8.分析多重复句:1.纵观全局结构,确定分句数目。
2.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3.辨析关联词语,明确统领内容。
4.简化句子。
9.句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互相联系的句子,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表示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10.句群特点: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互相联系的句子组成。
2.句群的组合按一定规则。
3.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
11.句群与复句的区别:1.语调形式上的相互区别。
2.语音停顿上的相互区别。
3.结构上的相互区别。
12.解证句群:有的句子提出某种辺里看法,指出某种事实与现象内外的句子进行解释,说明,引申补充等。
13.什么叫句子的成分残缺?就主语、谓语残缺现象各举一例并分析改正: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或它们的中心语等。
例:从王家营子的变化,说明目前农村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分析:主语应该是“王家营子的变化”,可是在它前边加上介词“从”,使它不能成为全句的主语了,应该删去“从”例:学习语文课,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好其他功课的实际意义,学生不知哪个是语文学习的现象应纠正。
分析:是复句,第一分句只有主语没有谓语,应在“····胆略”后补上“全人钦佩”14.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第二版课件5.8复句

• 3.有的复句和单句表面很像,实则不同。 • ② 因为一点小矛盾,彼此就不再来往了。 • ③ 因为闹了一点小矛盾,彼此就不再来往了。 • ④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 • ⑤我始终坚持认为,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永远
也不会过时。
• 4.复句中,关联词语是分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形式标记
第一,什么是复句
• 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再加上一个贯穿始终的句 调构成。对比:
• 武汉很热,长沙也很热。 • 武汉和长沙都很热。 • 2.复句中的分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 相对独立即互不充当句法成分: • <陈琳辞职>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 我不同意<陈琳辞职>。 • <陈琳辞职>到底是不是好事? • <陈琳辞职>,工程进度会受影响吧。
• ⑥ 下课后,大伙儿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乒乓球,还 有的在跑步,都在积极锻炼身体。
• 1.分句之间有选择关系。 (4)选择复句
• 2.未定选择,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 人从中选择。典型的关联词语是“或者……或 者……”,还有“是……还是……”“要么……要 么……”“不是……就是……”等。如: ① 在困难面前,或者当个懦弱的逃兵,或者做个勇 猛的战士。
• ② 这种鸡,既可以像饲养普通鸡那样进行笼养,也可以放 养。
• ③ 这个国家的政府一方面谴责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 另一方面又主动向美国控制下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示 好。
• ④ 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学费。
(1)并列复句
• 有时也只出现一个“又”或一个“也”,如: • ⑤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又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自
⑩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有时也可只用一个“而是”或“而不是”等。如:
(11)不应该只看个别动作像不像, 而是要看舞蹈中表现的 情感可不可能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总后分---要么A要么B,二者必居其一
先分后总----两个标准:一个A,一个B。
2020/7/15
12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可能供人选择。
(1)任选式
或此或彼,任选其一,语气和缓,商量口味
或者A。或者B;是A,还是B……
(2)限选式
非此即彼,必居其一,语气肯定,无庸置疑
不是A,就是B;要不A,要不B……
(2)衬托式(反转式)
以事物的否定面衬托其肯定面,即以反托 正。不但不A,反而还B
(3)反逼式
以深证浅,使话语更具有说服力。尚且A,
何况B。
2020/7/15
15
6.转折复句
前后分句语义相反或相对。
1)轻转
前后语义无明显对立,只部分相反或不协调。A, 可是B;(但是、不过、然而)
(2)重转
让步然后转正意,前后明显对立,语气较重。 虽然A,但是B;尽管A,而B 。
而复句不止一套句子成分,所以有不止一个结构中心。
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 迷人的繁星啊!
事实是伙食费降低了,伙食质量反而比 以前提高了。
伙食费降低了,伙食质量反而比以前提 高了,这是事实。
2020/7/15
6
区别单复句练习:
1.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今天下雨,他可能不会来了。 3.人们在葡萄架下吃饭、乘凉。
2.看关系词语
单句一般不用,而复句一般使用来表示 各分句间语义关系。
2020/7/15
4
3.看语义关系
单句一般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复句往 往不止一个意思,表义容量大,各种语义关系 复杂。
风轻轻的吹着四处飘飞的柳絮。
风,轻轻的吹着;柳絮,四处飘飞着。
2020/7/15
5
4.看结构中心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一个结构中心;
几个分句先后相继。又叫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1)时间承接
各分句按时间说明连续动作或事情。
(2)空间承接
各分句按空间顺序叙述几件事。
(3)逻辑事理上承接
分句首位相接。 例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020/7/15
11
3.解说复句
后分句对前分句解释、说明或总括等。
(1)解证式
鲁迅有一篇小说,叫《阿Q正传》。
2020/7/15
8
17.老田说完,一扭头便走了。 18.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
19.这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不正是陈毅一生的真 实写照吗?
20.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已经是我 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三、复句的基本类型
1.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叙述几件事,或写几种情 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
1.什么是多重复句
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结构上具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
2020/7/15
现代汉语复句
一、复句和复句的特点
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 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1.语音上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有一个 隔离性的停顿,一个句末标点。各分句之间可 以有连续性停顿。
例如比较: 他机智勇敢---
他机智、勇敢---
他机智,勇敢.
2020/7/15
②前果后因 之所以A,是因为B;所以 A,因为B;A是因为B
(2)推论因果
既然A,就B;A,可见B
2020/7/15
19
10.目的复句
一般前分句是目的,后分句说明采取的行动
(1)积极目的(获取性目的)
以便、用以、为了、为着
(2)消极目的(免除性目的)
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2020/7/15
20
四、多重复句
2020/7/15
9
(1)平列式: 分句意义平等并列。既A,又B;又A,又B; 也A,也B;一边A,一边B
(2)对照式: 肯定否定对立,又叫对立式。是A,不是B;不 是A,而是B……
(3)对比式: 正面反面对比。一般不用关系词语。例如: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020/7/15
10
2.承接复句
2020/7/15
16
7.条件复句
一般前分句提出条件,后分句说明结果。
(1)有条件
①充分条件(足够条件):只要A,就B;一 A,就B;一旦A,就B;只需A,就B。
②必要条件(必备条件):只有A,才B; 除非A,才B;惟有A,才B
(2)无条件
无论A,都B;不管(不论、任凭)A,
都(也、总是)B
2020/7/15
12.“苍山雪,洱海月”那奇妙的景色,曾使多少游人迷 醉 13.即使厂长,也没有权利随意开除工人。
14.国际歌,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是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歌。
15.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在心理上引起人的积极感 应,在感情上引起人的共鸣,在理智上给人以启示的 具体的事物,才可能是美的。
16.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极为 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2020/7/15
13
(3)决选式(取舍式)
两种情况,选择其一,取此舍彼, 或者反之,语气坚决。
①先取后舍: 宁可(宁肯、宁愿)A,也不(不愿)B…
②先舍后取:与其(如若)源自,不如(宁肯、宁可)B2020/7/15
14
5.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更进一步。
(1)顺递式
几个分句语义由浅入深。不但A,而且B
4.公差催人上路,像屠夫赶牛羊一样。
5.学习,学习,再学习! 6.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7.夜,漆黑的夜! 8.青年是人类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9.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美不可言。
2020/7/15
7
10.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是所谓福橘。 1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2
2.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依靠一定的语序和 虚词保持一定的意义关系。
即意合法、关联法。
3.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装, 这些分句不能互相作句子成分。例如比较:
我这样说,难免有人会发脾气。
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 空洞的理论。
2020/7/15
3
二、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看语音停顿
单句少用而复句各分句之间多要连续性 停顿。所以单句中的连谓、联合短语作谓语 时不能有标点停顿,否则可能成为复句。
17
8.假设复句
一般前分句提假设,后分句说明结果。
(1)相承假设
如果A,就B;倘若A,就B;假如AB; 如果说A,那么B;要不是A,就B
(2)相反假设
即使A,也B;
就是A,也B;
哪怕A,也B;
纵然A,也B
2020/7/15
18
9.因果复句
一般前分句说明原因,后分句得出结果。
(1)说明因果
①前因后果 因为A,所以B;A所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