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饮食和健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常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吃饭”,可见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维持身体健康,还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健康饮食的原则以及如何调整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膳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是身体细胞生长、代谢、修复组织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健康饮食的原则包括多样化、均衡化、适量化和科学化。

多样化的饮食可以确保身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避免单一食物造成的营养不良。

均衡的饮食是指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保证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比例适当。

适量的饮食是指不过量摄入食物,避免造成肥胖和代谢紊乱。

科学的饮食是指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工作量、年龄等因素来合理安排饮食,满足身体的需求。

调整饮食习惯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其次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和不洁食物,保证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此外,要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的不同来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肉类、豆类等蛋白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

总之,饮食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均衡的饮食原则以及调整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饮食,关爱健康,迈向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演讲稿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演讲稿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健康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更关乎我们的未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饮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体重,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同时,它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相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健康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健康饮食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疲劳、精神萎靡,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健康饮食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感,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健康饮食对我们的未来的影响。

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慢性疾病,延缓衰老。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健康饮食不仅关乎我们的现在,更关乎我们的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尽量避免垃圾食品。

同时,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挑食偏食,保持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注重健康饮食,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让美好成为我们未来的主题!
谢谢大家!。

浅谈健康饮食文化的演讲稿

浅谈健康饮食文化的演讲稿

浅谈健康饮食文化的演讲稿浅谈健康饮食文化的演讲稿【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健康饮食,让我们更健康”。

同学们,全国学生营养日要到了。

让我们暂时放下书本,一起呵护健康。

下午四点左右,随着铃声响起,学生们三五成群走出校门,奔向学校附近的各个摊位。

冷清的街道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炸肉串、蛋卷等小吃摊上坐满了穿着校服的学生。

这些摊位的工作人员很少戴手套。

他们一边经营一边忙着收钱,学生们却完全不管。

我们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的,身体健康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各种各样的食品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过期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各种零星零食。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在腌制火腿的时候喷敌敌畏。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

在我们学校,由于缺乏合理的营养知识,许多学生的膳食摄入不平衡。

有些同学午餐挑食偏食,甚至养成了喜欢吃零食而不是主食的习惯。

这样,学生的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发育。

所以一定要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抵制垃圾食品的诱惑。

青少年是智力投资和体力投资的黄金时期。

只有天气合适,他们才能长得好,体格强壮,思维敏捷,健康成长。

最后我们编了一个公式鼓励同学:“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贪。

”多喝开水,少吃零食。

经常锻炼,关心你的健康。

注意三餐,均衡饮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浅谈健康饮食文化的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天我们都要饮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饮食要健康,要均衡,不然我们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是长不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重视每天摄入的营养,符合身体需要。

很多同学都比较喜欢吃零食,把零食当饭吃,非常不好。

不但影响我们健康,也不利于我们成长。

并不是说零食不能吃,只是希望同学们不要把零食当做正餐,该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吃饭,而不是把零食当做每天的必须品,我们如果想要健康成长,不想因为营养不良长不高,就应该注意饮食。

浅谈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浅谈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行编辑)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同时也发现了食物和药物。

药物和食物一样,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实践过程,它们都来源于生产生活,是我们祖先千万年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从食物和药物本身材质来讲,都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而且有不少品种既属于药物又属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早在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饮食,患者食之为药物”,因此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大多被《本草纲目》收录,由此可见食物亦有治病疗疾之功。

饮食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是很多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偏性较小,功效比较弱,但在医者眼中,一顿适当的佳肴也是一剂良药,一桌不当的饭菜亦可诱发疾患。

饮食的根本作用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为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营养,补充人体日常活动中的各项消耗,也能防治疾病或加速病人康复。

食物与药物同源、同理,由此发展出了食养、食疗、药膳等。

食养即是饮食应用于健康人群达到养生的目的,平常我们饮食充饥其实也是属于这一作用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食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饮食以养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

”食养就是饮食根本作用的体现。

如果将饮食作用于病人身体的调节或疾病的治疗,就是食治或称食疗。

孙思邈对此也有言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我们现在的养生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对于一些轻病、慢性病和疾病的恢复期都可以使用,针对疾病选择适当的饮食以恢复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病邪。

樊正伦老师在《生活处处有中医》里这样写到:“父母给你的元气,这是先天的,如果后天不用谷物来补充的话,人就能活7天,这些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

而这些谷物是为了减少元气的消耗。

如果天天都正常的饮食起居,人类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20岁。

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健康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良好体态的关键。

我们所摄入
的食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因此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
重要。

一个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此外,健康饮食还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糖
尿病和高血压。

二、健康饮食的影响
健康饮食对身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健康饮食可以帮助控
制体重,避免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其次,健康饮食有助于提高
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此外,健康饮食还可以改善心血管
健康,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健康饮食可以
改善心理健康,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三、如何实现健康饮食
要实现健康饮食,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各种不同种
类的食物。

其次,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

此外,要注重食物的质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加工食品
和含糖饮料。

最后,要保持适当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暴饮
暴食和饥饿过度。

四、结语
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我们可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选择健康的食物,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让身体更加强壮,心灵更加健康。

愿我们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

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演讲稿

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演讲稿

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身体健康。

健康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食物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而且我们所摄入的食物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

如果我们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就容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能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肪蛋白质,就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预防疾病。

其次,健康饮食也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一些食物
中的营养物质,如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族等,对大脑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此外,健康饮食还能帮助我们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减少情绪波动,提升心情。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健康饮食对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摄
入加工食品、油炸食物、高糖饮料等不健康食物,多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餐桌礼仪,慢慢咀嚼,享受进餐的过程,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现在开始,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为我们的身心健
康加油助力!
谢谢大家!。

浅谈对饮食营养与保健的体会

浅谈对饮食营养与保健的体会

浅谈对饮食营养与保健的体会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饮食营养和身体保健越来越关注。

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营养摄入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结构、营养素摄入、食物安全以及保健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享。

一、饮食结构的合理安排一个健康的饮食结构需要包含多种食物,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

例如,每天的饮食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如肉类、鱼类、豆类)、乳制品等。

这样,才能确保身体得到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等丰富的营养物质。

其次,在饮食结构中要注意适量控制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例如,过多的高糖和高脂食物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相反,食用过少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会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适量摄入的原则非常重要。

二、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营养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不同的营养素在身体内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因此,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来自全谷物的复合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营养素,可从肉类、乳制品、豆类等食物中获取。

脂肪是提供能量和维持正常体温的重要物质,但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如橄榄油和坚果。

其次,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A、C和E等是抗氧化剂,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矿物质如铁、钙、锌等是骨骼健康和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物选择,可以获得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足够摄入量。

三、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食物安全和卫生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合理保存和烹饪食物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首先,选择有道德和环境责任感的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以确保购买到高质量的食材。

购买食物时要留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原产地等信息。

此外,了解是否存在加入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情况也是必要的。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食物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类的健康与长期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我们所摄入的食物质量和种类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就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展开讨论,包括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饮食原则和保持健康的攻略,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食物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养分来源。

我们需要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食物的选择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均衡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应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乳制品和油脂。

这些食物提供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

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增强免疫系统、控制体重、保护心脏健康等。

其次,食物的质量也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优质食物指的是富含有益营养物质、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

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天然的食材,并尽量避免加工食品、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物以及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

此外,食物的加工方法和烹饪方式也需要注意。

尽量选择煮、炖、蒸的烹饪方式,而减少油炸和煎炒,以保持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状态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规划。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钙和蛋白质,而运动员则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支持身体运动。

此外,一些特殊群体,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的摄入。

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有助于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除了食物本身,饮食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饮食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首先,多样化饮食。

每天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多样化的饮食也有助于预防缺乏某种营养物质的情况发生。

其次,适量进食。

过量的饮食摄入会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同时也发现了食物和药物。

药物和食物一样,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实践过程,它们都来源于生产生活,是我们祖先千万年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从食物和药物本身材质来讲,都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而且有不少品种既属于药物又属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早在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饮食,患者食之为药物”,因此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大多被《本草纲目》收录,由此可见食物亦有治病疗疾之功。

饮食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是很多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偏性较小,功效比较弱,但在医者眼中,一顿适当的佳肴也是一剂良药,一桌不当的饭菜亦可诱发疾患。

饮食的根本作用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为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营养,补充人体日常活动中的各项消耗,也能防治疾病或加速病人康复。

食物与药物同源、同理,由此发展出了食养、食疗、药膳等。

食养即是饮食应用于健康人群达到养生的目的,平常我们饮食充饥其实也是属于这一作用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食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饮食以养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

”食养就是饮食根本作用的体现。

如果将饮食作用于病人身体的调节或疾病的治疗,就是食治或称食疗。

孙思邈对此也有言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我们现在的养生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对于一些轻病、慢性病和疾病的恢复期都可以使用,针对疾病选择适当的饮食以恢复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病邪。

樊正伦老师在《生活处处有中医》里这样写到:“父母给你的元气,这是先天的,如果后天不用谷物来补充的话,人就能活7天,这些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

而这些谷物是为了减少元气的消耗。

如果天天都正常的饮食起居,人类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20岁。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饮食为了保持健康体魄和充沛精力,因此选择的食物应主次分明、种类丰富、寒热补泻搭配,饮食应以主食(米、面、豆类)为主,肉类、蔬菜、水果等为辅,主食与肉类大多是补益之品,应适当多食;蔬菜、水果多属清泄之类,故应当少食,多补少泄才能维持人的健康状态。

对于病人和亚健康人群则应根据个人整体状况并依据医理药性合理选择食物种类或食疗方。

药物用于治疗药效强,劲大,如果用的正确,效果将会很好,但如果用药不当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而饮食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有时候搭配不当也不会立即出现不良反应。

我们不用经常服用药物,但每天都离不开饮食,虽然食物的偏性比药物小很多,但饮食的量要比药物的量大很多,在生活物质水平较高的今天,药食两用的药物(如生姜、葱白、大枣、枸杞、党参、玉竹、黑豆、薏米、芡实等)已经步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如果搭配不当,饮食的偏性将于中药方剂的偏性相差无几,所以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引起明显不适甚至引起疾病,如果是病人或亚健康人群一次饮食不当就会使症状加重,因此,对有些人来说一顿佳肴也是一剂中药,有益于人或有害于人。

由于“药食同源”,所以用以指明药物性质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理论就同样适用于食物,指导我们有选择地饮食。

而且在中药典籍中,也对大部分的食物性质作出了研究和阐述。

但是,饮食具有的一个根本性质就是长期服用性,甚至是终生可用,皆因大部分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可以久用,比如米、面、蔬菜、水果等,而除了一些特殊饮食(大多数调味品、某些肉类果蔬等),性味归经等中药理论在指导食物应用时并不是十分严格,如苹果味甘性平偏凉,但久食一般不会发生像凉性药物那样的副反应,但也不乏例外者,如水果中的梨,其性寒凉,虽然远远不及大黄作用强,但是平素胃寒或胃纳不佳的人,食之胃部也会略有不适甚至引起泄泻;再如性质寒凉的白萝卜,有理气化痰,消食和胃之功,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也可引起明显气虚症状;再如性质寒凉的冬瓜,有清热利尿,降脂减肥之功,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可引起气阴两虚;再如莲藕,生用甘凉,熟食甘温,有益气补阴之力,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却可助生痰湿;再如性寒凉的芹菜,有清热平肝之力,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却可引发疾患,例如在明朝洪武年间,朱棣尚为燕王时,因患症瘕之疾,燕王府良医正(后升院判)韩彝久治不愈,太祖朱元璋就派自己最器重的御医戴思恭前往燕京(北京)诊治。

戴思恭先询问了韩彝所用的药方,又问燕王有什么饮食嗜好,朱棣答:“生芹”。

戴思恭说:明白了。

他一剂药下,即排出诸多寄生虫,燕王的病就好了。

药食的使用有时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是指导我们使用药食的根本法则,药物的使用会有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同样饮食也如此。

自然界有四季寒暑的更迭,居处地点有高下、燥湿等不同,应根据这些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差异,有选择性地使用药物或饮食。

诚如《黄帝内经》“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之谓也。

药食的应用要“因人制宜”,应根据人体性别、年龄、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差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因人、因证而施,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饮食或药物,绝不能不顾身体条件和状况乱用药食否则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结果。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在寒、热、温、凉和酸、甘、辛、苦、咸等方面药物又有自己突出的特性,治疗疾病也正是应用了药物的这种“特性”,也就是偏性来调整有病机体的偏失状态。

同样,如果药物使用过度,会造成机体在某方面的偏盛或偏衰,最终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故药物应用有严格的原则和方法,饮食虽没有严格的食用原则和方法,但使用不当也会有副作用。

因为偏性大小是相对的,相对于中药大黄和附子,所有食物的偏性都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相对大米和苹果来说,还有很多食物的偏性是很大的。

饮食经过了几千年的筛选,其筛选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够长期服用而不至于产生副作用或副作用极小,而一些副作用稍大的饮食,如部分调味品,一般家庭使用总是作为佐料,是不会作为主食来用的,这也是中国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

但是调味品使用不当会引起明显副作用,比如,含有桂皮和花椒的调味品,桂皮和花椒均有小毒,二者一起食用热性、燥性都很大,过用或使用不当会引发疾病(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目干涩,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所以有选择的、针对性地使用食物,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食疗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食疗学理论,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奠基作。

食药一体观是其中一条食疗理论观点,食药一体观包括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

①药食同源指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②药食同功是指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这主要体现于药物和食物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

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

如大多数酸的药物或食物先入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

③药食同理是指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所以,对于寒性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应适当多食性温热的食物并相对少食寒性食物,对于热性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应适当多食性寒凉的食物并相对少食热性食物;对于健康人群,冬季应少食性寒的食物,而夏季应少食性热的食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明确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认为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

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

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高温、蛇蝎之毒及癖血、癖湿等病理产物。

精气又称正气,泛指人体的精华物质及其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自我调控抵抗疾病、康复的能力。

西医采用药物补替人体自我调控的能力,如用抗生素直接抑制致病菌,或者用调节酸碱平衡的液体疗法等等。

这些疗法虽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存在着药物副作用大,不能根治疾病,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弊端。

而药攻食补论正是基于保护人体正气的这一原则,从而成为中医食疗的重要指导思想,发挥保护人体正气作用的物质正是食物。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表明五味偏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素问·宣明五气篇》亦强调:“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内经》对各种不同疾病的饮食禁忌也有所记述。

如《素问·热论篇》指出外感热病的饮食禁忌:“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表明病人发热稍退,如吃肉食,疾病会复发;如多食,可使余热遗留不清,所以食肉类或饮食过多,均为热病所禁忌。

由此观之,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之大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1] 高学敏.中药学 .2007.1[2] 王子涛.药食的同源与差异.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