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之意识障碍

合集下载

意识障碍课件

意识障碍课件

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 0 6 现和检查结果,确定病因和病情程度
治疗方案
01
药物治疗:使用 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药物等
02
心理治疗:进行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支持等
03
物理治疗:使用 经颅磁刺激、电
刺激等方法
04
生活调整: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
压力过大
预后和康复
预后:意识障碍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程和治
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可能导致 药物代谢异常,引发中毒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0 1 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检查:检测大脑的电活动, 0 2 了解脑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 0 3 脑部结构变化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等检查, 0 4 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
神经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认知、 0 5 情感和行为功能
刺激无反应
04
谵妄:患者意识模糊,伴有幻觉、
妄想等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意识水平下降: 患者对周围环境 的感知和反应能 力下降,如昏迷、 昏睡等。
意识内容改变: 患者对周围环境 的感知和反应能 力出现异常,如 幻觉、妄想等。
意识行为异常: 患者出现异常的 行为,如躁动、 攻击性行为等。
意识障碍的持续 时间:意识障碍 的持续时间可以 从几分钟到数小 时,甚至更长。
01
疗效果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意识障碍的恢复至关重
02
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训练等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和关爱对意识障碍患者的
03
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预防:预防意识障碍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治疗
04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意识障碍指意识程度、定向、认知能力、思维活动、心理状态、行为反应等方面发生失调或中断,是临床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中常见的症状。

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繁多,按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按意识障碍的程度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嗜睡、昏迷、谵妄。

1、嗜睡:嗜睡是指患者显然的意识程度降低,难以清醒,患者可能仅对一些刺激作出短暂的,无意识性质的反应。

如在本人的名称、住址等易于回答的问题上表现缓慢或回答错误,或者是对自己的周围环境缺乏关注,或者是能进行简单的动作,但明显缺乏自主性。

2、昏迷:昏迷系指意识显著丧失,无法被外界刺激唤醒,无口语表达,且基本上不能做出有目的的动作。

昏迷严重者维持了必要的心肺循环、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的功能。

能检测到弱的反射性眼球运动或单纯的眨眼反射等,但没有意识水平的感知、认知和行为。

3、谵妄:患者意识程度降低,但不至于失去意识,能够清楚地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思维不太清晰,言语和行为随时可随意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事物,有时几乎不合常理,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如果患者对时间、地方、人等的认知出现错误,说明谵妄症状有所加重,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脑外伤引起的后遗症。

判断标准:1、判断精神状态。

指将患者的意识程度、谵妄程度、出现幻觉妄想与否等情况悉数考虑在内,比较判断患者是否精神失常,还是仅仅是意识障碍等情况。

2、确定起病时间是否突然。

急性意识障碍病程短,起病最明显特点是突然,对突然起病的意识障碍需要明确的病因以便及时处理。

3、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疾病。

意识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也可以与内分泌、感染等器质性疾病相关。

需要较全面的检查体系来确定是否有器质性障碍。

意识障碍是重要的症状之一,是临床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准确判断和及时治疗都能够对病人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锻炼、饮食等方面,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的发生。

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障碍的概念意识障碍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个体的意识状态发生异常或受损,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连贯性、稳定性或内容的改变。

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它涉及到对自身、外界和现实的感知和理解,是人们与世界进行有效交互的关键因素。

而意识障碍的出现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意识障碍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原因。

首先,意识障碍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如睡眠和昏睡状态。

这种情况下,人们在睡眠或昏睡时将无法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然而,在自然睡眠过程中,大脑仍然在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整理工作,所以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其次,意识障碍也可以是由疾病或外部因素引起的。

例如,脑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和药物滥用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这些疾病或因素可能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个体的认知和知觉能力。

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经历短暂的意识障碍,如晕倒或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意识障碍可能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干扰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意识障碍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个体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困惑、迟钝、冷漠、言语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等。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意识障碍可能会引起幻觉、妄想和情绪失控等严重的精神症状。

对意识障碍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症状的严重性。

对于一些暂时性的意识障碍,如昏厥,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休息和恢复就可以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慢性的意识障碍,如脑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可能需要长期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

意识障碍对个体和社会都有严重的影响。

对于个体来说,意识障碍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他们可能会失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对于社会来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负担。

总之,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问题,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和药物滥用等。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紊乱,其主要特征是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受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脑部受伤、中毒、代谢紊乱或神经系统疾病。

意识,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及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而障碍则意味着这种正常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干扰或中断。

因此,意识障碍实际上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症状,它可以涵盖从轻微的混淆状态到昏迷等严重的状况。

意识障碍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行为、表情和语言来诊断。

多年来,医学界针对该症状的分类和评估工具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lasgow-Liège标度。

意识的正常状态可以被分为清醒和嗜睡两种。

清醒意识指的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客观认知和反应能力,嗜睡则是轻度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其特征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并伴有疲惫感。

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清醒意识下的意识丧失,可以称之为昏迷。

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认知能力下降意味着患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其思维逻辑可能紊乱甚至前后不一。

注意力减退则导致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并容易分散注意力。

反应迟钝通常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或延迟作出反应。

行为异常可能包括异常兴奋、抑制、自言自语、幻觉、妄想等。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复杂的原因引起,如脑部创伤、缺氧、中毒、感染和脑血管意外等。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脑部创伤,如颅脑震荡、脑出血等。

脑部创伤可能导致脑细胞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意识的正常运作。

此外,某些药物、酒精和其他物质的滥用也可能引起意识障碍。

针对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一些短暂的意识障碍,如药物过量或中毒,治疗重点在于清除有害物质,保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

对于其他慢性的意识障碍,如脑部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治疗的目标通常是减轻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

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

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
意识障碍是与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着某些共性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是一次性的或持续性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心理状态。

在一般社会上,意识障碍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尤其是涉及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在医学上,意识障碍是由下列属性共同组成:意识混乱、言语混乱、精神活动和认知功能障碍。

意识状态可能是清晰、烦恼或混乱;言语可能是清晰有力、混乱无力或完全不能说话;精神活动可能是慢慢的,可能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或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快地发展;认知功能可能被明显削弱,或者可能受到影响而变得不稳定。

意识障碍在医学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指与脑机能受损有关的意识障碍,也可以指与心理状态有关的意识障碍,如精神病。

而影响意识障碍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可能是因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生理因素如酒精、药物滥用、脑部损伤等,也可能是由于事故或心理压力引起的。

在医学中,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治疗、脑部刺激治疗和生活行为改变是治意识障碍的一些常见方法,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通过以上对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意识障碍是一种与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着某些共性的一
种心理状态,意识障碍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其可能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就是对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的基本概述。

意识障碍教学课件

意识障碍教学课件
深、浅反缓: 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6.伴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尿毒症等。 7.伴低血压:各种原因的休克。 8.伴皮肤黏膜改变:出血点、瘀斑和紫癜等可见于严重感 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 9.伴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分析: (1)患者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判断昏迷的程度?
案例
患者,男,45岁,东北人。平素好酒,逢酒必醉。前日下 午外出赴宴未归,次日晨6点路人发现其睡卧路边,满身酒味, 即送医院。查体:呼之不应,无自主运动,压迫眶上神经有 痛苦表情,鼾声呼吸,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存在。
问题: (1)该患者的意识状态如何?其意识障碍属于哪种类型? (2)你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
【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发病前后情况、诱因、病程、程度。 2.有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出血及感
觉与运动障碍等相关伴随症状。 3.对患者的影响。 4.病史。
案例
患者,男,70岁,3小时前阴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头痛、 伴随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继之出现昏迷。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
• 意识障碍: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 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 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 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 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意识内容障碍 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
觉醒障碍
瞻望(急性精神错乱) 醒状昏迷
嗜睡 昏睡 昏迷
【临床表现】
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 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 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的科普知识课件

意识障碍的科普知识课件

什么是意识障碍?
常见原因:意识障碍可能由各种原因引 起,如脑损伤、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意识障碍的类 型
意识障碍的类型
轻度意识障碍:个体精神状态 或认知功能略受影响,但能与 他人交流和处理简单任务。 中度意识障碍:个体思维和注 意力有明显受损,无法有效交 流和完成复杂任务。
意识障碍的类型
重度意识障碍:个体意识完全丧失,对 外界刺激无反应,需要紧急处理。
预防意识障碍 的方法
预防意识障碍的方法
预防脑损伤:佩戴安全帽、避免高风险 运动,注意交通安全等。 避免中毒: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长期接 触有害物质。
预防意识障碍的方法
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提高意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意识障碍的诊 断和治疗
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医生可能通过观察症状、进行神 经系统评估、进行实验室检查等来确定 意识障碍的原因。 治疗:治疗方法根据意识障碍的原因而 定,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 复训练等。
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康复:对于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 康复过程可能需要长期进行,包括 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训 练。
常见的意识障 碍
常见的意识障碍
昏迷:个体处于昏睡状态,无法被 唤续强烈的 睡意,难以保持清醒状态。
常见的意识障碍
遗忘症:个体失去过去某段时间的记忆 ,无法回忆起相关事件。 谵妄状态:个体表现出意识模糊、错觉 、幻觉等症状。
常见的意识障碍
易激惹状态:个体对外界刺激 过敏,情绪波动明显。
意识障碍的科 普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类型 常见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意识障碍的方法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意识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知觉和情感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其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互动和反应。

一、意识障碍的定义意识障碍是指一个人的意识水平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清醒度下降或丧失意识的状态。

这些异常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的,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损伤、药物作用、代谢紊乱等。

二、意识障碍的分类1. 意识清醒度下降:这是最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也被称为昏迷。

患者处于无法清醒和与外界交流的状态,随意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缺乏反应。

意识清醒度下降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

2. 意识迷茫:这种状态下,患者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混乱认知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甚至无法顺利完成简单的任务。

意识迷茫常见于精神疾病、癫痫、中毒等状况。

3. 意识分裂:意识分裂是一种被描述为“自我隔离”的症状,患者感觉自己与外界或自己的身体分离,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三、意识障碍的诱发因素1. 脑部病变: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这些病变导致了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了意识水平。

2. 中毒:许多物质,如酒精、药物和有毒化学物质,都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意识障碍。

3.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疾病,如低血糖、肝性脑病和尿毒症等,会干扰脑细胞的功能,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四、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身体检查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此外,医生可能会使用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来帮助确定意识障碍的原因。

2. 治疗:意识障碍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可逆的原因,如药物中毒或内分泌紊乱,医生将优先处理原因。

对于不可逆的原因,如脑损伤或器质性疾病,治疗将主要是支持性的,旨在提供舒适和维持生命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睡状态
意识状态 刺激反应 安静环境下嗜 卧于床 呼唤或推动肢 体即醒,刺激 消失又入睡 能进行一些简 短而正确的交 谈,各种心理 活动能进行, 但较迟钝
意识混浊
处于半睡半醒状态 一般刺激无反应, 较强刺激才能引起 反应 表情呆板,反应迟 钝,各种心理活动 进行困难
昏睡状态
深睡状态 呼唤和推动均无反应 ,强烈疼痛刺激可出 现防御反应 各种心理活动均无法 进行
心理学中的意识
根据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 反应这一命题来论述的。 广义:全部大脑皮层的功能 狭义:在网状结构维持皮层张力的背景上在大 脑皮层某一局部区域出现的最适宜的兴奋 点。
医学的意识:
意识是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或既往经历以
及它们现实意义的确认。即:人的清醒程度和理 解自己与环境的完整程度。分为周围环境意识、 自我意识。 周围环境意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清醒程度,也就 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水平。 自我意识:周围环境意识清晰时肯定自我存在的体 验。
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 朦胧状态 谵妄状态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 梦样状态

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 交替人格 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 人格转换
以觉醒程度改变为主的意识 1.嗜睡状态:意识清晰度水平下降较轻微,在安静的环境下患者经常 障碍 处于嗜睡状态,呼叫或推动肢体,患者可立即清醒,并能进行一
些简短而正确的交谈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旦消失就又 入睡。此时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存在。 2.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映迟钝、思维缓慢,注意、 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 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存在, 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舌、伸舌、强握、吸吮和病理反射等) 3.昏睡状态:意识清晰度水平更低,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均丧失,语言 消失。一般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 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 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此时角膜、睫毛 等反射减弱,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存在,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阳性。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4.昏迷状态: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 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 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多见于严重的脑部疾病及躯体疾病垂 危期。
正常的意识状态



对外界客观事物感知清晰,并能加以保持; 本人的各种精神活动能随时被自己所清楚地意识 到; 对客观事物有能动反映; 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准确性、连续性、灵活性、主 动性; 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

意识障碍: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 能力出现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

联合皮质包括前额叶联合皮质,顶叶联
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枕叶联合皮质
和边缘叶联合皮质,约占整个大脑皮质 的75%。

联合皮质不参与纯粹意义上的感觉或 运动功能。联合皮质共同涉及脑高级功 能的许多方面,包括随意运动,感觉感 知,认知,情感行为,记忆和语言等。
意识障碍产生的机制3

综上得知: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综合是意识的内容和源泉, 而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相互作用形成的上行 网状激活系统是意识的开关。
病因(三)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稀释性低钠血症、 低氯性碱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 6.外源性中毒:如安眠药、酒精、有机磷、一 氧化碳、吗啡等。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伤:如高温中暑、日射病、 触电、高山病等。

意识障碍的分类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 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
嗜睡状态 意识混浊 昏睡状态 昏迷状态
精神病学症状学
1、什么是意识、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产生机制、原因? 3、意识障碍的分类、各种意识障碍的临床表 现、见症及各类障碍的鉴别? 4、意识障碍的问诊、检查方法、处理原则及 措施?
什么是意识?

哲学 心理学 临床医学
哲学中的意识
与物质的概念相对应,即:精神、思想。 指人的主观世界或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分为:社会意识、自我意识
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并伴有意识清晰 度下降。意识范围集中于较狭窄而孤立的范围内, 病人只对这部分体验能够感知。表现为联想困难, 表情呆板或迷茫,亦可表现为焦虑或欣快,有定 向障碍,片段的幻觉、错觉、妄想及相应的行为。 常忽然发生,突然中止,反复发作,持续数分钟 至数小时,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多见于癫痫性 精神障碍、脑外伤、脑缺氧及癔症。 走动性自动症(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 梦游症、神游症、(漫游症)
换而言之:大脑皮质是产生意识内容的物质基础,是必要
条件;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是产生意识的充分条件。所以要
维持正常的神志意识缺一不可。
意识障碍产生的机制4 意识状态的正常取决于大脑半球功能的完 整性,另外意识“开关”系统(脑干网状结 构,感觉传导束)可激活大脑皮质使之维持 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人处于醒觉状态。凡 能引起大脑半球和“开关”系统不同部位与 不同程度的损害,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
病因(一): 1.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①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 等; ②颅脑占位性疾病:脑肿瘤; ③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 内外血肿; ④癫痫。


病因(二)
2.重症急性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中毒性菌 痢、伤寒、和颅脑感染(脑炎、脑膜脑炎、 脑型疟疾)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尿毒症、肝性脑病、 肺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糖尿病性昏迷、低 血糖、黏液性水肿昏迷、妊娠中毒症等。 4.心血管疾病:如重度休克、心律
意识障碍产生的机制1
意识的维持依赖大脑皮质的兴奋。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接受各种感 觉信息的侧支传入,发放兴奋从脑 干向上传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 再内引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使整 个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维持觉醒状 态。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损 可导致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产生的机制2

大脑皮质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感觉皮 质,运动皮质和联合皮质。
昏迷状态
意识完全丧失 对任何刺激均 无反应 无任何心理活 动
心理活动
动作
反射
能做一些简单 会意动作
各种反射均存 在
出现原始动作
吞咽、角膜、对光 反射尚存在
无自主性动作
深反射亢进,有震颤 和不自主运动,角膜 、睫毛反射减弱, 对光反射尚存
无任何动作
吞咽、防御、 对光反射均消 失
共同点
意识清晰度下降
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