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
阮长耿 血小板的研究进展.pp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阮长耿
一、血小板黏附、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
• 在生理性止血及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 血管内皮下基质并发生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 进而产生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最终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
• 现状:参与黏附的相关分子的结构、信号传导以及这些分子 缺陷所引起的临床疾病和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管内溶血相关检查 vWF多聚体分析 vWF-cp活性测定 vWF-cp抗原测定 vWF-cp自身抗体测定 vWF-cp基因突变检查 ADAMTS-13/FXI Complex ELISA
vWF多聚体分析
vWF-cp活性测定
SDS-PAGE加免疫印迹(Furlan方法) 双向免疫辐射计(Obert方法)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Gerristsen方法) 残余瑞斯脱霉素辅因子活性试验(Bohm方法) 特异性微小重组底物(GST-VWF73-H)用于vWF-cp活性 检测
ADAMTS13 抗原测定(ELISA)
ADAMTS13 自身抗体测定( ELISA)
治疗:
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本病时应尽早开始治疗。 1,血浆置换及输注新鲜血浆
仍是目前最有效方法,60%-90%病例有效,血 浆置换量每天2-3升(20ml—30ml/Kg),严重者可 增加至40ml—80ml/Kg。病情稳定后继续1-2周。 2,免疫抑制剂
在狒狒的Folts模型中,6B4 Fab片断2 mg·kg-1注射。GPIb封闭率 69%;股动 脉CFR抑制率100%;瑞斯托霉素诱导的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0%;血小板数、出 血时间无明显变化,PT、APTT正常。
Folts 模型
Reopro对CFRs发生的影响
低温体外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

低温体外保存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刘立坤;高会霞;李永乾【摘要】目的观察保存温度对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影响,评估低温体外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取20份单采血小板,一分为三,一份于(22±2)℃振荡保存(对照组),另两份悬浮于血小板添加液(65%)与自体血浆(35%)的混合液中分别静置于10℃储血冰箱(实验Ⅰ组)和(22±2)℃振荡仪(实验Ⅱ组),于1、3、4、5、7d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表达率、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Ψm).结果随着时间延长,3组PLT比较平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CD62p逐渐升高,而△Ψm%逐渐下降,3组CD62p、△Ψm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添加液混合血浆10℃低温保存比(22±2)℃保存血小板的活化和凋亡程度均较低.【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4页(P554-557)【关键词】血小板;低温;细胞凋亡【作者】刘立坤;高会霞;李永乾【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输血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输血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R331.1+目前,标准的血小板保存条件只有常温(22±2)℃振荡保存和二甲亚砜冷冻保存,储存不足限制了血小板临床应用。
有体外实验证明,室温中保存的血小板容易失去止血功能[1]。
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和凋亡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婵娣陈煜森马晓瑭许小冰李嘉辉来源:《新医学》2021年第05期【摘要】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血小板活化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有关。
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微粒和外泌体,均表现出原细胞的特性,细胞外囊泡是一种非均匀的纳米级小泡,携带遗传物质(微小RNA、信使RNA等)、酶、蛋白质和小分子,介导细胞通讯。
该文就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揭示其作为疾病标志物、靶向治疗的潜能。
【关键词】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微粒;外泌体;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n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diseases Li Chandi, Chen Yusen, Ma Xiaotang, Xu Xiaobing, Li Jiahu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usen, E-mail:********************【Abstract】 Platelets are small and non-nucleated cells released from the megakaryocytes,which mainly function to stop bleeding, regulate inflammation, promote thrombosis, accelerate tumor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nd regulate immunity. Platelet activation is the key to its func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fun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leased after platelet activation. Th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leased after platelet activation,including microparticles and exosomes, also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 cells.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non-uniform nano-scale vesicles that carry genetic materials (miRNA and mRNA, etc.), enzymes, proteins and small molecules, and mediate cell communication. In this article, relevant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disease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unravel its potential as a disease biomarker and targeted therapy.【Key words】 Platelet;Extracellular vesicle;Microvesicle;Exosome;Disease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有关。
血小板在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杨修丁,朱跃坤,朴大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01摘要: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于骨髓中成熟后脱落下的小块无核细胞质,而癌细胞可以诱导血小板活化。
血行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癌细胞免疫抵抗,促使癌细胞与血管壁结合,促使癌细胞经血管壁外渗,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小板;血行转移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8.026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84094-04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命癌症[]。
结直肠癌早期不易被发现,有60%~7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
血行转移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⑵。
结直肠癌的血行转移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血小板扮演重要角色。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于骨髓中成熟后脱落下的小块无核细胞质,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生理性止血,有研究表明其在肿瘤转移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探究血小结直血行中的,于为床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本文对血小板在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11.1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膜为双分子层脂膜,多种糖蛋白镶嵌在双分子层脂膜上,如P选择素、糖蛋白I b-K-V复合物、糖蛋白P、C型凝集素样受体2,还有不同的整联蛋白。
双分子层脂膜上的糖蛋白主要参与血小板黏附,整联蛋白则参与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识别和黏附⑷。
血小板内存在两种重要颗粒:a-颗粒和致密颗粒。
a-颗粒中含有凝血因子、黏附分子、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等,分别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黏附、细胞分裂、血管生成过程⑹。
致密颗粒中含有小分子物质,如Ca2+、5-F色胺、腺\吟核$三磷酸(ATP)、腺\吟核$二磷酸(ADP)等。
血小板保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综 述血小板保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刘 磊[基金项目]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联合项目(WJ2019H092);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武卫通[2019]87号)[作者单位] 430070武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输血科 [关键词] 血小板保存;血小板;血小板质量;临床输血;保存期;常规保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0X(2020)08⁃0108⁃04[DOI ] 10.3969/j.issn.2095⁃140X.2020.08.026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临床输注血小板能有效预防出血或止血、修复血管壁并促进血栓形成,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大失血抢救及外科手术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2]。
血小板输注在战时伤病员的止血、预防出血,提高伤病员救治率、生存率上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
随着我国各地区血液管理部门及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的严密落实,使得成分输血覆盖了大中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
传统的血液资源如全血、红细胞及血浆等得到更充分、合理地使用;同时也导致血小板、冷沉淀及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需求量显著提高。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采供血机构的血小板采集工作普遍存在着诸多困难,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血小板献血员群体难以实现。
血小板来源有限,因其储存时间短、储存条件要求高,导致临床用血中出现血小板过期浪费或失效无法使用的情况,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因此,血小板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已逐渐成为全球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项目。
本文将对现阶段血小板保存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综述。
1 液态储存血小板1.1 室温保存 目前,我国各地区采供血机构及医疗机构的血小板的常规保存条件均为(22±2)°C,振荡保存,有效保存期限仅为5d。
室温下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又被称为血小板的储存损伤。
这些改变主要包括血小板形状由圆盘状可逆地变为球形或分解为碎片状,血小板发生聚集、功能活化,以及糖酵解导致的乳酸浓度升高、pH 值降低等代谢变化[4]。
血小板在HIV-1慢性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 J A丨DS STD Vol.27 No.3 Mar 2021315 DOI: 10.13419/ki.aids.2021.03.28•综述•血小板在HIV-1慢性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吴逢英、张纪元2,代晓朋u,王福生1’2(1.解放军医学院,北京100853;2.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100039)摘要:血小板不仅介导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而且作为炎症细胞参与机体感染免疫。
在I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中,血小板内化吞噬H1V-丨,充当病毒感染CD4’T淋巴细胞的中介,并且保护HIV-1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促进H IV-I在体内的系统传播与持续存在。
同时,活化的血小板可以通过释放促炎因子,维持系统的免疫活化和持续炎症反应。
而且,血小板通过与免疫细胞的结合精准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进而影响机体对H1V-1感染的免疫 应答。
本文旨在了解血小板在促进H[V-1感染与免疫致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1型艾滋病病毒;血小板;感染;免疫;致病中图分类号:R512.91;R37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 >03-0315-04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role of platelet in HIV-1 infection W U F e n g y in g1, Z H A N G J iy u a tr, D A I X ia o p e n g1 \W AN G F u s h e n g'2. (1. M e d ic a l S c h o o l o f C h in ese P LA, B e ijin g l00853, C h in a; 2. N a tio n a l C lin ic a l R esea rch C e n te r f o r In fec tio u s D isea se s, th e F ifth M e d ic a l C e n te r o f C h in ese P LA G e n era l H o sp ita l, B e ijin g100039)Corresponding author: W A N G Fusheng, Email: *****************; D A I Xiaopeng, Email: daixiaopeng2008@ Supported by the Clinical Scientist Program of Peking University (BMU2019LCKXJ013); the Excellent Youth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ese P L A General Hospital (2019-YQPY-009)Abstract: Platelets not only mediate the process of 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but also participate in infection immunity as inflammatory c ells. In HIV-1 infection, platelets internalize and engulf HIV-1, acting as an intermediary for viral infection of C D4T cells, and protecting HIV-1 from recognition by immune system, thus promoting systematic transmission and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HIV-1 in vivo. At the same time, activated platelets can maintain systematic immune activation and sustain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releasing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Moreover, platelets accurately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immune cells by combining with immune cells,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immune response of the body to HIV-1 infe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 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advance of platelets i n promoting HIV-1 infection and immunopathogenicity.Keywords: HIV-1; platelets; infection; immunity; pathogenesis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成熟的巨核细胞产生,在机体 感染免疫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与癌症的研究进展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摘要】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已经被认可超过一个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证明血小板也是重要的癌症中间介质.癌症的确影响血小板生理特性,激活的血小板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转移和癌症相关血栓形成而参加癌症发展的每个过程.根据血小板参与癌症进展和众多实验模型以及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提出血小板是降低短期癌症风险、癌症传播和癌症死亡率的潜在靶点.因此,血小板对癌症和癌症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肿瘤界的重视,并且需要越来越多的实验去证实其联合其他抗癌药物的临床效果.【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4页(P161-164)【关键词】血小板;癌症;静脉血栓栓塞;抗血小板药物【作者】买志福;杨波;蔡小玲;哈小琴【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检验科,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中裂解脱落下来的小的无核血细胞碎片,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早在一个世纪前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已经被人们认识。
人们在动物的血液循环中用显微镜观察并证明了血小板在体内止血和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除了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外,血小板对多种疾病的进程有重要影响,这其中就包括癌症。
Gasic等[1]人第一个通过实验提出了血小板在癌症中的作用,他们证明了在小鼠模型中,通过静脉注射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神经氨酸酶从而达到抑制癌症的转移。
一些血小板减少的小鼠模型后来证实了血小板减少可抑制肿瘤生长、血栓形成和转移[2~4]。
许多体内和体外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血小板可以通过抑制癌症细胞生长、血管形成、血栓形成以及转移等机制来促进癌症的进展[5,6]。
造血干细胞体外诱导生成血小板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体外诱导生成血小板研究进展赵昕亚(综述);董林(审校)【摘要】Clinical platelet demand increases every year,but the platelet storage period is short.The problem i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number of donors,which will result in insufficient clinical platelet suppl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megakaryocytes to produce platelets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use.The various in vitro culture factors, especially the cytokines,are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elet in vitro inducing system .With technical advances on producing platelets in vitro,it′s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latelets derived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clinical blood source.%临床血小板需求量逐年增加,但血小板储存期短、献血者人数的不确定性等造成临床血小板供给不足。
造血干细胞可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细胞,继而生成血小板,此途径对临床用血意义重大。
其中,体外培养的各种参数,特别是可以调控生成血小板的细胞因子,对构建血小板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18-02由于血小板制品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疗效,因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既便如此,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上仍长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未来的供需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从全血中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1])。
欧洲各国应用白膜法分离制备汇集血小板[2.3]。
目前国内制备浓缩血小板的2种方法都在应用。
下面就血小板的保存作一综述。
1 22℃室温保存由于血小板寿命短,结构和功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外保存时条件要求较严格。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血小板室温保存的研究,充分肯定了22℃持续振荡保存对血小扳活力维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有许多国家将22℃作为血小板保存的常规温度。
认为保存24h的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效果,血小板保存120h仍具有止血效果,而在保存过程中采用持续振荡可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以及利于血小板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为3一5d, 1984年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将保存时间延长至7 d,由于细菌污染导致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1986年保存时间从7d缩短到5d。
现在许多国家根据血小板成分制品是否开展无菌检测决1定保存时间,通常未进行细菌培养的血小板成分制品保存5d,经细菌培养的可贮存7d。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在保存8d后其体内和体外质量指标均无差异[4]。
血小板保存液(pas)的研制和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储存环境,传统血小板成分制品经过离心,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制成”干血小板(dry platelet)”,不仅节约了血浆,还大大减少了过敏、发热等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质量。
目前在英国已得到注册的pas有pas-ii、pas-iii、pas-iii m(ssp十)和composol,每种pas的使用都对应特定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制备规程,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血小板在pas 储存可延长约20dl[5,6]。
由于室温保存血小板时间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较大成功。
2 血小板的深低温冰冻保存2.1 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保护剂在深低温条件下,血小板胞膜内外的水都处于固态,细胞生命代谢基本停止,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功能活性物质可长期保存而不会衰退或功能耗竭,但血小板低温保存需要经历降复温过程中的损害而存活下来,因此在降复温过程需要添加冰冻保护剂。
目前,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护剂主要使用75%或100%dmso溶液,添加dmso时血小板体积先缩小再恢复至等渗的体积,在此过程中血小板体积不会发生膨胀,其缩小的最低限度也只能达到64%,所以75%dmso溶液快速添加或缓慢加入100%dmso溶液,不会导致血小扳超过安全体积范围;此外,dmso 分子量小,可透过细胞膜,可增加血液粘滞性、降低被冻细胞的变相点和延缓冷冻过程,减少冷冻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延缓冰晶形成对细胞膜的损伤及减轻细胞脱水皱缩。
dmso不仅对血小板保存效果好,而且低浓度的dmso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且制作方便,输注时不用洗涤;同时,dmso还有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明显仿止微循环堵塞。
在血小板冰冻过程中,当细胞内外产生瞬间压力差时,dmso的分子运动可以迅速消除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和冰晶形成,避免细胞膜在冰冻过程中的损伤,从而达到低温保存的目的。
2.2 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技术将制备好的fprp或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质量和标准同液体血小板),置于无菌清净台内,把预先消毒的75%或100%dmso溶液缓慢添加到fprp或单采血小板内,边添加边轻轻振摇,添加速度为1ml/min,dmso终浓度为5%;把制作好的血小板用金属盒包装后放入-80℃冰箱,水平摆在金属架上,冰冻血小板盒之间保持3~5cm距离,在1-2h完成冰冻降温过程。
其保存有效期为1年;如需继续储存可置于液氮或-150℃以下,保存3年。
在保存期间低温冰箱断电不超过1h,并尽量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可延长深低温保存血小扳的保存期。
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直接置于37℃循环式水浴箱内完全融化,融化完毕后室温可放置4h,采用普通输血器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
随着-80℃冰箱在我国各地血站和输血科的逐渐推广应用,在血小板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指导下采用-80℃低温冰箱保存血小板可以简化和解决上述不便,使冰冻血小板得以批量制备和大量储存,实现了血小板临床应用“零预约”,促进了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7]。
2.4 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新鲜血小板基本相同,具有即刻止血效果,特别适合手术、急诊、急性创伤出血的紧急抢救需求[8]。
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比新鲜液态血小板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9,10]。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制品内还有效保存了等体积血浆的全部凝血因子,融化后直接输注到受者外周循环血液中,可同时给患者提供血小板和全部凝血因子,特别适合战、创伤出血患者的输血救治,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血液的总需求量,将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输血救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临床基层应用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其安全性高,止血疗效显著。
3 血小板的冰冻干燥保存3.1 血小板冻干保护剂筛选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无细胞核,在体外极易激活而发生聚集、胞内颗粒释放、变形反应等,结果是输入体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也使得血小板的冻干保存方法不同于其它细胞--既要避免血小板冻干损伤,又要防止其体外过度激活--故血小板干燥保护剂的选择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
海藻糖a (a-海藻糖)是一种对于环境变化形成的应激状态具有高抗性的物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典型的应激代谢物,最初由wiggers 从黑麦麦角菌中分离出来,后发现它存在于低等蕨类植物、藻类、细菌、真菌、酵母、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中,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含量可>20%的生物体干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藻糖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其原因不仅因为海藻糖是一种低聚糖,而且它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它对生物体和生物分子具有独特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迄今,国外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稳定中心wolkers等[11]将负载海藻糖的血小板冻干再水化后,检测其对包括凝血酶、adp 在内的诱导剂的聚集反应性同新鲜血小板类似,但重复实验证明该法保存的血小板激活率高,体内存活期缩短。
1995年,read和bodel[12]首次观察到:将人血小板用1.8%的多聚甲醛固定、冻干、复水后,其超微结构完整,具有大多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黏附功能,但在体外,adp不能诱导冻干再水化后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原因是多聚甲醛与膜和蛋白质发生不可逆交联作用,使血小板发生了理化性质改变,从而减弱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海藻糖性质十分稳定,是天然双糖中性质最稳定的,无还原性,而且能够降低细胞膜的相变转化;同其它糖类如蔗糖相比较,海藻糖以其稳定性能好、不易降解变性等特性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海藻糖表现出对物种的生物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良好的保护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海藻糖具有良好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因此有人把海藻糖称为“生命之糖”。
目前国内首选海藻糖作为血小板冷冻干燥的重要保护剂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13,14]。
3.2 冻干前有效负载海藻糖至胞内是血小板冻干保存成功的重要海藻糖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非还原性二糖,血小板胞膜对其具有非渗透性--海藻糖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血小板胞内--而血小板自身又不能产生海藻糖,如何克服细胞膜的非渗透性而有效地将海藻糖载入到血小板胞内,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海藻糖只有均匀分布在胞膜内外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血小板的冻干过程中对血小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wolkers等发明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将海藻糖负载到血小板胞内的方法-液相内吞方法。
3.3 血小板体外冻于前可逆性激活抑制剂的筛选在血小板体外冻干保存整个过程中(包括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在冻干缓冲液中再悬、冰东干燥、再水化等步骤),皆可引起血小板过度激活,细胞数量回收率降低,使输入体内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因此整个过程的处理损伤是影响血小板冻干后再水化特性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获得高功能活性且数量回收率高的冻干血小板制品,避免血小板在处理过程的过度激活,筛选1种或几种可逆性的激活抑制剂来稳定保护血小板,防止其在体外过度激活,使其处于应用前的暂时休眠状态,是保证再水化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关键[15]。
国外对可逆性血小板激活抑制剂的添加研究较少,国内有人将可逆性激活抑制剂腺苷和前列腺素e1 (pgel)在冻干血小板制备整个过程中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6]。
3.4 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技术 1)37℃条件下,负载冻干保护液4h,冻干保护液中,血小板20%-50%、海藻糖0. 5%-2%、白蛋白0.5%-2%,干燥体积厚度<lcm、最佳<0.5cm。
2)冷冻:①自由降温至-15℃②由-15℃降至-40℃,降温速度(-1--5) ℃/min(最佳-1℃/min);③-60℃以下维持1h以上。
3)干燥:①一级干燥,-35℃, 10-100mt;②二级干燥,18℃,10-100mt;③一级干燥和二级干燥之间采用快速直接升温,避免梯度升温。
4)真空干燥完毕后;充入保护气氮后封装保存,需要时复水后使用。
参考文献[1] 赵士刚,卢发强,徐国美,等.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38-440[2] vasconcelos e,figueimdo ac,seghatchian j.quality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derived by platelet rich p]asma,buffy coat and apheresis[j].transfus apher sd,2003,29(1):13-16[3] murphy s.platelets from pooled buffy coats;an update[j].transfusion,2005,45(4):634-639[4] sherrill js, doug b,mary kj,et al. viability andfunction of 8- day-stored apheresis platelets [ j ]. transfusion,2006,46 ( 10 ): 1763-1769[5] van der meer pf,pietersz rni,reesink hw. storage platelets in additive solution for up to 12 days with maintenance of good invitro quality[j].transfusion ,2004,44(9) :1204-1211[6] hornsey vs, mocoll k, drummond o, et al. extended storage of platelets in ssp + platelet additive solution[ j]. vox sang,2006,94(1) :41---46[7] 刘景汉,欧阳锡林,王青梅,等.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39-141[8] khuri-sf, healey n, macgregor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ransfusions of cryopreserved andliquid-preserved platelets on hemostasis and blood los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9,117(1):172[9] bamard mr,macgregorh,ragno g,et al.fresh,1iquid -pre-served, and eryopreserved plateles adhesivc surface receptors and membrane prccoabmlant activity[ j]. fransfusion, 1999, 39 (8) :880-888[10] 刘景汉,于洋,欧阳锡林,等.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j].中国医师杂志,2004, 6 (8) :1046-1048[11] wolkers wf,walker nj,tablin f,etal.human platelets loaded with trehalose survive freeze-drying[j].cryobiology,2001,42(2):79-87[12] bode ap.preclinical testing of lyophilized platelets as a product for transfusion medicine[j].transfus sci,1995,16(2):183-185[13] 卢发强,刘景汉,欧阳锡林,等.冻干前负载海藻糖对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聚集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441-1443[14] 刘景汉,卢发强,欧阳锡林,等.dmso在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过程中耐血小板的保护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265-267[15] alberio l,clemetson kj.platelet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herz,2005,30(3):176-180[16] 卢发强,刘景汉,欧阳锡林,等.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技术的研[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1):156-161 作者单位:536000 北海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