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法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19计 【混战】釜底抽薪_原文注释译文解读

《三十六计》19计 【混战】釜底抽薪_原文注释译文解读

《三十六计》19计【混战】釜底抽薪【原文】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①敌:对抗,攻击。

力:强力、锋芒。

②消:削弱、消减。

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兑下乾上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履卦。

兑为泽,为阴柔之象;乾为天,为阳刚之象。

整个卦象为阴胜阳、柔克刚。

其卦辞为:“履虎尾,不跮人,亨。

”履:小心蹑足前进。

跮:咬。

亨:通达顺利。

其寓意是:虎为凶猛阳刚之兽,但只要以阴柔克之,小心谨慎行事,即使踩着了虎的尾巴,它也不会咬人。

若占得此卦,预示事情将经历险阻而后通达,终于顺利。

此处借用此卦,意在说明,遇到强敌,不要去与之硬碰,而要用阴柔的方法去消灭刚猛之气,然后设法制伏他。

【译文】不要迎着敌人的猛劲去与之硬拼,而要设法削弱敌方的气势,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制伏他。

【计例】韩世忠计夺白面山南宋时,韩世忠奉命去讨伐占据蕲阳白面山的刘忠。

韩世忠赶到白面山下,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先下棋饮酒,坚壁不动。

暗里却派出侦察员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大量情报。

一天夜里,韩世忠令部将率精兵200人埋伏在白面山下,约定待刘军与官兵大部队交战时,攻进敌中军,夺下敌观察台。

伏兵开拔出去后,韩世忠即率全军向刘军发起了进攻。

由于战前官军没有透露出一点儿将进攻的迹象,刘忠遭到官军的突然袭击,如丧家之犬,将他的全部人马都调出去对付韩世忠。

这时,真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伏兵见刘忠后方空虚,立即攻入中军,迅速地控制观察台,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并齐声呐喊。

与官军正战得激烈的刘军士兵,听到观察台官军的喊叫,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一齐逃散,各奔生路去了。

刘军大败,刘忠本人投奔了刘豫。

赫鲁晓夫故意慢待尼克松访美即将结束时,赫鲁晓夫在苏联驻华盛顿的大使馆举行告别宴会,尼克松代表美国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出席。

宴会上,尼克松特意走到赫鲁晓夫的面前,在很多记者注视下,热情地对赫鲁晓夫说:“我相信您对美国的这次访问一定非常成功、顺利。

您在美国受到了非常有礼貌和非常热情的接待和欢迎。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的三国历史故事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的三国历史故事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的三国历史故事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所以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釜底抽薪的故事吧。

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关羽斩了颜良、文丑,这两场仗打下来,袁军将士被打得垂头丧气。

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

监军沮授说:“我们人尽管多,可没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

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用完了,他们自然就不战自败了。

”袁绍根本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

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

衰绍看到曹军守住营垒,就吩咐兵士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筑起高台,让兵士们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曹军只得用盾牌遮住身子,在军营里走动。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

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

但是,袁绍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运来。

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l万人马送运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

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

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

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

”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对,只能支持半年了。

”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

《三十六计》----第19计釜底抽薪(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19计釜底抽薪(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19计釜底抽薪(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引申: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且莫迟,大夫献美验真知。

君王沉色娇娇女,孔子周游祸及池。

釜底抽薪计。

兵不血刃的人才离间战!结句斩绝,是为愤极语。

寓愤慨于无奈之中,个性中人。

既用美人计扼至了鲁国大治,又成功的气走了眼中钉孔圣人,不的不承认齐景公用美女“抽薪”的这一把火抽的漂亮!为圣人不值,鲁君自毁长城,标准的是那扶不起的阿斗!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度抽薪孙膑告诉田忌,只要揭穿假郊师的真实的身分,就如釜底抽薪一亲,马陵这股逆火不扑自灭。

田忌回到齐都,将马陵的情况上奏齐宣王,齐宣王请太后出面,揭穿假郊师。

太后一口咬定郊师不会有假。

钟离春微服来到魏国,找到钟离秋,请她打听假郊师的真实身份,并说她请齐王下旨,让孙膑娶钟离秋为妻,钟离秋同意帮助姐姐。

太后来到马陵城下,向城头的假郊师询问郊师儿时之事,假郊师无法回答,太后方知这个郊师是假。

假郊师见事败,射伤太后。

马陵的叛党,得知郊师是假,纷纷逃离马陵。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原文】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

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

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

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

此计正是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古人按语说: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

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十六计釜底抽薪在生活中的应用釜底抽薪是一种古老的战争计谋,在36计中经常被使用。

它的含义是在敌人处于最危险的时候,对其重要资源进行毁坏或削弱,以达到迅速取胜的目的。

这个计谋可以用于军事战争、商业竞争等各种领域。

在军事战争中,釜底抽薪可以是攻击方在攻打城市时,烧毁敌人的粮食、水源,摧毁桥梁、道路等交通线路。

这样一来,敌人就无法维持生存,也无法得到支援。

而在商业竞争领域,釜底抽薪同样可以使竞争对手的企业受到损失。

例如,通过提供更便宜的价格或更好的质量,吸引竞争对手的客户,从而让其面临失去市场份额和利润的风险。

釜底抽薪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智谋和谨慎。

首先,必须确定敌人或竞争对手的关键资源和弱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破坏。

其次,要在攻击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避免被反击。

最后,一旦实施成功,就需要及时收手并控制局面,以确保胜利。

除了在战争和商业竞争中,釜底抽薪也可以用于政治、文化等领域。

例如,通过打压异见人士、言论自由和新思想,破坏对手的声誉和影响力,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总之,釜底抽薪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计谋,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只有在明确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实施得当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运用各种战略和计谋,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在古代战争之中所使用的“釜底抽薪”之法,大多是在粮草上作文章

在古代战争之中所使用的“釜底抽薪”之法,大多是在粮草上作文章

在古代战争之中所使用的“釜底抽薪”之法,大多是在
粮草上作文章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里的“釜底抽薪”,其实本来也就是从粮草上做文章。

大多数人都只看到战场上冲锋陷阵、斩首杀敌的辛苦和凶险,却很少有人重视到那些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无论哪一个名将、还是哪一位勇敢的战士,杀敌对他们来说,可以借助武器,也可以不借助武器。

但无论是谁,绝对离不开食物。

现代战争常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明的也是物质的重要性。

但真的只是大炮的问题吗?要知道,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来操作。

没有人操作的前提下,什么都是浮云。

而人,绝对离不开吃。

战争的目的就那么几个经济,政治,人类经历过大大小小几千上万次战争,白骨成山血流成河,惨烈无比,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就是钱,而其目的也是追求利意,所以物质对于战争,是比战争的目的还重要的一个环节,战争需要物质,没有或者跟不上那这个战争迟早要失败,而战争目的如果没有物质支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讨债兵法——釜底抽薪

讨债兵法——釜底抽薪

讨债兵法——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是一种从根本上削弱其战斗力的方法。

主要是对付那些顽固的“老赖”。

具体如何运用,还请看下文!
在军事中,釜底抽薪是一种从根本上削弱其战斗力的方法。

在经济竞争中,则表现为抓主要矛盾。

在催款活动中,表现为想方设法控制住人赖以生存的各种情况,以此要挟对方还债。

釜底抽薪这一兵法的古文解语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在催款活动中,釜底抽薪这一计的主要内容是:面对顽固的赖帐大户,我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威胁削弱基至消灭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如停止供应关键部件、主要生产资料等),迫其就范,乖乖地完“币”归赵。

在使用这一计时,关键要把握好两点:首先,要善于发现赖帐人的“釜底抽薪”的手段和方法。

要针对赖帐人“釜底抽薪”的具体情况,掌握好火候,不即不离,去选择和运用“抽薪”的手段和方法(如冻结银行存款、申请财产保全、停止原料供应、中断合作关系、联合其它人共同催款,一致行动等等)。

只有针对赖帐人的要害,采取果断行动,在催款中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质量问题。
某城市因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政府采 某团队在项目进度紧张的情况下,采用 用扬汤止沸的方法,通过限制车牌号等 扬汤止沸的方法,通过加班加点等方式 方式暂时缓解了交通压力,但并没有从 暂时保证了项目按时完成,但长期下来 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身心疲惫,影响工
作效率和质量。
釜底抽薪的探讨
阐述釜底抽薪的含义、原理及其重要性;分析釜底抽薪的优势,强调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避免问题反复出现;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釜底抽薪的策略来应对各种挑战。
对比与总结
对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及适用情况;强调在解决问 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既要考虑问题的紧迫性,也要注重解决问题的彻 底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的心理学、经济学 和社会学基础: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两者在 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以揭 示其更深层次的研究应加强定量分析和实证研 究,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 验证和补充。
02 扬汤止沸策略分析
扬汤止沸的定义
扬汤止沸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
它通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 回去,使其降温,达到暂时缓解
沸腾的目的。
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只是暂时缓解了问题的症状。
扬汤止沸的适用场景
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缓解问 题症状时可以采用扬汤止沸的 方法。
在没有找到根本解决方法之前, 可以采用扬汤止沸作为临时措 施。
优点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反复出现;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解决效 率。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2)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2)

釜底抽薪的优缺点
优点
釜底抽薪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消除 问题的根源,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此外,由于它解决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可以避免 在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缺点
釜底抽薪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实现其效益,并且可能需 要大规模的改革和投资。此外,由于它涉及到对整个系统或 流程的改革,因此可能会引起一些短期的负面影响,如成本 增加、生产效率下降等。
05
实际应用案例
扬汤止沸案例
公司员工流失问题
当公司员工流失率较高时,管理者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留存率。例如,提供更 好的福利、增加员工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些措施旨在解决表面问题,即员工流失,但并未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学生成绩下滑
当发现学生成绩普遍下滑时,老师可能会采取加强课堂管理和提高教学方法等措施,以试图提升学生 的成绩。然而,这些措施往往只是暂时缓解了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 引言 • 扬汤止沸 • 釜底抽薪 •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的比较 • 实际应用案例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定义
扬汤止沸
比喻只做表面文章,不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只治标不治本。
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事 情发展的根源。
主题背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 法来解决。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具有 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影响。了解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04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的比较
策略比较
扬汤止沸
通过不断搅拌汤水,使汤水保持沸腾状态,从而防止汤水烧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釜底抽薪法.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

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发烧”,医学上的规范说法叫做发热。

中医治疗发烧方法很多,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中医是治疗发烧的。

一是发汗退热法,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

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治疗上应该辛温解表,发汗退热,可用银翘解毒片等药物来治疗。

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二是热者寒之法,即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

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这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

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三是通腑泄热法,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

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同时伴有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等症状。

这个时候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啦。

所以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

四是滋阴清热法,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

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

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

我的相关日志:
2009-10-28 | 准爸爸也要慎用药
2009-08-28 | 常喝黄芪水,嗓音洪亮身体壮
2009-08-27 | 解读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一)风寒感冒的两大克星
2009-08-25 | 用药须知:吃药也分国界
2009-07-30 | 教你正确使用牛黄解毒片
2009-07-09 | 感冒了如何正确选用柴胡制剂
2009-06-26 | 勿用生自来水煎中药
2008-11-26 | 九种体质VS 九种中成药
2008-10-17 | 个人买药五大误区
2008-10-14 | 14种食品让药物变毒物
2009-11-12 | 有“人人可以喝”的凉茶吗?
2009-11-10 | 冬季煲汤放点陈皮
2009-11-09 | 过量喝醋会导致气虚,降低免疫力
2009-11-08 | 为什么要“上床萝卜下床姜”
2009-11-04 | 桂花茶暖胃驱寒治胃痛
2009-11-03 | 黄泥煨大蒜治疗儿童腹泻
2009-10-26 | 萝卜是“土人参”吗?
2009-10-23 | 中医听声音看五脏虚实
2009-10-09 | 中药保湿,内服外敷效果好
2009-10-02 | 中医解释为何笑星屡发心脑疾病
投诉与举报专区>> 崇拜楼主 | 分享 | 引用 | 回复 | 发表时间:2009-11-19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查看全部>>田子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