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
音乐剧唱段《想念》的解读与演唱分析

音乐剧唱段《想念》的解读与演唱分析作者:张岳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3期【摘要】音乐剧《金沙》是中国音乐剧领域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部原创作品。
剧中多首经典的唱段已经广为流传,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
本文从音乐风格、角色形象、演唱技巧、歌唱的情绪及情感等方面,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对唱曲目《想念》展开分析,力求更加精准的展现其艺术内涵。
【关键词】音乐剧;金沙;想念;演唱;分析《想念》是《金沙》中较有代表性的对唱选段,是男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爱恋的对诉。
《金沙》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音乐剧,以一段凄美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时空的穿越再现了金沙遗址震撼的历史场景。
转世为考古学家的“沙”在古蜀金沙的遗址上,发现了一半太阳神鸟图案的金箔残片,失忆的他对残片既熟悉又陌生,并惊醒了沉睡的精灵木头。
只有金箔重圆,爱情和记忆才能复苏,在精灵木头的指引下,“沙”穿越到了3000年前的金沙古城,在进行的一场原始祭祀仪式上,与美丽的太阳神鸟化身的“金”相遇,失忆的“沙”瞬间被唤醒了记忆,产生了朦胧的情愫。
“金”为了唤醒昔日爱人“沙”重获爱情,而决定用生命换取记忆重现,带着“沙”回到了2000年前的古蜀战场、1000年前的芙蓉古城……从牢狱之灾到硝烟弥漫的蜀汉古战场,再到盛大的欢宴,在经历过无数次生死离别之后,“金”的翅膀相继坠落,生命也慢慢耗尽,两个人的爱情在即将接近现代文明时戛然而止,美丽的“金”随风逝去,“沙”撕心裂肺的痛哭呼唤着……历经3000年的时空穿越,“金”与“沙”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旷古绝恋,唱段《想念》也成为这对儿恩爱恋人难舍难分的凄美绝唱。
《想念》采用了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编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属于流行曲风,以抒情性的旋律为主,配以交响乐伴奏使其具有着悲伤的史诗感,以表现作品中人物间倾诉思念之情。
全曲先后五次转调,以大调为主。
A段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金”和“沙”隔空的独唱部分,两个部分的旋律基本保持一致,简洁的配器形式,旋律流畅起伏较为舒缓,柔情似水般的将对恋人的浓浓爱意娓娓道来,曲调平稳的在中低音区盘旋,随着小调式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人感受到旋律中情感的深入,推动着情绪的起伏,独唱部分的尾声转回大调,趋向缓和而柔美。
咏叹调《思儿》的创作素材与演唱处理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 咏叹调《思儿》的创作素材与演唱处理张惠芳[摘要]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咏叹调《思儿》大量运用了河北梆子中的声腔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梆子中的拖腔、润腔、哭腔、顿腔等特点,认为咏叹调中大量吸收了这种“本土性”的戏曲元素、表达形式与内涵精神,从而凸显出这部歌剧中的“本土”内涵特征。
[关键词]梆子;戏曲;本土化;声腔[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08-03一、民族歌剧的创作语境(一)21世纪初的民族歌剧语境歌剧,是一种起源于欧洲国家的西方文化。
自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后,就面临着“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作曲家针对“本土化”题材的民族歌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探索高潮时期,⑴一方面,中国观众对于本国语言、故事的艺术表达需要借鉴这种西方成熟的歌剧形式;另一方面,西方歌剧在中国发展也需要融入到中国的文化语境中。
因此,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大规模植入,中国民族文化也在探索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营养,并借鉴现代话剧,形成了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的新歌剧。
日民族歌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是《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出现。
在20世纪80年代,民族歌剧的尝试进入一个高潮阶段。
到了21世纪初期,民族歌剧的发展进入了高峰阶段。
不仅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探索本民族的素材、形式在歌剧体裁中的运用,还在题材、气质等方面也进行了更多表现思路的尝试。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21世纪初期完成的民族歌剧作品,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并且获得了探索的成功。
这部原创的民族歌剧中,作曲家不仅在创作形式、艺术风格、故事情节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演员的甄选和演唱水平方面,也都体现出较传统更大的创新和突破特点。
《思儿》的创作是非常多样的,运用了包括民歌、戏曲等在内的元素,结合着河北梆子音[收稿日期]2020-09-23[作者简介]张惠芳(1980—),女,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析》范文

《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析》篇一一、引言科尔沁,这片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辽阔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科尔沁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特别是其中的思念题材民歌,更是情感真挚,富有韵味,深深地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本文旨在探讨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方法。
二、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艺术特征1. 浓郁的乡土情感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情感。
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歌曲中常常描绘的是草原的辽阔、牛羊的悠闲、家庭的温馨等场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科尔沁民歌的独特魅力。
2. 独特的音乐结构科尔沁民歌在音乐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歌曲的编排和结构也富有变化,既有长篇的叙事歌曲,也有短小的抒情歌曲,这种多样化的音乐结构使得科尔沁民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 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歌曲不仅是对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弘扬。
通过歌曲的演唱,人们可以了解到科尔沁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三、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演唱探析1. 嗓音的运用科尔沁民歌的演唱需要运用独特的嗓音技巧。
演唱者需要具备浑厚的嗓音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能力,以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呼吸的控制和节奏的把握,以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韵律感。
2. 情感的表达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的演唱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基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以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听众。
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3. 地域特色的体现在演唱科尔沁思念题材民歌时,还需要注意地域特色的体现。
这包括对科尔沁地区方言的运用、对草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和表现,可以更好地展现科尔沁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10.4《思儿》演唱与赏析

《思儿》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母的咏叹调《思儿》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男主人公杨晓东的母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的两个咏叹调都成为了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深受欢迎的经典唱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杨母在歌剧中第一次出场时演唱的咏叹调《思儿》。
首先我们请陈梦涵和宋音璇为大家完整示范一遍。
这是一个不完全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D徵调式,曲作者用这样一种三部性结构,完成了睹物思儿——美梦——现实的叙事布局。
呈示部由两个乐段组成,A乐段旋律优美,节奏平缓,勾勒出一幅恬静的画面,皎洁月光下,杨母独坐家中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思念儿子,B乐段睹物思人,母亲看到月影下的粗木箱,就想起了还压着儿子小时候的旧衣裳。
对儿子的强烈思念汇成一句:我的儿啊我的儿啊郎,这个郎啊长达十小节的戏曲风格的拖腔,非常细腻深情。
淋漓尽致地道出了母亲对儿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一段的演唱要唱得深情委婉,徐徐道来。
这首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戏曲音乐风格的拖腔,我们可以单独加强拖腔的练习,每一个拖腔都要叹在气上。
唱在情中。
请示范一下呈示部中部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节奏变密,速度加快,音乐色彩变得明亮开阔。
母亲激动地讲述昨夜做的一个梦,梦见儿子打了胜仗,骑着白马,胸带红花回来了,我们在演唱这一段的时候,情绪要非常积极和饱满,声音要结实有力。
要把自己真正代入杨母的角色,把母亲以儿为荣的自豪感,母亲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表现出来。
请示范一下这个对比性的中部再现段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音乐材料,母亲的思绪从梦境回到现实中,但思儿心切的母亲,在现实中又恍惚听到儿子真的回来了就在门外呼唤着——娘。
这一段在“门外怎么传来脚步声”的“来”这里有一个六度大跳,最后的啊字有一个5小节拖腔,我们要非常细致地去处理好这些细节。
把母亲的深情和心理活动细腻地表现出来。
请示范一下再现段在歌剧的结尾,母亲为了避免敌人利用自己威胁儿子,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毅然跳下楼台。
英勇牺牲。
牺牲前所唱的《娘在那片云彩里》和第一次出场时唱的这首《思儿》前后呼应,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感人至深的平凡母亲和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形象。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作者:陈琼琼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2期【摘要】《木兰花》是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的经典唱段。
笔者通过对该唱段的学习和演唱,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从艺术处理、情感表达等进行分析,以求对唱段做出更好地解读与把握。
【关键词】演唱分析;《木兰诗篇》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4-01《木兰诗篇》是对《木兰辞》中花木兰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大型民族歌剧,该作品首次以情景交响乐形式进行演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新时期民族歌剧的代表性作品。
《木兰诗篇》以他的民族性、史诗性、艺术性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发光。
在剧中,有很多段经典唱段。
值得我们民族声乐学习者的研究和演唱。
如《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马蹄踏踏滑破夜的寂静》《木兰花》等。
其中《木兰花》这个唱段旋律优美、舒展目前关于这首歌曲的解析不多,本文将对这个唱段的演唱风格以及情感表达做一个解析。
一、《木兰花》概述(一)唱段背景在歌剧的第三章,战争马上就要结束,花木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心里百转千回,感慨万千。
在十年的战争生活中,她和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战场杀敌。
十年的戎马生涯,让她几乎忘记了,她是一个女孩子。
(二)歌词释义“木兰花,木兰花,女儿一样娇艳,男儿一样挺拔。
木兰花,木兰花,明月一样皎洁,白玉一样无暇。
”歌词描述了木兰花既有女儿柔情娇艳的一面,又有男儿勇敢坚强的一面。
外刚内柔,有勇有谋。
“为教芳香满人间,随风送春向天涯。
”这是表达木兰为了父亲而出征,为了人民而争战,为了天地人和而走遍天涯。
二、歌曲演唱分析(一)咬字虽然是民族唱法的歌曲,但是因为是歌剧选段,咬字上要借鉴美声唱法.咬字清晰,同时又要保证“u”通道的进行,不能咬得太死。
“木兰花,木兰花,女儿一样娇艳,男儿一样挺拔。
”到“枝干如铁“。
音域不算高,咬字要亲切,就像诉说一样。
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杨 硕(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要】歌剧选段《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
本人多次演唱过《思儿》。
在论述过程中将感性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歌剧选段;《思儿》;歌唱艺术;表演艺术【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歌曲的历史背景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源于著名作家李英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斗争为主要历史背景,刻画出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景象。
其中,《思儿》是这部歌剧第五幕杨母的一个主要唱段,歌曲生动描述了杨母的内心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
但是儿子是在为国家奋斗,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歌曲《思儿》中杨母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让剧情不断地升华发展,表达了这部歌剧中人民群众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及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思儿》的情感表达《思儿》的思想内涵分成两种表达形式,一是纵向表达,二是横向表达。
纵向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横向表达了一个母亲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的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歌曲第二段,例如“月影儿下……”通过外面明亮的月光,杨母看到了儿子小时候的一些旧衣服被压在那只古老的粗木箱下面,杨母看到了那些旧衣服感到一丝忧伤,更加想念她的儿子。
在演唱过程中,杨母情感的不断变化,音乐节奏也逐渐加快。
歌曲第三段,歌曲的情绪突然改变,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
例如,在“叫呀叫声娘”这句的演唱中,运用了地方特色的民族韵味,具有河北戏曲艺术的风格特征,将杨母以儿子为骄傲的思想情感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第一篇范文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花木兰》作为一部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的音乐剧,其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这部音乐剧中,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花木兰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本文将从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对该选段进行分析。
一、音乐特征1.旋律特点《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旋律线条优美、抒情,采用了大量的级进和小跳,使旋律更加丰富和富有表现力。
整个旋律走向与歌词的情感走向相得益彰,使得歌曲更加动人。
2.和声处理该选段在和声处理上,采用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如七度和弦、九度和弦等,使和声效果更加丰满,增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3.节奏与拍子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以四四拍为主。
然而,在某些部分,如“我想这样看着你”的重复句中,节奏略微变化,采用了三拍子,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变化和流动性。
二、演唱技巧1.呼吸与共鸣在演唱该选段时,歌手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技巧,以保证歌曲的流畅和情感的传达。
此外,歌手还需运用共鸣技巧,使声音更加丰满和有穿透力。
2.音域与音色《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域较宽,歌手需要灵活运用各个音区的声音,以展现歌曲的情感层次。
同时,歌手还需根据歌曲的情感需求,调整音色,使其更加丰富和多变。
3.情感表达演唱该选段时,歌手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将其融入演唱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歌曲更加感人,打动听众。
第二篇范文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3W1H模型分析:What(什么):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是音乐剧《花木兰》中的一首歌曲,它展现了花木兰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Why(为什么):通过分析该选段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同时为演唱者提供指导。
Who(谁):该选段的主要演唱者是花木兰的扮演者,她需要通过演唱技巧来展现角色的情感。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演唱特征

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演唱特征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选自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是总政歌剧团2005 年根据作家李英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现代民族歌剧,该剧是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战争作为背景,描述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带领着人民群众在敌占区与日军开展的生死搏斗,展现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涛汹涌的全民众志成城抗战图景。
1丰富的人物心理特征这段唱段刻画了杨母为了不拖累儿子而英勇就义,对儿子讲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到春天,自家麦田的一片丰收景象以及百花齐放,争鲜斗艳的迷人景色,最后说要把家搬到云彩里,运用这样一种美好的景象来告诉儿子要坚定信心,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
在唱段的开头引用了一句民间谚语“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暗喻了杨母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演唱时声音要圆润自然、深情满怀,情感上要有革命者的悲壮和正义。
演唱时应注意旋律中的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运用,把前面音乐的凄美转变为亲切自然。
“村里村外都是香啊,家里家外笑语欢啊…… 日头亮天空蓝”,这段的情绪比较激动,通过描绘村里村外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杨母对胜利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音乐进入欢快的快板,演唱时要摆脱悲伤的感觉,要用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去唱。
“花香直扑云彩里,娘把家搬到云里边”表达了杨母勇于为抗日牺牲的崇高品格。
演唱时应一字一个音,语气要斩钉截铁,情绪自由舒展。
“啊”作为结束句,充分地抒发了一位伟大的英雄母亲宁死不屈的光辉形象。
演唱时声音要高亢而飘逸,激情而灵动,以便准确而漂亮的完成高音区的歌唱技巧处理。
2演唱技巧的运用民族唱法对咬字头的要求是准确、清晰; 字腹起到扩展和延伸的作用; 而字尾则是要高位归韵。
黄丽华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的咬字、吐字,是在以民族唱法咬字方法为主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戏曲演唱的咬字技巧。
如“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中的“就”字的j音要细腻委婉;“一到春天咱家的那片田……出泥不染的并蒂莲”这几句在说的基础上唱,咬字非常清楚,语言口语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
作者:杨硕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
【摘要】歌剧选段《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
本人多次演唱过《思儿》。
在论述过程中将感性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歌剧选段;《思儿》;歌唱艺术;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歌曲的历史背景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源于著名作家李英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斗争为主要历史背景,刻画出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景象。
其中,《思儿》是这部歌剧第五幕杨母的一个主要唱段,歌曲生动描述了杨母的内心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
但是儿子是在为国家奋斗,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歌曲《思儿》中杨母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让剧情不断地升华发展,表达了这部歌剧中人民群众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及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思儿》的情感表达
《思儿》的思想内涵分成两种表达形式,一是纵向表达,二是横向表达。
纵向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横向表达了一个母亲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的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歌曲第二段,例如“月影儿下……”通过外面明亮的月光,杨母看到了儿子小时候的一些旧衣服被压在那只古老的粗木箱下面,杨母看到了那些旧衣服感到一丝忧伤,更加想念她的儿子。
在演唱过程中,杨母情感的不断变化,音乐节奏也逐渐加快。
歌曲第三段,歌曲的情绪突然改变,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
例如,在“叫呀叫声娘”这句的演唱中,运用了地方特色的民族韵味,具有河北戏曲艺术的风格特征,将杨母以儿子为骄傲的思想情感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旋律逐渐顺畅,节奏悠扬自由,在“来”字演唱中有一个六度的跳跃,在气息的推动下情感逐渐爆发出来,同样表达了不同的民族艺术气息。
三、声音技巧处理
歌唱的技巧是统一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骤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气息,一定要将气息放下。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它特别讲究咬字的问题,在咬字上主要强调运用唇、舌、齿、喉的力量来歌唱,带着情感唱出来,做到以情动人。
歌曲第一部分“明月光……”,演唱时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气息一定要稳住。
这首歌在总政歌剧团的花腔女高音黄华丽老师演唱就是另外一种诠释,黄老师处理得非常得当,无论是语气语句,还是情感表达,气息也很通顺。
第二部分“月影儿下……啊”,这一段演唱的时候吐字一定要轻松自如,把情感自然地表现出来,可见杨母对儿子的思念已经越来越浓厚。
要把这句歌词表达得淋漓尽致,极为深情,唱进大众的心里。
歌词的结尾处,有几处调式的转折,把一个母亲的心情变化通过歌声传达出来,声音非常美。
“我的儿啊……啊”,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在演唱的时候要带着情感去演唱,吐字要清晰,表情自然自信,音乐要与歌曲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歌曲的第三部分,“自从我儿打东洋……”,随着歌曲情感的不断升华,在节奏、速度、力度上都有变化,咬字和吐字问题上要着重处理,一定要快速、准确、清楚。
在快板乐段的演唱中,对咬字、吐字的要求更要高一些,每个字都简洁有力,重点是要把杨母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还要让听众听清楚歌曲演唱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歌曲的重现部分,节奏、力度上跟第一部分极其相似,情感表现也很自由,歌曲的每一个字都要带着情感唱出。
咬字方面也要做到收放自如,不能唱的里出外进,将声音传向远方,一定要注意的是打开、放下、一动、二送,这样才可唱得足够到位。
在这一部分中充要分展现出杨母对儿子革命事业支持以及执着的内心情感。
四、结语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体现着作者当时对社会的生活态度。
本文通过对歌曲的历史背景、音乐分析、艺术处理以及歌唱的表演艺术的掌握等方面進行阐述,演唱分析除以上的主要特征以外,还有歌唱的语气、音势等细微之处的把握上也要找准感觉。
在歌剧的表演中,这些细微之处的把握都需要表演者的艺术修养和演唱功力最大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