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

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

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种植体周围炎病历模板】导读: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的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全面评估种植体周围炎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我的个人观点,为读者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了解。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1. 引言】种植体周围炎是指植入体内的人工器械(如心脏起搏器、关节假体等)周围的组织发生感染症状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外科手术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 病因】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菌感染、手术风险、免疫抑制及其他宿主因素。

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手术风险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可增加患病风险,而宿主因素如糖尿病、老年等也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相关。

【3. 临床表现】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红肿、渗液等,但有时也可无明显症状。

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4. 诊断和鉴别】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病史中的手术史和植入物种类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可通过X光、CT或MRI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炎症范围和可能的并发症。

【5. 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干预。

早期治疗抗生素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但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对于无反应或复杂病例,手术治疗如植入物清除和创面修复是必要的。

【6. 个人观点和理解】种植体周围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尽管诊断和治疗方法已有显著进展,但我们仍需加强对其认识。

对于未来,我希望通过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合作,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更好地服务患者。

【7. 总结回顾】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感染性疾病。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手术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宋洋:男主治医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西安交通大学口腔种植学硕士,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擅长各类阻生齿拔除并具有丰富的口腔种植经验,在无痛种植,微创种植即可种植,具有较高的临床造诣,发表论文数篇。

导读: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种植修复逐渐在各类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舒适、美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深受患者喜爱。

然而,种植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困扰着医师与患者。

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可分为生物并发症和机械并发症两类。

最常见的生物并发症即种植体周围病一、种植体周围炎的定义种植体周围病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感染性疾病。

可分为局限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以及累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种植体周围炎。

后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持续的骨吸收,最终导致骨结合丧失、种植失败。

种植修复的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对种植体周围炎进行持续而有效的防治。

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类似于牙周炎,而且牙周炎病史本身即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因素。

二、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一)牙周炎病史牙周炎病史是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较牙周健康者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

有些医师认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全口牙都拔除即可消除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然而,牙周袋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口腔内不存在牙周致病菌,口腔中存在多个微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从无牙颌患者口腔中多个部位,如颊黏膜、舌背、咽侧壁,甚至扁桃体以及唾液中均可检出多种牙周致病菌,全口拔牙仅导致部分牙周致病菌显著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牙周致病菌。

已有研究显示,无牙颌患者进行种植治疗也不能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有牙周炎病史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除了牙周致病菌易在口腔中存留外,另一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患者自身具有宿主易感性,对牙周炎致病菌易感。

携带某些牙周炎易感基因的患者对致病菌刺激可能产生更强的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种植体周围炎。

纳米银颗粒用于牙周和种植体周抗菌的研究进展

纳米银颗粒用于牙周和种植体周抗菌的研究进展

:综纳米银颗粒用于牙周和种植体周抗菌的研究进展梁晔,邵金龙,葛少华[摘要]菌斑控制是牙周治疗的核心。

菌斑控制的效果关乎牙周炎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成功与否。

对于炎症较重者以及 牙周手术或种植手术术后常需辅助应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存在易诱导抗生素抵抗、对菌斑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效率低等缺点 近些年,纳米银颗粒凭借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和不易诱导抵抗的特点,在牙周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或感染预防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

该文将综述纳米银颗粒作为潜在抗菌剂用于治疗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银颗粒 的抗菌机制及影响因素、细胞毒性、在牙周炎和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潜能四个方面。

[关键词]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纳米银颗粒;抗菌;细胞毒性[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872(2020)12-1116-08[doi] 10.13591/ k i.k qyx.2020.12.012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and peri-iniplantitis with silver nanoparticlesLIANG Ye, SHAO Jinlong ,GE Shaohua. (Department of Periodontolog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 & Shandong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 or Dental Materials and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 :Plaque control is the core of periodontal therapy. The efficacy of plaque control largely determines the prognosis of peri­odontitis and peri-im plantiti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tibiotics are usually applied adjunctively to treat severe periodontitis or prevent infection after periodontal surger>r and implantation. However, antibiotics is restricted by the induc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ti their low efficiency to kill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R ecently, due to the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less tendency to induce resistance,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explored as an alternative antibacterial agent and are promising to treat periodontitis and peri- im plantitis or prevent infection. Therefore, this review has focused on the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gents for periodontal treatment from four asp ects, namely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cytotoxicit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eriodontitis and peri-im plantitis.Key w ords:peridontistis;peri-im plantitis;silver nanoparticle;antibacterial;cytotoxicityStomatology, 2020,40( 12 ): 1116-1123牙周炎(periodontitis)和种植体周围炎(peri-iniplantitis)是发生于牙或种植体周围支持组织的炎 症性疾病,其始动因素为菌斑微生物,可引起牙槽骨 吸收,甚至牙齿缺失及种植体松动脱落。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植物种植手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种植手术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却不容忽视。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固定后周围软组织和种植体之间出现的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包括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

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种植牙的失败。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成为了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盐酸米诺环素和甲硝唑是目前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抗生素药物,它们具有抗菌作用,并且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关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抑制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对象:选取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中已接受种植牙手术并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甲硝唑组,每组30例。

-治疗方法: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患者口腔周围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每日3次,每次涂抹均匀薄层,持续治疗7天。

甲硝唑组患者口腔周围口服甲硝唑片,每日3次,每次0.2g,持续治疗7天。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炎症状况,包括红肿、疼痛、出血情况,并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结果:经过治疗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甲硝唑组的患者均表现出炎症状况的改善。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的患者炎症改善率为83.3%,甲硝唑组的患者炎症改善率为76.7%。

两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红肿程度和出血情况上均呈现明显的降低,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均能显著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炎症状况。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症状,且使用简便,适合于局部治疗。

而甲硝唑作为口服抗生素,也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但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口服,且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名词解释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名词解释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名词解释种植体周围粘膜炎(mucositis around dental implant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特指种植体周围粘膜的炎症反应。

当种植体周围粘膜遭受各种外界刺激或内因损伤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粘膜炎。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是种植体周围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生机制主要涉及细菌感染、不适当的口腔卫生护理以及机体免疫状况等因素。

在种植体手术后的早期,口腔细菌往往通过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的患者引起感染,导致炎症的形成。

此外,种植体的生物材料或技术不理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发生。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出血、红肿和黏液外溢等症状。

疼痛是最普遍、最明显的症状,常常伴随局部的红肿和出血。

在早期,患者常感到口腔不适,进食、说话时会感到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流涎、味觉异常等。

对于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治疗,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

口腔卫生的改善对预防和治疗该疾病都至关重要。

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包括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清洁器具。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吸烟、咀嚼硬物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口腔刺激。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应用消炎药物或局部冲洗口腔。

对于顽固性感染,可能需要使用口腔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守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规范。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关键。

在种植体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口腔检查和治疗,保证口腔环境良好。

患者术后要定期复诊,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检查和护理。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免疫状态也对预防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至关重要。

总之,种植体周围粘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病程较长且治疗较为复杂。

患者应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各种不良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在发现疼痛、出血等口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 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 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序号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医疗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决定将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作为2023年的重点改进目标,以提升我国医疗质量水平。

序号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规范、医疗设备不符合标准、患者自身条件等因素。

种植体周围炎不仅会导致术后感染和疼痛,还可能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和成活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种植体移除,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序号三:改进目标针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国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提出以下改进目标:3.1. 目标设定:将2023年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降低20作为改进目标。

3.2. 建立专家团队:成立种植体周围炎防控专家团队,加强对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3. 建立标准操作规范:制定种植体手术操作规范,明确手术流程和操作要点,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3.4. 完善医疗设备标准:对种植体植入及相关手术设备的质量和标准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

3.5. 提高医护人员培训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防控能力。

序号四:改进措施为实现上述改进目标,国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4.1.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种植体周围炎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4.2. 严格准入管理:对参与种植体手术及相关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准入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

4.3.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及专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

4.4.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4.5. 加强科研支持:加大对种植体周围炎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治疗进展邱茜茜;廖素杭(综述);余和东(审校)【摘要】Periimplantitis is the main cause of implant failure .The prevention methods are:personal maintenance (including maintaining oralhealth,smoking cessation,reducing the use of some drugs)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including the choice of indication,planting material selection,postimplanting mainte-nance).Treatment plan:local debridement,laser treatment,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nonoperation treatment,and operation treatment.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featured with easy operation,small trauma,light side effects;surgery treatment can repair bone and gum tissue defect. A good grasp of the indications i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each scheme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预防的方式有个人维护(包括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减少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检查(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后维护)。

种植体周围炎易感因素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易感因素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t r e x e d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c i s p l a t i n v e r s u s c i s p l a t i n a l o n e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a ・
l i g n a n t p l e u r a l m e s o —t h e l i o m a [ J ] . J C l i n o n c o l , 2 0 0 3 , 2 1 ( 1 4 ): 2 6 3 6

2 6 4 4
[ 3 ] 陶玲, 卓文磊 , 杨帆等、 培美 曲塞联合铂 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的 Me t a 分析[ J ] .重庆 医学, 2 0 1 2, 4 1 ( 1 ) : 4 4—4 6 。 [ 4 ] 赵求, 郭人花. 血 管内皮 生长 因子 与肺癌 的治疗和 预后 [ J ] .国际 肿瘤学杂志, 2 0 1 2 , 3 9 ( 4) : 2 8 6— 2 8 8 . [ 5 ] B  ̄l a s M S ,C h a c h o u a A.R a t i o n a l e f o r t a r g e t i n g V E GF ,F G F ,a n d P D G F o f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N S C L C [ J ] . O n c o T a r g e t s a n d t h e r a p y , 2 0 1 1 , 4 :
3 展 望
者, 术 后预后 好。然 而影 响术后生存 的主要 因素是术前病 变有无转 移 , 如 有 转 移 其 生 存 率 普 遍 降 低 。 由 于 非小 细 胞 肺 癌 诊 断 时 大 多 数 已有 全 身 转 移, 术前 、 术后的治疗逐渐的到大家重视 , 但始终未获突破 。 非小细胞肺癌化 疗 历经 3个 阶段 , 从 第一 代 化疗 方案 ( C A P 、 MO P 、 MA P ) 到今天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化疗方案 ( 健择 、 诺维 本、 秦素等与 铂D D P / C B P联合方案 ) 研究历经近 5 0年 J 。实验证 明许多含铂 的二联 方案对 Ⅲ期肺癌患者作用具有相似的客观生产率 和缓解率 。培美 曲塞作 为新一代的叶酸抑 制 剂 , 阻碍肿 瘤 嘌呤 和嘧 啶 的合成 , 将 细胞 阻滞 于 s 期, 从而发挥抗肿瘤 的作用 3 J 。 目前培 美曲塞已经作为 N S C L C的一线药 物应用于临床。陶玲 _ 4 J 指 出对于 耐受化 疗较 差 的老年人 患者 中使 用顺 铂/ 培美曲塞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研究发现 ,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许 多生长 因子发 挥重要作 用 , 特别 是表皮生长 因子 ( E G F R) , 它 是一 种分 布 于人 细胞 膜 的 多功 能糖 蛋 白。 E G F R与其受体结合后 , 激活酪氨酸激酶 , 介导信号转导 通路 , 参与细胞 的 生存 、 增殖 、 分化 、 凋亡 、 血管 生成等过 程。吉非替 尼和埃 罗替尼 为 E G F R 酪 氨酸 激 酶 抑 制 剂 , 在 治 疗 进 展 期 肺 癌 及 晚 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的 复 发 方 面 疗效显著 , 已被推荐作 为 N S C L C的一线治疗用药 j 。血管内皮 生长 因子 ( V E G F ) 可 以结合 V E G F受体 , 激活下 游信 号转动 啊途径 , 介导血 管 内皮 增殖和血管新生 , 促进肺癌的生长与转移。实验证 明 V E G F的单 克隆抗体 贝伐单 抗能提高非小 细胞肺癌 的临床治疗效果 _ 6 J , 研究 表明联合用药使 得疾病 的进展时 间延 长 , 中位生存 率提 高"j 。V EG F受 体酪 氨酸激 酶抑 制剂索拉菲尼 、 帕唑他尼等 , 可以阻断 VE G F介导的相关信 号通路 , 从而抑 制肿瘤血管形成 。苏尼替尼治疗 N S C L C的二期临床 实验 中指 出 , 患者 中 位无疾病进展 为 1 1 . 9周 , 中位 总生 存 时 间 为 3 7 . 1周 , 且患者耐受 良 好 J 。上述实验显示 , 新型抗 V G E F药物 在 N S C L C个体化治疗 中发挥作 用 。但是药物 的不 良反应有 待于下 一步 明确 , 并且 V E G F的表达 水平 与 N S C L C的发生 、 发展 、 转移有关 , 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_ 6 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杨霞综述黄萍徐屹审校【摘要】:种植体周围贩整合区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的炎症导致了种植体周围袋形成和骨吸收。

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都是由口腔厌氧菌引起。

本文着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治疗 GBR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造成围绕种植体周围的浅碟状的损害区,当骨整合区完全吸收时,种植体就会松动脱落。

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能使种植体周围组织恢复到最初的健康状态。

1、诊断方面的进展及评价1.1种植体周围组织的临床检查1.1.1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及出血(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种植体周探诊可以监控种植体周围组织是否健康。

探诊检查不会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的封闭性,所造成的损伤在两个星期内可以痊愈。

种植体进行桥修复后的头3个月应避免探诊检查。

种植体周围沟是手术创造的,与天然牙自然形成不一样。

它的深度受到基台的高度、第一期手术时种植桩的植入深度以及二期手术中牙龈软组织厚度等影响。

Atassi[1]等认为成功种植体周围龈沟的最佳探诊深度是3mm。

探诊检查时要尽量应用标准力量,试验[1]证明对同一种植体分别用0.25、0.5、0.75、1.00和1.25N的力进行检查时发现力量大可重复性较高。

力量过大会损伤组织,力量控制应在20g力左右,也可以用压力敏感探针控制检测力量,提高检测的可重复性。

Lekholm[2]等研究发现龈沟出血指数与放射线检查、组织学上检查和微生物学上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他认为出血可能是由于探诊的力量过大,或者是软组织有损伤,龈沟出血指数(Sulculus Bleeding Index,SBI)在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中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反Eickholz等[3]认为种植体周围有炎症时探诊有明显出血现象,而正常种植体周围的探诊是阴性,他认为SBI可以作为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指数。

1.1.2种植体动度检测(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常规松动度检查对于种植桥基固定桥基牙的种植体的动度检测很困难。

Periotest是一种应用声波振动原理,可以定量分析种植体动度的检测仪。

Periotest测量值(Periotest value,PTV)-7~ +8属于正常范围。

研究发现[4]健康种植体PTV值比天然牙小,种植体PTV值受周围骨质和种植体表面形态影响,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种植体PTV值要轻微偏高,当PTV值超过+3的时候,种植体骨整合失败危险率增高。

PTV对Periotest在基台上的安放位置和机头的角度变化很敏感,研究发现[5]当Periotest的位置发生1mm的变化,则PTV值会发生1~2的改变,检查者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Periotest的安放位置。

1.2 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的骨整合情况可直接反映种植体的稳定性,X线检查可以评估牙槽骨的高度。

投射角度要求与种植体垂直,研究[6]显示只要投射角度发生1度的变化,那么牙槽骨高度将会发生0.1mm的误差。

可以使用全景X片扫描进行检查,但是投射计量过大,不能反复使用。

上颌种植体周围炎骨吸收时,犬齿区的高密度影像的重叠,容易误诊,可以应用窄束X线(Detailed narrow-beam,DNB)对牙齿进行多重射影,更准确的反映牙槽骨的高度和种植体周骨下袋骨丧失情况数字减影X线摄片机(digital subtration radiography,DSR)再加上计算(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机辅助密度影像分析技术(computer-assisted densitometric image analysis,CADIA)可以定量分析种植体周骨质变化。

Woo[7]等CADIA 分析,发现CADIA值和骨量有明显相关性(P<0.001)。

1.3微生物学检查研究[8]发现,种植体龈沟中有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具核梭杆菌(Fn)、伴放线杆菌(Aa)等,螺旋体也与种植体周围炎的进展密切相关。

到目前为止,微生物检查还没有证明能预测种植体周围炎骨丧失程度,但是微生物学实验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抗感染治疗的方法。

微生物学上的诊断常规是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镜下细胞形态及染色特性的观察、生化检测等,敏感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前也利用核酸技术,如DNA探针、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快速DNA探针比常规杂交方法能最小化水浴减少整个反应时间,2个小时类可以得出检测结果,适合于临床检查,Komiya[9]等用DNA探针检查发现细菌的检出率与临床检查参数明显相关(P<0.001)。

PCR不但可以在“种”的水平上检测牙周可疑致病菌,而且还可以对可疑病菌进行“亚型”和“株”的检查。

PCR检测牙龈牙龈卟啉菌(P.g)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P<0.001)。

Boutaga[10]等用实时PCR(real-tine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PCR)扩增16s小亚基核蛋白体基因,用荧光标记P.g的16s核蛋白体,通过实时PCR分析即使只有一个P.g菌落也可以被发现,再根据ct值(Cycle threshold)定量分析出细菌量。

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检测率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94、94和100%。

1.4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和酶活性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的水平可以监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中性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剂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α2M)与牙周组织的降解有关。

研究[11]发现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IL、NE、ALP和α2M明显高于健康者。

龈沟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可以降解牙周组织的细胞和基质成分,在炎症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种植体龈沟中的MMPs以及MMPs 拮抗剂平衡能直接影响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

MMP-8是牙周炎中主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7破坏牙周膜细胞并且可以增强MMP-8的破坏能力,同时还能激活其它MMP前体。

Kivela[12]用免疫印迹实验发现MMP-8和MMP-7在龈沟液中的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牙龈指数(GI)有明显相关关系。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2、治疗进展目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种植体周围袋内的微生物,以及对种植体表面和骨整合区进行去污染和表面处理。

2.1机械清除菌斑除了患者菌斑控制外,最常见的就是洁治术。

曹采方[13]等随机选了27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一组采用超声洁治器进行洁治,另一组采用甲硝唑凝胶治疗。

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SBI等观察,发现两组在治疗后PD、PLI、SBI都有所下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金属洁治器会损伤种植体表面和金属污染,建议使用塑料洁治器和树脂洁治器。

近年学者们[14]证明碳纤维洁治器头的效果更好。

2.2激光治疗激光可以作为外科手术工具治疗种植体周围牙龈增生,另外CO2激光束可以作为清洁处理种植体表面的工具。

实验[15]证明了激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激光束的照射能有效的杀死牙周致病菌。

激光还能使种植体表面粗化,更利于种植体周围的骨整合。

有骨吸收的种植体(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周围炎患者,用激光进行去污染处理后,再结合骨移植手术,有很好的疗效。

Schwarz[16]等通过临床实验发现激光能够有效的去除龈下结石,并且不会造成任何的热损伤。

2.3 表面去污染处理表面污染可以降低种植体表面自由能,激发机体的异体排斥反应,导致了结缔组织牙周膜的反应,引起骨整合的失败,表面状况还影响到牙龈成纤维细胞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和生长。

目前去污染的方法包括柠檬酸、氟化亚锡、盐酸四环素、洗必泰、葡萄糖酸盐,过氧化氢液、氯氨等化学处理方法以及超声法治器和空气打磨机械处理等。

研究发现[8]对钛合金种植体表面用空气压缩机打磨更能去除细菌以及脂多糖,而羟基磷灰石种植体柠檬酸处理的效果更好。

Dortbudak[17]等使用光敏底物(甲苯安蓝)涂于种植体表面1分钟,再用波长为690nm 的激光照射60秒,结果发现种植体表面的菌落明显减少。

2.4药物治疗植体周围炎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全身用药可以使用抗厌氧菌特效药,或者在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下选择药物。

Mombelli 等[8]临床实验证明在局部清创术的基础上辅以全身的抗生素治疗(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1000mg奥硝唑)10天,发现种植体周围牙龈肿胀消退,牙龈出血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一年后观察种植体周围袋有明显变浅。

Persson[18]等在动物实验中经过7个月抗生素治疗后,组织学分析显示在先前的骨组织缺损区域新生的骨组织和种植体间有新附着组织生成。

种植体周围炎是个界限很明显的区域性疾病,应用药物缓释系统进行局部抗感染的治疗,持续性的释放高浓度的抗生素到感染区域,还可以形成一个细菌过滤膜样的保护膜。

Mombelli[19]发现应用含有四环素的缓释膜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能效的杀死致病菌,临床检查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都有明显的降低,放射检查发现牙槽骨也有轻微的增高,并且不会引起牙龈的退缩。

2.5 外科手术治疗种植体的整个螺钉是旋进人体骨质内的,因此对中空圆锥形的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遇到很多问题,种植体内部的污染成了去除细菌的障碍;局部种植体周围袋窄而深的病例给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Mombelli[8]建议当种植体周围袋超过5mm时应进行软硬组织的形态修整和种植体周围袋切除。

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res regeneration,GTR)(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或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能进行骨缺损的治疗。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20]采用GTR治疗后,组织学发现有新骨形成,但是很难取得再次骨整合。

GBR已经成功的用于治疗各种骨缺损病例,在骨缺区域可以加上自体骨、异体骨或者人工骨组织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