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进展

1 光 源分 类
光 动 力 疗法 中采 用 的激 光 为低 能 量激 光 .具 有 生 物 调 节 功 能 ,在 减 轻 炎 症 的 同 时 ,可 促 进 细 胞 增 殖 。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photodynam ic therapy in treatm ent of peri-im plantitis
ZHOU L 嘶 ,GU Yingxin。LAf Hoagchang. Department Oral Implantology,Ninth People s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Medicine,Shanghai 200011,China)
Stomatology,2018,38(6):569—572
越 来越 多 的患 者 开 始接 受 口腔 种 植 修 复 治疗 , 种 植体 周 围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将 会 有 所 上 升 l】]。资 料 显 示 28% 一56%接 受 口腔 种 植 修 复 的 患 者 ,或 12%~43%的 种 植 位 点 存 在 发 生 种 植 体 周 围 炎 风 险 。]。然 而传 统机 械 治 疗 可 能导 致 边 缘 嵴 退 缩 及 美 学 区的破 坏 。光动 力 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可 以有 效杀 灭牙 周致 病菌 ,更 易进入 深牙 周袋 、根 分 叉 等 较 难 到 达 的 部 位 j,且 不 会 产 生 抗 生 素 耐 药 _5 ]等 问题 ,被 积 极 地 引 人 到 口腔 种 植 体 周 围 炎 治 疗之 中。
纳米银颗粒用于牙周和种植体周抗菌的研究进展

:综纳米银颗粒用于牙周和种植体周抗菌的研究进展梁晔,邵金龙,葛少华[摘要]菌斑控制是牙周治疗的核心。
菌斑控制的效果关乎牙周炎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成功与否。
对于炎症较重者以及 牙周手术或种植手术术后常需辅助应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存在易诱导抗生素抵抗、对菌斑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效率低等缺点 近些年,纳米银颗粒凭借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和不易诱导抵抗的特点,在牙周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或感染预防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
该文将综述纳米银颗粒作为潜在抗菌剂用于治疗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银颗粒 的抗菌机制及影响因素、细胞毒性、在牙周炎和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潜能四个方面。
[关键词]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纳米银颗粒;抗菌;细胞毒性[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872(2020)12-1116-08[doi] 10.13591/ k i.k qyx.2020.12.012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and peri-iniplantitis with silver nanoparticlesLIANG Ye, SHAO Jinlong ,GE Shaohua. (Department of Periodontolog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 & Shandong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 or Dental Materials and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 :Plaque control is the core of periodontal therapy. The efficacy of plaque control largely determines the prognosis of periodontitis and peri-im plantiti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tibiotics are usually applied adjunctively to treat severe periodontitis or prevent infection after periodontal surger>r and implantation. However, antibiotics is restricted by the induc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ti their low efficiency to kill bacteria in the biofilm. R ecently, due to the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less tendency to induce resistance,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explored as an alternative antibacterial agent and are promising to treat periodontitis and peri- im plantitis or prevent infection. Therefore, this review has focused on the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gents for periodontal treatment from four asp ects, namely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cytotoxicit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eriodontitis and peri-im plantitis.Key w ords:peridontistis;peri-im plantitis;silver nanoparticle;antibacterial;cytotoxicityStomatology, 2020,40( 12 ): 1116-1123牙周炎(periodontitis)和种植体周围炎(peri-iniplantitis)是发生于牙或种植体周围支持组织的炎 症性疾病,其始动因素为菌斑微生物,可引起牙槽骨 吸收,甚至牙齿缺失及种植体松动脱落。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植物种植手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种植手术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却不容忽视。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固定后周围软组织和种植体之间出现的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包括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
严重的种植体周围炎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种植牙的失败。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成为了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盐酸米诺环素和甲硝唑是目前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抗生素药物,它们具有抗菌作用,并且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关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抑制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对象:选取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中已接受种植牙手术并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甲硝唑组,每组30例。
-治疗方法: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患者口腔周围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每日3次,每次涂抹均匀薄层,持续治疗7天。
甲硝唑组患者口腔周围口服甲硝唑片,每日3次,每次0.2g,持续治疗7天。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炎症状况,包括红肿、疼痛、出血情况,并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结果:经过治疗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甲硝唑组的患者均表现出炎症状况的改善。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的患者炎症改善率为83.3%,甲硝唑组的患者炎症改善率为76.7%。
两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红肿程度和出血情况上均呈现明显的降低,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均能显著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炎症状况。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症状,且使用简便,适合于局部治疗。
而甲硝唑作为口服抗生素,也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但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口服,且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H 工NA H ∈A b TH 工N口 U日 T口 Y
I
种植体周 围炎的预 防及其治疗 方法 的研究现状
王世 振 张 宾 孙 书红
1 林 大 学 口腔 医 院 , . 吉 吉林 长 春 10 0 ; 3 00 2吉林 大学 口腔 医 院种 植 中心 , 林 长 春 吉
3 山东 省 德 州 市 人 民医 院 耳 鼻 喉 科 , . 山东 德 州 2 3 0 500
10 0 ; 30 0
【 要 】 植 体 周 围炎 是 种 植 手 术 后 常见 的并 发 症 之 一 , 主要 的 临 床 表 现包 括 支 持骨 的 丧 失 , 诊 出血 及 化 脓 等 , 终 导 致 摘 种 其 探 最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可 以 进 暴 露 的 种 植 体 位 点 的恢 复 _ e v  ̄ 圳 。R n e I q
细Hale Waihona Puke 菌 是 导致 种 植 体 周 围 炎 发 生 的 重 要 因 素 。 有 研 究 表 明种 已 植 体 周 围 炎 同 G 杆 菌 相 关 , 类 杆 菌 和 梭 杆菌 。D v eI P R 一 如 ei s1 C d 2 用
实 验 方 法 检 测 下 颌 全 口无 牙 的 病 人 种 植 体 周 围 , a和 P 的 变 A i
化 .其 结 果 显 示 随 着 时 间 的 延 长 牙 周 致 病 菌 检测 到 的 比例 越高 。 用 机 械 清 创 、局 部 应 用 1 的洗 必 泰 溶 液 治 疗 种 植 体 周 同 炎 , 2 % l 种 植 体 周 围龈 沟 液 中 细 胞 因子 I 一 . —p和 T F a的 表 达 变 化 个 月 后 P ( 植 体 周 围平 均 探 诊 深 度 ) 持 不 变 (.m 。L o . L 6I I L N — D种 保 3 m) en 9
口腔医学中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研究

口腔医学中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研究摘要: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调整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从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出发,介绍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生理特点和主要问题。
然后,综述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主要方法,包括组织扩张、组织调整、组织再生等。
接着,重点论述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在种植体的美观性、稳定性、长期成功率、固位以及周围牙齿和颊粘连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美观性;稳定性;成功率1. 引言种植修复是一种常用的牙齿缺失修复方法,其成功与否与人工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紧密相关。
因此,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调整至关重要。
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种植体的美观性、稳定性、长期成功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主要包括组织扩张、组织调整和组织再生等方法。
然而,对于每种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巧都需要医师具备深入的解剖学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出发,探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2.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生理特点和主要问题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生理特点和主要问题是进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基础。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主要由牙龈、黏膜和颌骨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应该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充足的软组织厚度。
然而,牙齿缺失导致的骨质吸收以及软组织退化会导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不足,影响种植体的美观与稳定。
此外,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固位和周围牙齿的联系也需要重视,以保证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
3.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方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的目的是改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达到美观和稳定的修复效果。
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调整方法。
常用的调整方法包括组织扩张、组织调整和组织再生。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技巧

• 当种植体周围炎明确发生需要手术治疗时,手术的目的包括两方面:切
除病变和再生组织。患者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吸收较为严重,首先需要设 计合理的切口以保护龈乳头并保障血供,炎症组织刮除干净;种植体周 围的污染物一定要清除干净,术后一年观察骨缺损有所恢复,植体可以 继续使用。
• 对于再生性手术治疗 • 种植体周围蝶形吸收,处理过程主要是: • 机械清创+CHX(洗必泰)冲洗; • 生理盐水纱布擦拭种植体表面; • 骨上部分种植体表面的成形术,让菌斑等不易沉积; • 骨内部分胶原膜覆盖等。
• 三壁或者四壁骨内缺损有骨壁的患者,其植骨效果是相对较好的,最终
骨完整性的恢复是有保障的。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因素影响了再生治疗的 效果,比如研究发现SLA的表面的种植体比TPS处理表面处理的表面具有 更好的骨再生性能。
种植体周炎的临床治疗
• 目前国内尚无准确流行病学研究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进行评估,但
根据既往对欧洲相关数据的分析,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约占种植病例的 1/10-1/5,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病例数则高达30%-50%。我国的年种 植量接近300万颗,年复合增速超30%,由此推算出每年有30万颗种植 体周围炎发生。近些年来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杨霞综述黄萍徐屹审校【摘要】:种植体周围贩整合区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的炎症导致了种植体周围袋形成和骨吸收。
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都是由口腔厌氧菌引起。
本文着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治疗 GBR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造成围绕种植体周围的浅碟状的损害区,当骨整合区完全吸收时,种植体就会松动脱落。
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能使种植体周围组织恢复到最初的健康状态。
1、诊断方面的进展及评价1.1种植体周围组织的临床检查1.1.1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及出血(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种植体周探诊可以监控种植体周围组织是否健康。
探诊检查不会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的封闭性,所造成的损伤在两个星期内可以痊愈。
种植体进行桥修复后的头3个月应避免探诊检查。
种植体周围沟是手术创造的,与天然牙自然形成不一样。
它的深度受到基台的高度、第一期手术时种植桩的植入深度以及二期手术中牙龈软组织厚度等影响。
Atassi[1]等认为成功种植体周围龈沟的最佳探诊深度是3mm。
探诊检查时要尽量应用标准力量,试验[1]证明对同一种植体分别用0.25、0.5、0.75、1.00和1.25N的力进行检查时发现力量大可重复性较高。
力量过大会损伤组织,力量控制应在20g力左右,也可以用压力敏感探针控制检测力量,提高检测的可重复性。
Lekholm[2]等研究发现龈沟出血指数与放射线检查、组织学上检查和微生物学上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他认为出血可能是由于探诊的力量过大,或者是软组织有损伤,龈沟出血指数(Sulculus Bleeding Index,SBI)在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中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反Eickholz等[3]认为种植体周围有炎症时探诊有明显出血现象,而正常种植体周围的探诊是阴性,他认为SBI可以作为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指数。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进展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的炎症,特征为软组织炎症及支持骨的丢失。
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或紫外光驱动,通过光敏剂退激产生激发态单线态氧导致多种生物分子氧化产生光动力,对于致病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关键词:光动力;光敏剂;口腔种植体周围炎当下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未来种植体周围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会有所上升。
资料显示28%~56%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或12%~43%的种植位点存在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风险[1-2]。
光动力疗法因其可以有效杀灭牙周致病菌,且更易进入深牙周袋、根分叉等较难到达的部位,并且不会产生抗生素耐药等问题,被积极地引入到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之中。
1.光源分类光动力疗法中采用的激光为低能量激光,具有生物调节功能,在减轻炎症的同时,可促进细胞增殖。
2.光敏剂分类及机制研究2.1吩噻嗪类染料吩噻嗪类染料中在医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亚甲基蓝及甲苯胺蓝,属于阳离子二代光敏剂,两者有着相似的理化特点。
甲苯胺蓝溶液呈蓝紫色,可以晕染肥大细胞内颗粒,及结缔组织中蛋白多糖及粘多糖。
亚甲基蓝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在氧化环境下呈现蓝色,发生还原时变为无色。
甲苯胺蓝相较于亚甲基蓝具有着更强的杀灭格兰阳性及格兰阴性菌的能力,但亚甲基蓝被证实在碱性环境下有更强的光动力杀菌效果。
2.2卟啉类光敏剂卟啉类光敏剂是内源性基质,是格兰阳性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因其细胞膜亲和性,可促进其穿透膜进入细胞内部,通过氧化爆发杀死细菌。
不同菌种间卟啉类光敏剂效果不同,其中TMPyP可因其分子结构,及其阳性特质,与负性细胞外多聚物质相互作用,延缓其进入细胞内部,从而光动力效果减弱。
脱镁叶绿酸a作为卟啉类光敏活性剂具有结构明确稳定,在红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光敏活性更有效等特点,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2.3 chlorin e6Chlorin-e6(Ce6)属于阳离子光敏剂,自绿色海洋绿藻(Chlorella ellipsoidea)中提取,具有三组羧基,与双羧基卟啉类光敏剂相似,作为二代光敏剂,是叶绿素a降解产物2.4 姜黄素姜黄素自姜黄中提取,为多元酚疏水性衍生物,是炎症介质活性氧ROS强有效的抑制剂,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许多研究报道了其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DENTISTRYJANUARY2010VOL.8NO.1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1月第8卷第1期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术王懿刘洪臣・综述・【摘要】种植体周围炎是牙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支持骨丧失、骨性结合失败,甚至导致已经形成骨结合并行使功能的种植体脱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超声洁治加局部用药单独或联合治疗等。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因炎症导致的骨缺损,较大程度地治疗种植体周围的各种软硬组织损伤;激光治疗便于操作,副作用小并且除菌彻底,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洁治加局部用药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式,疗效好,刨伤小易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接受。
各种治疗方法适应症略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73(2010)01—0045—04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11-3】,由于种植体与骨之间没有牙周膜,炎症扩展迅速,所以早期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恢复到健康状态。
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在28-56%【3J。
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超声洁治加局部用药单独或联合治疗等。
本文主要就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导致支持骨丧失的最普遍的一项技术,膜诱导组织再生术、骨移植术等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与传统刮治相比,膜诱导组织再生术、骨移植术能有效地填补骨缺损、改善软组织形态,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新生骨量和再次骨结合率,种植体的稳固性得到了提高。
SchwarzF等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采用局部冲洗和口服药物治疗感染,控制感染后行翻瓣刮治术,然后应用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加胶原膜两种方法覆盖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处,两种治疗方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以自体骨加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450)王伪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博士生北京l00853刘洪臣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北京100853原膜疗效更好,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种植体稳定。
放射片显示骨缺损区有骨组织再生【4J。
Roos-JansakerAM等采用骨粉加胶原膜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支持骨丧失。
在翻瓣刮治的同时手术去除种植体周围炎性肉芽肿,并用3%双氧水大量冲洗,应用Algipore骨粉和Algipore骨粉加Osseoquest胶原膜覆盖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情况和种植体的稳固性。
经过一年的临床观察和放射学检查,发现炎症未复发,种植体稳固性提高,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
两个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骨缺损区骨量和再次骨整合显著提高,两个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YouTM等采用丝线拴结法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
狗的种植体出现种植体周围炎并手术造成颊侧骨板感染,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持骨丧失。
然后采用自体骨加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胶治疗试验狗口内下颌前磨牙种植体周围炎。
与只用自体骨的对照组和只作翻瓣术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自体骨加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胶组在恢复骨缺损区的骨量和促进再次骨整合方面疗效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1。
LuSY等对一个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且符合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停用类固醇激素并应用PepGenP-15骨再生材料加胶原膜技术治疗该患者种植体周围炎。
治疗前后投照根尖片,结果治疗后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再生,种植体松动度减少啊。
FioreUiniJP等采用・45・万方数据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1月第8卷第1期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DENTISTRYJANUARY2010VOL8NO.1e—PTFE膜分别加自体骨、脱矿冻干骨、无机小牛骨、三钙磷酸盐颗粒、胶原海绵填补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所有组显示高达50%到65%骨结合率,且各组试验结果与骨粉类别无关,无统计学差异[81。
2.激光治疗许多学者认为机械方法不能完全清除粗糙种植体表面的细菌。
研究证实激光系统能去除种植体表面污染,且特定的波长很少被种植体吸收,不会造成种植体表面温度升高。
常见的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激光有C02激光、Er:YAG激光、Nd:YAG激光。
GeorgeRomanos等采用C02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经过培训操作者、严格选择波长,治疗效果好且风险低,患者易于接受[9】。
ParkerS等发现在种植体的植入和二期手术中加入激光处理,更利于种植体周围的骨性结合【10】。
DeppeH等在对狗的试验中发现使用COz激光治疗污染的种植体表面,比传统软组织清创术使种植体探诊深度、临床附着等临床参数改善明显,表现为探诊深度降低、临床附着获得。
308rim、200脉冲准分子激光照射明显减少了种植体周围需氧、厌氧微生物的数量…】。
TakasakiAA等认为Er:YAG激光比传统软组织清创术能更有效安全地清创,且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区域发生了新的骨性结合【l2】。
schWarzF等应用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临床数据显示了Er:YAG激光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在牙周组织重建方面非常有效,能有效清洁种植体的表面且不损伤种植体的纯钛表面,所以SchwarzF等认为Er:YAG激光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上是适当的和安全的【lH司。
GianniniR等研究发现,Nd:YAG激光在适当的工作参数下持续减少需氧、厌氧微生物数量而且不损伤种植体纯钛表面“7】。
马净植等将20名中度至重度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①Er:YAG组,Er:YAG激光治疗(160mJ、脉冲型、频率10Hz)l②UP组,碳纤维头超声洁治辅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抗菌治疗。
两种方法治疗后,种植体菌斑指数PI和探诊出血指数BOP均有显著降低,两种方法治疗12周后都可显著改善以上临床指标;在BOP方面,Er:YAG组优于UP组【181。
・46・3.洁治.局部用药单独或联合治疗3.1洁治、局部用药联合治疗MaximoMB等采用洁治、局部用药联合治疗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刮除炎性肉芽组织联合氯已定或抗生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结果发现这种方法临床使用安全有效【19】。
sChwarzF等采用体格强健的beagle犬5只,采用丝线拴结法建立与临床实际近似的种植体周围炎模型。
所有种植体表面被覆大量软垢、牙结石、菌斑,牙龈有不同程度充血,局部肿胀,部分龈沟内有溢脓及窦道形成。
采用超声洁治加局部用甲硝唑凝胶治疗试验狗口内种植体周围炎。
治疗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较未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种植体超声洁治加局部用甲硝唑凝胶安全有效地结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20l。
唐志辉,曹采方等将27颗患轻中度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牙随机分为洁牙机治疗组和甲硝唑治疗组,检查种植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指标。
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使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下微生物的酶活性检查等指标改善。
认为超声洁治和局部用25%甲硝唑凝胶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安全有效的方法【2”。
王宏宇等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行龈上、下洁治,然后分别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留置和10%碘合荆牙周上药治疗。
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使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明显改善,并建议应每隔3周重复治疗㈤。
3.2洁治RenvertS等采用手动器械(n-"19)和超声装置(n--18)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比较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进行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两种治疗方法均使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显著改善,但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别。
所以认为机械非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安全有效∞一。
KarringES等用超声装置和碳纤刮匙龈下扩刨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结果超声治疗后探诊出血指数显著减少,效果优于塑料洁治器、磨光橡皮杯组且超声治疗不伤害种植体表面嘲。
张春宝,张蓉,马轩祥等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
观察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细胞因子IL-113,IL-6和TNF-a的表达变化,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IL-IB、IL-6和TNF-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幽。
万方数据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DENTISTRYJANUARY2010VOL.8NO.'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寿2010年1月第8卷第l拥3.3局部用药冲洗含漱在炎症部位停留时间短,治疗作用有限;局部用药与冲洗含漱相比,药物缓释系统释放高浓度抗菌药物到感染区域,停留时间长。
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相比,相同药物浓度用药量更少、特异性杀菌效果更好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SalviGE等认为局部缓慢地释放二甲胺四环素有效治疗了种植体周围炎病变,并且不会象金属洁治器那样损伤种植体表面和造成金属污染。
二甲胺四环素可溶性油质软膏中的微颗粒在牙周袋内的缓慢释放可滞留7天,能维持袋内的有效药物浓度嘲。
PerssonGR等认为采用局部抗微生物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能有效减少了种植体周围致病放线菌、中间普氏菌、大肠杆菌、螺旋体的数量嘲。
刘洪臣提出了人工种植牙全身给药系统的一种新设计。
以往的给药方式如口服给药是通过胃肠道的吸收,局部给药是通过口腔黏膜,而人工种植牙全身给药系统关键是药物能否通过骨组织吸收到达全身,这种系统可将药物通过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吸收,使药物吸收扩散到局部或全身。
局部给药还包括含漱液和牙周黏膜上药,含漱剂的品种很多,如常用的洗必泰与呋喃西林等。
牙周给药如碘甘油和米诺环素的应用,以及口腔基质等的应用[291。
周力,林野等对30例患者种植修复半年以上共32枚种植体发生的种植体周围炎局部给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后l,3、6周检查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治疗后PLI、PD、SBI同用药前相比显著降低Ⅲ。
对种植体周围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炎症和病情的轻重,采取科学有效的积极治疗。
更多更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于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参考文献[flBordinS。
F1emmigTF,VerardiS.Roleoffibroblastpopulationsinperi-implantitis【J】.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2009,24(2):197-204【2】GulatiAakshay,PuthumeryFrancyJ.,DownieIanP.,eta1.Squamouscellcarcinomapresentingasperi-implantitis=acaseretort[J].AnnalsofTheRoyalCollegeofSurgeonsofEngland,2009,91(7):I-3[31Zitzmann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