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31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
3.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
2.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吗?2.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女娲补天》。
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成语和词语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四)讨论与思考1.请同学们讨论: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付出了什么代价?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深入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如:五彩石、神龟、芦草等。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艰辛过程,以及她所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和毅力。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女娲补天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外阅读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女娲补天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女娲补天》,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女娲、五彩石、神龟、芦草等),进行角色扮演。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1,《女娲补天》教案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板书题目:31.女娲补天
2.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 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卡片。
2.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教案

教学内容: 31 、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34、激发对女娲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对神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女娲补天的艰难,体会女娲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回忆神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国古代勤劳的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大家在以前和课外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说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课件)2、学习课文新词。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分小组读。
2)正音,注意“挣”是多音字。
3)词语扩展:你能说出像“轰隆隆”这样ABB式的词语来吗?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说)三、品读想象,感悟神奇刚才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写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历尽艰苦,把天空中的大窟窿给补上。
的确,传说就是女娲创造了人类,也是她把天补好的。
那她是怎样补好天的?请再浏览课文,小组讨论:1、看看哪些自然段是些她补天的。
(3、4自然段)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女娲为补天做了哪些事?课件出示:女娲补天首先,接着,最后。
(板书:找——炼——补)3、研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女娲找五彩石的艰难。
用波浪线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女娲找五彩石非常辛苦)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零零星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3、指导朗读。
(评读,比赛读)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及神奇的力量。
五彩石终于找齐了,那女娲是怎样冶炼的?(看图理解)(1)找出女娲冶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炼了五天五夜”等)(2)对啊,这五天五夜里女娲多么的辛苦啊,能读出辛苦吗?谁想读?指导读。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31《女娲补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31、《女娲补天》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1课。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熊熊大火”等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启发学生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翻阅部分神话故事,对神话有初步的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流程:一、预习探究1、在夏夜美丽的星空下,在冬日温暖的炉火旁,我们经常缠着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述古老的神话,那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常常引起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2、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印象最深的神话人物。
师生交流:《西游记》孙悟空神通广大;《夸父追日》一个失败的英雄;《盘古开天》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羿射日》勇敢又力大无穷的后羿……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对女娲了解多少?生:女娲是了不起的女神;女娲创造了人类;女娲还造了一种乐器叫笙簧……5、读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对女娲会有更深的了解。
打开书吧!请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读课文。
(点击课件,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记一下。
)二、合作交流1、课文里的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欢歌笑语塌下挣扎熄灭轰隆隆熊熊大火冶炼金光四射)①指名读②领读③带体会读。
(读出对词语的理解)2、词语读得这么投入,相信你们的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读课文?(指名读)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
其他同学不但要当好评委,而且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生略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女娲补天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女娲补天》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2)体会女娲补天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兴趣。
(2)简介女娲,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分析课文(1)分段讲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讨论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4.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山海经》中的其他神话故事。
四、板书设计课题:女娲补天1.生字词:女娲、熔岩、五彩石、龟足、洪水、大火、生物、死亡2.故事梗概:天空破裂,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斩龟足立四极,杀黑龙救苍生,积灰止洪水。
3.女娲形象:勇敢、智慧、无私、善良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讨论、分享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通用14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女娲补天》篇1【教材分析】第八单元是“神话、传说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力。
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
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
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而《女娲补天》通过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学习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整文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3)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点评: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女娲形象,培养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女娲形象的分析。
3. 女娲补天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神话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女娲形象的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难点:女娲形象的时代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分析女娲形象,阐述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探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比较法:比较中国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女娲补天故事:详细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 分析女娲形象:阐述女娲在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智慧、善良等,引导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产生尊重和理解。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等。
5. 比较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让学生举例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比较其与女娲的异同,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2. 分享《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及其原因。
2.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思考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第二章:故事细节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故事中的关键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女娲补天的原因和过程。
2. 探讨女娲用五彩石、龟足、火焰等物品补天的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女娲补天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述。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角色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女娲、人类、怪兽等角色的特点和关系。
2. 探讨女娲在故事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和作用,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善良等品质。
2. 探讨女娲补天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品质和启示。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湾小学易霞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1、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等。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3、齐读课题。
对这个课题,我们上节课提出了哪三个有价值的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补的结果怎样?……)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探讨探讨吧!二、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A、能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个词语吗?指名说(板书:天塌地裂)你们也在旁边写一写B、可怕吗?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可怕的场景c、齐读d、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2)“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a、指名说b、课件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c、课件出示滚滚洪水。
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这两句话也能概括成一个词语吗?指名说(板书:水深火热)写一写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学习时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
这种方法叫“批注”。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希望孩子们养成用这种方法读书的好习惯。
d、(课件出示)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读出你的担心、焦急,读出场景的可怕。
3、读了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女娲看到这一切,心情怎么样?她为什么难过? (难过,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课件出示:女娲难过极了!)指名读、齐读4、女娲难过极了,她想拯救人类。
自由读第二段,思考: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板书:求雨灭火造船救人)5、在这里我们发现,补天这一件事情就写了两段,而求雨灭火、造船救人两件事情才写了一、两句话。
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本文重点是讲女娲补天,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是补天前做的事情,所以略写。
(板书:略)这就叫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把重点要说的主要内容写清楚、写详细,其他不是那么重点的东西就只需要稍微地交代一下就可以了。
在旁边写上详略得当。
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详略得当。
6、过渡: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呢?从哪里看出?(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是呀,虽然天火被熄灭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是在喷火,人们依然生活在苦难之中。
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是呀,女娲发誓,一定把天补上。
(板书:补天)那她又是怎么样补天的呢?三、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女娲补天先,接着,最后。
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一一接着炼五彩石一一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一一炼一一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找石的艰难: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A ,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a、“零零星星”是什么意思?就是数量很少、不多,而且零零散散,这里一块,那里一块,不集中,很分散,而且还是一些碎块,都是一些小碎石头。
又少,又碎,又散,还可能有锋利的棱角,你说好找不好找?(不好找,要把这些零零星星碎块集中起来,很费神,她的手都有可能被石头锋利的棱角划伤)师:但是她想到人们的痛苦,她没有放弃,她任劳任怨的把这些零零星星的石头聚在一起。
b 读一读B,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链接课件34、35)a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透过字面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b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c “几天几夜”显屏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语?(“几天几夜”不是“一天一天”,说明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C,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链接课件36、37)a 这种纯青石容易找吗?从哪里,那些词可以看出?(终于)终于,表示经过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出现的情况。
还有一个词语,看谁眼睛最敏锐?(找啊找啊)这里怎么连着写了两个“找啊”,太啰嗦了吧,去掉一个“找啊”好不好?“于是,她又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这样行不行?(不行)一个词重复地用可以加强它的意思,表明她找了很久很久找了很多地方。
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去找呢?让我们来发挥一下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出示:她到了(),但是();她到了(),但是还();她又到了()还是()...... )指导小练笔:那些地方都没找到,但女娲放弃没有?(没有)老天不负有心人啊!女娲不怕困难不畏艰辛,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这些词语读出找五彩石的苦,读出找五彩石的难。
(生读)4、交流炼石的不容易。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1)课件16出示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2)交流,课件17出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A、找一找,那个词体现了炼石的艰辛?(五天五夜)五天五夜说明炼石的时间非常——长,过程非常——苦B、什么是“冶炼”?课文中是把什么炼成什么?要把石头炼成液体,那个神火的温度该有多高啊,老师查了一下资料大概要1000多度。
可是女娲却要在这么高温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
在这五天五夜里,女娲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一刻也不敢闭眼,一刻也不敢松懈。
一步也不敢走开,怕一疏忽出了一丝的差错……即使累得头晕目眩,即使困得实在不行,女娲还是坚持着。
女娲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是为了什么啊?(为了补天,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这种精神就叫做——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板书:不畏艰辛,甘于奉献】。
5、交流补天:A、师:经历了那么多困难,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终于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终于可以用它来补天了,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困苦,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齐读)B、找一找补天用了哪几个动词?(装、端、对准、泼)那个动作最关键?(泼)C、泼完之后出现了怎样奇异的景象?(金光四射)就这么一泼,就看见金光四射,大窟窿不见了!火也没有了!神奇不神奇?(神奇)看!传说这就是女娲补过的地方!D、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
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E、了不起的女娲终于用自己的神力把天补好了,真神奇!还有更神奇的,传说女娲补天找了了36501块五彩石,补天用了36500块,还剩了一块,这一块哪里去了呢?有的认为这块仙石变成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而有的则认为变成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
四、回归整体,歌颂升华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生:女娲补天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生:女娲补天师:让这嘹亮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生:女娲补天五、感受神话的实质和特点1这些事情真的都发生过吗?(没有,是神话。
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2.神话有什么特点?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六、拓展在灿烂世界文明史上有许许多多神话故事,老师推荐同学们下来可以读一读《中国神话故事》《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板书设计:31女娲补天天塌地裂水深火热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略)找石炼石补天救人(详)不畏艰辛甘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