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

3.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

2.感悟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吗?知道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吗?2.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女娲补天》。

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成语和词语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梳理故事情节。

(四)讨论与思考1.请同学们讨论: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付出了什么代价?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现在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深入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如:五彩石、神龟、芦草等。

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艰辛过程,以及她所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和毅力。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女娲补天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外阅读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女娲补天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女娲补天》,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女娲补天的精神品质。

(二)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女娲、五彩石、神龟、芦草等),进行角色扮演。

《女娲补天》教案(6篇)

《女娲补天》教案(6篇)

《女娲补天》教案(6篇)《女娲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生疏“措、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表达“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急,抑制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英勇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生疏本课的字词。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依据起因、经过、结果的挨次表达“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重点)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看图激趣1、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特别奇异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神话传奇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于是,在导入时,我出示了本单元第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生疏,很顺当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2、她,大家生疏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

今日,教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依据学生答复提炼(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b、女娲怎样补天?师:下面,教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秀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背景、人物介绍女娲是谁?利用查找到的资料一起沟通。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补天》教案《女娲补天》教案(通用16篇)《女娲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霞图片、生字新词、句子、《女娲补天》动画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

师: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

师: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常常见到的事物,可我们却偶尔才能看到彩霞,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看到彩霞,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学习。

(1)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班上解决。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在组内理解不了的词语,先由其他组同学说说,再由教师补充。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通过分析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研究兴趣;(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3)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地球家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故事中展现的古代神话传说特点;(3)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女娲补天故事中的一些神话元素;(2)从故事中提炼出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女娲补天的故事,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准备故事讲解稿,设计教学活动;(3)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女娲补天故事,了解故事梗概;(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3)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讲述故事:(1)详细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神话元素;(3)分析故事所展现的古代神话传说特点。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团结、勇敢、智慧等品质;(3)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在当今社会的启示;(2)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地球家园;(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话题。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瞧,大家多精神,老师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表现的很出色,一定会给在座的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有信心吗?生:有。

师: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电视了吗?你们知道最近哪个地方发生灾难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信息。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连老师都不知道。

不过老师也看到了一个悲惨的状况,那是在20xx年5月27日那天,印尼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有近5800人在地震中丧生,34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使33000人受伤,3倒塌不计其数,灾区的状况真是惨不忍睹啊!各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这手,给灾区人民送来温暖,并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另人震撼的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生:女娲。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30页,老师非常想把这个故事再一次读给大家,你们欢迎吗?生:欢迎。

师:在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配乐朗读)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女娲形象,培养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女娲形象的分析。

3. 女娲补天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神话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女娲形象的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难点:女娲形象的时代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分析女娲形象,阐述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探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比较法:比较中国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补天故事的基本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女娲补天故事:详细讲解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 分析女娲形象:阐述女娲在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智慧、善良等,引导学生对女性神话人物产生尊重和理解。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关爱他人、舍己为人等。

5. 比较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让学生举例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比较其与女娲的异同,加深对女娲形象的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女娲补天故事的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2. 分享《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及其原因。

2.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思考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第二章:故事细节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故事中的关键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女娲补天的原因和过程。

2. 探讨女娲用五彩石、龟足、火焰等物品补天的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女娲补天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述。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角色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女娲、人类、怪兽等角色的特点和关系。

2. 探讨女娲在故事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各角色的特点和作用,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善良等品质。

2. 探讨女娲补天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品质和启示。

2.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

《女娲补天》教案(3篇)

《女娲补天》教案(3篇)

《女娲补天》教案(3篇)《女娲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

”,“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

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教案(公开课)
《女娲补天》教案(公开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
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
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
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
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
、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金光四射、云霞”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善良和
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
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写“女娲”
同学们,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
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
2、读“女娲”
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
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
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
3、联系动画片,进入课文学习
刚才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了一个一个小泥人,创造了人类,从此大地上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欢歌笑语~~~)说得真好呀!是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
,有一天水神和火神打起仗来,在激烈的打斗中,水神
不小心撞倒了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布
周山从此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呢?女娲又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31课——女娲补天(板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字词学习
塌下、窟窿、震裂、深沟、燃烧、洪水
3、好,同学们,布周山被撞倒之后,大地上发生了哪些烦恼呢?别急,你们能根据这六个词
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轻轻地说一说
明确:布周山被撞倒以后,天空()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地被(
)出现了一道道(),山冈上(),田野里到处是()如此可怕的灾难,同学
们请你们用朗读为大家呈现,先自己试一试。

三、感受天灾
1、学生范读、展开想象
(1)听她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品读句子
火大、水大
能把熊熊用朗读表现出来火很大吗?生读,好的。

2、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情景吗?(恐怖、害怕、悲惨)
品味:“围困”、“挣扎”
3、想象说一说被困人们的动作、神情和心理状况
四、感受补天过程
1、女娲怎么想?
抓住“立刻” “求” “又”体会
2、女娲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读课文3、4自然段,用一个字来概括她做的每件

找(五彩石)、炼(五彩石)、补(天)
(2)找五彩石
a.课文在写女娲这件事上一共用了几个找?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女娲找五彩石找得很辛苦
b.读一读抓住“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又”、“几天几夜”、“找啊找啊”、“忙
”、“零零星星”等词语
c.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女娲这个找的过程(历尽千辛)
(3)炼彩石
a.请同学们读读这部分,看看女娲是怎么来炼彩石的
b.什么是冶炼呢?
c.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五天五夜的不停冶炼中,女娲会忍受哪些痛苦呢?
用一个词语概括(日夜煎熬)
(4)补天
女娲补天神奇在哪? (金光四射、往上一泼、立刻)读一读
(5)用一个词语概括女娲的形象
五、写作练习
同学们,现在每当早晨或傍晚时,抬头看见天边那绚丽多彩,美丽壮观的云霞时,你会想些什
么呢?拿出作业纸,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纸:每当我抬头,望见天边那五彩缤纷,美丽壮观的云霞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享受天边这五彩的云霞我们都该感谢一个人——女娲
一起读这句话“补天救人谢女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