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近代史纲论文
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

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传承五四精神的议论文(精彩7篇)“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爱国精神,他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赤诚,对历史,对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
近代史论文五四爱国运动范文

近代史论文五四爱国运动范文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中_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事件,一直以来倍受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五四运动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五四运动近代史论文篇一:《五四运动》摘要:1919年5月4号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条件、历史特点、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1.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五四运动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3.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政府在华势力范围、撤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

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谈五四运动于历史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体性抗议运动,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探讨五四运动的
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运动中,广大
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表示强烈不满,并倡
导建立民主国家和独立的国际地位。
运动期间出现了国共合作的初步迹象,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和人民基础,为后来的革命奠
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
次运动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如民族主义、民
主主义和科学思想等,学习了现代科学和文化,培养了对中国问题的独立
思考能力。
这些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
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在这次运动中,广大学生和
知识分子声援劳工运动,要求改善工人待遇和保障劳动权益。
五四运动的
呼声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促使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社
会的和进步。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抗议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和
文化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五四运动也具有
重要的国际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
代历史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延安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毛泽东倡导大力加强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她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五四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四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
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中国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彻底的改变。
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但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共成长。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五四精神孕育而出。
五四精神代表着积极、进步、平等、和平、自由等,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如周策纵所说的“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他而推动。
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不完的事业。
”[1]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丰富的精神内涵永远激励着当代青年。
(一)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曾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在五四运动中,大学生及青年知识分子将爱国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精选5篇)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篇11920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20xx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20xx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1920xx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
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
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
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
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
论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论文

论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论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它从1919年5月4日开始,以反对巴黎和约和抵制帝国主义侵略为起点,团结了千千万万爱国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中国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本文将就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五四运动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在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涌入中国,激起了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求。
五四运动鼓励了年轻一代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观念。
在这次运动中,学生们纷纷投身于社会运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和改革运动,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五四运动在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女性地位低下,缺乏基本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在这次运动中,越来越多的女性站了出来,要求平等的待遇和权益。
女性参与运动的机会使得她们意识到自己同样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需要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五四运动在性别议题上的开放和支持,推动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女性地位提高的起点。
此外,五四运动对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文学还被束缚在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之中,缺乏自由和创新。
五四运动时期,许多文学家、学者和青年作家开始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尝试将西方的文学思潮带入中国。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胡适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这些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风尚,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民族复兴和爱国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在这次运动中完成了对传统的质疑和反思。
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国际主义思潮的引入,也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字大学近代史论文完整版

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字大学近代史论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论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回顾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1919年的“五四”运动毫无疑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宣言和徽章,永久地烫在了我们民族向文明迈进的历史画卷中。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代代青年都会从这个温暖的记忆中,感受到一份激情、一份崇高和一份责任。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受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五四运动的意义800字议论文

五四运动的意义800字议论文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性运动,持续时间从1915年到1920年。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思想束缚和文化沉沦。
然而,五四运动中的一些思想家、学者和学生开始关注西方的科学、民主、自由等思想,并积极倡导这些新观念,在社会舆论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如民主、科学、人权等,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铺平了道路。
其次,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困境。
五四运动不仅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挑战,呼吁民主与平等的政治制度,而且在社会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废除家族制度、革命建设共产主义等。
此外,五四运动还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呼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工业化建设,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五四运动中的一些文学家和学者开始追求新文化,发展了现代文学和新文艺运动。
这其中包括了运用白话文写作、讲述新时代故事、揭示社会问题等,以及推动戏剧和电影等新的艺术形式。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五四运动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学生与社会活动家开始关注国际形势,并推动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参与。
五四运动的思想和理念传播到了国际社会,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四运动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加快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地位提升。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性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摘要: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
五四运动留给了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五四精神。
在本文中,我们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对于五四精神作了独立探讨。
并从分析当代中国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发扬五四精神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年在历史的挑战下该如何选择人生,实现价值。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变的关头。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及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帝制的崩溃以及民国的建立,使得民主自由的观念前所未有的深入人心;然而,中国依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国内军阀混战、互相割据,民生并无实质性改善的境况,却又引起各界民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
早在1915年,以《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一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来临了。
以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进步学者们,向学生传播民主、自由的新思潮,试图通过青年的力量来实现民族的振兴。
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危机在此时不断地加深。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不平等的“二十一条”,企图使中国沦为其经济附庸;1919年,由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又谋划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一战后帝国主义资本家的卷土重来,也让刚刚得到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灭绝性的打击,底层人民,特别是工人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
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满怀爱国激情的爱国青年学生们感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职责。
他们与工人、农民及各界群众并肩战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二、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何在?从当时的政治层面来看,五四运动最为直接的胜利,就是发动了学界、工界、商界,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妥协,不仅没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还罢免了卖国官员曹汝霖、章宗祥等人的职责。
从更为广泛、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的伟大就在于它产生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对后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民族独立与社会革命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那么,何谓五四精神呢?1919年5月26日,当时的学生领袖罗家伦在《每周评论》上刊文指出,这次学生运动的精神是“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
而当代学者的普遍看法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热爱国家、勇担责任的精神;五四运动的发起之时,就是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时。
虽然,对于当时的青年学子来说,进入学校好好读书,将来就能升官发财。
但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名利之间,五四的青年们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救亡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当得知北洋反动政府要把山东的权益拱手送给日本人时,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与军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点燃了全国性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烈火。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1919年5月4日学生们在天安门集会时散发的传单上振聋发聩的两句口号。
罢课、示威、请愿、焚烧反动官员住宅,这些热血沸腾的行动,无不昭示出青年学子们满腔的报国激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爱国家、勇担责任的精神,是五四精神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关心社会、注重实践的精神;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多有一个通病,就是崇尚空谈、不会实践。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在中国面临深刻民族危机的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年轻人醉心于“一举成名、封妻荫子”的迷梦中,对国家的危难、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疾苦不管不问。
五四运动中的学子们,改变了这种作风。
为了充分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深入社会,到农村、到工厂,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与底层人民同吃同住,通过实践得出自己的思考。
他们创办新的杂志、报刊,油印传单进行发放,到街头巷尾演讲、游行,身体力行,向国民宣传进步的思想。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五四精神中便初现端倪。
坚持理想、追求进步的精神;五四运动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
在各种社会力量纷纷登场,各种社会潮流交错复杂的情况下,当时的青年学子的内心也面临着各种彷徨与苦闷。
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劣根性,黑暗势力的强大,自身力量的渺小以及前途的渺茫,都曾经深深地困扰过他们。
然而,这些学子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他们始终都坚持着自己的投身社会、振兴国家的理想。
即使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他们的父母和亲戚都反对他们的活动,社会上的各种官僚、资本家对他们做出过重重的威逼利诱,他们都义无反顾,追求光明、进步与自由。
对真理的渴望,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是五四精神中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
三、当代中国有人说,五四时期,国家内外交困,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压着人民大众为牛为马,这就有了五四运动的土壤。
但是现在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国内到处歌舞升平,众多媒体和专家更是声称中国GDP将在21世纪中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海外则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大有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势!作为这样强大、和谐的国家的公民,只要安分守己,尽己所能就好,我们又何必要培养五四那种追求真理、关心国家的精神?且不论在国家和平强盛的年代,五四爱国反帝精神应不应该发扬,就单论中国现状,是否真是和平与强盛吗?一个民族,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有振兴中华的责任。
这个责任首先要求我们要有全球视野,不要把自己的锁在个人利益得失的房子内,只知道唱歌跳舞睡觉吃饭,却不知道房子外面已经堆满了干柴,而且有人已经举起了火把!外部“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未来的10 到20 年,也就是2020 到2030 年左右,会有一场针对中国的大屠杀,大哄抢。
”—戴旭。
海上包围起点—日本几年前,日本防卫厅制定了有关钓鱼岛的“防御”作战计划。
计划指出,日本将动用陆军一半以上的军队来参与西南诸岛的防务。
美日频繁空海演习。
2008年11月,美日两国在硫磺岛附近举行的联合海上演习中,假想中国占领钓鱼岛,美日武装夺回岛屿。
2009年2月中旬,日美在冲绳海域展开演习,双方战舰达到21艘。
规模阵势为冷战后所罕见。
4月份,美日签署条约,美国驻冲绳的军队调往关岛,表明美国正放出日本这只老虎。
7月初,日本防卫省证实计划派遣陆上自卫队进驻与那国岛。
与那国岛距离台湾花莲只有110公里。
日本又向联合国申请将冲之鸟礁作为日本国土。
这个地方一旦成为日本国土,中国海军就再也无法前出太平洋。
日本之后,就是台湾。
美国不顾中国反对,一直坚持对台军售,包括各种先进的飞机导弹。
美国针对“台海战争”进行了无数的演习,设想动用太空卫星、侦察机和四大航母战斗群,及驻扎在关岛和冲绳的B-2轰炸机、F-22和F-35隐性战机,对上海、深圳、广州、厦门、香港等大城市,以及解放军导弹阵地和机场,实施轮番轰炸,以及用“全球隐身打击特遣分队”,猎杀中国机动导弹。
越过台湾,就是南海。
在南海几十个岛屿中,中国实际只控制了9个岛屿。
其他都被东南亚诸国控制。
南海国家为了对付中国,加速武装。
菲律宾订购了法国的6艘潜艇。
越南定了俄罗斯6条先进潜艇,12架远程重型战斗轰炸机苏-30。
马来西亚计划2010年前建造27艘近海巡逻艇,吨位超过2500吨,可配备直升机。
马来西亚已向俄罗斯订购了18架苏-30MKM 战机。
……先进潜艇和远程苏-30重型战斗轰炸机,都是为谁准备的?如果是这些国家之间准备战争,根本用不着潜艇和远程作战飞机。
不久前,美军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卡拉特-2009”演习,目标直接指向中国。
演习表明东南亚6个国家将与美国合作,组成战斗群,共同应对南海危机。
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南海……这就是冷战期间美国为中国准备的第一岛链。
南海的背后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被称作第二岛链的一个点。
为了防范中国的威胁,它声称要扩充海空军,白皮书公开宣称准备跟中国打仗。
它要订购美国100架F-35!按中国的标准相当于一个航空兵师! 9月6号,越南和澳大利亚把把双方关系提升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提出为针对中国威胁要加强防务合作。
越过南海,再向西就是印度。
美国完全放开对印度的军售。
军备合作的背后当然是战略的密切配合。
印度还大肆干涉中国西藏问题。
印度在6月上旬和英国、法国的海军,在印度洋搞起了反潜演习,直接宣称是为了对付中国核潜艇。
印度拼命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2014年就要成军。
它的苏-30战机早就进了安达曼群岛,俯瞰印度洋。
这一切都是为了封锁中国印度洋出路。
从日本列岛到南沙群岛,挤满了世界最先进的潜艇、军舰和飞机。
还有美国驻扎在亚太的八大军事基地,那里停着隐身战略轰炸机和核动力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
中国海军现在被美国为首的国家形成的第一第二岛链紧紧地包围在了自家门口。
陆地包围的起点是印度。
2009年3月26日,印度秘密进行了以“中国可能发动短平快入侵”为假想的演习。
印度的女总统到其非法占领的中国藏南地区视察,其空军在离中国边境300多公里的地方,进驻了远程重型的苏30战机。
6月,趁朝鲜核危机,印度突然向被它占领的藏南地区大举增兵6万人,两个山地陆军师,还准备成立一个炮兵师。
印度之后,是巴基斯坦。
美军借反恐之名,在巴基斯坦内成立军事基地,对巴基斯坦随意袭击,实际上控制了巴基斯坦。
美国的火力集中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瓜德尔港。
瓜德尔港口是中国为了突破美国印度的封锁、通往印度洋的出口,更是为了从海上得到来自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
美国随意袭击瓜德尔港,迫使投资当地的中国企业退出,为的是切断中国的能源进口。
再往西,是阿富汗。
3月份,美国宣布将大举增兵阿富汗。
3月2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一名高官称北约将请中国在中阿边境的瓦罕走廊开放补给线,以支持北约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
阿富汗是美国的一个战略部署重点。
这里邻近俄国和中国。
美国为的是继续实施肢解俄国的阴谋,切断中国的能源输入,搅乱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周边环绕着一条连续的“破碎地带”,包括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包围中国,再加上恐怖主义等问题。
日本评论家宫崎正弘称: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
内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不禁要发问:这背后是什么?发展背后:一、外资大举进入消灭民族企业,加入WTO后,民族企业消失的速度更快了。
外资大举消灭了我国的民族企业。
我国28个主要经济产业有21个掌握在外资手中。
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截至2005年底,我国实际使用外国资金额为6224.05亿美元。
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由于内讧,爆出在中国的利润率达900%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