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饮水的要求与建议
幼儿园饮用水管理制度(四篇)

幼儿园饮用水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用水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幼儿园饮用水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措施,以确保幼儿园的饮用水安全和健康。
一、总体要求1. 饮用水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2. 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和可靠;3. 建立健全的饮用水监测体系;4. 规范饮用水处理和储存;5. 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6. 提供便捷的饮用水供应和用水设施;7. 培训幼儿园工作人员,提高饮用水管理水平;8. 加强家长和幼儿的饮用水健康教育。
二、饮用水质量监测1. 定期对幼儿园的饮用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2. 包括对水源、自来水、水处理设备、储水设施等进行监测;3.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家长通报。
三、饮用水处理和储存1. 引进科学合理的饮用水处理设备,确保饮用水质量;2. 对自来水进行二次处理,去除悬浮固体、微生物和有害物质;3. 饮用水储存设施应具备密闭、洁净、无二次污染的条件;4.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用水储存设施,确保卫生安全。
四、饮用水消毒管理1. 使用专用消毒剂对储水设施进行定期消毒;2. 配置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3. 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4. 消毒剂的残留物应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五、饮用水供应和用水设施1. 为每个班级提供便捷的饮用水供应设施,如饮水机、饮水台等;2. 饮用水供应设施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3. 饮用水供应设施应设在幼儿可以触及的高度,并保证幼儿用水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六、幼儿园工作人员培训1.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接受饮用水管理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2. 培训内容包括饮用水的安全知识、消毒管理方法、饮用水处理设备的操作等;3.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饮用水管理水平。
七、家长和幼儿健康教育1. 加强家长和幼儿的饮用水健康教育,提高饮用水安全意识;2. 定期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饮用水设施,了解幼儿园的饮用水管理情况;3. 向家长和幼儿宣传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和安全使用方法,提醒家长定期给幼儿更换饮用水。
幼儿园饮水的具体工作措施

幼儿园饮水的具体工作措施
1. 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幼儿园应确保提供的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水质污染。
2. 设立饮水区域: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区域设立饮水点,方便幼儿随时饮水。
饮水点应设置专用的水杯架,保持水杯的整洁和卫生。
3. 定时饮水: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活动量,制定合理的饮水时间,如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饮水时间不少于10分钟。
鼓励幼儿主动饮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4. 教育引导:通过日常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了解饮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幼儿不喝生水、不与他人共用水杯等。
5. 监测饮水情况:定期对幼儿的饮水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幼儿的饮水量、饮水习惯等,为调整饮水措施提供依据。
6. 家长配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饮水工作措施,提醒家长在家中也要关注幼儿的饮水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7. 定期检查:定期对幼儿园的饮水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水质安全。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幼儿饮水安全。
8. 培训教师: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饮水安全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幼儿在幼儿园得到良好的饮水保障。
1/ 1。
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3篇)

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幼儿园幼儿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饮用水生产和供应1. 幼儿园使用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水质安全。
2. 幼儿园应与专业水源供应单位或饮用水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饮用水质量可靠和稳定。
3. 定期对供水单位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符合标准要求。
4. 使用的饮用水必须是清洁的、无色、无臭味、无异味,透明度不低于标准要求。
第三章饮水设备及其管理1. 幼儿园必须配备专用的饮水设备,设备包括饮水机和矿泉水等。
2. 饮水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至少每周清洗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3. 饮水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4. 幼儿园应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过滤器,以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和安全。
第四章饮用水供应和消耗管理1. 幼儿园应统一管理饮用水的供应和消耗,确保饮用水的源头和流向可控。
2. 饮用水供应应保证充足,确保每个幼儿都能随时饮用到清洁的水。
3. 饮用水消耗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浪费和滞留。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监测1. 幼儿园应每季度对饮用水进行一次细菌和重金属等重点指标的抽检,确保水质安全。
2. 幼儿园应建立饮用水卫生监测档案,记录每次检测结果和相关处理措施。
第六章应急措施1. 在饮用水发生异常情况时,幼儿园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幼儿的饮用水安全。
2. 在饮用水发生严重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按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七章监督和检查1. 幼儿园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上级卫生部门定期对幼儿园的饮用水卫生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章违反制度的处理1. 对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惩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因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幼儿园饮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幼儿园饮水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确保幼儿园的饮水安全,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订立本幼儿园饮水安全管理制度。
二、管理标准1. 饮水设备管理1.1 幼儿园应配备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饮水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1.2 饮水设备应设置在幼儿园易于接近的地方,保证幼儿自主取得饮水。
2. 水源质量管理2.1 幼儿园应保证用水来源为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自来水或经过专业净化处理的水源。
2.2 幼儿园应依照相关要求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2.3 若幼儿园的用水来源不属于自来水或经过专业净化处理的水源,应实行适当的水处理措施,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3. 饮水卫生管理3.1 幼儿园应加强对饮用水卫生的管理,确保幼儿饮用的水源干净、卫生。
3.2 幼儿园应依照相关要求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保证设备的卫生。
3.3 幼儿园应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3.4 幼儿园应加强对水源四周环境的卫生管理,避开污染。
4. 饮水安全监测4.1 幼儿园应建立饮水安全监测制度,定期对饮用水的供水、设备和水质进行监测、检测。
4.2 幼儿园应对饮水安全监测结果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4.3 幼儿园应针对饮水安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适时实行措施解决问题,确保饮水安全。
三、考核标准1. 饮水设备管理考核1.1 每个月对饮水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1.2 每季度进行维护和检修记录,确保设备的牢靠性和安全性。
2. 水源质量管理考核2.1 每个季度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2.2 建立水质检测记录,记录检测结果和实行的处理措施。
3. 饮水卫生管理考核3.1 每个月对饮用水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
3.2 每季度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3.3 定期对水源四周环境进行清洁,防止污染。
4. 饮水安全监测考核4.1 每个季度对饮用水进行监测、检测,并建立监测记录。
幼儿园安全教育喝水常规(3篇)

第1篇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应当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喝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喝水常规有助于预防幼儿因饮水不足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幼儿园喝水常规,旨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
二、幼儿园喝水常规的目的1. 预防幼儿因饮水不足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中暑、便秘、尿路感染等。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心,确保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
三、幼儿园喝水常规的具体措施1. 建立喝水时间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身体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喝水时间表。
例如,幼儿在早晨入园、上午、下午及晚上睡觉前各喝一次水。
时间表应张贴在幼儿园的显眼位置,提醒幼儿和教师。
2. 提供充足的水源幼儿园应确保为幼儿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
可以设置饮水机、水壶等饮水设施,方便幼儿随时饮水。
同时,教师应监督幼儿使用饮水设施,避免幼儿将其他物品放入水中。
3. 培养幼儿喝水习惯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
在喝水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教幼儿正确喝水姿势,如端起水杯,用嘴唇轻触杯口,避免大口猛喝。
(2)鼓励幼儿多喝水,但不要过量,以免造成不适。
(3)教育幼儿喝水时注意卫生,不要用脏手触摸水杯。
4. 加强喝水安全教育教师应向幼儿讲解喝水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不要在运动后立即喝水,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幼儿不要将水杯随意丢弃,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5. 定期检查饮水设施幼儿园应定期检查饮水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发现漏水、损坏等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 做好饮水记录教师应做好幼儿饮水记录,了解幼儿的饮水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饮水问题。
四、幼儿园喝水常规的实施与监督1. 教师应认真执行喝水常规,加强对幼儿的喝水教育。
2. 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
3. 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喝水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饮水标准

幼儿园饮水标准一、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幼儿园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水质安全。
幼儿园应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以确保饮用水质量符合要求。
二、饮用水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幼儿园的饮用水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定期清洗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设备应易于清洁和维护,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饮用水供应应充足幼儿园的饮用水供应应充足,满足幼儿日常饮水需求。
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应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并确保幼儿随时可以饮用。
四、饮用水温度应适宜幼儿园的饮用水温度应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水温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对幼儿的口腔和胃肠道造成刺激。
五、饮用水桶存位置应合理幼儿园的饮用水桶存位置应合理,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水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霉变。
同时,水桶应有明确的标识,避免混淆和误饮。
六、饮用水应有专人管理幼儿园的饮用水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和设备状况,及时解决问题。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卫生知识和技能,确保饮用水质量和安全。
七、饮用水设施应方便幼儿使用幼儿园的饮用水设施应方便幼儿使用,易于清洁和维护。
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幼儿的身体特征和使用习惯,方便幼儿取用和饮用。
同时,设施应易于清洁和维护,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总之,幼儿园饮水标准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饮用水管理,确保水质安全、设备卫生、供应充足、温度适宜、桶存位置合理、专人管理以及设施方便使用等各方面要求得到满足。
幼儿饮水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幼儿饮水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活动文案 -一.托小班喝水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求1.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30"C左右) 的白开水。
1)为托班幼儿接好半杯水(约100毫升)。
在托班幼儿入园前为每个幼儿的口杯制作不同的标记,比如小花、太阳、草莓、樱桃等。
在摆放幼儿口杯时,注意要露出标记,口杯把手朝外,方便幼儿拿取。
2)提醒幼儿端取自己的口杯喝水,指导小班幼儿有序、独立接水3)提醒幼儿接水时眼睛看着口杯,接半杯或三分之二杯水。
2.提前检查盥洗室的地面是否干燥,为幼儿喝水提供安全的环境。
幼儿手脏时,帮助幼儿洗干净手再去喝水。
3.组织幼儿轮流喝水,每4—5名幼儿一组,激发幼儿喝水愿望4.指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喝水方法。
1)握好杯把,端稳口杯,轻轻走到喝水区。
2)坐稳后一口一口慢慢喝,提醒幼儿不把水洒到衣服或地面上。
3)喝完水后将口杯放到固定位置。
5.随时提醒幼儿安静喝水,并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喝水行为,对说笑、打闹的幼儿给予指导和纠正。
6.关注幼儿嘴巴或衣服的前胸部位是否有水迹,及时用毛巾帮幼儿擦干或更换晾晒。
7.鼓励幼儿喝完杯中的水,注重发挥教师自身或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带动喝水困难的幼儿共同喝上足量的水。
8.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喝水量。
通常情况下,每位幼儿每天在园大约喝水600ml。
特殊情况时,比如身体不适、运动后出汗过多、天气炎热等,要给予个别照料,适当增加喝水量。
9.注意把握喝水时机。
在上午10点左右、户外活动后、午睡起床后、下午15:00-16: 00,及时组织幼儿喝水。
10.幼儿不小心洒水时,及时擦拭地面,避免幼儿滑倒、摔伤。
11.在盥洗室用不同标记或图案划分出等待区、接水区、喝水区,培养幼儿有序喝水的常规。
12.主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及喝水量,提出指导建议,同时,倡议家长在清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提醒幼儿适量喝水。
二.中大班幼儿喝水环节常规教师指导策略1.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的白开水(30C左右)。
幼儿生活一日常规科学饮水

幼儿生活一日常规科学饮水幼儿生活中的日常规科学饮水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科学的饮水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正确的饮水方式能够促进孩子体内废物排出,维持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生活中的日常规科学饮水方法。
一、每日饮水要求幼儿每日的饮水量需根据年龄、季节、活动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1-3岁幼儿每日饮水量应为1000-1300毫升,3-6岁幼儿每日饮水量应在1300-1600毫升左右。
夏季和运动后,幼儿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二、科学饮水的方式1. 经常喝清水或白开水幼儿的主要饮水源应为清水或白开水。
清水或白开水无添加物,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帮助维持水分平衡。
避免给幼儿喝含糖饮料、果汁等,这些饮料中的糖分过高,不利于健康。
2. 定时饮水,均匀分配为了保证幼儿足够的饮水量,家长需要给幼儿制定定时饮水的计划,均匀分配饮水时间。
可以让幼儿每隔1-2小时喝少量水,避免在饭前或饭后大量饮水,以免影响进食和消化。
3. 饮水姿势要正确幼儿在饮水时最好选择坐姿,保持身体平稳。
尽量避免幼儿行走或运动时饮水,以免发生呛水等意外情况。
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拿起适合其大小的杯子,训练他们正确握杯、稳定饮水的技能。
4. 注重水质和容器卫生给幼儿准备食用水时,应选择清洁卫生的水源。
若是使用自来水,可将水放置片刻,让水中的氯气挥发掉。
容器也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和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避免使用有色或含有有害物质的杯子。
三、饮水注意事项1. 避免饮水过快幼儿饮水时要避免饮水过快,应该缓慢饮用,避免呛水或影响消化。
家长可以注意提醒幼儿小口小口地喝水,慢慢地将杯中的水喝完。
2. 避免夜间大量饮水为了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家长在晚上应避免给幼儿大量饮水。
适量的饮水可以,但过多的饮水会让幼儿频繁起夜上厕所,影响睡眠。
3. 饮水温度适宜幼儿饮水的温度应适宜,既不能太热也不宜过冷。
过热的水会烫伤嘴唇和口腔,过冷的水则容易影响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饮水的要求与建议
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例如食物经过消化生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被吸收;绝大部分的废物要溶解在水里,才能排出体外。
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入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
1、输送养料
2、保持血量
3、控制体温
4、润滑机能
5、帮助消化
6、排泄废物
7、控制体液平衡
饮水过多的危害
正常肾脏每天最多只可过滤15升至20升血液,如饮水过量,肾脏来不及将其排出体外,体内积存的水分便会稀释血浓度。
由于钠是维持人体细胞功能的重要电解质,故会影响各种身体机能。
从大脑的机能来看,大量喝水后,人体易产生疲倦感觉,食欲大减,脑袋感到昏昏沉沉。
医生指出,这是因为饮水过多冲淡了血液,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就会受到影响,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
每人饮水量应视个人状况而定,最好是少量多饮。
从饮食卫生角度而言,喝凉开水、盐开水、茶水或新鲜矿泉水较好,但应注意一次饮水过多和喝得过快对身体均不利,老人尤忌。
因为摄水过多会加重心、肾负担,所以有心脏病、高血压、肾病和水肿的人都不能一次大量猛喝,因劳动或运动而大量出汗后也不宜一次喝得太多。
水是生命物质溶剂,也是生命的营养物质,正常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水。
在机体内,水一部分与蛋白粘多糖等生物分子结合存在,在塑造细胞、组织方面起重要作用;另一部分非结合状态的水,主要作为细胞内外重要溶剂而起作用。
既然水如此重要,是否饮水越多越好呢?传统观点认为,大量饮水可稀释尿中存在的任何致癌物质,可增加水的流动性,能及时把体内代谢产物排除干净,从而防止结石等多种疾病。
而现代观点则认为,过量饮水会对身体有危害。
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工作者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饮用水过多者会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
饮水过多会冲淡血液,使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影响。
特别是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
可见不是饮水越多越好。
饮水过多,那会引起血液中盐浓度下降或盐溶液发生电解,以致产生目眩或呼吸困难等问题, 也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还有水质不佳,更对机体有危害。
喝水的控制量
1、正常健康人每天需要饮水量是1500到2000毫升,其他可以通过饮食、吃水果等补充。
幼儿饮水时要注意,不能等到口渴时再饮水,而是要定时饮用。
2、饮水讲究饮水量: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到10杯(240毫升/杯)水,运动量大或住在炎热地带,饮水量就更多,(美国加州洛杉矶国际医药研究所提供的每天饮水量公式是:运动不多,每半公斤体重需喝水15毫升,如果是运动员,每半公斤的体重该喝水20毫升。
)?
3、保证饮水量:小于1岁每公斤体重需水120~160毫升;1~3岁每公斤体重需100~140毫升;4~9岁每公斤体重需70~110毫升。
根据两岁以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公斤,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年龄ⅹ2+8(kg)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天要让孩子喝十几杯水,孩子平时吃的奶、蔬菜、水果和米饭等食物中均含有水分,补充了幼儿需水量的60%~70%,还须靠饮水来补充剩余的30%~40%。
许多幼儿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甚至把水倒掉,家长要注意每次要让他们饮水50~100毫升以上。
4、这样计算的话一个幼儿一天单纯饮水应为:三岁是500~800毫升、四岁以上是400~700毫升,假如一天喝五次水每次应该100~150毫升
5、生病孩子在吃药时应至少180毫升水
喝水的时间表
小宝宝更是水做的娃娃,年龄越小,身体含水量越高。
幼儿身体中的水分约占其体重的70%~80%,如失水量达体重的10%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小婴儿不会表示口渴,有时哭闹,实际上是口渴而不是饥饿。
而当幼儿口渴要求饮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的状态,所以家长应培养幼儿饮水的好习惯。
最佳饮水时间早晨、午睡起床后饮水,可以提供起床后运动的水分需要。
在活动和洗澡游泳过程中,幼儿会失去较多的水分,此时一定要及时补充。
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适量饮水,可以使水分及时补充到全身细胞中,幼儿进餐时消化道就能分泌足够的消化液,孩子有食欲,食物也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
6:30早晨起喝150毫升的淡盐水或凉白开水,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肠排毒。
(注:这150毫升水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能一次喝完,争取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内喝完。
)9:30刚上完课准备户外活动喝50~100毫升有助加快血液循环调动血液重新分配与能量的动用
10:40户外活动与做操结束,着时候应及时补充运动中丢失的水分, 也考虑到午饭前一个小时喝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
此时大约应喝100~150毫升
14:30午睡结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饮水.因为孩子还要吃水果或喝酸奶,所以饮水应为80~120毫升
15:40.刚上完课准备户外活动喝50~100毫升有助加快血液循环调动血液重新分配与能量的动用
16:40同上
19:30睡前两小时喝200毫升水,降低血液黏稠度才能睡得更好。
特殊情况下的饮水
1、孩子饮水要根据天气,运动量适当的调整.
2、生病的孩子要根据医生的指导饮水
3、在每次饮水时都要给与充足的时间
4、对于在特定情况口渴的孩子一定要及时的饮水并给予监督
5、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尤其需要补充水分
6、发烧时:水分流失大,多喝水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7、当然有些人不可多喝水,包括(1)、先天肾脏病人;
(2)、心脏病人;
(3)、肝硬化病人。
怎样科学饮水
1、要多次少量,不要暴饮。
2、要定时,勿只口渴时饮水。
3、喝开水不喝生水。
4、喝鲜水不喝陈水。
5、喝加盐的水不喝冰水
6、生病情况下要酌量饮水
儿童饮水有学问
儿童的新陈代谢比成人快,加之肾脏浓缩功能差,排尿量相对较多,使得儿童每日需水量比成人多,尤其是进入炎热的夏季,儿童的饮水量更是猛增。
儿保专家表示,喝水,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其实还有许多学问:比如喝什么水好?喝多少合适?怎么喝有利健康?什么时间喝更科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儿童所助理研究员赵霞介绍说,自然冷却后的白开水是最适合儿童的饮品。
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并让孩子掌握饮水的“学问”。
白天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大约每隔一个小时喝一杯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也不要大口吞咽,因为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最好是缓缓喝下。
睡前要少喝水,起床后宜多喝水。
因为睡前喝太多的水,会造成眼皮浮肿,半夜也会老跑厕所,使睡眠质量不高。
而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450毫升,早上起来需要及时补充,因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环,也能促进大脑清醒,使这一天的思维清晰敏捷。
不喝冰水。
有人认为活动出汗后喝冰水,既能解渴,又可降温。
殊不知,大量喝冰水不仅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肠痉挛,引起阵阵腹痛。
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饮水。
运动时,体内水的丢失会加快,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
可试试下面的方法:在运动前,喝两杯水(300毫升~400毫升);在运动中,每15分钟~20分钟,喝半杯水(100毫升左右);在运动后,喝3杯水(500毫升~6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