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中央银行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客观经济因素是中央银行得以产生的内在条件,国家对经济金融的管理则提供了外部推动力。
中央银行的产生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信誉好实力强大的大银行逐步演变而成。
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大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某些中央银行的特征,最终成为中央银行;二是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需要采取中性立场,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第二,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标;第三,信用货币发行产生的巨额利益应归于国家。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1)银行信用构成一国信用制度的基础,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主导地位。
银行既是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信用活动的调节者。
而中央银行又处于银行体系的核心,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行为,达到控制社会信用规模、调节信用结构的目的。
(2)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整个社会信用工具的总供给者。
通过改变货币发行量,实现对信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
中央银行虽不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贷款,但由于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商业银行的唯一货币供应者和作为社会信用活动的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决定社会信用的规模。
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贷款规模的调整、管理货币流通,实行在信用规模不变情况下信用结构的调整。
(3)中央银行既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又是引导者,在金融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调节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信用规模;通过调整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政策工具,引导信用活动按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进行。
中央银行与政府存在特殊关系(1)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各种金融法规(2)配合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不少国家通过对中央银行实现产权国有化和将中央银行作为隶属政府的行政部门,确保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权(4)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市场(5)代表国家管理国库和向政府提供融资(6)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和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1)体现在稳定货币和稳定经济方面稳定货币就是要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控制,使之符合客观经济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主张独立性的论点: 政治家目光短浅,目的是选举,因此注重短期 方案轻视长期目标。如央行受到较多政治压力,可 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政策。 政治家缺乏专业知识。
反对独立性的论点: 将货币政策交给不对任何人负责的人去控制是 不民主的。 总统和国会对国家经济全面负责,却不能控制 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央行,有违选民意志。 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政策配合才是有效的。 国会也不一定短期行为,如外交政策、国防政 策都是由国会制订的。 联储的政策失误很多说明也没有很好地使用其 独立性。 官僚行为理论认为:官僚的目标是自身福利最 大化,如消费者行为是个人福利最大化,企业行为 是利润最大化,央行官僚往往在独立性的幌子下, 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联邦储备银行:美国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 区,建立12家联邦储备银行。
每个联邦储备银行有9名董事,分为A、B、C三 类,A类董事3人,由职业银行家担任;B类董事3人, 农、工、商界的知名企业家担任;C类董事3人,代 表公众利益,既不能是银行官员、雇员,也不能是 股东。 A类B类董事由会员银行选举产生,C类董事由 联储理事会任命。
3,特点 1)作为金融机构,举办通常的金融机构业务, 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以个人和一般企事业单位为业务对象; 3)作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调控 方法和手段既有与其他国家行政部门相同的行政方 法、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利用金融业务的方法;
4,与政府的关系 央行与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 于分工不同,有时可能产生分歧。 例如作为政府不仅关心宏观经济目标,还关心 社会目标。如果经济紧缩导致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 政府可能要求央行放松银根。而央行可能认为调整 还没有到位,不能半途而废,否则通货膨胀可能死 灰复燃。 因此导致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从历史上来看, 战时和战后都发生过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和寻求高增 长,迫使央行过度放松银根,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 事实。因此,引发了央行独立性的争论。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讲义课件PPT课件( 51页)

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4、代表政府监督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
(二)早期的代表性中央银行
瑞典银行 英格兰银行
初建于1656年,1661年开始发行钞 票,1668年改组为国家银行,但直 到1897年才垄断货币发行权。
1694年根据国王特准法成立,资本额 120万英镑,是一家私人股份银行。 1844年通过的《皮尔条例》规定其有 垄断的货币发行地位,从而确立了英 格兰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世界上, 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 行是英格兰银行。
督之下,成为国家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央行履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职责
具体职责
代理国库 和政府金 融事务
对政府提 供融资
代表政府制 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
代表政府 管理金融
活动
代表政府 参与国际 金融活动
①充当国库出 纳的角色;② 一般是无偿的
两种方式:①直 接向政府贷款; ②用自己的资金 购买政府债券。
来控制和调节信用。
补充:“金融稳定”问题
据世界银行2001年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00年, 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了112场系统性银行危机;还有46个 国家发生了51次局部性金融危机。从这些国家的教训看, 大约25%的危机造成的经济成本超过该国GDP的10%,如 西班牙、委内瑞拉、保加利亚、墨西哥、阿根廷和匈牙利等 国;而在20世纪末的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中,智利、阿根 廷、韩国和印尼的损失分别占其GDP的41%、55%、60% 和80%。
1-3.政府的银行
所谓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 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中央银行一方面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 面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
0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

• 三、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 1932年,根据地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除经营一般 业务外,还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 代发公债及还本付息等中央银行职能。 • 四、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
• (一) 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 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 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 议成立“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 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从土地革命 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 夕,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 各根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根据地 银行,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 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 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 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 2、建立情况 • 1921年到1942年,世界各国改组或者新 设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其中,德国国 家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 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银行、 厄瓜多尔中央银行是典型代表。19211942年间,设立和改组的中央银行约40 多家,其中设立是主流(约34家)。 • 德国国家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匈牙 利国家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智利中央 银行、厄瓜多尔中央银行
(二)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17世纪初18世纪末,经济危机中银行破 产,面对危机,政府从货币制度上寻找 原因。
(三)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1、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 2、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垄断
• 1.银行业随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步兴盛,其产 生渠道有演进和新设两种。 • 2.14世纪末出现了主要为贸易服务的“银行” (核心是汇兑业务),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兴起时出现了银行设立和发展的高 潮。 • 3.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使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拓展,并逐渐具有了现代 银行的特点(核心业务是银行券发行、转帐结 算和提供信贷融资)。这期间设立的瑞典银行 (1656)和英格兰银行(1694)尤其值得关 注。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

应处于超然地位,在执行业务活动时, 不应受到行政和其他部门的干预。 避免与其他银行争利;保持控制金融市 场的力量。 以免因不合理竞争而威胁其他金融机构 的生存,保持中央银行的权威,领导其 他金融机构。 定期公布业务状况,使社会及时了解货 币政策,了解实施后所产生经济后果。
(5)统一金融管理:金融监管机构
2015年5月30日 5
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
1、货币统一 的需要 2、票据清算 的需要 3、最后贷款 人的需要 4、金融管理的需要
2015年5月30日 6
银行券不统一的弊端: (1)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2)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3)银行券仅在其发行银行业务范围内 流通,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2)业务的特殊性
业务经营的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为国 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服务。 业务经营的特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发行的货 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 款。
(3)管理的特殊性
是行政管理机构,但不仅仅凭行政权力,更多 的是采取综合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
14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3.中央银行的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各国为了稳定货币、筹集资金,以货币信用政
策作为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杠杆。在此 背景下,负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责的中央
银行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5年5月30日
15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3.中央银行的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2015年5月30日 23
补充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2)二元的中央银行
在一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银行和地方两级相对立
第八章 中央银行

1、发行的银行 、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对调节货币 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 负有责任。现代中央银行则通过掌握货币发行, 并以此为契机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对国民经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意义:统一货币发行,避免货币流通的混乱;有 效控制货币流通量;增强中央银行自身的资金实 力;信用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中央银行的特性及其职能划分 1、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业务活动(宏观经济活动与微观经济活动) 业务对象(政府、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与企 业、居民) 经营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利润最大化) 地位(核心地位,调控与被调控、管理与被管理) 货币发行特权和维护币值稳定的责任
2、与一般的政府机关的区别 1)中央银行是一个天然盈利的机构。(Why) 铸币税;负债低成本甚至无成本,资产有收益; 组织或提供联行清算收取的结算费用。 2)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 3)相对独立性 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
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2、银行的银行 、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管理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 最后贷款者。 具体表现为:一是充当最后贷款者;二是集中管 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三是全国银行的清算 中心;四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服务与指导;五 是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3、国家的银行 、
(3)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 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 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原广州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广 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中央银行停业。 (4)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 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 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 行使中央银行职责。 ②1949年12月,中人民银行。1983年9月,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 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 离出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 行的职能。 ④1998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10月始,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 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 融业的监督管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商业 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频繁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金融基础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三、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时间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初步形成阶段:17C中后期-19C初期(1656-1913,257年)中央银行制度迅速发展:一战到二战结束(1914-1945)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与完善:二战后至今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一)初创时期典型的中央银行1.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收归国有、1897年立法统一货币发行2.英格兰银行1694《威廉玛丽法》成立英格兰银行,1833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844《皮尔/比尔条例》(《英格兰银行条例》),1928成为唯一的发行银行,1979《英格兰银行法》(中央银行法)3.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取得货币发行权,1994年《法兰西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4.德国国家银行:1875由普鲁士银行改成,1957《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5.日本银行:1882成立,1899垄断货币发行,1942《日本银行法》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美国联邦储备法》(二)初创时期中央银行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融机构和货币体系。
在古代,各国都有类似中央银行的组织,负责发行和管理货币。
然而,现代中央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瑞典。
瑞典
的中央银行——瑞典国家银行(Sveriges Riksbank)于1668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之一。
该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
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越来越
多的国家建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
这些中央银行的任务包括发行货币、管理金融市场、稳定汇率和维护金融稳定。
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中
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变得更加重要。
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得中央银行意识到其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银行业、维护金融稳定等手段,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初,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的加强,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变得更加重要。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4年,旨
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其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中央银行仍然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中央银行,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逐渐成熟
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和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期 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发展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国家对 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重要 的变化特征 (一)中央银行推广国有化 中央银行国有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以社会利益为目标,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 构应采取中性立场; 2.中央银行不应赢利为目标; 3.信用货币发行产生的利益应归国家所有。 (二)中央银行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 (三)中央银行专门行使“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四)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得到加强 (五)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三)银行支付保证能力的需要 (四)政府融资的需要 (五)对金融业监管的需要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一)瑞典银行 (二)英格兰银行 (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四)其他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1.法兰西银行 2.日本银行 3.德意志联邦银行 四、初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 (一)由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成 (二)银行资本来源于私人股份或私人与政府合股
(三)逐步垄断货币发行权 (四)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而成为银行的银行 奠定基础 (五)制度的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期 在这段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大部分的中央银行依靠政府的力量创建的 2.各国中央银行以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 务 3.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是建立严格的存款准备 金制度,以保证金融体系稳定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要点 •中央银行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 济要求 •初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 •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三)货币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 (四)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显现 1.银行券的分散放行 2.由于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量迅速提升使交换和清算的 速度锐减 3.缺乏统一规则的竞争使金融秩序经常出现混乱 4.银行的破产倒闭使信用体系和经济运行不断受到冲击 二、中央银行形成的客观经济要求 (一)统一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需要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 欧洲中央银行,它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总部设 立在德国法兰克福。 欧洲央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 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欧元区各国政府的监 督,是唯一有资格在欧元区发行欧元的机构。
第三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央银行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形成阶段 (二)中央银行在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 (三)中央银行在苏维埃政府时期的发展 二、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发展概述 (一)1948—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银行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二)1978—1983年工作重心转移时期的中央银行 (三)1983年以后,制度完善阶段的中央银行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 出来,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行使 中央银行的职能。 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 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 银行的地位和基本职权。 2003年,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