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与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

首先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患者的精神共病因素和躯体共病因素。

接着对精神与躯体共病因素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机制。

研究发现共病因素对双相情感障碍有着重要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并拓展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共病因素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共病因素, 躯体共病因素, 共病因素关联分析, 影响因素, 机制探讨, 临床意义, 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包括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状态交替出现。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导致自杀行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这种精神与躯体的共病现象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的医疗负担。

深入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探讨其关联性和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与躯体共病因素,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共病因素,包括精神和躯体方面的问题。

了解这些共病因素对于有效的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共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精神和躯体共病因素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揭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

通过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为未来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情感和行为方面经历了极端的波动。

与其他精神疾病相比,双相情感障碍与许多其他疾病存在共病性,这意味着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性,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首先,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Depression)之间存在显著的共病性。

研究表明,超过6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他们的生命中至少有一次经历了抑郁症发作。

这两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情感和行为上经历了两个极端:抑郁和Mania(躁狂)。

这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而抑郁症的症状又可能引发双相情感障碍的Mania发作。

其次,双相情感障碍与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之间也存在共病性。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经历了持续的不安和担忧。

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高达50%也患有焦虑症。

这可能是因为焦虑和Mania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患者可能在Mania发作期间经历焦虑症状,而在抑郁期间则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之间也存在共病性。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但它也可能在成年期持续存在。

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同时患有ADHD。

这可能是因为两种疾病都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和注意力的问题。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与药物滥用也存在共病性。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滥用药物或酒精。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试图通过药物来缓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和不适感。

然而,药物滥用只会加剧他们的症状,并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共病性的存在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

首先,共病性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在情感上经历极端的高潮和低潮。

这一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波动、自杀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表现为情绪的极度兴奋和沮丧。

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进而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风险较高。

由于情绪波动的不稳定性,这些患者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采取相应的行为。

据统计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要比其他精神障碍患者高出三倍以上。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这种认知功能障碍包括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躯体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睡眠障碍。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由于情绪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患者常常饮食不规律和运动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代谢紊乱。

这些患者在情绪波动的影响下,往往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导致体重的快速波动,从而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由于患者在情绪的高潮期和低潮期的不同的睡眠需求,他们常常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的情况,这对其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并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促进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王中刚,曹海燕,施慎逊,李洁摘要:共病是指患者当前或者既往任何一段时间内同时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精神问题和(或)躯体问题。

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率较高,共病对双相障碍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对双相障碍与其他常见精神科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精神科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精神障碍; 共病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4 0322 03Theresearchprogressofcomorbidityinbipolardisorderandothermentaldisorders WANGZhong gang,CAOHai yan,SHIShen xun,LIJie.ShandongDaizhaungHospital,Jining272051,ChinaAbstract: Objective:Comorbidityreferstoonepatientsufferingfromtwoormorementalconditionsand/orphysicalconditionsatthesametime.There'sahighrateofcomorbiditybetweenbipolardisorderandoth erpsychiatricdisorders.Comorbidityhasnegativeimpactsonthetreatmentandprognosisofbipolardisorder,whichisoneofcurrentresearchfocusesinpsychiatry.Thisarticlereviewstherecentstudiesofbipolardisordercomorbidothermentaldiseases.Keywords: bipolardisorder; mentaldisorders; comorbidity基金项目: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2021YXNS063;2021YXNS086)作者单位:272051济宁,山东省戴庄医院(王中刚);天津市安定医院(曹海燕,李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施慎逊)通信作者:李洁,E Mail:jieli@tjmhc.com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2.04.021 精神科共病是指患者当前或者既往任何一段时间内同时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精神问题和(或)躯体问题[1]。

双相障碍共病躯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共病躯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双相障碍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多出现躯体共病,可能影响其病情严重性、治愈率、生活质量和死亡风险。

本文从双相障碍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共病临床特征和共病治疗策略3个方面进行综述。

双相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发现其治疗前后的共病影响了总体治疗结局。

共病使临床相和治疗更为复杂,如用药困难、发作频繁、自杀风险增高;另一方面,共病诊断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线索。

双相障碍的共病包括精神和躯体疾病,其中共病躯体疾病问题更为突出。

国内外调研发现双相障碍的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发生率为23.2%~28.8%,躯体疾病共病发生率为54.9%~61.3%,这显著增加了双相障碍的复发风险[1, 2, 3]。

双相障碍共病躯体疾病的种类涉及神经、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等[2]。

由于双相障碍治疗与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密切关联,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双相障碍诊治进一步规范,关注并调整心境稳定剂使用前后甲状腺功能和女性多囊卵巢问题,以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糖脂代谢问题,通过多学科共同诊治患者预后有所改善;也为双相障碍潜在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

一、甲状腺功能异常1. 双相障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患者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有研究发现首次发病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在治疗前即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4]。

双相障碍共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风险因素有:(1)双相障碍家族史[5]。

(2)女性双相障碍患者[6]。

(3)药物治疗种类;有研究比较了锂盐、抗惊厥药及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发现服用锂盐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与喹硫平无统计学差异,比其他治疗高2.26~3.05倍,其中使用奥卡西平治疗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4年累积风险最低[7]。

(4)合并用药;有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相比,抗精神病药与其他精神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可使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降低[8]。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在情感状态上会出现极端波动,既有情绪高涨的躁狂期,也有情绪低落的抑郁期。

这种心境波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精神和躯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4%,而在中国,近年来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而在躯体方面,患者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常常伴有其他心理障碍或躯体疾病的共病现象。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现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病因和发展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共病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指明道路。

1.2 研究目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会经历极端的高兴和低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随着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也日益关注。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探讨精神与躯体的共病因素,并探讨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精神及躯体共病因素的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启示,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最终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及躯体的共病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共病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3年7月第10卷第7期July.2023,Vol.10,No.7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725 作者简介:秦云聪(2001 03—),女,本科,研究方向:精神医学,E mail:qinyuncongccmu@163 com通信作者:肖乐(1982 12—),女,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E mail:xiaole@ccmu edu cn综 述Review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秦云聪 肖 乐(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北京,100120)摘要 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

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密切。

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睡眠与情绪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因而提示睡眠问题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兹阐述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联系,进一步介绍部分睡眠障碍对双相情感障碍预测作用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昼夜节律ResearchProgressonBipolarDisorderandSleepDisordersQINYuncong,XIAOLe(CapitalMedicalUniversitySchoolofMentalHealth,Beijing100120,China)Abstract Sleepdisordersandcircadiandisturbancesarecommonclinicalmanifestationsofbipolardisorder Studieshaveshownastronglinkbetweencircadiandisturbancesandbipolardisorder Circadianrhythmisoneofthemainfactorsthatcontrolssleep Andthecomplexrelationshipbetweensleepandmoodsuggestsasignificantlinkbetweensleepproblemsandbipolardisor der Thisreviewshowsthelinkbetweenbipolardisorderandsleepdisorderswhichincludescircadiandisturbances Then,itgivesafurtherintroductionofsomesleepdisordersanticipatingtheonsetofbipolardisorder,anddescribesclinicalimplications.Keywords Bipolardisorder;Sleepdisorder;Circadianrhythm中图分类号:R338 63;R749 4;R226 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7.083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情绪活动变化起伏大,出现周期性反复的躁狂、抑郁或混合状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相关的共病因素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共病相关因素。

1. 精神共病
1.1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经历情绪波动的极端,有时会出现重度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共病率很高,研究表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中,有60-80%的人会同时患有抑郁症。

1.2 焦虑症
1.3 药物成瘾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会对治疗该病的药物产生依赖性,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成瘾的问题。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和药物成瘾的共病率较高,有30-50%的患者会存在药物成瘾的问题。

2. 身体共病
2.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见的身体共病因素。

这可能是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长期受到压力和情绪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2.2 代谢疾病
代谢疾病是另一个常见的身体共病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会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可能会导致身体代谢和血糖水平的失衡。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和身体上的共病相关因素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成瘾、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

这些共病因素会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减轻这些共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双相情感障碍可共病多种精神疾病,共病使得症状加重,同时也使得症状多样化的呈现,也很容易漏诊以及误诊。

本项研究进行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常见的几种共病疾病,以最新研究进展的角度进行探究,辅助临床尽早的对于共病疾病识别,并减少或者避免误诊,对患者落实早期的规范化的治疗。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精神疾病;进展双相情感障碍为临床上的一类心境障碍,一方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另一方面又有抑郁发作,在精神科属于多发的以及常见疾病,而且此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复发率、病死率特点,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命质量。

相较于单一疾病而言,共病患者的病程更长,临床症状较重,同时具有较重的社会功能损害性特征,由于预后效果较差,所以会相应的产生自杀风险[1-2]。

所以,积极的研究共病,对维护患者治疗安全可靠性、有效的评估治疗难度、疾病的预后等等,可产生重要的依据。

一、焦虑症有相关的共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概具有74.9%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终生共病焦虑障碍的情况,双相Ⅰ型终生共病率是86%,双相Ⅱ型终生共病率是89%,阈下双相终生共病率是63%。

国外的学者分析52个基于观察的精神病人群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43%的焦虑障碍的终生流行率,最为常见的就是惊恐障碍,具有近17%的共病率,之后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共病率14%)、社交焦虑障碍(共病率13%)[3-5]。

其他的包括了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广场恐怖症、强迫症以及单一恐惧症。

针对共病的机制的研究,有一种分期模式,即焦虑障碍表现是高危青少年的精神病理的早期表现,能够向着双相情感障碍的方向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焦虑症者,发病的年龄是相对较早的,会降低恢复的可能性,而且缓解时间短暂,往往伴随较高的自杀率。

治疗焦虑症的主要举措就是抗抑郁药物,但是会影响到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

所以,双相情感障碍跟焦虑障碍的共病率是较高的,双相情感障碍早期临床症状中,焦虑症状就是重要的一种[6-7]。

二、共病物质依赖美国共病调查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使用障碍具有较大的比重,大概是42%。

我国学者研究显示,通过再诊断120例酒精依赖患者,发现了具有58例(48.33%)病患是共病双相情感障碍者。

现下精神病学领域在研究酒依赖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面,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二元论,即认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共病属于两者分别当作一独立疾病的方式,在同一病患临床相中进行共存,另一种观点就是一元论,即两者共病属于一种跟单纯双相情感障碍和酒依赖不同的独立疾病实体[8-10]。

但是酗酒之前有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史以及情感障碍的家族史,在戒酒之后出现躁狂症状、抑郁症状未显著程度的改善、加重躁狂或者抑郁情况属于公认的观点,都应该考虑到双相情感障碍与酒精引发精神障碍的共病。

酒精滥用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感症状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5-HT系统功能异常紧密的关联于负性情感以及大量的饮酒,存在酒精依赖抑郁者的5-HT功能,明显的低于无酒依赖抑郁症者。

三、共病人格障碍和共病强迫障碍Brieger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非双相心境障碍者中,大概具有12%的比重是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双相心境障碍者跟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率较低,大概是7%[1]。

边缘型人格障碍紧密的关联于双相情感障碍者,特别是跟双相抑郁的关联性较显著,我国的学者提出了双相抑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亚型[11-13]。

国外学者Kathryn 等研究显示,存在心境障碍家族史的个体患人格障碍率,相较于无家族史的患病率更高些,跟遗传存在某种关联性,而且心境障碍的后代患人格障碍几率密切的关联于其父亲精神障碍、家庭压力等环境因素。

两者共病具有非常繁杂性的成因,而共病的形成,跟生物因素以及共病之间互相的影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

与人格障碍共病,一方面会将心境障碍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另一方面会损害到患者的家庭以及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加大治疗的难度。

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双相障碍跟强迫症的共病为常见现象。

为了对二者为不同的疾病,还是其中一个为另一个的亚型形式,有学者进行分析双相障碍与强迫障碍共病患者的遗传性显示,共病患者有较大的比重是具有心境障碍的家族史,明显高于存在强迫障碍的家族史,即很多的双相障碍同强迫障碍共病者,其实为双相障碍者[14-16]。

强迫障碍与双相障碍共病,无疑让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化的呈现,两者共病跟单纯强迫症的病患相比,普遍的发病更晚些,而且年龄稍大,有较高的复发率,治疗依从性不高。

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采取心境稳定剂。

四、共病进食障碍和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当前,针对研究双相障碍同进食障碍共病机制方面鲜少,基于双方发病机制观察,都是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异常、5-羟色胺功能异常的情况的,表明密切的关联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功能异常引发情绪波动情况,这一观点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论证。

共病进食障碍能够引发双相障碍疾病病程延长、降低预后成效的情况,而且对于恢复双相抑郁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共病期的双相障碍患者会增加自杀风险,所以必须要加强监测此患者人群[17-19]。

较少的外化症状、不同精神疾病并发症,属于成人多动症表现,双相障碍者中,常具有多动症情况,共病率高达21%,同时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双相障碍患者,其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率,发病年龄较低,会产生较多的情感发作次数等等。

现有的研究显示,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水平较弱,相反的5-HT功能亢进,两者共同发病机制都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5-羟色胺功能异常的情况。

焦虑、抑郁以及循环性的性情,紧密的关联于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抑郁者的共病性疾病,两者共病人群内,会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率,跟被诊断此疾病者具备消极情绪、易冲动、不容易把控自我情绪等有关。

国外研究显示[20],双相障碍中,多动症相对常见,但是临床工作期间并不多见,主要就是因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减轻,情感症状很容易对其掩盖,所以应该加强鉴别的认真程度。

结语:双相情感障碍的共病相对常见,此情况会引发不典型的以及更复杂性的临床症状,会使得临床误诊率提升,给顺利的治疗构成一定的阻碍。

临床医师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的学习先进的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知识,将理论联系起实践,减少双相情感障碍漏诊、误诊情况,提供给患者更加标准、及时、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提升治疗成效。

参考文献:[1]白晓瑛,曹向欣,马丽娜,等.酒精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1):15-16.[2]曹宁. 不同性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基于治疗时间的中介效应分析[D].济宁医学院,2019.[3]吕园园,陈宝嫦,许律琴.酒精依赖与双相情感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调查[J].海南医学,2019,30(08):1076-1078.[4]常桂花.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2):202-205.[5]贾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8):39+42.[6]李芷涵. 基于精神疾病共病与多特征融合贝叶斯模型探索精神疾病潜在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7]贺长兴,邹韶红,贾丽娜,等.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5-HTR1B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01):29-32.[8]李梅枝,朱薇薇,王东欣,等.社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6):1035-1037.[9]李雪果. 成年双相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生化代谢的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8.[10]严保平,李薇,张贤峰,等.精神障碍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现况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02):142-146.[11]白凤凤,刘庆贺,顾培,等.额颞叶痴呆与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3):400-402.[12]武伟敏,邹韶红,佟钙玉,等.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3):403-405+412.[13]李思聪,姜涛,韩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用药情况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5):556-559.[14]许晶晶,方贻儒.双相障碍共病肥胖的性别差异[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12):1695-1698.[15]张丽. 双相障碍共病躯体疾病与代谢—炎症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7.[16]鲁明,樊东升.偏头痛与情绪及情感障碍共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03):164-168.[17]鲁明. 注意对偏头痛合并情绪障碍的认识和处理[A].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2016:1.[18]沈妃.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率相关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109.[19]巩存奇. 双相障碍共病调查及半年随访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6.[20]罗炯,陈旭,王雪,等.癫痫共病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477-14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