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礼双相情感障碍的非典型症状

合集下载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情感及情绪上经历了两种极端的状态,即抑郁期和Mania期。

在抑郁期,患者会感到极度的忧郁、无助和沮丧,而在Mania期,患者则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冲动和多动。

本文将详细探讨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1. 抑郁期症状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期症状与临床抑郁症相似,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思维、缺乏兴趣和乐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下降、自卑感、注意力困难、自杀或死亡思维等。

抑郁期往往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2. Mania期症状双向情感障碍的Mania期症状表现为患者兴奋冲动、情感高涨,常常出现以下症状:情绪极度兴奋或愉快、思维过程加速、说话奔放、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极度的自信、睡眠减少、多动等。

尽管Mania期的患者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这种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3. 抑郁期与Mania期之间的转换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通常会经历抑郁期与Mania期交替的循环,这种状态称为双向循环。

抑郁期与Mania期之间的转换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转换,而有些患者可能甚至会在同一天内出现抑郁症状和Mania症状。

二、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向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情绪稳定剂(如碳酸锂、复方丙咪嗪)能够有效控制Mania期症状和抑郁期症状,抗抑郁药物(如二环类抗抑郁药)可用于控制抑郁期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可用于控制Mania期的症状。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向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症状推荐文章低血糖的危害有什么症状热度: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_低血糖的症状热度:排卵期的症状有哪些_排卵期的症状热度:鼻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什么_鼻炎的常见症状热度:中医辨析肩周炎的症状表现_肩周炎的症状知识热度: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症状1、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症状1.1、心境过度高涨情绪愉快、高扬或易激惹,伴有思维联想加快,活动增多,自我评价过高,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部分病人可有夸大妄想。

抑郁相时的临床表现大体与单相抑郁时类似。

1.2、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1.3、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1.4、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

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2、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双相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大脑疾病,它导致人们的心境、精力、活动水平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的异常改变。

与我们每个人曾经历过的情绪起伏不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不同的“心境发作”期经历着异常强烈的情绪状态:过度愉快和兴奋的状态被称作“躁狂发作”,极端低落和无望的状态被称作“抑郁发作”。

兼具躁狂和抑郁症状的心境发作被称为“混合状态”。

随着心境的改变,患者的精力、活动、睡眠以及行为也会发生极端的变化。

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出现思维联想增快、注意力涣散、计划和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及行为冲动等表现。

抑郁发作患者可能表现为疲劳、“迟滞”,犹豫不决,睡眠和饮食等习惯改变,自杀想法或尝试等。

然而,双相障碍也可能表现为不那么极端的心境波动。

例如,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经历轻躁狂,这是躁狂的轻微形式。

在轻躁狂发作中,你可能感觉良好,做事高效以及能力超强。

你可能不会感觉到有任何问题,但家人和朋友可能识别出这种心境波动是疾病状态。

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轻躁狂患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躁狂或者抑郁。

另有一些患者在发作期并未体验到明显的情绪高涨、兴奋和愉快感,但很容易因小事激惹,脾气比平常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例如一位中年双相障碍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一直服药,却发现自己最近总跟家人发脾气,因为小事责骂孩子,在外办事也容易跟人发生口角。

本次就诊过程中,因为准许病假时间未达到患者要求,患者情绪激动,责骂医生,并且拉扯诊室鼠标阻止医生给其他病人看病。

这位患者的表现提示她很可能正在经历病情波动。

另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处于“稳定期”,要求减量药物治疗。

医生评估后发现该患者语速偏快,音调偏高,仍有易激惹表现,对母亲暴躁,难以与人建立关系,故建议继续维持目前治疗剂量,暂不减量。

患者顿时雷霆大发,认为今日就诊“一无所获”(其实是没有得到减药的许可)。

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党周围环境不能满足患者要求、或与其愿望不符时,病情不稳的患者容易表现急躁易怒、甚至冲动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解析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解析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解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解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情绪高涨(Manic)和情绪低落(Depression)两种状态。

本文将从特征和症状两个方面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解析,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特征解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情绪波动、周期性发作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

情绪波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会在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之间不断切换,情绪高涨时表现为极度兴奋、活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严重的抑郁、悲伤、无助等情绪。

周期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情绪高涨(Manic)期,然后切换至情绪低落(Depression)期。

这种交替发作可能会是长期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情绪波动剧烈,患者在情绪高涨期可能会做出冲动的行为,如大量花费金钱、冲动购物、过度兴奋等,而在情绪低落期则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消沉等严重的抑郁症状。

这些行为和症状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二、症状解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可以分为情绪高涨(Manic)期和情绪低落(Depression)期两个阶段。

情绪高涨期症状:在情绪高涨期,患者的心情充满活力和兴奋,思维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冲动购物或过度行为。

他们可能会有自大、自信过度的态度,减少对危险的认知,导致冲动行为。

患者通常精力充沛,不需要睡眠或只需很少时间的睡眠。

性格变得易怒,易激动,情绪波动不定。

这些症状可能会伴随随便的性行为,以及冲动的计划和决策。

情绪低落期症状:在情绪低落期,患者感到极度的沮丧、悲伤和无助,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可能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对自身价值感持否定态度,反复思考自己的过失和错觉。

体重的波动和躯体症状如腹痛、头痛等也常见于这一阶段。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和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和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和表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状态。

该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和表现。

一、躁狂期的情绪波动和表现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期是情绪波动较为明显的阶段之一。

在躁狂期,患者的情绪异常高涨,自信心极度增强,同时伴随着过度活跃、多动以及冲动行为。

以下是躁狂期情绪波动和表现的具体描述:1. 情绪激动和欣快:患者在躁狂期时,常常感到异常的开心和兴奋,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无理取闹或高声大笑等行为,情绪波动极为明显。

2. 冲动行为:躁狂期的患者常常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进行一些冲动的行为。

比如,投资大量的资金,冒险驾驶,或是参与高风险的活动。

这种行为可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3. 多动和话多:躁狂期的患者体力充沛,常常表现出过度活跃,无法安静下来。

他们会不停地行走,卧不安席,坐立不安。

此外,患者的言语也异常多,可能一直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4. 自负和自信:躁狂期的患者容易出现自大、自负、自信心过度增强等表现。

他们可能会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自认为是无所不能的人。

二、抑郁期的情绪波动和表现与躁狂期相对应的是抑郁期,这个阶段患者的情绪极度低落和消沉,常常伴随着自卑、无助等情绪。

以下是抑郁期情绪波动和表现的具体描述:1. 情绪低落和消沉:抑郁期的患者情绪极度低落,常常感到无望和消沉。

他们可能会变得非常沉默寡言,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无法享受任何乐趣。

2. 睡眠障碍:抑郁期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

这些睡眠问题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消沉和疲惫感。

3. 自责和自卑:抑郁期的患者常常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和评价,感到无用和无价值。

他们会过度自责、自卑,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特征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特征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特征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征为情绪的极端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两种表现。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特征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特征。

1. 双相I型障碍双相I型障碍是指患者经历过抑郁和躁狂两种不同极端情绪状态,并且躁狂期的症状更加严重和明显。

患者在抑郁期表现出失去兴趣、悲伤、自卑等抑郁症状,而在躁狂期则表现出异常兴奋、冲动、轻率行为等症状。

双相I型障碍的躁狂期可能会导致患者进行不负责任的决策或危险行为,例如极度赌博、不顾后果的性行为等。

这种病程特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患者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2. 双相II型障碍双相II型障碍是指患者经历过抑郁和轻度躁狂,躁狂期的症状相对较轻。

患者在躁狂期表现出亢奋、多动、易激惹等症状,而不会像双相I型障碍那样表现出过度冲动和危险行为。

双相II型障碍的躁狂期可能会导致患者感觉不断地追求新鲜刺激,并在行为上表现出冲动性的特点。

抑郁期的症状与双相I型障碍相似,包括厌倦、自卑、睡眠困扰等症状。

尽管躁狂期症状较轻,但仍需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

3. 快速循环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双相障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特殊类型,其病程特征表现为患者频繁地在一年内经历抑郁和躁狂发作。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快速循环定义为一年内至少有四次情感发作。

快速循环双相障碍的病程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为频繁的情感波动给患者的恢复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理解快速循环双相障碍的特征是制定有效治疗计划的关键。

4. 混合型双相障碍混合型双相障碍是指患者同时经历抑郁和躁狂的症状。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既感到沮丧和无助,又感到焦虑和躁动。

这种病程特征使得患者的情绪更加复杂和困扰,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难度。

混合型双相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以便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出现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的交替周期。

本文将就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展开讨论。

1.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抑郁期、高涨期、缓解期和混合期。

每个病程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特征,下文将对各个病程进行详细描述。

2. 抑郁期抑郁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主要的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自卑。

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对平日喜爱的活动产生厌倦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嗜睡)、食欲改变(食欲增加或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社交退缩等。

3. 高涨期高涨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另一个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情绪异常兴奋,自视甚高。

他们可能表现出异常活跃、冲动和好斗的行为。

在高涨期,患者可能会睡眠减少甚至完全不睡觉,精力过度充沛,口才流畅,思维迅速。

此外,高涨期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易怒、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等。

4. 缓解期缓解期是指处于抑郁期或高涨期之后,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情绪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

在缓解期,患者可能感到轻松、正常或稍微低落。

然而,在这个阶段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以防病情复发。

5. 混合期混合期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高涨期和抑郁期的症状,患者同时体验到情感高涨和低落。

这种情况极具挑战,并对患者造成严重困扰。

在混合期,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痛苦,可能出现冲动和自伤行为。

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情绪极不稳定。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了解病程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得到认真重视和有效处理的心境障碍,对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

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

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薄雯 (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北京 102600)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抑郁症、躁狂症等多种神经障碍,任何年龄段群体都有患病风险。

当患者出现双向情感障碍后,躁狂症状多表现为精力过度充沛、言语行为过多、情绪高涨等;抑郁症状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悲观、反应迟钝以及言语行为能力较差等。

这类精神疾病的复杂病症,病情发作时患者的情绪、行为具有反复、高涨以及交替等不规律特征。

针对双向情感障碍,临床主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

诱发因素目前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

根据大量的研究及文献资料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因素与家族疾病遗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情感因素等密切相关,且诸多诱发因素之间可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患者均具有家族聚集性质。

生物遗传以神经递质量为主要诱发因素,即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

人体中枢神经结构复杂,且各神经递质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异常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因素之一。

除了生物及遗传因素,还可能与季节变化、婚姻状况、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

易被忽视的征兆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极难被察觉,易被忽视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躁狂躁狂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跳动、行为能力以及意志力增强。

(1)情绪高涨:患者的精神状态活跃、心情愉悦,对待人或物的情绪极为高涨,喜怒无常,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怒,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语言及行为上的冲动。

(2)思维奔逸:患者说话语速较快,迫不及待想表达,且思维跳转快,经常说一件事情突然会跳转到另一件事情上,语速、语量较平时相比增多,哪怕说得口干舌燥也不会停下。

严重情况下,会浮想联翩,易被周边事物吸引,在表达上漫无边际,心里认定自己是最出众、最优秀的,伴有一定的妄想症状。

(3)行为能力以及意志力增强:患者变得比平时忙碌很多,喜欢参与各种社交,做事冲动不计后果且虎头蛇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惹2
抑郁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6
非典型症状一:睡眠障碍
情景:1、睡不着觉,精神仍然好,长期保持 2、睡眠过多 判断: 睡眠需求量减少——促发躁狂发作的危险因素 睡眠过多——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
结论:应视为双相情感障碍,按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Colombo C, Benedetti F, Barbini B, et .Psychiatry Res ,1999, 86(3): 267–270.
强迫症状所提示情况的鉴别
焦虑障碍的一个亚型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 非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或精神病性质的症状 (“强迫性精神病”) 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鉴别指标(电生理、神经内分 泌、其它)
非典型症状四:精神病性症状
青少年期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对于青少年期诊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具 有重要意义,与成年期诊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具有预示着疾病的病情严重 治疗的依从性差 高自杀率 治疗效果不理想
双相障碍患者中合并强迫症诊断的终身患病率可达21%,而一般人群 中强迫症诊断2.5%,抑郁症合并强迫症诊断12.2%1 双相障碍强迫症状的特点2: 强迫症状一般发生于双相障碍疾病发生之后 临床特点:逐渐起病,抑郁发作严重且易复燃,具有较高的强迫 观念、激越和冲动以及自杀的发生率 抗强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Judd LL, Schettler PJ, Akiskal H, et al. J Affect Disord, 2012 ,138(3):440-448. 2、Stringaris A.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20(2):61-66.
非典型症状三:强迫症状的提示
非典型症状 在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中的价值
典型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为1%
非典型双相情感障碍病例估计为5-10%
关注非典型情感症状十分重要
非典型症状的常见情景
临床常见的非典型症状
睡眠障碍1
抑郁障碍伴强迫症状3 抑郁障碍伴迟钝症状5 冲动控制障碍7
1、Ritter PS, Marx C, Bauer M,et .Bipolar Disord, 2011,13(3):227-237. 2、Stringaris A.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20(2):61-66. 3、US Dept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ECA) survey of mental disorders, wave I (household), 1980–1985: [United States]. 2002;ICPSR 8993:1–911.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4、Johnson JG, Cohen P, Brook JS. Am J Psychiatry,2000,157(10):1679–1681. 5、Coryell W, Endicott J, Maser JD. Am J Psychiatry, 1995, 152(3): 385–390. 6、Kessler RC, Adler L, Barkley R,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6 ,163(4):716-723. 7、S.L. McElroy, S.M. Strakowski, P.E. Keck, K.L. Tugrul, et al. Compr Psychiatry, 1995,36 (3):187–194.
情景:抑郁障碍伴强迫症状(伴随抑郁综合征出现的强迫症
状,或符合强迫障碍诊断的强迫综合征)
结论:应视为双相障碍抑郁相,按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1 US Dept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ECA) survey of mental disorders, wave I (household), 1980–1985: [United States]. 2002;ICPSR 8993:1–911.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2 Perugi G, Toni C, Frare F,et al. J Clin Psychiatry,2002 , 63(12):1129-1134.
情景:抑郁障碍伴迟钝症状或单纯出现迟钝症状,特别 是老年患者出现单纯迟钝症状
结论:应视为双相情感障碍,按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1、 Mitchell PB, Wilhelm K, Parker G,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01, 62(3): 212–216.
非典型症状二:“激惹”与“激越”
双相障碍中的过度激惹性合并精神运动性激越达57%,单纯过度激惹 性达39%1; 对于儿童而言,激惹性是诊断双相障碍的重要表现2
情景:激惹和激越的心理归属 激惹---在自我评价增高的情况下,以掌控和占有为目 标的攻击性增强(虎的攻击) 激越---在警觉性增高的情况下,以防卫为目标的攻击 性增强(狗的攻击) 结论:激惹应视为躁狂的非典型症状,按双相障碍治疗
情景:抑郁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结论:应视为双相障碍抑郁相,按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1. Johnson JG, Cohen P, Brook JS. Am J Psychiatry,2000,157(10):1679–1681.
非典型症状五:迟钝症状
双相障碍患者迟钝症状特点1: 情感反应迟钝 语言反应能力延迟 行动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