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四大益智玩具
?那些千年不衰的传统智慧玩具

那些千年不衰的传统智慧玩具一九连环九连环的定型大约与中国古代以“9”作为“阳数之极”有关。
它流传之后,尤受妇女的喜爱。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黛玉在宝玉房中玩九连环的描写,九连环早在16世纪时就传到国外。
连环玩具千姿百态,从结构上大约可以分作摘套、摘环、解绳、交错、翻花和综合等六大类。
二鲁班锁亦称孔明锁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
儿子忙碌了一夜,但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本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三华容道华容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图形移位玩具的名称,这种玩具是要将一块大图块通过空位移到出口,和华容道故事有些相似。
后来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叫法不一,有叫“关羽放曹”的,有叫“曹操逼走华容道”,也有叫“鲁智深冲出五台山”、“赶走纸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马”、“船坞排档”的等等。
四七巧板七巧板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巧妙的拼板玩具拼板是我国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
国外称它为“唐图”(tangram),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秀智力游戏代表作。
古人尚七,用七块板来拼图,恰到好处。
五九宫格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六象棋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
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七围棋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
八饮水鸟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类似永动机的状态曾经让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惊叹不已,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在鸟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鸟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后,又直立起来。
古代玩具解法

古代玩具解法————————————————————————————————作者:————————————————————————————————日期:ﻩ经典益智玩具经典一:七巧板ﻫ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
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经过唐元的发展,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理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
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
七巧板玩法:ﻫ七巧板的玩法简易,就是用七巧板内七块板块拼出各种各样那千变万化的图案,也可以跟朋友们比赛试试看谁拼的最多。
现在公认的图案有1500多种。
它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具体如上图所示。
ﻫﻫ经典二:孔明锁ﻫﻫ孔明锁也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孔明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
孔明锁解法ﻫ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孔明锁,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拼装,的确比较困难。
如图,按照编号放好孔明锁的六个小块,黑色部分,表示凹下。
这种状态朝上的面,就是拼好后与其它小块合在一起的面。
为了便于表达,把它记作星面,标有星的一端,记作星端。
按照表格的顺序,将小块逐个搭起即可。
在所示拼装过程中,孔明锁位置方向不变。
星面朝向某方向,这个小块位置就在中心偏向反方向。
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

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丰富多样,不仅寓教于乐,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些游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国古典传统的益智游戏,包括象棋、围棋、中国十三张、推杯子和数独。
通过了解这些游戏的规则和魅力,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象棋象棋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益智游戏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情报战略游戏。
象棋棋盘上格局对称,共有32个棋子,分为红黑两方。
每个棋子都有不同的走法和功能,例如车、马、炮等。
游戏的目标是以策略和技巧将对方的“将军”(绝境)逼至“死亡”(被困无法走动)。
象棋被视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棋类文化之一,也是国家级的竞技项目。
2. 围棋围棋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深奥的棋艺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以精妙的布局和扎实的计算能力为特点。
围棋使用棋盘、黑白两色棋子进行,黑白两方轮流落子。
玩家的目标是在棋盘上围住对方的棋子,以此获取更多的地盘。
围棋注重全局观念和深思熟虑,被誉为“智慧之泉”。
3. 中国十三张中国十三张是一种流行的纸牌游戏,玩家通常使用一副扑克牌。
该游戏相对简单,规则容易上手。
每个玩家依次出手,根据手中的牌型和次序进行一系列的出牌、抽牌和摆牌等操作。
中国十三张有多种玩法和变体,例如经典牌型、比大小、连对等等。
它既考验了玩家的运气,也考验了玩家对概率和策略的掌握能力。
4. 推杯子推杯子是中国传统的筹码推移游戏,流行于酒桌上。
玩家将酒杯装满酒,然后通过轻轻推动杯子,将酒杯中的酒慢慢传递给下一位玩家。
推杯子需要玩家的目测和手部协调能力,以保持酒杯的平衡和稳定性。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了玩家的意识和协调能力,也增添了饮酒氛围的欢乐。
5. 数独数独是一种通过填写数字来解谜的逻辑数学游戏。
数独游戏使用9x9的方格,并在其中预先填入一些数字。
玩家根据游戏规则,通过逻辑推导和试错方法,将剩余的空格填入正确的数字,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小九宫格中的数字都不重复。
中国古代四大智力玩具是

中国古代四大智力玩具是中国古代四大智力玩具是中国古代益智玩具经典一:七巧板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
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经过唐元的发展,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理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
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
经典二:孔明锁孔明锁也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孔明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
经典三:九连环九连环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明代得到普及,至清代,上至士大夫下至妇孺童叟都喜欢玩九连环。
《红楼梦》第七回中还有一段关于九连环的叙述: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解九连环。
九连环被西方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引人之处在于游戏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连续性。
此玩具是成品九连环由九个圆环和框架组成。
此玩具对开发智力、培养学习、活动手指筋骨均有益处。
经典四:华容道这是一个由经典的故事发展而成的益智玩具。
鹿港“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里,作者对赤壁之战关公放走曹操的感慨。
“华容道”这一古老的智力游戏,就取意于这段故事。
由于该游戏变化多端,精深莫测,具有百玩不厌等特点,被称为世界“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的游戏”之一。
棋子的游戏规则是:只准利用2个空平面移动,不许把棋子重叠,也不许跨过任何棋子,要想法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到出口。
传统玩具有哪些

传统玩具有哪些
传统玩具有摇铃、九连环、陀螺、竹蜻蜓、风筝等。
1.拨浪鼓: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
拨浪鼓流行于甘肃卓尼、中甸、未夕和云南丽江、盐源、四川和中国北方。
2、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
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
3、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4.竹制蜻蜓:是中国传统民间儿童玩具之一,流传甚广。
玩的时候双手搓一搓,然后松开手,竹蜻蜓就飞上天了。
5.风筝:南北朝时期,风筝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以来,由于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在宋代,放风筝成为一种流行的户外活动。
古代益智玩具

中国古代传统益智玩具大观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它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老的智力游戏和古典数学玩具,如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四喜人等把数学和游戏玩具结合起来,对于提高玩具品位、开发思维智力具有独特的功能。
西方有时将它们统称为“中国的难题”。
这些难题涉及了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图论、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1、中国环奇妙的中国环国外将中国的环类玩具统称为“中国环”,九连环是各种巧环玩具的代表。
中国巧环玩具品种繁多,从解一个环到解多于9个环,数目不计其数,形状材料也是千奇百怪,但其玩法的理论基础都是数学中的拓扑原理。
九连环的定型大约与中国古代以“9”作为“阳数之极”有关。
它流传之后,尤受妇女的喜爱。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黛玉在宝玉房中玩九连环的描写,九连环早在16世纪时就传到国外。
连环玩具千姿百态,从结构上大约可以分作摘套、摘环、解绳、交错、翻花和综合等六大类。
2、鲁班锁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
儿子忙碌了一夜,但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本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6根短木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以缺相合,作十字双交形。
我国民间艺人利用鲁班锁结构制出多种工艺品,如绕线板、筷子筒、烛台、健身球等。
另外,近代还有用塑料和木材制造的组合球、组合马、魔方锁扣和镜框等。
3、华容道华容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图形移位玩具的名称,这种玩具是要将一块大图块通过空位移到出口,和华容道故事有些相似。
后来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叫法不一,有叫“关羽放曹”的,有叫“曹操逼走华容道”,也有叫“鲁智深冲出五台山”、“赶走纸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马”、“船坞排档”的等等。
华容道玩具经过多年传播得以定型,其典型样式是包括棋盘和棋子两部分,棋盘有4 5个方格,棋子共10枚,分别占1、2、4个方格,其中最大的一枚棋子被命名为曹操,中号的5枚棋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小号的4枚棋子是兵。
中外经典智力玩具介绍

世界四大不可思议的经典玩具
• • • • 一、中国的九连环; 二、中国的华容道; 三、匈牙利的魔方; 四、法国的单身贵族棋.
中国的四大古典智力玩具
• • • • 一、九连环; 二、华容道; 三、七巧板; 四、鲁班锁。
相关历史或典故介绍
• • 九连环: 中国民间玩具九连环,起源于战国时代,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 以环柄(见九连环图及实物)。游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而为一。 九连环流行极广,形式多样,规格不一。除九连环外,还有类似的蛇环、花篮环、十三环等,通常也统 称九连环。尤其是九连环的解法,竟然和美国数学家弗兰克· 格雷(Frank Gray)所发明的可用于无线 电通讯的循环码严格对应,在古代玩具中蕴含着现代技术原理,这不能不使人惊叹九连环的分解、合一 的程序有助于启发人们的智慧,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 华容道: 曹操逃的快,小兵追的勤,过关斩将,聚会四星,华容小道,关羽动心,私放曹操,曹操云:华容道上 见真心。在一个框中,有10个旗子,包括一个曹操,五虎上将,四个小卒,要求在各个棋子不重叠的情 况下进行移动,最后将曹操从棋盘上方移动到下边中央为成功。游戏配置:1个棋板,10个棋子游戏方 法:在棋盒内移动木块,最终让曹操从棋盘盒边缺口处走出。 七巧板: 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 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七巧 板变异的种类很多,这里是我国最常规的七巧板。 鲁班锁: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 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鲁班锁亦称孔 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古代民间玩具

费思量的华容道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由远古时 代的宫庭游戏 “重排九宫” 演变而 来。 “华容道”玩具由于布局繁多, 走法曲折,被日本《数理科学》杂 志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 之一”(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 明的“独立钻石棋”和匈牙利人发 明的“魔方”)。它的玩法涉及数 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现在,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成 为电脑的研究对象,其中“横刀立 马”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 脑验证的。
(一)少年儿童游戏 9.捉虫
捉虫子
(一)少年儿童游戏 10.抓子儿
/show/Nnziwhoi9L8i5633.html
关中东部叫“抓子 儿”“抓石子”或“抓 核儿”,玩的是小石子 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 的叫法,因为羊拐是羊 脊椎上的骨头。抓羊拐 在关中西部一带叫“抓 羊儿”,玩的是一些又 圆又滑的小石头。叫法 有别,玩法大同小异。
丢 沙 包
(一)少年儿童游戏 11.翻花
•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 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
• 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就有这方 面的描写。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聊为交 线之戏。此处所指的交线就是翻花。二人“促 膝戟指,翻变久良”,“愈出愈幻,不穷于术。 封笑曰‘此闺房之绝技也’”。翻花绳使用的 工具很简便,只需三尺左右线绳一根,打结, 呈环状。可一人玩,也可二人玩。借助双手, 通过勾线翻动,可挑翻成各种图案,如:动物、 植物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动静结合,维妙维肖, 妙趣横生。
折 纸 飞 机
剪纸
• 剪纸 古称“剪彩”,起源甚早,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等古藉均有剪纸的记叙。从用途 上剪纸可分为窗花、墙花、门笺、顶棚花、灯笼 花、喜庆花、衣饰绣样等。
竹蜻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这4种玩具甚至被人誉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刚”。
这些体现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的玩具已成了世界智力游戏界的“宠儿”,在世界益智玩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们的历史悠久,同时在于其丰富的智力内涵,而且大多数在很早就传到国外,成为西方人津津乐道和迷恋的玩物,有的甚至导致了许多西方新的智力玩具的衍生和发明。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
它是一种拼板玩具。
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规”和“矩”。
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1813年)的《七巧图合璧》是至今发现的有关七巧板的最早著作。
中国另一种更简单的古老四巧拼板“调合板”传到日本后,改称为“博士板”,声称能拼出一种最复杂的图形,其智商可达博士水平,于是这种玩具竟成为日本学校必备的考验学生智商水平的教具。
在清朝,学者童叶庚将七巧板扩展为十五巧板,干脆命名为“益智图”,意即此图有益于提高智力。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
这类玩具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代的《战国策》中就有记述。
在这本记述当时游说之士的策谋集中,讲到秦始皇曾遣使入齐,使臣就带了一种玉连环(即解环玩具)。
他拿出来对齐君王后说:“齐多知,而解此环否?”意思是说,齐人知多识广,能不能把其中的环解出来?看来,当时就用这种玩具来作为衡量知识和智慧的工具。
我国将解环玩具称作“巧环”,环数从一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复杂,其中九连环最为知名。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认为九是阳数之极,所以一般都用“九”来言多。
即然九已到了极点,那就十分难了。
所以用九连环来代表解环之难了。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一般人总是认为既然此玩具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命名,那它一定是三国时代发明的。
其实,这类玩具的发明远此三国时代古老,它的发明要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洛书(即幻方),后来传入宫庭,演变成了“重排九宫”游戏。
这就是“华容道”的雏形。
此游戏在元朝时传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了在西方轰动一时的智力玩具“移动十五”。
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将其加以改造,变成了更有趣的“移动十块”玩具。
由于这种玩具玩的过程和三国故事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相合,所以就有了这个十分贴切的名称“华容道”。
“华容道”玩具由于布局繁多,走法曲折,被日本《数理科学》杂志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和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
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现在,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成为电脑的研究对象,其中“横刀立马”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脑验证的。
“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是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转化而来的。
因为鲁班是中国木工的始祖,所以得名“鲁班锁”。
由于解开此种插接锁要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孔明锁”,将它和古代足智多谋的军师孔明联系起来。
这种玩具最早见于文字是我国清代一本魔术书《鹅幻汇编》,当时叫“六子连芳”。
美国1857年出版的《魔术师手册》中,就引进了中国的“六子连芳”,可见这种玩具传到国外最少也有近150年的历史。
鲁班锁实际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
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
近来,美、英等多国数学家采用电脑发现,6根木条组成的样式多达119963种。
可见,其奥妙的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