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包浆对文物欣赏有一种难言的美

合集下载

古玩术语之一的“包浆”是什么意思

古玩术语之一的“包浆”是什么意思

古玩术语之一的“包浆”是什么意思马未都说道:包浆在过去是老古玩行的专业术语,现在基本弄得全国老百姓快成口头禅了。

我看电视上常有貌似专家的人一口一个包浆,说的牙倒吃酸的,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言必提“包浆”者,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最近连“包浆”都上了新闻,说是陕西唐代帝陵石人石马被除污去垢,千年包浆一朝殆尽。

这就涉及到了包浆的本义。

包浆一词出自清代古玩商之口,《儒林外史》就有描述。

包浆最初指软性材料,比如说纸,观察一幅旧画,我就听老先生们讲,包浆旧,一望便知。

此时的包浆来自于旧时洗衣后的上浆,棉质衣服旧了特挼,洗后上浆是为了挺括,现在没人浆衣服了,理解起来就费点儿劲。

到后来,包浆便开始了延伸,首先是竹木牙角这类硬中带软的材料,这类材料做东西放久了会形成一层氧化保护膜,时间越久色泽越美,所以包浆又有酸者称之“宝浆”,称“宝浆”者看不上称“包浆”者,嫌发音不雅。

再后来,包浆又传染至金属玉石等最硬材料上,由于这类材料很难自然生成包浆,人为帮忙出包浆时称之为“盘”。

包浆对于文物欣赏有一种难言的美,文人雅士历来津津乐道。

于是假包浆大行其道,人为地加速包浆的形成,但敏锐者一眼可以辨出真假包浆,假者就不排除作赝的嫌疑。

亦有例外,老家具使用过度,斑驳沧桑,有人心里不接受,剥皮去壳,然后又蛇足上盘,真真假假之中,就便有了古玩界的江湖。

古钱币价格只是中国古钱币价格一个缩影,其他升值潜力较大的钱币依然是数不胜数,不得不说在今天高速度发展的社会经济里,收藏古钱币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

其实收藏中国古钱币不仅仅是为了挣到钱,更多的是钱币背后潜藏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收藏信任风水的人都知道,在家中放置铜钱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中国的古钱币在历届的封建王朝,能够发行都是经历了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要一层层上报,最终由皇帝审阅。

钱币之上,往往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

在近代火热的收藏市场上,许多人也许会有了茫然的眼神,因为这么多琳琅满目的收藏品真是不知道自己该去选择哪一样适合自己的。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包浆,这词儿听着就带着股子老气横秋的味儿。

你得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它跟咱们老祖宗的那些个瓶瓶罐罐、字画碑帖一样,都是时间的产物。

包浆,说白了,就是物件儿表面那层油亮油亮的光泽,像是被岁月打磨过,又像是被无数双手摩挲过。

我有个朋友,姓李,是个古董贩子。

他常说,包浆这东西,是文物的身份证,是时间的印记。

有一次,他拿着个青花瓷碗,跟我显摆:“瞧瞧,这碗的包浆,多厚实,多自然。

这可不是现代工艺能做出来的。

”我接过碗,仔细端详,果然,那碗的表面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摸上去,滑溜溜的,却又带着点儿温润。

李老板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那还是我年轻的时候,在乡下,有个老头儿,家里藏着个铜镜。

那铜镜的包浆,厚得像是被油浸过似的。

老头儿说,这铜镜是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打他记事起,就挂在墙上,从来没动过。

后来,老头儿去世了,铜镜被他儿子卖了,卖给了一个城里来的古董商。

那古董商一看铜镜的包浆,二话不说,掏钱就买。

后来,这铜镜被送到了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

包浆这东西,有时候也挺玄乎的。

我认识个老教授,专门研究古陶瓷的。

他说,包浆这东西,有时候能骗人,有时候又能救人。

有一次,他拿着个瓷瓶,跟我们讲:“这瓶子,表面看着包浆挺厚,但实际上,是后来人为做上去的。

你们看,这包浆的颜色,跟瓶子的釉色不搭,明显是后来上的。

”我们听了,都点头称是。

老教授又说:“不过,有时候,包浆也能救人。

比如,有些文物,表面磨损严重,但包浆还在,这就说明,这文物是真的,不是仿品。

”包浆这东西,说到底,还是跟时间有关。

时间长了,物件儿表面自然会形成一层光泽,这就是包浆。

但时间这东西,有时候也挺残酷的。

我有个朋友,姓王,是个收藏家。

他家里有幅古画,画的是山水,包浆厚得像是被油浸过似的。

王老板说,这画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打他记事起,就挂在墙上,从来没动过。

后来,王老板的儿子结婚,新房装修,把这画给摘了下来。

结果,画一摘下来,包浆就掉了,露出了里面的纸色。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作文导写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作文导写含答案

2024年4月广东高三二模作文导学案模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读材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解释了“包浆”术语的含义,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其中两个条件尤为重要:反复揩磨,时间沉淀。

第二句话“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这个韵味是什么?人们的启示又是什么,联系第一句话中“包浆”的含义“反复揩磨,时间沉淀”,就明白了。

立意时必须紧扣这个两个条件。

这是一道一元关键词作文,考生要围绕“包浆”这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和写作。

引导语说“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说明考生不能只停留在文物鉴赏领域来探讨“包浆”,应该由此及彼,想到其他领域中的“包浆”现象,比如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壮大、国家的发展等等。

从材料来看,要形成“包浆”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反复揩磨”,一个是“长久时间”。

由此引申出来,“反复揩磨”可以理解为不断磨砺,不断打磨,“长久时间”说明“包浆”的形成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综合来说,就是只有不断打磨、不断磨砺,并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包浆”。

文物是如此,一个人的成才、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壮大亦是如此。

岁月的打磨让人生更丰富,国家也在时光的激荡中,更加波澜壮阔。

立意参考:【立意一:时光磨坊,成就非凡】有包浆之物,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之腐砺,都会进入人的视野,为人所用、所赏,递相延传,于是就有了时间刻度一作伪者是无法做出时间的。

它们是古物,是老物,也是“时间之物”。

这象征着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和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就非凡【立意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从包浆作为文物盛赏中的术语出发,探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完美的追求,文物爱好者喜欢包浆的韵味。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作文《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文物鉴赏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词叫“包浆”。

比如说,有一把古老的小扇子,它被好多人用过,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扇子的手柄变得又光滑又亮,这就是包浆。

还有一个爷爷的旧烟斗,因为爷爷天天拿着它抽烟,烟斗的表面就有了一层特别的样子,颜色变得更深,摸起来也很舒服,这也是包浆。

包浆就像是时间给文物留下的记号,告诉我们它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旧东西变得特别好看,说不定它就有包浆呢!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词,叫包浆。

想象一下,有一块古老的玉佩,它被古人戴在身上,经过岁月的抚摸,玉佩的表面不再粗糙,而是变得温润又有光泽,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这就是包浆的魔力。

再比如,一个旧旧的木头盒子,可能以前装过珍贵的宝贝,经过多年的使用,盒子的外面变得滑溜溜的,颜色也变得特别好看,这也是包浆的功劳。

包浆让这些文物变得更加独特和珍贵,就像它们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你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呀?。

形容文玩包浆的美的话

形容文玩包浆的美的话

形容文玩包浆的美的话1. 文玩包浆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色泽上,都散发着迷人的美。

2. 这些古老的文玩都曾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因此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令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

3. 文玩包浆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传递出的是一种淳朴、纯净的生活情趣,令人感受到自然和谐的美。

4. 文玩包浆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非常自然,是大自然中最独特的色彩,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觉享受。

5. 文玩包浆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和谐,它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地设计,让人感受到最纯粹的美。

6. 文玩包浆充满了质感和手感,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的,细节处处充满了惊喜。

7. 文玩包浆所具有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相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

8. 文玩包浆的美在于别致,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给人一种新颖的感受和思路。

9. 文玩包浆给人的感受是非常温暖的,它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感动。

10. 文玩包浆所呈现的色彩非常柔和,非常适合用来调节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

11. 文玩包浆所呈现的美是非常典雅的,它流露出来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

12. 文玩包浆所展现出来的美是非常细腻的,看似简单的线条和笔触实际上蕴含了作者的极致用心和技艺精湛。

13. 文玩包浆所散发出来的韵味和气韵非常浓郁,它所包含的意蕴和艺术价值非常高。

14. 文玩包浆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高超技艺和深沉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积淀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15. 文玩包浆所呈现的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它以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化的方式宣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16. 文玩包浆中所使用的色彩和纹理都非常优美、自然,给人一种和谐而稳重的感觉。

17. 文玩包浆中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背景,这些内涵的融入给了它无穷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18. 文玩包浆的美在于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传承,在这些古老的文物中,人们可以得到一种千年历史底蕴的沉淀。

马未都:元青花玄机!

马未都:元青花玄机!

马未都:元青花玄机!撰文:马未都摄影:杨大洲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戒备森严的库房里收藏着40件元青花,其中不乏举世孤品,在收藏界名声远播。

元青花玄机青花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名字,极富诗意,中国古代陶瓷中只有它这么浪漫。

其他品种无论在它之前还是它之后,都以一种科学冷静的态度面世,与它同时代异曲同工的陶瓷品种“釉里红”也不叫红花,而青花也从不叫釉里蓝。

我很久想不明白中国陶瓷品种为何只有青花命名鹤立鸡群。

【牡丹纹花梅瓶(一对)】高:42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元青花的蓝釉是饱满浓厚的蓝色。

这对牡丹纹梅瓶采用了幽静深沉的蓝釉。

用肥硕的笔触描画出瓶身主体上的牡丹以及多种纹饰。

元代这种色泽的变化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陶瓷固有的审美趣味。

学者们都希望找到青花的起源。

今天,元代青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至正型”为准,优秀的元青花都是这个姿态。

有不少学者认为,青花创烧早于元,而起于唐,而起于宋,所以有唐青花,宋青花之说。

但问题是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与公认的“元青花”是否一脉相承?在胎土、釉色、纹饰、工艺、造型等要素上,彼与此之间是否存在文化血缘?【汝窑青釉椭圆洗】北宋,口径:14.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颜色。

宋釉追求的是自然属性的色泽,注重“雨过青天云破处”的天青色(如上图这件汝窑水洗所示)。

青花在元代显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取决于农耕民族的色尚。

我们崇尚红色、黄色。

红色是生命,黄色是根本。

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过去的文化审美中从未占有一席,我们长久以来视蓝为不吉,佛经中恶鬼有称之蓝婆的,古代乡试用蓝笔处分,称之蓝单;传说中有蓝蛇,其首含毒称之蓝药,药人即死……【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盘】口径:41.5厘米,托普卡帕皇宫收藏蓝釉作地,反衬白色纹饰的元代青花大盘,盘面上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麒麟和飞凤。

周边围绕着花样繁复的花卉。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陶瓷篇(上)一.陶瓷文明,曙光初现–陶瓷诞生1.陶器诞生陶器源于用火,出于偶然。

烧制陶器,距今不到一万年,是新旧石器时代分解的一个特征。

陶器是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第一次改变泥土的特性,成为人类生活的用具,是文明的巨大进步。

陶器的用途首先是制造容器,还有烧砖。

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温度会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

陶器的发现,大都沿着黄河流域,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也有,如良渚文化,但比黄河流域要少得多,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

没有纹饰的陶器,成为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成为彩陶。

[图]仰韶彩陶人面鱼纹盆[图]马家窑彩陶水波纹罐2.秦砖汉瓦其实战国时期,砖就能烧得很好了。

秦砖汉瓦,说的是一种质量的体现。

[图]汉瓦当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属于灰陶。

和红陶比,灰陶硬,原因在于加了一道工艺,即在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

秦俑都用灰陶烧制,与真人1:1比例,是秦始皇军队的翻版,种类多、数量巨大,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俑的出现,是人殉制度的替代,是文明的进步。

秦俑本是彩绘,出土后都褪色成灰色。

[图]秦俑4.汉俑汉俑比秦俑要小很多,大者也不过真人的一半。

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官吏俑,比较庄重;一类是说唱俑、杂耍俑,反应世俗文化。

汉俑还可见颜色鲜亮的彩绘俑。

[图]汉彩绘俑[图]汉说唱俑汉陶中还有一些动物造型,比如狗。

[图]汉红釉陶狗5.釉陶陶器在汉代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烧制出的就是釉陶。

釉陶有颜色,釉里含铜的,烧出来呈绿色,釉里含铁的,烧出来呈黄色。

釉陶出现后,除了建筑造型,容器也多样起来,比如陶壶、陶罐、陶盆等。

汉绿釉很受收藏者欢迎,而且讲究“反铅”,即埋藏两千年出土的汉釉,表面都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

[图]汉绿釉水榭6.唐三彩汉绿釉影响了中国陶器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二是多种彩色,主要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

包浆现象给人的启示

包浆现象给人的启示

包浆现象给人的启示包浆,这可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玩意儿。

咱中国人对包浆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

你想想看,那些老物件,经过岁月的摩挲,一点点变得温润而有光泽,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就说那把老椅子吧,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就有了,不知道坐过多少人,见证过多少喜怒哀乐。

一开始,它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木头,没啥特别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上面坐啊坐,磨啊磨,慢慢地,它的表面就有了一层包浆。

那层包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那是时间的痕迹,是生活的印记。

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吗?我们在生活中经历各种风风雨雨,慢慢成长,不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包浆”吗?那些经历过的困难,遭受过的挫折,不都像是在给我们打磨包浆吗?等我们变得成熟了,有韵味了,那就是我们独特的“包浆”啊。

再看看那些老瓷器,那温润的包浆,多让人着迷啊!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得经过多少人的把玩和呵护啊。

这就好像我们的性格,得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塑造。

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包容,学会理解,这不也是在给自己的性格增添“包浆”吗?而且啊,包浆可不是一下子就完美的,它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这多像我们追求梦想的过程啊!一开始可能磕磕绊绊,会犯错,会失败,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努力,总会让自己的梦想也有那层美丽的包浆。

你说,要是我们都能像那些老物件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包浆,那该多有意思啊!我们会变得更加有魅力,更加有内涵。

就像那些老物件,即使放在一堆新东西中间,也能一下子吸引住人的目光。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包浆现象,它给我们的启示可多着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在帮我们打磨那层珍贵的包浆。

它还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包浆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也需要时间。

所以啊,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用心去感受,去经历,让自己也能拥有那层迷人的包浆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未都:包浆对文物欣赏有一种难言的美
包浆过去是老古玩行的专业术语,现在弄得全国老百姓快成口头禅了。

我看电视上常有貌似专家的人一口一个包浆,说的牙倒齿酸的,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言必提“包浆”者,
必是古玩界冒牌者。

最近连“包浆”都上了新闻,说是陕西唐
代帝陵石人石马被除污去垢,千年包浆一朝殆尽。

1986年
唐乾陵无字碑顶部
这就涉及包浆的本义。

包浆一词出自清代古玩商之口,《儒林外史》就有描述。

包浆最初指软性材料,比如说纸,观察一幅旧画,我就听老先生们讲,包浆旧,一望便知。

此时的包浆来自于旧时洗衣后的上浆,棉质衣服旧了特挼(ruá),洗后上浆是为了挺括,现在没人浆衣服了,理解起来就费点儿劲。

1986年唐陵翁仲1992年唐陵石雕
后来,包浆开始延伸,先是竹木牙角这类硬中带软的材料,这类材料做东西放久了会形成一层氧化保护膜,时间越久色泽越美,所以包浆又有酸者称之“宝浆”,称“宝浆”者看不上称“包浆”者,嫌发音不雅。

再后来,包浆又传染至金属玉
石等最硬材料上,由于这类材料很难自然生成包浆,人为帮忙出包浆时称之为“盘”。

2016年被清洗的唐建陵翁仲
包浆对文物欣赏有一种难言的美,文人雅士历来津津乐
道。

于是假包浆大行其道,人为地加速包浆的形成,但敏锐者一眼可以辨出真假包浆,假者就不排除作赝的嫌疑。

但亦有例外,老家具使用过度,斑驳沧桑,有人心里不接受,剥皮去壳,然后又蛇足上盘,真真假假之中,就有了古玩界的江湖。

2016年被清洗后的崇陵石雕
顺便说一句,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已做出正面回应,此次清洗千年的石人石马是科学保护,无法去顾及历史沧桑。

2016/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