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

摘要:凡是成功的小说,小说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是作家思想的集聚,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阶级色彩,而且铸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让人记忆犹新。其中,阿Q是典型代表。

关键词:阿Q、麻木、愚昧、精神胜利法

鲁迅是新时期小说的开拓者,是当代文坛备受尊敬的作家,鲁迅所发表的每一部作品都引起过很大的影响,作品中的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身着长衫的孔乙己,未庄的阿Q,故乡的少年闰土,还有祥林嫂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些小说在外部表象上是在描写一个人的短暂人生或底层人民的生活,其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独特的形象却更引人深思。因此,深入发掘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很有意义的,而本文所分析的是阿Q的这一人物形象。

一、骨子里的卑怯表面的自尊

卑怯,也可以说是奴隶性。因为卑怯,所以具有奴隶性。小说之中的阿Q,把小人物、社会底层人物的卑怯性,奴隶

性体现得淋漓尽致。阿Q说他自己姓赵,让赵太爷抓回赵家被赵太爷打了两嘴巴,啊Q他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在权势面前,他不敢伸头,自然的选择承受,没有反抗。而后又因他心情郁闷,见到钱太爷的大儿子,随口而出的:“秃儿,驴……”,而看到自己将要被打时,却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说他说的是那小孩。再比有实力的人面前,他选择的是逃避,从不面对。小说中的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那么一点的卑怯性,就是这两件事为他后面所发生的哪一件事做了很好的铺垫,将阿Q的卑怯性和奴隶性展现得完完整整。当他被团丁抓走,关进一个小房子,后又抓出那栅栏门外,到得大堂。见上面的秃头老头子和下面站着的一排排兵,阿Q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放松,便跪了下来,长衫人不让他跪,他也身不由己的跪了下去。鲁迅的这一人物形象特征,深入剖析了当是被压迫人民和未开放人民的本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形成惯性的德性。

阿Q的骨子里是这样的,而他表面上却自诩很自尊,这正是让读者哭笑不得的地方。明明很不受尊敬的一个人,却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尊自诩。小说中描述到在阿Q 的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与赵太爷、钱太爷,而他也自认为不喜欢城里人,鄙薄城里人。因为城里人叫“长凳”为“条凳”,他认为这是错的。阿Q还喜欢听奉承话,一老头颂扬他说:“阿Q真能做”阿Q很喜欢,不在乎真心还是讥讽。

与别人口角时,说:“我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认为坐在王癞胡的旁边是对他的抬举。因为头皮上有癞疮疤,便较起真来,忌讳“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还推而广之连“光”、“亮”、“灯”、“烛”都讳了,一犯讳,就发起怒来。认为王癞胡的破夹袄中的虱子比他的多,还咬得比他响,这是大失体统的事,便于王胡打斗起来……他的自夸、自大、自负、自以为是都应该是自尊的表现或是希望得到自尊的表现。这是弱小群体想找到自己存在的表现,想找到内心深处的那种归属感。就是这样,明明很无赖的一个人,反而在细节间,也透露出些许可爱。

二、麻木愚昧却也投机无赖

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阿Q是无赖,是过街的老鼠,但在更高层次的读者眼中,阿Q是那时期一个民族的缩影。小说中阿Q的麻木与愚昧,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文中的阿Q认为杀革命党好看,他也没有因为偷盗而羞愧,然而却麻木自得,傲然说出他的经验。在土谷祠被两个团丁抓住,直到擒到祠外面的机关枪左处,他才有些清醒。他一直都生活在麻木中。糟蹋被推进小屋子时,别人问他犯的什么事,他爽利的答道:“因为我造反”。阿Q在画押时还在计较自己画的圆不圆。他麻木,他愚昧。但阿Q也只是众多麻木人中的一人。从小说中的最后一段不难看出“而城里的舆论却不

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麻木的是众人!阿Q的愚昧在小说中也有体现,特别是在未庄在革命后。阿Q认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而后看到革命党让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那样怕,一群男女也慌张,又认为革命党也是可以让他满足私欲的,革命党可以让未庄人成为他的俘虏,认为革命党都是白盔白甲,手里拿著板刀什么的,转而想要投革命党。这是愚昧,阿Q的认识愚昧,对革命党的认识愚昧。这段描写突出表现了阿Q这一类人的愚昧,也从另一面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革命并没有深入人心。

阿Q一方面的麻木愚昧,而他确实行径中的无赖与投机,却又有着点小聪明。阿Q他恃宠而骄。因为赵太太需要他的原因。故意迟到。他也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后来,闲人们多了,便怒目而视了。被钱太爷的大儿子揍了,转眼便调戏精修庵的小尼姑。当生计出现问题,他便去偷盗,先是偷静修庵的萝卜,被老尼姑发现,还耍无赖,不承认,后又决定上城去偷,做了在墙外接东西的活。不准阿Q造反,分东西没有阿Q的份,便满心痛恨起来,。诅咒别人。阿Q确实无赖,十足的无赖。他趋炎附势,他赌博,懒惰,欺弱怕强,调戏女人,偷鸡摸狗,自私……这是阿Q在未庄备受歧视的原因。

三、病态的心理——精神胜利法

该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这一人物形象最具特色的一特征。精神胜利法,通俗点说,就是自欺欺人。心理学上认为阿Q精神就是认同作用的典型。鲁迅笔下的阿Q,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称自己为“胜利者”。在小说中,阿Q被闲人们打了一顿,阿Q认为是儿子打老子,而后心满意足得胜的走了。再被人捏住要挨打时,说自己是虫豸,阿Q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仿佛得了状元,又心满意足得胜的走了。如果精神的胜利法,那么每一次的挫折、困难、屈辱、冤枉……都可以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了。阿Q赌来的一堆洋钱不见了,他感觉到了失败的苦疼,但更快的转败为胜了,打自己两个嘴巴,打的仿佛是别的人,心满意足的得胜了。赵太爷打了他的嘴巴。而他认为是“儿子打老子”又得意了起来。在押去刑场时,阿Q 说:“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就是用他这种精神胜利法度过他短暂的一生的。精神胜利法是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这种精神胜利法也是支撑阿Q活了那么一段时间的动力,但也最后使他被冤枉死的潜在原因。阿Q作为一个流浪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这社会是压迫的,千年的压迫,使他们已经形成惯性,承受被虐,不知反抗。他们愚昧、麻木……他们不得不用一种“精神胜利法”来承认他们自身的存在。“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病态心理。鲁迅这么一个巧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