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研修第一阶段作业(《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表单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2、3、过程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1、2、3、4、5、“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
“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8、1、2、3、4、四、当堂训练1、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看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健康问题时能正确应对。
二、教学内容1. 看病的基本流程2. 挂号、就诊、取药的注意事项3. 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及急救知识4. 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5. 安全用药常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看病的基本流程,挂号、就诊、取药的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及急救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判断疾病,如何安全用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看病流程。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看病经验。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会正确就医。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准备模拟环境,进行情景模拟。
4. 准备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引出看病的重要性。
2. 讲解看病的基本流程,如挂号、就诊、取药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看病流程的每一步骤。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病经验,讨论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环境,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看病流程的实践操作。
七、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看病流程、注意事项等。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3. 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医学知识,如常见疾病、病因、治疗方法等。
2. 教授学生如何判断疾病,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3. 讲解安全用药常识,如药物副作用、用药禁忌等。
2. 反思自己在看病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强调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十、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人的看病经验,了解他们在看病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素材。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看病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看病的途径和方式。
2. 学习如何挂号、就诊、取药。
3. 掌握看病的注意事项和基本礼仪。
4. 学习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和初步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看病的基本流程,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挂号,就诊时的沟通技巧,常见疾病的初步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结合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看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看病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看病的途径和方式,如去医院、诊所、药店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看病的基本流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正确挂号、就诊、取药,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讲解:总结看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强调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和初步处理方法。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看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发言以及模拟看病的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看病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模拟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看病流程、注意事项和疾病自我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资源准备:1. PPT课件:制作包含看病流程、注意事项、疾病判断等知识点的PPT课件。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看病的途径和注意事项,掌握基本的看病流程。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增强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看病的途径:医院、诊所、药店等。
2. 学习看病的注意事项:预约、携带相关证件、了解就诊流程等。
3. 掌握基本的看病流程:挂号、就诊、取药、复诊等。
4. 学习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和初步处理方法。
5. 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看病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及常见疾病的自我判断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就诊途径、了解就诊流程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看病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看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看病的流程。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材、案例、图片等。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的道具和物品。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病时的常见症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病。
2. 讲授看病途径:介绍医院、诊所、药店等就诊途径,并讲解各自的特点。
3. 学习看病注意事项:讲解预约、携带证件、了解就诊流程等注意事项。
4. 掌握看病流程:介绍挂号、就诊、取药、复诊等基本流程。
5. 学习常见疾病自我判断与处理:举例讲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初步处理方法。
6. 探讨医疗保险:介绍医疗保险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保险的重要性。
7.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看病情景模拟,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看病途径、注意事项、流程等知识的掌握。
2.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检验实际操作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年级语文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身体健康的重视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教学难点: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
教学准备:图片、课本、病例卡片、医生和患者角色扮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学会看病》,你们有没有生过病?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办的?2.讲述自己生病的经历,引出今天的话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出示问题:看病前,你们觉得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请举手说一说。
2.询问学生答案,然后引出看病的基本步骤,如:预约挂号、去医院、排队等待、医生问诊、医生检查等。
3.利用图片展示每个步骤,逐一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三、病例分析(15分钟)1.发放病例卡片给学生,要求他们站起来,模拟成为医生和患者。
2.指定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学生扮演医生,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3.老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病例,然后交换卡片,进行问诊和描述病症的练习。
2.鼓励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病症,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问答:生病时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2.提供相关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自由组合描述生病时的正确行为和态度。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总结回顾(5分钟)1.让学生回答: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到这些知识有什么用?2.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总结看病的基本步骤和正确看待生病的态度。
七、作业布置(5分钟)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简单写一篇关于自己生病的经历和看病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常识,并且能够简单的问诊和描述病症。
通过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教案:学会看病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会看病》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看病的基本知识,如体温计、药物等。
(2)掌握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3)学会合理使用一些常见的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体温计、药物样本、病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疾病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理解1.合作阅读课文《学会看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理解。
教师扩展解释并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病例分析,细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探究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一些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展示所写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运用1.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段病情描述,并展示给全班其他学生。
2.全班学生通过观察病情描述,猜测病因和给出适当的医疗建议。
3.学生假装到医院就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向医生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关于看病的问题。
拓展1.学生查找一些常见的疾病,并整理相关的预防措施。
《学会看病》课堂教案设计

《学会看病》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爱家人。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看病”的理解和经历。
(2)板书课题《学会看病》,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①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②作者在看病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③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④作者在看病过程中学会了哪些东西?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家人生病时的表现,讨论如何关爱家人。
(2)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人关爱自己的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家人的作文。
5.课后拓展(1)让学生课下收集关于关爱家人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模拟家人生病时的情景,学会关爱家人。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学会看病》,让学生理解了关爱家人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课文《学会看病》2.生字词卡片3.家庭角色扮演道具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2.课下收集关于关爱家人的名言警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关爱家人的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看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担心、焦虑、期待等情绪,以及作者是如何克服这些情绪的。
对话示例:师:同学们,当你们生病时,最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生1:我想得到关心和照顾。
生2:我希望父母能陪我去医院。
新课标研修第一阶段作业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表单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表单学习目标描述学习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内容分析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激发自身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了儿子感冒发烧,作为母亲的作者让儿子独立去医院看病,儿子也借此获得成长的故事。
母亲用这种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的自理、自顾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母亲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良苦用心,以及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课文从母亲以尽责的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学习作者细腻自然的语言及心理描写,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母爱,激发学生独立面对困难的斗志。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让学生从中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 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学生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立识字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课是以一篇略读课文,对生字词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学生深入体会母亲那看似严厉、冷酷的言语下那颗温柔、充满母爱的心是有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
对学生来说,找出母亲心情变化的词句不难,但要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也是有难度,需要教师的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表单
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过程与方法教学目
标:了解课文主要内
容,通过朗读、合作
探究的方法,学习作
者对人物的语言、心
理描写,体会母亲情
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
本文,感受母亲对孩
子深沉的爱意,感受
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
式,体会母亲对儿子
的爱,激发自身在生
活中面对困难的坚强
意志。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
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5)汇
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
不懂的问题。
(1)再读课文,画出描
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
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
感情的变化。
并把自己的
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
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
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
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
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
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
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
相机指导朗读。
(4)交流:从课文中,
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
什么变化?
运用电子朗读课本,
引领学生朗读课文。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
领学生理解文意,体
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