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装饰图案(1)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PPT共18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PPT共18页

钱纹
“钱”与“前”同音同声,古钱有孔,寓意“眼前”。钱在古时又称泉,“泉” 与“全” 同音同声,两枚古钱寓意“双全”,十枚则寓意“十全”,蝙蝠衔着 用绳穿起来的篆书寿字和两枚古钱的纹样称为“福寿双全”。钱纹在饰件上主 要以镂刻或錾刻的形式出现,是配件上常用的装饰纹样。
汉字纹
中华民族文化以书画同源为基础,汉字象形为文,便形成了一种文字图案,于是亦成了 装饰的题材和内容。“福”、“禄”、“寿”、“喜”字是最常见的形式,能表现出鲜 明的装饰效果。
中国的吉祥图案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 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
中国的吉祥图案最早开始于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明、清时期最为繁盛,一 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 第六组: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 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 所以无论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忠诚、对团队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 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这就是我们 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
• 第四组: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 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周围,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一定能达到目标。但 是一个人如果光顾着和周围和顺,之后他连方向都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所以 一往无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
• 第五组:猴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 紧紧结合起来。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想法最后也得不到收获。但如 果说你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块铁板,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成果 了。只有它们之间非常圆融的结合,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秩序, 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变通地前进。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

中国民间传统图案1 图案:狮子、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

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

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

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

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

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

「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

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

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2 图案:象驮宝瓶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

」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

」又指连年丰收。

《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象,哺乳动物。

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

门齿发达。

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

象也喻好景象。

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

」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3 图案:三只羊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

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

「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4 图案: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

或画和合两仙嬉戏蝙蝠解题: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

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

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

「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

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5图案:爆竹、民间玩具,鱼或儿童抱鲤鱼解题: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

「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中国古代家具纹样
• 福磬纹是中国传统纹饰之一, 广泛应用于家具之中。上面画 一个蝙蝠,下面画一个玉磬(磬 是古代敲打的乐器),吉祥含义 就是“福磬”。“石磬”中的 “磬”,与“庆”谐音,有吉 庆之意;“蝙蝠”中的“蝠” ,与“福”谐音,古人常用蝙 蝠来寓意“幸福美满”。因此 ,蝙蝠与石磬,再加上“寿” 字组成的福磬寿纹,寓意福庆 长寿
• 团花纹是一种典型的陶器装饰 纹样,其构成多种多样,形象 丰富。在古典家具中也有广泛 应用,团花纹有桃形莲瓣团花 ,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 以及三种花形团花。此外,还 有菱形纹、龟甲纹边饰。井外 边饰层次增多,纹样以大团花 、大菱格纹为主,以及百花蔓 草、半团花、多瓣小花、小菱 格、方胜、方壁、龟甲纹等。 边饰中出现了百花草纹,花形 自然多变,叶短、肥、圆、围 绕花朵铺展。
鱼纹——祥瑞繁盛的中国传统古典纹饰
几何纹——永不衰退的中国传统纹样
•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 饰。用点、线、面以及正方形、长 方形、多边形、圆形等按一定的方 向、角度、距离有规则排列、交错 、重叠、连续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 的图案。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在 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 饰。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 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 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 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 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 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 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连珠纹——中国传统几何纹样
•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 、连珠、圈带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种几何图形的纹饰, 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 圆形或球形组成,成 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 排列,有的圆圈中有 小点,有的则没有。
福在眼前——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福在眼前,是一种美 好的祝福,表示福即 在眼前。图案以蝙蝠 啣抓一串古钱组成。 蝠谐音福,钱则与前 同音,中开方孔,意 为眼前。两者巧妙组 合成福在眼前的吉祥 画面,表达出人们对 于生活苦尽甘来的祝 愿与祈盼。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胜纹⼀什么叫⽅胜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相叠⽽构成的⼏何图形或⼏何纹样。

“⽅胜”之“⽅”取其形,⼀⽅⾯指“⽅胜”图纹⽅正⽽⾮圆曲,另⼀⽅⾯,笔者认为可指⽅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解字》中⾔:“⽅,併船也。

象两⾈省总头形。

”[1]也就是说,“⽅”原为并⾏的两只船,如词语“⽅轨(并排⾏驶的两车)”、“⽅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的状态。

“⽅胜”之“⽅”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为⼀”之意。

⽽“⽅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的⼀种⽤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

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胜”,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赋》中⾔:“吾今乃⽬睹西王母,曤然⽩⾸戴胜⽽空⽳兮。

”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铜或⽟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出现了“⼈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染花胜⽽成疏,依步摇⽽相通”;唐代诗⼈杜甫(712~770)也在《⼈⽇两篇》⼀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宜春”。

由此可知,古⼈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意的,它是⼈们企望平安、幸福等⼼愿的物化表现。

⽽后,⽅胜则多以⼏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胜盘长、套⽅胜盘长⽽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何装饰纹样。

⼆⽅胜纹的寓意1 对婚姻的美满希冀古往今来,爱情和婚姻是伴随着⼈类永恒的社会现象。

古时⼈们习惯于将异性之间两颗⼼的结合,⽤“同⼼结”来象征,亦是男⼥“永结同⼼”的信物。

⽽“⽅胜”因其同⼼相连、成双⼊对的形态,被世⼈赋予“永结同⼼、永不分离”的美满寓意,⽤以表达对爱情⽣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一、吉祥纹样1、卍字纹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这是一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

2、如意纹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梵语阿那律。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也有柄端呈心字形的。

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左右,古时持以指划。

和尚宣讲帅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如意》、《释氏要览》中《道具》)。

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 (又称“不求人”),即古时搔仗、如意遗制。

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磐”、“牡丹”等纵成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3、开光纹又称“开窗”,瓷器装饰的一种构图方式,即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用以突出主题纹饰。

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而得名。

南宋吉州窑、金代耀州窑及金、元磁州窑、元代广东海康窑等瓷器上,开光装饰较为普遍。

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上更是大量运用开光技法进行装饰,并有所创新。

4、囍字纹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

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

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1ppt课件

中国传统纹样1ppt课件
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 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 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 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 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 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6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圆形或方形对称 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 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
夏商 纹样简洁凝练、凝重浑厚、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 周代 纹样承袭了夏商的传统,但却比之前的纹样更加简练,表现的纹样也多介于神话与现实
之间。
代表纹样:
对角方格纹、双连弧纹、三角形纹、重环纹、折线纹、动物纹、狻猊纹、阴刻长直线、 兽面纹、饕餮纹、雷纹、方格纹、云纹、乳钉纹。旋涡纹及象形文字纹。
4
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一.原始社会的纹样特征
描绘对象从动物到植物的演变。
动物纹。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先民们将动物形象绘制于彩陶之上。原始彩陶上所描 画的动物对象有:牛、马、鹿、鱼、蛙、鸟等等。动物纹最直观的审美感受是“羊大为美”, 火的出现让他们尝到了美味,彩陶的出现让他们用到了美器,而优美的动物纹样也让他们 憧憬到了美好的未来。
5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特征
1.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

中国传统纹样(一)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吐鲁番斯坦那出土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形式中吸收过来的唐代流行花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文化。

2、云雷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