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音乐 柯尔克孜族音乐简介
柯尔克孜族民歌 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柯尔克孜族民歌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导语: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
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
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民俗歌曲等。
不过,在新疆额敏县和黑龙江富裕县的柯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此类宗教音乐多与蒙古族和藏族宗教音乐相近似。
民间音乐是柯尔克孜传统音乐的主体,包括民歌和器乐。
按照民族习惯,柯尔克孜民歌可分为“恰尔威奇额尔”(牧歌)、“木卡巴特额尔”(颂赞歌)、“达斯坦”(叙事歌)、情歌、习俗歌等类别。
牧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散板类歌曲,曲调辽阔开朗,节奏自由,旋律高昂,近似于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我们的草原风光好》《歌唱草原》等。
叙事歌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历史题材、小到生活琐事,都可以用这种体裁演唱。
歌词可长可短,一般采用同一首曲调反复演唱,多一字一音,旋律带有较强的说唱性。
较有代表性的曲目,如反映1913年柯尔克孜人民因反抗沙俄遭镇压被迫四处飘流的《悲伤的岁月》,以及驰名中外的长篇英雄史诗《玛纳斯》等等。
情歌在柯尔克孜民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向往,或者是对早期买卖婚姻的揭露和控诉。
此类歌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且曲调丰富,旋律抒情婉转,常由歌手持考姆兹自弹自唱,着名曲目有《姑娘的忧伤》《姑娘的哀怨》《古娜泰》《白鸽子》等。
习俗歌也是人们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类歌曲,根据使用场合和功能生活常识分享。
新疆风格传统声乐作品类型

新疆风格传统声乐作品类型作者:宋晓丽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2期【摘要】新疆地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与八个国家接壤,四周环山、远离海洋、疆域辽阔,现主要有塔塔尔、塔吉克、维吾尔、哈萨克等13长期居住的民族,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汇聚了中国、印度、波斯、希腊这些文明古国的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影响下,新疆音乐风格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波斯——阿拉伯、欧洲、中国三大音乐体的音乐特点,本文将对新疆较有代表性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和柯尔克孜族传统声乐作品类型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梳理,以便于更系统和直观的对研究新疆风格传统声乐作品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新疆风格;传统声乐一、维吾尔传统声乐作品维吾尔族声乐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反映出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维吾尔传统声乐作品分为无伴奏的“徒歌”和有伴奏的“相和歌”两大类。
徒歌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形式,由爱情歌曲、风俗歌曲,劳动歌曲组成的,长调是广阔自由的慢板,抒情而宽广,例如劳动歌《情人》。
徒歌短调以独唱为主,体现了生活和劳动中的喜、怒、哀、乐,例如《睡吧,孩子》。
“相和歌”分为有固定节奏和没有固定节奏两种形式。
有固定的节奏的作品节奏规整,节拍明快,情绪饱满,具有强烈的舞蹈性,代表作品《诺言》。
没有固定节奏的作品,节奏较自由,节拍时有变换,例如: 1/4,2/4,3/4,4/4拍,5/8, 7/8之类的混合复拍子也被经常采用使用,很少使用 3/8拍。
例如:喀什民歌《达代》是7/8拍,《积雪的山峰在哪里》是7/8拍等,还常用变换拍子,例如《米赞古丽》由2/4,3/4,4/4、三种节拍构成,《黑眼睛的姑娘》由3/8,2/8、3/4三种节拍构成。
二、哈萨克传统声乐作品千百年来,哈萨克人一直过着游牧生活,哪里有肥美的草地、清澈干净的水源就在哪里放牧,那里就是哈萨克人的家。
在哈萨克优秀的声乐作品中,时常描写出骏马奔驰、雄鹰展翅等自然和生活内容,仿佛已然置身牧场,游走在广阔的草原,仰望着游走在天空的云朵。
新疆各少数名族经典歌曲

新疆各少数名族经典歌曲1.《在那遥远的地方》词曲:洛宾。
作于:1938年。
2.《解放的时代》词:铁依甫江。
曲:玉山江·加米。
作于:1949年。
3.《哪里来的骆驼队》词曲:洛宾。
作于:1949年。
4.《凯歌进新疆》词:王震。
曲:洛宾。
作于:1949年.5.《新疆好》词:马寒冰。
编曲:刘炽。
作于:1951年。
6.《高高的白杨》词:张淑英。
曲:洛宾。
作于:1953年。
7.《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词:权赛浮。
曲:石夫。
作于:1956年。
8.维吾尔族民歌《亚克西》词曲:洛宾。
作于:1957年。
9.《沙枣花》曲:马辉。
作于:1958年。
10.《啊!亲爱的伊犁河》词:贾力夫、麓枫。
曲:田歌。
作于:1958年11.《牧马之歌》词曲:石夫。
作于:1958年。
12.《萨拉姆毛主席》词曲:洛宾。
作于:1958年。
13.《我们的歌声》词:艾则孜尼亚孜。
曲:阿不力克木。
作于:1958年。
14.《克拉玛依之歌》词曲:吕远。
作于:1958年。
15.《塔里木》词曲:斯坦德尔·赛夫拉。
作于:1958年。
16.《草原之夜》词:张加毅。
曲:田歌。
作于:1959年17.哈萨克民歌《草原上的金太阳》洛宾:译配。
1959年。
18.《毛主席的恩情深似海》词:赛福鼎·艾则孜。
曲:阿不都热西提。
作于:1960年。
19.《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心坎里》词:郭正位。
曲:田歌。
作于:1962年。
20.《毛主席的战士最听毛主席的话》词曲:李之金。
作于:1962年。
21.《美丽的喀什库尔干》词:艾则孜尼亚孜。
曲:吐尔逊卡地尔。
作于:1962年。
22.柯尔克孜族歌曲《歌唱解放军》词:阿满吐尔。
曲:买买提·沙比尔。
作于:1963年。
23.《万岁!中国共产党》词:麦夏吾东。
曲:帕塔尔江。
作于:1963年。
24.《毛主席的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作于:1964年。
25.《伟大的北京》词:买买提·塔提力克。
曲:努尔买买提。
柯尔克孜族民歌研究述评

【 中图分类 号 】 J 6 4 2 . 2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9 6 6 7( 2 0 1 3 )0 3一O 1 8 6一 O 7
引 言
柯 尔 克孜族 是 我 国的古 老 民族 ,历史悠 久 ,早 在 两千 多年前 ,他们 的活 动就 和汉 族
【 摘 要】 柯 尔克孜族 民歌 种类丰富, 曲目数量庞大 ,与该族群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 。 目前 学界对其研 究 却相对不足 ,文革前 、文革后至 2 O世纪末 、新世纪 以来 三个历史 时期 的研 究成果数量分布极不均匀,但 总体呈现数量上升趋势。与 “ 文革”前的零星片段研究相比, 自上世纪 8 0年代 以来 ,从研究成果 和对柯 尔克孜族 民歌 的关注人群都有所拓展 ,学者 们的研究视角也逐 渐从 对民歌文本的分析 比较等 转向开始将 民歌放置于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或走向田野对其进行动态 的研 究考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 o U R z A L 0 z > N J 乏 o A R T s芝∞ 1 _ l T U T m 一音 乐与表 演 王 U s l c 8 l P E 帚0 互 N c m— 0 1 3 . o ∞
柯 尔 克孜 族 民歌 研 究述 评①
雷 嘉彦 ( 新疆 艺术 学 院 音 乐 系,新疆 乌鲁 木齐 8 3 0 0 4 9 )
歌研 究 正式 进入 蓬勃 发展 的新 时期 ,无论 是 指 “ 文学 ” ,其 特点 是意 识形 态 的政 治宣传 数 量还 是研 究深 度与 前两 个 阶段相 比发 生较 话 语成 为 民歌 的重要 主题 。 中国 民歌 在这 一 大 的变 化 。因此 ,基 于研究 文献 在 不 同历史 时期 的创作 、 流传也经历 了极其特殊的历程。
丝绸之路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库姆孜的回顾与展望

2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四)库姆孜的传说关于库姆孜琴的创造者,据说是一位年轻的猎手。
至今在柯尔克孜族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柯尔克孜汗王叫坎拜尔,他的女儿买克斯木爱上了一个奴隶,结果被赶出王宫。
买克斯木便和自己的爱人来到了一块高山草原,夫妻相亲相爱,共同劳动,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
后来,买克斯木不幸病逝,她的爱人就用她生前亲手砍下的松枝,绷上她亲手理出的羊肠线做弦,制成了一把能发出奇妙之声的琴。
小伙子拨动琴弦,诉说他对爱妻的怀念,苦诉自己的愁肠,这就是第一把库姆孜琴,是千千万万个库姆孜琴的发端。
二、库姆孜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表演形式库姆孜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其长期地被人们使用,被人们所喜爱,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极为明显的发展以及改革。
柯尔克孜族其一生都与歌曲相伴,对于他们而言,歌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当婴儿诞生时,他们可以用库姆孜表演祝诞歌。
对青年人而言,库姆孜也可以去传递自身的感情,传递爱情在举行婚礼时也会有哭嫁歌,劝嫁歌等等一系列歌曲都与库姆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老人去世时则可以用库姆孜演奏哭歌,其目的是安慰亡灵。
这也使得库姆孜成为柯尔克孜族一生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无论是婚丧嫁娶或者是节日聚会,个人消遣等都能够用到库姆孜,柯尔克孜族离不开库姆孜的伴随。
正是因为柯尔克孜族有着载歌载舞的习惯,这也使得库姆孜的发展越来越快,使得库姆孜成为柯尔克孜族民间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的表演形式有以下几种:1、独奏:由一人弹奏,演奏者一般为老年库姆孜奇,以柯尔克孜族古典乐曲为主,也会弹奏一些新乐曲和即兴乐段;2、二重奏:二重奏则是将高音和低音的库姆孜组成一组,两者配合极为密切,大多数情况下在柯尔克孜族中出现库姆孜的二重奏都是以男女声二重唱为主;3、合奏:合奏是库姆孜十分常见的一种演奏方式,是由多把库姆孜共同进行演奏,在进行合作表演时,除了常见的舞台演出之外,合奏还经常出现在重大的节日,婚礼或是喜庆的活动中,其目的是增强整体的热烈感以及氛围感,能够给人一种极为隆重的感受;4、弹唱:弹唱也是库姆孜在进行表演时最为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在进行表演时有时会有多人边弹边唱,在库姆孜的弹唱时,柯尔克孜族既可以弹唱固定的曲目,也可以由多人进行即兴演唱,而即兴演唱也展现了库姆孜所具有的即兴性。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示范教案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族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学会用库木孜,欢快活泼的琴弹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4.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体会柯尔克孜族民间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库木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唱吧,库姆孜》,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
有人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它是哪个民族的?(生:《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是一个热情,开朗豁达的民族,让我们在这首歌的带领下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民族吧!【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库木孜”的传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异常珍爱他们的民间弹拨乐器“库木孜”。
在节日里,在热闹的婚礼上,人们高奏库姆孜琴,放声歌唱。
乐手们还发挥了库姆孜各种富于表现力的技巧,他们奏得高兴时,还运用了倒拨弹、肩扛弹、背手弹、共顶弹等灵活、幽默的方式演奏。
2.歌曲知识《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是一首叙事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方法,赞美柯尔克孜民族乐器———库木孜,并通过赞美库木孜表扬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开朗与豁达。
3.歌曲学唱(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民歌所用的乐器。
(2)教师范唱,学生击掌伴奏。
(3)讨论总结,这首歌的特点是什么?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表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活力与生活的热情。
4.表演播放一段维柯尔克孜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请同学们为歌曲《歌唱吧,我的库木孜》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师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舞。
5.大合唱【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知音乐,提高学生背景音乐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音乐下册《幸福花儿开心上》教案3

《幸福花儿开心上》教案课题:《幸福花儿开心上》内容:1.学唱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2.感受柯尔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并了解柯尔克孜族的习俗。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材分析:《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歌曲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党的领导关怀下的幸福生活。
全曲为E大调,共五个乐句。
优美的旋律使人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转折阶段,对音乐已有一定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模仿力较强,而且仍活泼好动。
所以本节课我采取动、静结合的形式,以带领学生畅游柯尔克孜少数民族村为线索,让学生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概况、生活风俗等,并边看边听来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听唱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二部合唱。
(2)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俗及音乐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带领学生畅游柯尔克孜民族村为线索,通过介绍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概况、生活习俗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来了解柯尔克孜族,并用听唱、模唱等方法让学生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并准确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歌曲中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八分休止符和二部合唱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学们知道在我们黑龙江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我们富裕县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生答)我们黑龙江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我们富裕县有15个少数民族,2个民族乡(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17个民族村,全县够那个有少数民族人口17508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这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影像资料,以《幸福花儿开心上》为背景音乐,两遍音乐)师: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答)二、介绍柯尔克孜族:师: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去的地方就是富裕牧场七家子村的柯尔克孜民族村,你们知道柯尔克孜族吗?(生答)现在请我们的珍妮小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柯尔克孜族。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2013)-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3、学唱歌曲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表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活力与生活的热情。
4舞蹈表演
5、教师伴奏学唱
6、欣赏各民族的服装秀并对柯尔克孜族的了解
柯尔克孜族的舞蹈:柯尔克孜族把舞蹈称为“比依”,主要是反映柯尔克孜族人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特点。柯尔克孜族舞蹈按参加的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男女对舞和
教学
难点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伴奏。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1、《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是一首叙事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方法,赞美柯尔克孜族民族乐器——库木孜,并通过赞美库木孜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开朗与豁达。
2、民族概况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在中国被称为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居民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来自于东欧平原地区的斯拉夫字母(国外),阿拉伯字母(国内)为基础的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北疆的有些人能说哈语,南疆的部分人能说维语。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通用汉语、蒙古语。
。
男女合舞等,舞步比较复杂且变化多样,基本步伐以跳跃为主,另外还有碎步、蹉步、移步、跺步、转身、拉手、翻滚、上蹲、曲膝、两臂上举、手掌抖动等。柯尔克孜舞节奏快,热情奔放、情感细腻、舞姿优美、风趣滑稽,具有浓厚的草原乡土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尔克孜族音乐柯尔克孜族音乐简介
>柯尔克孜族音乐分为两类:一是有歌词的配曲;一是没有歌词的演奏曲。
史诗、叙事诗、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
配曲是表现歌词内容的,内容变化,配曲亦随着变化。
如《玛纳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玛纳斯出生时,配曲曲调则类似摇篮曲;演唱到玛纳斯出征打仗时,配曲曲调则奔放、豪迈;演唱到玛纳斯负伤死亡时,配曲曲调则十分悲伤。
柯尔克孜族无歌词的演奏乐有大曲、小曲之分。
大曲有《库巴尔汗》、《喀热孜曲》、《胜格热玛》、《布托依》、《凯尔别孜》、《猎人曲》、《喀帕尔图》、《哲提库尔》(七个奴仆)、《加孜加依克》、《狮子和布谷鸟》、《卓鲁阿依热克》、《黑骏马》等。
小曲则有《阔兀孜巴什》、《绰克奥依》、《赛凯特巴依》、《考姆祖木》、《勃托木》、《黑眼珠》、《凯尔麦套》、《喀奇肯》等。
《库巴尔汗》由几十个乐章组成,规模很是宏伟。
大曲小曲所描绘的有农民、牧民、手工工人的劳动生产,有本民族的历史和风土民情,有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有家乡的山峦、河流、草原,有民族间的友爱,也有人民群众反抗本族巴依等剥削阶级及外来侵略者的斗争。
大曲《喀帕尔图》所描述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对柯尔克孜族的掠夺和柯尔克孜人民的反抗斗争的。
《哲提库尔》所描述的就是柯尔克孜人民反抗本族剥削阶级的斗争的。
小曲《喀奇肯》(逃亡者)所表现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横征暴敛,强行征兵,柯尔克孜族人民举行武装反抗,失败后大批迁来中国,后又遭到新疆军阀杨增新的暴政,流离失所等一系列的悲壮情景。
柯尔克孜族的音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歌词的演奏曲,一般在节奏上都比较自由,具有
开阔悠长的特点。
柯尔克孜族音乐还广泛流利地用了声乐。
声乐多由一个纯五度和四度构成,同时也采用了三和音。
这种现象在演奏民歌方面尤为突出。
有时在装饰乐句中也可以看到主调音轻快的纯四度或六度音程的和音。
不过,柯尔克孜族全部音乐结构,还是以七级全音节的和声为基础的。
柯尔克孜族的这些音乐特点,突出地表现了它的草原特色及其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