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是指以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作为视角,对其理论思想的总结和辩证。
现代建筑理论的兴起是近代现代建筑的批判和思考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现代建筑的哲学论述,也是一门研究历史发展状况和影响的学科。
关于现代建筑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现代建筑的理论思想现代建筑理论的兴起,有赖于现代建筑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理论思想,如现代建筑的几何学原则、现代建筑的标准化、现代建筑的节约主义以及其他诸多思想,这些思想一致追求视觉美学、生产力和科技解决方案,为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代建筑理论发展历史从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的进化和发展可以分为几大阶段:《柏林建筑委员会宣言》(Bauhaus论)、社会主义现代主义(functionalism)、极简主义(minim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张力建筑(tension architecture)、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式,使得现代建筑不仅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变化的渗透和影响,也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
三、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认识和实践的核心。
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现代建筑自身的美学、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追求更加可持续、更加节约、更加安全等建筑理论方面的精神。
四、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趋势当前,正值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理论的新潮流,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将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环保理念、多功能综合等概念,更加注重建筑结构和电子技术之间的结合和融合,探索更加现代化、更加可持续的建筑理论。
总之,《现代建筑理论》是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建筑的视角,综合归纳现代建筑的理论思想、发展历史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现代建筑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参考。
《现代建筑理论课件精品》

新兴科技的运用
• 传感器技术 • 生物仿生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
现代建筑的功能与美学并重
1
建筑形式复杂多变
形式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的建筑形式成
建筑造型逐渐简化
2
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形式多元化的同时,建筑造型却逐渐
趋向简化、抽象,整体呈现出简洁、开
放、轻盈的美感。
3
建筑功能更加丰富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完善性, 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 需求。
现代建筑理论在国际建筑领域 的地位和影响
现代建筑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全球 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参考和研究文献。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奥运会的主 体育场馆,坚固的外壳设计来自 于采用了自然界的水泡理论,促 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石子教堂
著名建筑师周大福先生设计的石 子教堂,采用巨大的石子形体钢 筋混凝土结构,新奇独特的造型 和灰白色泽给人舒适愉悦的感觉。
现代建筑理论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展望
现代建筑理论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更加人性,更加绿色,更加数字化, 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现代建筑 设计的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正朝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设计精品和 生态适应,注重人的需求,符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用建筑作品展示现代建筑理论
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现代建 筑的代表之作,其独特的垂直螺 旋式建筑,让人赞叹不已。
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对现代 建筑理论的影响
建筑设计者必须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把建 筑设计与人文、社会、自然相结合。
极简主义—现代建筑理论

极简主义(Minimalism)1960年代出现于美国纽约兴起的一种非写实绘画与雕刻,其理念在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
极简主义又被称呼为ABC艺术(ABC ART ),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
这种简化论倾向首见于1913年俄国画家马列维奇一幅白底黑方块构图的作品。
此艺术风格乃集结了俄罗斯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虽然其基础来自欧洲,但是具大的外形、未标示的主题,以及「艺术作品应为客观事实」的概念却是纯美国式的。
他们设想了三种处理艺术构成问题的方向:使它普普,使它极简,使它去物质化。
极简主义(Minimalism )主要描述抽象的、几何的绘画和雕刻。
其艺术品的主要组成的原则包括:正确的角度、几何形、立方形、比例、尺度,使用最低限度的事件(incident)或组成(compositional)的策略来诠释。
极简主义是对于1950年代自发的、反形式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之反动,都是不满意当时的行动绘画而产生的。
(行动绘画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一支,讲求直觉、自发性的表达,在50年代大部份时间内主导美国的前卫艺术。
)极简主义一方面,普普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由通俗、消费图像中攫取的形象,另一方面,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家藉由将物象化约简至现象学状态(极简主义),或化约至观念的意图(观念艺术),为艺术的探讨重新订定方向。
其特质为去除艺术家本身的「真蹟」,转而利用非个人的(通常使用工业原料与技术)由艺术家指挥工人完成创作。
其内容为试图拭掉所有图形之痕迹、不协调组合或是任何生物的形象,而以具大的几何图形补捉观赏者注意力。
极简主义者认为行动绘画过于强调个性,无实体性,因此主张一件艺术品不应涉及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以此为由尝试除去他们作品任何视觉效果以外的联想。
他们应用硬边、简单形式与线条而不采用涂绘笔画的方法,来强调二度空间感和允许观者对作品产生直接、纯属视觉的观感。
浅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浅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极简主义1. 引言1.1 什么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设计风格,它强调简约、清晰和功能性。
极简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尤其受到美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
极简主义反对过度装饰和复杂性,主张强调线条、形式和材料的本质。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中性色调和抽象的元素。
极简主义不仅体现在建筑和家具设计中,也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装、电子产品和图形设计等。
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减法”,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材料,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最基本的需求和功能。
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简单而不简陋,干净而不冷漠,温暖而不张扬,体现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平衡与和谐。
1.2 极简主义的意义极简主义的意义在于追求简洁、纯粹和高效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去除多余的装饰和材料,专注于简单而优雅的形式,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极简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极简主义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物质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简化和精简,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极简主义可以创造出清爽、舒适的空间氛围,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极简主义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学上的追求,更在于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平静。
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意识的选择,极简主义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份简单、清晰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极简主义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简单、纯粹和舒适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繁杂中找到简单之美。
1.3 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极简主义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设计风格。
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是简洁、清晰、舒适,通过简化空间布局和减少装饰物的使用,营造出一种简约优雅的居住环境。
在极简主义的室内设计中,常常采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避免繁琐的装饰和复杂的图案,强调整体空间的和谐与统一。
家具的选择也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减少不必要的物品,使空间更加整洁和通透。
对极简主义建筑的看法

对极简主义建筑的看法摘要:一、极简主义建筑的定义与特点二、极简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三、极简主义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四、极简主义建筑的优缺点分析五、我国极简主义建筑的现状与展望六、如何看待极简主义建筑的未来发展正文:一、极简主义建筑的定义与特点极简主义建筑,顾名思义,是一种倡导简约、实用、高效的建筑风格。
它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极简主义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简洁的线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无过多的装饰、注重功能与空间利用等。
二、极简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极简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受到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建筑师们开始寻求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建筑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建筑潮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和审美观念。
三、极简主义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极简主义建筑已经渗透到了住宅、办公、商业等各个领域。
它的简约、实用、高效特点满足了现代人对生活品质和环保意识的需求,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四、极简主义建筑的优缺点分析极简主义建筑的优点主要包括:简约美观、空间利用率高、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过于注重功能性可能导致建筑美学的缺失,以及极简设计容易产生单一、冷漠的氛围。
五、我国极简主义建筑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极简主义建筑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地标性建筑都采用了极简主义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极简主义建筑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如何看待极简主义建筑的未来发展总体来说,极简主义建筑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建筑风格。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师们需要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更加关注建筑美学和人文关怀,使极简主义建筑既能满足实用需求,又能体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极简之美:现代建筑中的艺术审美

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面貌和文化的象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载体,更注重其艺术性及审美价值。
其中,极简主义在现代建筑中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极简主义追求简约、纯粹和精确的设计风格,不经过多余的修饰和装饰,凸显建筑本身的功能和形式美。
现代建筑中的极简之美,以其简洁的线条、规整的几何形状和干净的色彩,以及对材料的精细处理,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
首先,极简主义的建筑注重线条的简洁和优雅。
通过精确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极简主义建筑的设计师能够创造出一种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空间效果。
例如,世界知名建筑师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尔·马克图姆的设计作品《迪拜塔》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简主义建筑。
这座塔楼采用了深色玻璃幕墙和悬挑设计,整体线条流畅、简洁,给人一种优雅、动感的视觉效果。
其次,极简主义建筑强调几何形状的规整和秩序感。
通过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状,极简主义建筑创造了一种简明利落和谐统一的外观。
例如,荷兰建筑师皮特·兹姆托在设计京都博物馆时,采用了大量的直线和矩形模块,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平衡而又神秘的氛围。
这种简约的几何形状,不仅仅满足了功能需求,也展示了艺术的审美价值。
此外,极简主义建筑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力求简洁和纯粹。
它追求真实和透明,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
丹麦建筑师贝奇·英格斯在设计比拉姆图书馆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和白色砖墙,使建筑充满了明亮和通透的感觉。
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材料选择,营造了一种轻盈、现代的氛围,给人一种简洁而又舒适的感受。
总而言之,极简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
通过简洁的线条、规整的几何形状和干净的色彩,极简主义建筑所呈现出的清晰和谐的空间效果,使其在城市中成为了一道极具吸引力的景观。
这种简约而又充满力量感的设计风格,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
极简之美,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将继续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灵感。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是一种注重简洁、清晰和功能性的建筑风格。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简化和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简单而优雅的外观,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
在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中,方形被视为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它代表着稳定和坚固,符合极简主义的原则。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简约。
建筑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将建筑物简化为最基本的形状和结构,去除繁复的装饰和多余的细节,从而创造出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单而不失美感的外观,体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界备受推崇。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简洁、清晰的视觉效果,更强调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的建筑作品往往在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上做到精准而合理,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实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以其简约、清晰和实用的特点,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中备受关注的一种风格。
它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简洁、现代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实用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将会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极简主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极简主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1 极简主义概述1.1 极简主义的起源极简主义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思潮,也可以追溯到构成主义,以及对包豪斯元素的吸取。
二战后涌现出以直角、线条、简单几何体为主的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
一部分艺术家开始主张用简约的创作手段重新诠释艺术,这为极简主义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2 极简主义的概念极简主义(Minimal Art)又称“简约主义”、“极少主义”,主张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因素,追求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现于观者面前,简单地说就是反对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坚持“形式服从功能”、“少即是多”。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极简主义已逐渐渗透于设计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当今艺术界的主流趋势。
1.3 极简主义的基本特征极简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极简的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摒弃繁琐的细节,注重空间和形体本身的整体造型和结构,外在形式简洁明确,视觉形象突出,给人留下深刻整体的印象。
可以说,极简主义创造了高度纯粹的设计艺术风格。
其次,表现在简单的创作手法上,做的都是“减法”,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思想,达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简约而不简单,极简并不意味着简化。
而是将通俗表象的物体形态高度浓缩,概括成抽象的形式。
当代极简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迎合了现代生活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诗意的生活。
极简主义以其凝练的外在特征回应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以其丰富、深邃的内涵感悟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2 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极简主义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他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重要思想和主题,开创了极简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先河。
密斯的建筑“它们似分似合,似开敞似封闭,以流动空间的概念使得一个简单的包含空间变得复杂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简主义(Minimalism)1960年代出现于美国纽约兴起的一种非写实绘画与雕刻,其理念在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
极简主义又被称呼为ABC艺术(ABC ART ),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
这种简化论倾向首见于1913年俄国画家马列维奇一幅白底黑方块构图的作品。
此艺术风格乃集结了俄罗斯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虽然其基础来自欧洲,但是具大的外形、未标示的主题,以及「艺术作品应为客观事实」的概念却是纯美国式的。
他们设想了三种处理艺术构成问题的方向:使它普普,使它极简,使它去物质化。
极简主义(Minimalism )主要描述抽象的、几何的绘画和雕刻。
其艺术品的主要组成的原则包括:正确的角度、几何形、立方形、比例、尺度,使用最低限度的事件(incident)或组成(compositional)的策略来诠释。
极简主义是对于1950年代自发的、反形式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之反动,都是不满意当时的行动绘画而产生的。
(行动绘画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一支,讲求直觉、自发性的表达,在50年代大部份时间内主导美国的前卫艺术。
)极简主义一方面,普普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由通俗、消费图像中攫取的形象,另一方面,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家藉由将物象化约简至现象学状态(极简主义),或化约至观念的意图(观念艺术),为艺术的探讨重新订定方向。
其特质为去除艺术家本身的「真蹟」,转而利用非个人的(通常使用工业原料与技术)由艺术家指挥工人完成创作。
其内容为试图拭掉所有图形之痕迹、不协调组合或是任何生物的形象,而以具大的几何图形补捉观赏者注意力。
极简主义者认为行动绘画过于强调个性,无实体性,因此主张一件艺术品不应涉及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以此为由尝试除去他们作品任何视觉效果以外的联想。
他们应用硬边、简单形式与线条而不采用涂绘笔画的方法,来强调二度空间感和允许观者对作品产生直接、纯属视觉的观感。
极简主义者转向典型的抽向表现主义色面绘画派纽曼(Barnett Newman )、莱茵哈特(AdReinhardt)的冷澹平静作品中找灵感。
1)极简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对比1-1 极简主义:绘画极简主义最重要的绘画为艾伯斯(JosefAlbers)、莱茵哈特(Ad Reinhardt)和纽曼(Barnett Newman)的硬边、几何及色域作品。
此外凯利(Ellsworth Kelly)、史特拉(Frank Stella)和诺兰德(KennethNoland)的硬边绘画的特征是整个平坦画面巨大简单,通常呈几何形;讲求精确、轮廓突出;在不施底色的画布上刷染大块明亮而未经调和的颜色。
硬边绘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几何形抽象画之处为,它排斥抒情性和数学式构图;因为即使在这么简化的范畴内,艺术家仍可使用它们来表现个性。
极简主义的硬边绘画只是一个简单客体的匿名结构。
极简主义绘画作品则以在大画布上涂满强烈色彩的格子、条纹、方块、正V、倒V及圆形图案著名。
他们的绘画常就一主题发展出一系列作品,由许多标准化的小单位合成系列绘画。
这种使用工业颜料或压克力染料的作品趋向于「非绘画」,其结束通常是机械化且无内涵。
评论家阿洛纬(Lawrence Alloway )曾批评1966年在纽约古根汉博物馆的展出为「系统绘画」。
制作极简主义作品的艺术家尚有莱曼(RobertRyman )、约翰森(Patricia Ryman)和赫尔德(Al Held)等人。
1-2 极简主义:雕刻极简主义雕刻旨在创造出一个环境,无论是在户外或室内。
塑像形体具大、呈几何形状,并且常为一系列的雕刻;极简主义雕刻是由于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片或铝所制成的极度简单、庞大的几何状组合物。
这些材质或保持原来的粗糙状态,或厚厚涂上明亮的工业用色。
极简主义雕刻家和画家一样力求使作品完全客观化、不具表现性、不指涉任何事物。
史密斯(Tony smith )曾制作了一些不知完成与否的钢盒。
莫里斯(Robert Morris )的作品相当严谨却活泼,其中包括一个2.4公尺高的三夹板舞蹈扶把、灰白巨大的夹板盒,以及其他「整体性」物品,皆与每一位观赏者的身体空间有关。
他的『雕塑笔记』(Notes onSculpture,1966-69)对极简主义艺术提供了相当透彻和权威性的见解。
贾德(Donald Judd)相信非极简主义的雕塑传统势将毁灭,强化视觉记忆的简单形式将取代「特定的物体」。
像这样形式简单的物体,不管是金属、塑胶、夹板、石材或其他素材的艺术品无所不在。
贾德和莫里斯的作品多半无题。
其他知名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尚有以白色正方体格架着名的路易特(Sol Lewitt ):利用标准单位体(如防火砖等物)从事环境组合的安德列(Carl Andre);及利用荧光灯制造环境气氛弗拉文(Dan Flavin)等人。
1-3 极简主义:音乐极简主义音乐很明显地受到极简艺术如萨蒂(Erik Satie )的音乐和凯奇(John Cage)的美学之影响。
由于一些作曲家反对现代音乐複杂、理智而矫饰的风格,便开始用简单质实的风格来谱写乐曲,并从而创造出一种极度简单且易为人接受的音乐。
极简主义的音乐的曲式特色在于以简单的音符元素与固定的节奏构筑一层层反复诡谲确简洁超脱的音牆,在反复咀嚼的过程中,新的元素会从中加入,但旁人、聆听者往往未能查觉它何时进来,何时又离去,通常在整首曲子听完后,彷彿才要开始聆听,时间的过往在意识汪洋中夹带的乐音日志,仅是一个模煳的印象,音响声线虽一直变化,却无法察觉,因此往往泛着澹泊却穿透人性的美。
在音乐和视觉艺术两方面,极简主义都企图对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作探索。
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中,个性和姿态表情的成分均被排除,以便于彰显绘画和雕刻中客观、纯视觉的成分。
极简主义音乐则排除传统对音乐形式与乐句展开的处理方法,以利于探索各种音色与节奏,大多数为西方听众所不熟悉的音乐成分。
1-4 极简主义:园林随着艺术和设计领域的相互渗透,极简主义艺术对园林产生影响并形成了极简主义园林。
这种形式的园林通过将自然环境要素的创新引人、传统设计要素的独特运用和设计新要素的介入.以及用简洁原始的形体条带、圆、锥体等形式和非关联构图的方式,强调景观自身的特征,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些设计师也形成极具极简主义特色的个人风格。
例如沃克的简洁园林、玛莎对于创作材质的任意选择、拉茨的网格控制大尺寸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
极简主义园林是一种新的园林设计形式,十分完美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环境设计精神,同工业时代相适应并且很好地利用自然素材。
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体现了檄简主义园林设计的哲理.即精简后的思想只能比它以前更好,如果许多观点都很突出.那么它肯定可以通过提炼而得到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殊事物。
现今,极简主义园林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传播,纯正、光滑、干练的线条,不杂乱的儿何形状,温和的色彩是它所包含的元素。
1-5 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简约之风最早町追溯至二十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个别设计师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与研究。
10年之后,人们开始领悟到了简约风格的独特魅力,简洁的设计方法开始在服装界不胫而走,进入90年代后,服装设计的极简之风更是愈刮愈烈.以至出现了从设计界、媒体、社会名流直至普通大众竞相标榜简约之美的盛况,极简主义终于一跃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的主导风格。
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推崇洗练的造型、精准的结构、含蓄的材料以及简洁的装饰处理。
设计语言的“极简”意味着摒弃繁琐而强调精粹。
服装在展现理性之美、纯净之美、和现代之美的同时,融入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审美。
1-6 极简主义:建筑建筑师密斯.凡德罗采用了“简约但不简单”的理念来阐释他用大量必须的建筑成分来创造一种极其简约的审美策略。
他通过各种建筑材料和各种建筑细节的运用来达到多种视觉和多重功能的目的(比如地板同样作为散热器,壁炉同样可以当浴室等等)。
设计师巴克敏斯特.福勒希望达到工程师的目标:用少量来做精品,但是他关心的是在他设计中运用的技术手段而非审美力量。
和他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设计师德耶特.拉姆斯,他信奉“少但同样精彩”。
他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设计,认为装饰是用来体现设计的质量的,除了装饰以外,建筑的美还体现在对光电的运用,体现在用基本的集合图形作为建筑的轮廓线,体现在用一种或者少数几种几何形状作为建筑单位的成分,体现在对有情调但又不过分装饰的明亮色彩的结合。
比如自然的手感或颜色,干净而美丽的加工,又是在石头和木材上用自然的图形可以呈现一种有序的,简单的结构。
用金属可以构造出简约但经典的建筑和内部设计。
有时运用白色可以平缓和对比表面颜色,提高视觉审美度。
一个设计往往包含有体现工业和时代特征的元素(灯,炉子,楼梯等等),用机器加工的整齐划一的成分(墙面和楼梯),平坦或接近平坦的屋顶,以及可以让大片阳光洒进的大窗户,这种风格对20世纪后期未来派建筑设计和现在家庭内部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内部墙面的现代家庭建筑引起了开放式厨房和开放式卧室风格的流行。
另一位完美体现简约思想的现代建筑大师是路易斯.巴拉干。
在简约的世界里,建筑师特别留意细处,以及建筑设计中去除了三维形状后留下的空间里的物体的联系。
那些看起来很吸引人的简约派的家庭设计其实并不是真的简约,因为他们的设计运用了更多的,更贵的建材,占用的空间也相对较多。
2)极简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发展2-1 建筑家:Peter Zumthor(波坚思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从黑暗到光明;复杂到外表的简约。
建筑师祖姆特在位于奥地利康士坦士湖旁的Bregenz,设计一栋美术馆。
由湖往美术馆方向看过来,可以看到一个雾灰色的长方行量体,夹杂在一个19世纪风格的邮局与一个戏院之间。
灰色长方形量体的决定是由城镇之中沿湖滨道路的建筑来决定,并且为主要的展示空间,而在一旁较低的矩形黑色的建筑物与主体建筑夹成垂直并且与戏院平行,这使得这三栋建筑物围敝出一个比较安静的广场,而这一栋三层楼的黑色建筑主要是服务性空间,内部主要是图书馆,办公室,商店和最重要的咖啡馆。
在广场上的户外咖啡座的白色阳伞所创造出的空间,可以做为雾灰色玻璃墙面与黑色建筑物之间的中间空间,并且可将其串联在一起,但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广场上的铺面使用柏油铺路,而建筑师祖姆特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就是柏油受太阳日照会温暖整个广场,但还是希望使用城镇中徒步区域中所使用枕木或是石板。
在主体美术馆的部份采用雾灰色玻璃墙面表现出一致性,到了夜晚开灯的时候,建筑物外皮会散发出柔和性的白光,在白天的时候可透露出内部楼层的变化,也可以看到结构玻璃的线性钢材,这样就创造出立面丰富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