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建筑民族文化传播意义
网络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与特点

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网络语言: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当我们浏览网络时,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语言形式扑面而来,那就是网络 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在传统语言基础之上,融入了创新、简洁、灵活的元素,成 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交流工具。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语言的特点 及其文化意义。
网络语言的首要特点就是简洁性。为了在有限的字符数内表达自己的想法,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缩写、符号、数字等简洁的方式。例如,用“2”来表示 “to”,用“brb”表示“be right back”,用“ICYMI”表示“in case you missed it”。这些简洁的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让人们在网络世界中 能够更快地传递信息。
总之,网络语言是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语言形式。它具有简洁性、灵活性 和生动性等特点,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网络语言在文化上也 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传承文化、表达情感、增加趣味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 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需要注意保持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以促进语言的 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 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本次 演示将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独具特色的 美食文化。
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递情感,如 “泪目”、“暖心”等。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使人们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和 深入。
最后,网络语言为语言增添了趣味。传统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沉淀,往 往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严谨性。而网络语言则打破了这个规范,通过创新、幽默的 方式为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使得网络语言不仅具有交流的功能,还成为了一 种有趣的娱乐形式。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着这种独特 的语言文化。
回族建筑设计理念

回族建筑设计理念回族建筑设计理念是指回族在建筑设计方面所持有的思想和理念。
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在建筑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这些传统和观念体现在回族的建筑设计理念中。
首先,回族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回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崇尚自然和谐。
回族建筑设计追求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尽可能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使建筑与自然相协调。
回族建筑常常取材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土、石、木等,创造出与自然相和谐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回族建筑设计也注重园林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将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回族建筑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回族建筑设计追求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回族建筑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为前提,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同时,回族建筑也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和装饰性,通过精心的建筑装饰和细节设计,使建筑更具美感和独特性。
回族建筑常常采用弯曲的线条和简洁的图案,使建筑富有几何美和装饰性。
此外,回族建筑设计注重宗教信仰的表达。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民,回族建筑常常反映出宗教信仰的内容和特点。
回族建筑中常常有清真寺,它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和祈祷的场所。
回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常常采用圆顶和尖顶的形式,象征着天堂和神圣。
回族建筑中还常常有回教教堂和回民宅院,这些建筑也都体现了回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重视。
总之,回族建筑设计理念以与自然的和谐、功能与美学的统一、宗教信仰的表达为核心。
回族建筑的设计与其他民族建筑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回族人民通过建筑设计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使建筑成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回族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既是对回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引言回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其宗教建筑在民族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回族宗教建筑倡导“清真”、“回教”信仰,建筑风格独特,纹样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回族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纹样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对于回族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及纹样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匮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在现代社会,民族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宗教建筑更是每个民族的精神象征。
通过对回族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及纹样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回族民族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开展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回族宗教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对回族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纹样进行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回族宗教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回族传统建筑的特色和美学价值,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比较不同风格的宗教建筑,可以探讨其在历史、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为传统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对回族宗教建筑纹样的文化解读和纹样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回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特色,有助于增进对回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探讨纹样在建筑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丰富现代建筑的造型语言和内涵。
2. 正文2.1 回族宗教建筑的特点一、融合多元文化特色。
回族宗教建筑通常吸收了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和元素,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
在建筑形式上,回族宗教建筑常常采用回廊和穹窿结构,同时也吸收了藏传佛教寺庙的藏式楼阁和藏经阁的设计元素。
二、注重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结合。
回族宗教建筑在满足宗教仪式和活动需要的也注重建筑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
建筑外墙常常以壁画、彩绘、浮雕等方式进行装饰,展现了回族宗教信仰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者。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表达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本研究旨在对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其特有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回族宗教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和墓地,以清真寺最为代表性。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宗教活动的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回族清真寺主要分为中式和脊式两种,中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独特的箭扣结构、独钟楼、宝塔等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脊式清真寺则更加接近西亚建筑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拱门和尖顶,以及镂空的花纹装饰,展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的美学和宗教象征。
纹样是回族宗教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纹样的运用,使建筑更加富有艺术感和宗教氛围。
回族的纹样主要有花纹、几何形纹和文字纹等。
花纹是回族建筑中最常见的纹样,以花朵、树枝、星星等自然界的元素为主,图案饱满而富有动感。
几何形纹是回族建筑中的另一个重要纹样,以圆形、正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简洁而富有节奏感。
文字纹则主要是神经经文和阿拉伯字母的艺术化表达,体现了伊斯兰教的信仰。
回族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纹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上出现了一些差异和变化。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回族宗教建筑多数采用脊式风格,建筑形态和装饰纹样更贴近中亚和西亚的风格。
而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回族宗教建筑则更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影响,中式和脊式风格并存。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是回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回族宗教建筑的发展演变和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

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及纹样对比研究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其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兰教。
在回族的宗教建筑中,有许多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的特点和风格,这些都是由其信仰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本文将对回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和纹样进行探讨和比较。
1、建筑风格回族的宗教建筑风格主要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回族的清真寺是回族宗教建筑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建筑风格一般以“汉式清真”、“藏式清真”、“蒙古式清真”等风格为主。
汉式清真寺是回族宗教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寺庙的建筑特点是寺院结构以及建筑装饰风格与汉族的建筑风格非常接近。
其建筑中常有横顶、角顶、框顶等结构,墙壁常采用灰泥和砖石进行建造,同时在细节上注重装饰和雕刻,墙上常挂有雕刻精美的门牌和匾额。
藏式清真寺是回族宗教建筑中另一种非常典型的建筑风格。
这种寺庙的建筑特点是在建筑、构造上带有强烈的藏族风格,其寺庙的外墙常呈现出较为典型的藏式歇山式的结构,同时在寺庙正门上方常用精美的彩画来装饰。
2、装饰风格清真寺的建筑装饰风格也是回族宗教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回族宗教建筑中的装饰风格非常独特,它是由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
墙面装饰是回族宗教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的建筑装饰。
在回族清真寺中,常以瓷砖和雕刻为主要的墙面装饰手法。
其中,瓷砖的运用和雕刻的使用十分精湛。
尤其是在墙刻、浅浮雕和飞檐之上,常用龙、凤、狮、象等中华传统图案以及枝蔓、花草、花纹等装饰。
在室内装饰方面,回族宗教建筑使用较多的是中国式的宫殿绘画和细密画,也有一些引自古代阿拉伯国家的画,如阿拉伯壁毯式绘画。
同时,回族清真寺也使用各种不同风格的木雕、石雕和铜雕等艺术品来雕刻装饰。
3、色彩风格色彩是回族清真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回族的色彩风格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红、黄、绿、黑、白、金、银等色调,凸显出回族宗教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清真寺的内部和外部,红、绿、金、白是最常使用的色彩,黑色也常被用来装饰墙面和屋角,以增加神秘感。
回族文化回族多元化文化都有啥特点和意义

回族文化回族多元化文化都有啥特点和意义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具有许多特点和意义。
以下是回族多元化文化的几个特点和意义:1.宗教多样性: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少数民族。
这种宗教多样性使回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2.历史沉淀: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朝以来,回族就开始在中国北方地区聚居。
他们的历史沉淀使回族文化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意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文化传承:回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口头传统、民间艺术和宗教仪式等形式,使回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得以延续。
这种文化传承对于回族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做出了贡献。
4.语言和文字:回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并结合了汉字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
这种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国的文字文化。
5.饮食文化:回族饮食文化以清真食物为主,通常禁止食用猪肉。
他们的饮食方式独特,以羊肉、牛肉、面食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回族菜系。
这种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认同,也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特色。
6.艺术表现形式:回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回族古典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回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回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记录历史、表达情感的工具。
回族多元化文化的意义:1.增进民族融合:回族的多元化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了解和欣赏回族的文化特点,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和谐相处。
2.丰富中国文化:回族的多元化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族文化的特色可以与汉族文化等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独特而丰富的中国文化。
3.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回族的多元化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和传承回族文化的重点是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以便后代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
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视觉特征探索

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视觉特征探索摘要: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探索,对于建筑装饰美观实用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建筑装饰艺术起源早,再加上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元素得到不断交汇对于建筑装饰,进而使我国的建筑艺术发展丰富多彩,其中回族清真寺建筑装饰是最具有代表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之一,如何探其根源使其继续发挥建筑装饰的优越地位,分析装饰艺术对建筑物的总体添彩能力,达到实际的视觉效果,就需要我们对这种建筑装饰文化艺术视觉进行深刻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装饰;艺术视觉;特征探索TU238TU238TU238TU238文献标识码:AAAA文明的起源,文化的进步,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革新,建筑物的美观和独特个性由建筑装饰艺术来添姿增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建筑物装饰艺术,如何使建筑物呈现出其地区的独特鲜明性,我们以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为探讨话题,进而对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深刻有意义的视觉探索分析。
一.宁夏回族建筑装饰在当代的价值意义1.宁夏回族建筑装饰物的起源和发展宁夏回族地区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代表性的建筑,现今我国历史上清真寺大多数的建筑风格,是基于伊斯兰宗教文化,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从1980年以后由于和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又加入了欧、中、阿建筑物装饰的形制和特色,使清真寺建筑装饰成为独具代表的符号性装饰艺术,在建筑装饰业上占据重要地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宗教信仰教派主要是伊斯兰教,在宁夏地区随着清晨清真寺的诵经声迎来新的一天。
无论是小镇、县城都被伊斯兰教的绿色大穹顶所遍及,绿色富有生机,是人们对于生命源泉、绿色希望的向往,每一种颜色和装饰纹理都有祥和幸福的象征性意义,所以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饰物象征着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主要影响宁夏建筑装饰,清真寺是宁夏主要建筑装饰的参考和照本,并且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效果,和佛教、道教等宗教建筑物相比较,具有鲜明的地域和宗教个性,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主要代表回族人民的文化气质,我们主要就以清真寺为主,来思考当代建筑艺术装饰的重要视觉影响和价值意义。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关键词:陕西回族建筑回族是我国的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因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
其中的“小异”,便反映出各地回族的一种“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在建筑上也是这样。
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本文将对陕西回族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其特征作以粗浅探讨和介绍。
一、回族建筑的发展沿革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形成较晚而形成过程特殊的少数民族。
它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
对于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
如化党巷清真寺大殿内的600多幅明制天花,便是以方框彩画裹着团花衬托出中间园形的阿文。
在壁龛两旁的整个墙壁上,也用木板镶以瑰丽茁壮的花叶形成伊斯兰教风格的“满花”,并衬托出库法体的经文,在其上往往运用门罩、垂柱等装饰构件,使窑殿的正面表现得更加壮丽和凝重,成为陕西清真寺建筑装饰中的精品。
其次,是装饰的色彩。
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白和尚绿的。
为了庄重,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对往枋尤其不用红色。
即使使用油漆,也大多用淡棕色。
枋问更少花花绿绿的“庙”气、一些清真寺的大殿、”照壁和亭阁的屋瓦采用天蓝琉璃,而不用过于鲜亮的绿色以便与立面装修上的兰色和淡棕底色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寺的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再次,是装饰的布局。
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建筑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建筑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
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显示尊贵。
由于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因此便设置了不同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各处的山墙、门梢(或门框)也以不同的花卉为内容对缝砖雕,组成各种画面,构图多变,刀法凌厉,花枝饱满,栩栩如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回族建筑的民族文化传播意义(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建筑风格能够准确地反应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继往开来的面貌。
云南少数民族种类众多,民族建筑的样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直接体现。
回族传统文化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融合与一体,传承地域风格,守护文化家园,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回族建筑特色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一、回族建筑特色分析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
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世界建筑中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是伊斯兰建筑。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尊奉《古兰经》、圣训,有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这也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族穆斯林分布地区广阔,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呈现出多种形态和特色,大致分为内地伊斯兰文化和新疆伊斯兰文化。
[1]
1、回族建筑
回族建筑属于内地伊斯兰文化,以清真寺为代表。
清真寺是伊
斯兰的中枢,是回族文化的标志。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称作“麦斯吉德”(意为礼拜安拉的场所)。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也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回族建筑受儒家文化影响,采纳了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其结构和外形多呈传统的殿宇式,并采用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平面布局。
建筑细部有几何图形、花卉和文字组成伊斯兰艺术装饰,不仅有精美的雕刻、绘画和中阿书法,还有珍贵的记载历史变迁的碑文,是穆斯林们抚今追昔、陶冶心灵的场所。
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即四周围墙、走廊)或圆顶型(屋顶为圆拱型)两大类,都以其庄严、神圣、肃穆、幽静为总的审美特征。
均由礼拜大殿、讲经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大部分组成,礼拜大殿为其主体建筑。
回族的建筑符号多采用“拱”。
“拱”是从伊斯兰建筑的新月、穹顶、门窗造型中提炼演变而来的。
传统伊斯兰建筑常用的“拱”的形式有弧形拱、半圆拱、三心拱、s型尖拱、等边尖拱、马蹄拱等。
[2]
伊斯兰建筑所使用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
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的使用继承了波斯和东罗马的传统,文字纹样也作为装饰的一部分雕刻在建筑之上,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建筑
风格。
但是,在伊斯兰建筑中室内是严禁采用各种人物和动物图像的,各种门窗等装饰可以采用花草和几何图形装饰。
这也成为回族独有的建筑设计风格。
2、回族建筑特点
回族建筑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
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正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并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建筑工艺的中阿结合性。
即将伊斯兰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相融汇,通常采用白、蓝、绿等冷色布置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喜欢的审美心态。
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龛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匾。
在大殿以外的地方,或精雕细刻、或雕梁画栋、或置以香炉、屏风,使寺院充满富丽堂皇的气氛。
还采用博古图案、梅竹图案、吉祥动物图案或阿拉伯文字作装饰,使寺院既富丽堂皇,又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
其二,布局的完整性。
即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制。
其建筑以一定的中轴线排列,具有完整的空间。
其间每一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又井然有序,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其三,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突出表现了清真寺的宗教特点。
如寺内的圣翁皆背向正西的麦加克尔白、大殿内不设偶像、不搞偶像崇拜、寺内皆设礼拜大殿、沐浴室等。
明显区别于其它宗教建筑。
其四,寺院园林化。
我国回族清真寺内,往往小桥流水,山石叠翠,遍植树木花草,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使人在崇敬之余,产生亲切感。
[3]
二、建筑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雨果有句名言:“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由于建筑是一种能亲眼目睹、长期保存的文化形态,因此常称为“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所谓建筑文化,就是人们的观念形态在建筑上的反映或体现。
在世界建筑领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也包含了民族性建筑文化与世界性建筑文化的转变。
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建筑的多元化构成,才能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4]
1、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文化中,建筑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变化,建筑是特定的民族的空间上的形态,反映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
在建筑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过程中,建筑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色,民族文化的地域性特色主要是通过民族的建筑来反映出彼此民族之间的区别不同。
建筑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汇集到实体中,通过建筑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民族景观,并影响着现代民族的文化与居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2、民族建筑具有民族地域性的表现
在现代城市中,由于所处的位置和所在的环境存在差异,都导致不同的民族之间,具有不同的地域的特征。
建筑是一个区域性的产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定的审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展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甚至引领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发展。
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财富的结晶,也是社会文明的结晶,并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珍视传统建筑文化,尽一切可能保护好文物建筑,并且还要努力发掘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中有继承活性的成分和因素,吸纳到今天的建筑创作中来。
用现代建筑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建筑,将传统建筑中的内涵精神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创造出现代精神与古代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优秀建筑作品。
民族的产生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功能的实现也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建筑所形成的内外空间。
建筑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能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精髓与精神面貌。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清真寺就是最能反映回族的民族特色的建筑,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韵,而且表现了不同时代的清真寺的精神风貌,记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
民族与建筑互为图底、内外交融,是隔而不断的连续整体。
民族建筑在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缩影及反映。
参考文献
[1] 马平,赖存理.中国伊斯兰民居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6.
[3] 邱玉兰,于振生.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吴良镛.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j].华中建筑,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