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张仲景国医学院临床教研室

上篇总论共2学时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共计

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以上内容共用2学时。

各论96学时

第一章肺系病证16学时

第一节感冒2学时

第二节咳嗽3学时

第三节哮病2学时

第四节喘证3学时

第五节肺痈2学时

第六节肺痨2学时

第七节肺胀2学时

第八节肺痿以自学为主

第二章心系疾病15学时

第一节心悸3学时

第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3学时

第三节不寐(附:健忘、多寐) 2学时第四节癫狂2学时

第五节痫病2学时

第六节痴呆2学时

第七节厥证1学时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17学时

第一节胃痛(附:吐酸、嘈杂)3学时第二节痞满2学时

第三节呕吐2学时

第四节噎膈(附:反胃) 以自学为主第五节呃逆以自学为主

第六节腹痛2学时

第七节泄泻3学时

第八节痢疾3学时

第九节便秘2学时

第四章肝胆病症18学时

第一节胁痛2学时

第二节黄疸(附:萎黄)2学时

第三节积聚3学时

第四节鼓胀3学时

第五节头痛3学时

第六节眩晕2学时

第七节中风3学时

第八节瘿病以自学为主

第九节疟疾以自学为主

第五章肾系病证7学时

第一节水肿3学时

第二节淋证(附:尿浊)2学时

第三节癃闭(附:关格)2学时

第四节阳痿以自学为主

第五节遗精(附:早泄)以自学为主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5学时

第一节郁证2学时

第二节血证3学时

第三节痰饮2学时

第四节消渴2学时

第五节自汗、盗汗2学时

第六节内伤发热2学时

第七节:虚劳2学时

第八节:肥胖以自学为主

第九节:癌病以自学为主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8学时

第一节痹证2学时

第二节痉证2学时

第三节痿证2学时

第四节颤证以自学为主

第五节腰痛2学时

教学大纲

教材名称:中医内科学

编者及版本: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专业:中医本科

上篇总论

第一章导言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2、讲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其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命名特点。

4、强调说明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和自习为主。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目的要求】

1、了解疾病的辨证原则。

2、掌握标本缓急治则。

3、掌握审证求因施治原则。

4、掌握顺应异法方宜治则的具体应用。

5、熟悉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未病治则。

【教学内容】

1、讲解内科疾病主要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病机进行辨证。讲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要点。

2、讲解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3、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治则的具体应用。

4、强调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含义。

5、讲解内伤病证初、中、末三期不同的治疗原则。

6、强调顺应异法方宜治疗原则,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三方面。

7、讲解因势利导治则,要求顺其病势,就近祛邪,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8、讲解先期治未病概念。先期治未病包括“早期诊治”、“既病防变”两大方面,介绍“既病防变”的具体内容。

9、讲解重视调摄护理的意义,风寒表证及里实热证护理上的不同要求。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或自习为主。

【教学时数】以上内容共用1学时。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熟悉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分清外感风、寒、暑、湿、燥、

2、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因素的不同概念。

3、了解六淫致病的季节性,但亦有不限于季节者,六淫既可各自单独为患,亦常常夹杂致病;

4、熟悉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其所致各证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气”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若为四时不正常的气候,则可以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统称“六淫”。

2、讲解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内生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因素的不同概念,后者是由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其临床表现虽与外感六淫有相类之处,但不属外感致病范围。

3、外感六淫致病的四个特点:①较明显的季节性。如春主风,夏主暑,长夏主湿,秋主燥,冬主寒等。②有阴阳不同的属性。如风、暑、燥、火属阳,湿与寒属阴。③“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风为百病之始”,许多外感时病,在起病时常有头痛、恶寒、发热等风邪伤卫的症状。④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而且寒、暑、燥、湿、风等证候,郁久不散,皆可转化为火证。

4、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入侵为病,各有其不同的发病特点。如风性善动,上先受病,善行速变;寒性收引;暑热发泄;湿性濡滞趋下,重浊腻滞;燥胜则干;火性炎上等。

5、六淫各种证型的治法和选方。

风:①风寒,治以祛风散寒解表,方用荆防达表汤加减。②风热,治以疏散风热、解表宣肺,方用桑菊饮加减。③风入经络,治以祛风通络,方用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加减。

寒:①寒邪袭表,治以辛温发汗,散寒解表,方用麻黄汤加减。②中寒,治以助阳破阴,温里祛寒,方用四逆汤加减。

暑:①中暑,治以清暑生津,方用人参白虎汤加减。②暑热,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③暑湿,治以解暑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①湿困卫表,治以芳香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②湿滞经络,治以祛湿通络,方用薏苡仁汤加减。③湿毒浸淫,治以化湿解毒,方用二妙丸加味。

燥:①温燥,治以辛凉清润,方用桑杏汤加减。②凉燥,治以宣肺达表、化痰润燥,方用杏苏散加减。

火:治以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6、常见六淫病邪的兼夹和转化规律。

7、六淫证治,应与各论互参。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

2、熟悉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发病机理,掌握其临床特征和相互关系。

3、掌握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内生五气的概念,内生五气是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类似风、

寒、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

2、讲解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气与外感六淫的异同点。认识到两者临床表现虽多相似之处,却有本质差异。

3、强调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临床特征。内风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肢麻,四肢抽搐或震颤,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内寒表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泛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懈怠倦卧,局部冷痛,舌苔白滑,脉沉细等;内湿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胸闷,或见腹胀,肠鸣,泄泻,舌苔浊腻,面色垢秽等;内燥的临床表现以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大便干结等津伤血少的症状为主;内火的临床表现,属实者为头痛目赤,心烦易怒,口干且苦,口舌糜烂,咽喉干痛,齿龈肿痛等;属虚者为五心烦热,低热盗汗,颧红,咽干目涩,头晕耳鸣等。

4、强调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各证型的治法和选方。

内风:①肝阳化风,治以平肝潜阳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②热极生风,治以清热凉肝熄风,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③阴虚风动,治以滋阴养血,柔肝熄风,方用大定风珠、补肝汤加减。

内寒:①阴寒内胜,治以温中祛寒回阳,方用四逆汤加减。②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内湿:①寒湿困脾,治以温中化湿利水,方用实脾饮加减。②湿热蕴中,治以清热化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③脾虚湿困,治以健脾化湿,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

内燥:①肺胃津伤,治以滋养肺胃、生津润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②肺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内火:①实火,治以清热泻火,方用泻心汤、龙胆泻肝汤加减。②虚火,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加减。

5、提示内生五气的兼夹和相互关系。

6、提示内生五气证治,应与各论互参。

第四节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一、肺系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系疾病在病因病理上的一般概念,熟悉外感、内伤的病理特点。

2、掌握病证之间的共性。

3、了解证与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

4、掌握辨治原则和具体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系生理病理的一般概念。

2、讲解肺系病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病理性质,外感六淫属实,但风燥、瘵虫可有例外;内伤多为本虚标实。病位,外感在肺卫,但某些疾病可传变涉及它脏;内伤主要在肺,但关系到脾、肾、心、肝。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肺气的宣降功能失常。

3、强调本系病证的辨证原则,首辨外感内伤,次辨主症—咳嗽、喘、痰、咯血、胸痛等。并列述风寒、风热、风燥、痰热、气火、痰湿、痰饮、阴虚、气虚证九类证候。提示证与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强调说明治疗原则应分寒热虚实。肺实,宜疏邪祛痰利气;肺虚,宜滋阴补气。常用治法:①宣肺散寒法,麻黄汤、三拗汤加减。②疏风清肺法,桑菊饮、银翘散加减。③清肺润燥法,清燥救肺汤加减。④清肺化痰法,清金化痰汤加减。⑤清肺降火法,泻白散加减。⑥燥湿化痰法,二陈平胃汤加减。⑦温肺化饮法,小青龙汤加减;饮停胸胁用逐水法,控涎丹加减。⑧涤痰祛瘀法,苇茎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⑨滋养肺阴法,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

加减。⑩补益肺气法,补肺汤加减。⑩益气养阴法,生脉饮加减。

5、提示外感、内伤可以互相影响;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兼夹与转化;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采取整体治疗。

二、心系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系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虚实转化错杂情况。

2、掌握邪犯心包及厥脱等危重变化。

3、掌握心系病的辨治原则及各类证治,注意各证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1、讲解心系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的一般概念。

2、讲解心系病证的病因,多由体虚、情志、外邪所致。病位在心,与脾、肾、肺互相联系。病理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心不藏神,以精神、神志变化为主;一是不能主血脉,而致气血循行障碍。

3、强调说明心系病证的辨证,首辨虚实,次辨主症。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证痰(饮)、火(热)、瘀的不同。主症应辨心悸、真心痛、昏迷、虚脱、气喘、水肿、失眠等。列举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心火上炎、痰蒙心窍、痰瘀痹阻、水饮凌心、热入心包等证型的特点,提示虚实各证之间的转化与兼夹。

4、讲解心系病证的治疗原则应分虚实。虚者分别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实证治以清火、化痰、祛饮、行瘀、开窍等法。虚实夹杂,标本同病者予以兼顾。并根据心神不安的特点酌加镇心安神之品。

5、强调心系病证的常用治法:①益气养心法,养心汤加减。②温补心阳法,参附汤、四逆汤加减。③养血宁心法,归脾汤加减。④滋养心阴法,天王补心丹加减。⑤活血通脉法,血府逐瘀汤加减。⑥清心泻火法,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加减。⑦豁痰开窍法,温胆汤加减。⑧通阳泻浊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⑨化饮宁心法,苓桂术甘汤加减。⑩清心开窍法,安宫牛黄丸加减。

三、脾胃系病证辩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系统病因病理的一般概念,明确脾胃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病理因素是湿,脏腑病机与肝肾有关。

2、掌握脾胃系病证的辨治原则,区别虚实标本的主次,熟悉脾、胃、肠的病理特点。

3、熟悉脾胃病常用证治方药。

【教学内容】

1、讲解脾胃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脾与胃的相互关系。

2、讲解脾胃系病证的病因有外感、饮食、情志、病后、劳倦等,而以饮食为主。病理因素是湿,病理表现为脾胃运纳、升降功能失常。病位在脾、胃、肠,涉及肝、肾。

3、强调脾胃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区别食、湿、气、血的病理因素,列述脾、胃、肠病症的不同主症——脘腹痛、呕吐、泻利、便秘、肿胀等,提示与其他脏腑病证的相关性。

4、强调脾胃疾病虚寒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湿困脾胃证、湿热中阻证、胃热证、食滞证等证的证候特点,强调脾胃病证的治疗原则,当分别虚实主次,采用健脾或祛湿法,并指出脾宜健运、胃宜濡润的治疗要点。分别介绍①补气运脾法,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加减。②益气升阳法,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温运脾阳法,附子理中汤、理苓汤加减。④燥湿运脾法,平胃散、胃苓汤加减。⑤清化湿热法,茵陈蒿汤合四苓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法,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加减。⑦温胃散寒法,良附丸、温胃饮加减。⑧清中泄热法,清胃散加减。⑨消食化滞法,保和丸、木香槟榔丸加减。⑩泻下通腑法,三承气汤加减。⑥温胃建中

法,黄芪建中汤加减。⑩甘润养胃法,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肝胆系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肝胆系统的病理变化,注意肝病涉及它脏之变。

2、熟悉肝胆病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肝胆病证辨证施治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1、了解肝胆的生理特点和病理表现。

2、讲解肝胆病证的病因多由情志所伤,并与素质、饮食、感受外邪有关,病理表现有气郁、化火、动风、耗血伤阴之变,并易累及脾、肺、心、肾等脏。

3、强调辨证以虚实为纲,分别阴阳气血,并介绍肝病主症如头痛、眩晕、痉厥、胁痛、黄疸、癥积等的辨证以及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不足、肝血不足、肝络瘀滞、肝胆湿热、寒滞肝脉等证的证候特点,提示各证的转化与联系。

4、强调治疗原则,肝实治以疏泻平降,肝虚治以滋柔补养,并从肝气、肝火、肝阳、肝风等病理变化,联系有关病证讲述治疗大法。①疏肝理气法,柴胡疏肝饮加减。②清肝泻火法,龙胆泻肝汤加减。③平肝潜阳法,天麻钩藤饮加减。④熄风潜阳法,羚角钩藤汤加减。⑤养血柔肝法,归芍地黄汤加减。⑥清肝化湿法,蒿芩清胆汤加减。⑦温胆宁神法,温胆汤、安神定志丸加减。⑧养血祛风法,当归饮子加减。

五、肾系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肾系病证的病理特点以虚证为多。

2、熟悉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病理变化,但亦可出现因虚致实的本虚标实证。

3、掌握肾系病的辨治原则和各类证治,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兼夹情况。

【教学内容】

1、讲解肾系生理、病理的一般概念。

2、讲解病因多属内伤,以虚为多,病理表现有二个方面,一为肾虚封藏失职,一为主水和气化功能失常,病理性质有肾阳(气)虚和肾阴(精)虚的不同,病久相互影响,表现为阴阳两虚。同时,往往因虚致实,阳虚多兼水泛,阴虚多兼火旺。

3、强调肾系病证的辨证以阴阳为纲,多见虚证。并列述水肿、淋浊、尿血、小便异常、腰脊酸痛、痿软、耳鸣耳聋、气喘、遗精、阳痿等主症的辨证。强调肾阳虚弱、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湿热下注、阴阳两虚等常见证型的证候特点,提示各证的转化与联系。

4、强调治疗原则以补肾为主,分别应用滋阴、温阳之法。本虚标实者兼予利水、降火、清泄等法,根据主次酌情兼顾。治疗大法:①温补肾阳法,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②补肾固摄法,桑螵蛸散加减。③补肾纳气法,人参胡桃汤、参蛤散加减。④温肾利水法,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⑤滋补肾阴法,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⑥滋阴降火法,大补阴丸、知柏八味丸加减。⑦清利湿热法,八正散加减。⑧补肾益气法,大补元煎加减。

第五节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及各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悉气血津液病证的发病特点及其辨证要点。

掌握气血津液不同病证的辨证施治大法及其选方用药规律。

【教学内容】

1、讲解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及各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气血不调有关。属气病者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属血病者有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为气血俱病。

2、讲解津液病证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及各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津液病证即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等代谢环节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津液的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亏损不足和输泄障碍两大方面。津液不足属于燥证范畴,体内水津不归正化、停滞贮留则形成痰饮。并说明痰与饮的异同。

3、强调气血津液病证的发病特点及其辨证要点。辨证应从虚实着眼,如气病实证有气滞、气逆;虚证有气虚、气陷。血病实证有血热、血寒、血瘀、血溢;虚证有血虚。痰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其临床表现颇为复杂,约而言之有痰涎、痰核、痰征癥之不同。除分辨虚实外,还应辨其发病脏腑,只有把辨证落实到具体的脏腑,才能使治疗丝丝人扣。

4、强调气血津液不同病证的辨证施治大法及其选方用药规律。

气:①气虚,治以益气补中,方用四君子汤加味。②气陷,治以益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气滞,治以行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④气逆,治以降气镇逆,根据气逆在肺、在胃、在肝之不同,分别选用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五磨饮子、四七汤加减。⑤气脱,治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汤。

血:①血虚,治以补血养血,方用四物汤加味。②血热,治以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③血寒,治以温经散寒,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④血瘀,治以活血化瘀,方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⑤血溢,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血热妄行者,宜凉血止血,方用三黄泻心汤加味;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者,须滋阴降火宁血,方用茜根散加减。

痰:①痰阻于肺,治以利肺化痰,方用止嗽散加减。②痰蒙心窍,治以开窍化痰,导痰汤合苏合香丸加减。③痰蕴脾胃,治以健脾化痰,药用六君子汤加味。④痰郁于肝,治以解郁化痰,方用四七汤、加减泻白散加减。⑤痰动于肾,治以补肾化痰,阳虚方用济生肾气丸,阴虚方用金水六君煎。⑥痰留胸胁,治以通阳泄浊,豁痰降逆,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⑦痰阻骨节、经络,治以化痰通络,方用指迷茯苓丸加减。⑧痰气互结,治以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用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壶汤加减。

5、提示气血津液同病的常见病证及其转化规律。

提示气血津液证治,应与各论互参。

以课下自习为主,课堂讲授大纲要点。

以上内容共用1学时。

各论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属外感疾病,明确临床主要特征。

2、掌握感冒的病因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型的证治方药。

4、熟悉治疗体虚感冒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讲解感冒的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为主症,并明确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2、讲解感冒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为卫表不和。

3、讲解感冒的诊断要点,与某些温病早期的区别。

4、强调本病辨证属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达邪。

5、强调感冒常见三症的症状特点。风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暑湿证用清暑祛湿解表法,新加香薷饮加减。

6、强调体虚感冒当扶正达邪,区别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治以益气解表或滋阴解表。

7、讲解感冒的治疗禁忌,以及并发症和夹杂症的处理要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

1、了解咳嗽的一般概念。

2、掌握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了解咳嗽的诊察要点。

3、掌握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

4、熟悉常见各类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2、强调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燥热的不同,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

3、讲解咳嗽的诊断要点,提示相关辨病知识。

4、强调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数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5、强调咳嗽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用疏风散寒宣肺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证,用疏风清热肃肺法,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法,桑杏汤加减;若属凉燥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用健脾燥湿化痰法,二陈平胃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热化痰肃肺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肝火犯肺证,用平肝清肺降火法,用黛蛤散和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沙参麦冬汤加减。

6、提示咳嗽治脾、治肝、治肾的整体疗法,以及外感忌用敛涩、内伤忌用宣肺等治疗要点。【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哮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哮病的概念和特征。

2、熟悉哮病的发生是痰伏于肺,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4、熟悉病理性质有虚实之不同,而实多虚少,邪实正虚。

5、掌握发时当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的治疗原则。

6、掌握发作时区别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平时着眼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的具体辨证及治法用药。

【教学内容】

1、讲解哮病的概念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2、讲解古代医家对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发病的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遇诱因触发,以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肝、心。

4、讲解哮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喘证、支饮相鉴别,提示辨病诊查知识。

5、强调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以邪实为主,一般多见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而发时属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但久病每多虚实错杂,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主次。

6、强调哮病发时当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邪实为主者,治当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痰当清肺泻热,化痰平喘,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寒包热当解表清里,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当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虚哮当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平喘固本汤加减。平时以正虚为主者应扶正治本。肺脾气虚者,健脾益气,以六君子汤加味进治;肺肾两虚者,当肺肾双补,以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7、讲解喘脱危证的处理。

8、提示哮病寒热、虚实相兼转化和风痰为病的治疗,以及有关哮病夹瘀血的认识。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喘证

【目的要求】

1、了解喘证的概念和临床特征。

2、掌握喘证的主要成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不调,久病劳欲所致。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3、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证治。

4、熟悉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和正虚喘脱的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喘证的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介绍历代医家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2、强调喘证病因为外感风寒和风热,内伤可因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及劳欲、久病所致。

3、强调病位主要在肺和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虚喘属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反复发作可致喘脱。

4、讲解喘证要注意与气短相鉴别,喘证主在呼吸困难,气短主在呼吸浅促。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知识。

5、强调喘证的辨证要点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又当辨别外感内伤,虚喘则应辨清病变脏器。治疗原则实证宜祛邪利肺,虚证当培补摄纳。

6、强调喘证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实喘: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加减;表寒肺热证,宣肺泻热,麻杏石甘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清泻痰热,桑白皮汤加减;痰浊阻肺证,化痰降气,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虚喘:肺虚症,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补肺汤加减;肾虚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正虚喘脱,扶正固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7、提示喘证寒热互见、虚实夹杂、虚喘尤重治肾的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五节肺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特征,病因为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成痈化脓。

2、熟悉各个阶段的辨证要点,掌握治疗本病的主法。

3、掌握肺痈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治法。

4、掌握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免留邪。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痈是肺叶生疮的病证。介绍历代医家对肺痈的认识。

2、强调病因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病机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3、讲解肺痈的诊断方法,要注意与肺系病痰热证、风温相鉴别等诊查知识。

4、强调肺痈的辨证主要分初期、成痈、溃脓、恢复期四个阶段,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为大法。

5、强调肺痈各个病期的辨证论治。初期:用清肺散邪法,以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法,以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法,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清肺法,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6、强调肺痈当重视排脓解毒的原则,避免过早补敛,闭门留寇。提示防止并发大咳血、脓胸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节肺痨

【目的要求】

1、了解痨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发病的相互关系。

2、熟悉本病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的特点。

3、掌握本病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

4、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

5、掌握肺痨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以及虚中夹实的临床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为特点,并简述历代对本病的认识。

2.强调病因为“痨虫”,病位在肺,并与脾、肾有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伤及阳。

3.讲解肺痨的症状、体征等诊断要点,与虚劳、肺痿的区别以及辨病方面的知识。

4、强调治疗以补虚杀虫为原则以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肺阴不足证,用滋阴润肺法,月华丸加减。虚火灼肺证,用滋阴降火法,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气阴两虚证,用益气养阴法,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阴阳两虚者又当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5、讲解肺痨的预后转归及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等预防调护知识。

6、提示肺痨当掌握虚中夹实的处理方法,扶正要重视培土生金等临证要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肺胀

【目的要求】

1、了解肺胀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

2、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迷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3、掌握肺胀的辨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4、熟悉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肺胀的临床表现是以胸闷气短,心悸,喘咳,痰多,甚则脘腹胀满,浮肿,面唇紫绀等症为主,并阐述与痰饮、咳喘、心悸、水肿、厥脱的关系。

2、讲解古代医家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的特点。

3、强调本病多因久病体虚,复加感受外邪而诱发。

4、强调肺胀的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血瘀、水饮交错为患。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虚实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5、讲解肺胀与哮病、喘证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察要点。

6、强调本病辨证总属标实本虚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偏实者需分清风寒、风热、痰浊(水饮)、痰热;偏虚者当分清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脾、肾病位主次所在。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标急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本虚则以补益心肾、温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7、强调肺胀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痰浊壅肺证,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法,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法,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痰蒙神窍证,用芳香开窍、涤痰熄风法,涤痰汤加减,另服苏合香丸,热闭予局方至宝丹。阳虚水泛证,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法,真武汤、五苓散加减。肺肾气虚证,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法,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喘脱者,用参蛤散,或黑锡丹。

8、讲解防止感冒、咳嗽迁延成为慢性咳喘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以及避免感受外邪诱发等护理知识。

9、讲解肺胀出现危重证候的处理。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节肺痿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发生的机理及与肺痨、肺痈的异同。

2、熟悉本病病位在肺及其病理转归。

3、掌握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了解肺痿是由于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

2、强调肺痿病因病机是由于邪热耗津,误治伤阴,导致肺燥津枯,或肺痿日久,大病以后,耗伤气阳,气不化津,肺失濡养。

3.了解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必要的诊查知识。

4、强调本病的辨证多属虚证,当分寒、热的不同,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主的原则。

5、强调肺痿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虚热肺痿,治以滋阴清热润肺,麦门冬汤加味。虚寒肺痿,治以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加味。

6、提示肺痿当注意顾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胃等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

第二章心系疾病

第一节心悸

【目的要求】

1、了解心悸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了解心悸的病因,掌握心悸的病机主要是阴、阳、气、血亏损,心失所养,或痰、饮、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3、掌握心悸的诊断要点,心悸与怔忡、奔豚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4、熟悉心悸辨证应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治疗当区分痰、饮、火、瘀的偏盛及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不同。

5、掌握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阻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络、痰火扰心等证的辨证论治。

6、熟悉心悸的轻重危急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心悸的概念是指心中悸动,不能自控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心悸的病位在心,病因为体弱病后、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

3、强调心悸病理变化为心气扰乱,心主不安。虚证为阴阳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引起。实证因痰、饮、火、瘀扰乱心气所致。

4、讲解心悸的诊断要点,注意心悸与怔忡、奔豚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及轻、重、危、急症的转归。

5、讲解心悸辨证应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治疗原则为:虚证宜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宜化瘀、行水、活血、清火。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缓急,相应兼顾。

6、强调说明心悸心虚胆怯、心血不足、虚火扰心、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脉、痰火内扰等证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心悸各证的治疗。①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定神,安神定志丸加减。②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丸加减。③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④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⑤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加减。⑥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⑦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8、讲解预防调护知识。

9、提示脉率快速型心悸、脉率过缓型心悸及脉律不整型心悸的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二节胸痹(附:真心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胸痹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掌握胸痹的病因多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

3、掌握胸痹的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肾亏虚。

4、掌握胸痹的诊断要点,胸痹与悬饮、胃脘痛、真心痛等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胸痹辨证宜分辨标本虚实,治疗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兼顾同治。

6、掌握胸痹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心胸、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的辨证论治。

7、熟悉胸痹的轻重、顺逆证候的辨别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讲解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胸痹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讲解胸痹病因多由寒邪内侵、饮食无度、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

3、强调胸痹的病位在心,与脾、肝、肾相关。病机总属胸阳不振,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伤、阳衰,标实为瘀血、阴寒、气滞、痰浊。

4、讲解胸痹的诊断要点,注意胸痹与悬饮、胃脘痛、真心痛等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胸痹的辨证应分辨标本虚实。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或兼顾同治。

6、强调说明胸痹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候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关系。

7、强调说明胸痹各证的治疗。①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②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③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④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温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加减。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⑥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⑦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8、提示预防调护知识。

9、介绍活血化瘀药、芳香温通药在胸痹中的运用,真心痛的诊查、救治等问题。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不寐(附:健忘、多寐)

【目的要求】

1、了解不寐的一般概念及特征。

2、掌握不寐的发生是心神不宁,因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不寐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4、掌握不寐的诊断要点,不寐虚证、实证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不寐的临床特征及分清虚实主次,治疗上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6、掌握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辨证论治。

7、熟悉多寐、健忘的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讲解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不寐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不寐的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体虚等因素影响心

神不安而导致不寐。

3、强调说明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病机为痰火扰乱心神,或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阴阳失交。

4、讲解不寐的诊断要点,注意不寐虚证、实证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讲解不寐的辨证当审其虚实。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6、强调说明肝火扰心、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临床症状特点极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各证的治疗。①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③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④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⑤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8、提示预防调护知识,及不寐的用药注意事项。

9、讲解健忘、多寐的诊查及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癫狂

【目的要求】

1、了解癫狂的一般概念及特征。

2、掌握癫狂是七情内伤,因气滞、痰结、郁火、瘀血等因素而诱发。

3、掌握痰火上扰,气血凝滞,阴阳逆乱,心神被扰而发癫狂的病理变化。

4、掌握癫狂的诊断要点,癫狂与郁病、痴呆的区别,癫与狂的不同,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掌握癫证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狂证痰火扰神、痰热瘀结、火盛伤阴等证的辨证论治。

6、熟悉癫狂的精神、生活调护。

【教学内容】

1、讲解癫狂证是指精神失常的一类疾患,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证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癫狂的病因是七情内伤,并与禀赋遗传有关。

3、强调说明癫狂以阴阳失调、神机逆乱为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为气、痰、火、瘀,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阳偏盛者病狂,病机以痰火上扰为主;阴偏盛者病癫,病机以痰气郁结为主。癫狂病久,痰浊阻滞气血,则可导致血瘀。

4、讲解癫狂的诊断依据,注意本病证与痫证、郁证的区别及癫与狂的不同,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强调说明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痰火扰神、火盛伤阴、痰热瘀结等证的临床症状特点及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6、强调说明癫狂各证的治疗。①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②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③痰火扰神证,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加减;④痰热瘀结证,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加减。⑤火盛伤阴证,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7、讲解癫狂的预防调护。

8、提示癫狂临证用药的技巧。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节痫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痫病的一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痫病成因与禀赋遗传、情志刺激、饮食失调、它病之后或脑部外伤有关。

3、掌握痫病病理变化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积痰内风,致肝风夹痰上扰,蒙闭清窍,内扰神明。

4、掌握痫病的诊断要点,痫病与中风、厥证、痉证的鉴别,了解辨病诊查知识。

5、熟悉痫病发作的突然、短暂、反复的三大特点,及标本缓急的区别,注意发作的先兆。

6、掌握痫病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肝两虚、心肾亏虚等证的辨证论治。

7、掌握痫病控制发作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讲解痫病是指发作性神志异常的一类病证,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证的认识,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痫病的病因多由先天遗传、情志刺激、饮食失调、它病之后或脑部外伤所致。

3、强调说明痫病的病理变化以肝风痰浊为主,若遇情志郁结,或劳累过度触动积痰,气机逆乱,肝风夹痰,闭塞心窍,以致突然昏倒,发为痫病。

4、讲解痫病的诊断依据,注意本病证与中风、厥证、痉证之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5、讲解痫病发作的突然、短暂、反复的三大特点,并注意情绪变化,饮食变化,头痛、神志变化等先兆症的表现。

6、强调说明痫病的标本缓急。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平肝定痫等法;平时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并调摄精神。

7、强调说明痫病风痰闭阻、痰火扰神,心脾血虚、心肾阴虚等证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8、强调说明痫病各证的治疗。①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病丸加减。②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③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④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⑤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9、讲解痫病的预防调护。

10、讲解痫病虫类药的使用原则及临证注意事宜。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节痴呆

【目的要求】

1、了解痴呆的一般概念及特征。

2、掌握痴呆的发生是先天禀赋不足、七情内伤、跌仆损伤、年高体虚、久病耗损等因素所致。

3、掌握痴呆病理变化是脏腑虚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瘀血内生,脑失充养,髓海渐空,神明日损,神机失统所致。

4、掌握痴呆的诊断要点,痴呆与健忘、癫证、郁证的鉴别,了解辨病的诊查知识。

5、熟悉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病理性质以肾虚为主,兼有痰浊、瘀血、气滞,正虚、邪实互为因果。

6、熟悉痴呆以综合治疗为主的原则。

7、掌握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的辨证论治。

8、熟悉临证用药原则。

【教学内容】

1、讲解痴呆是指无知而废的一类神志疾病,叙述古代文献对痴呆的认识过程,提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痴呆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七情内伤、跌仆损伤、年高体虚、久病耗损等

因素,致神机失统而痴呆。

3、强调说明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相关。病理性质以肾虚为主,兼有痰浊、瘀血、气滞。

4、强调说明痴呆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年高体虚等因素,致脏腑虚衰,使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瘀血为害,脑失充养,神机失统的病理变化。

5、讲解痴呆的诊断要点,注意痴呆与健忘、癫证、郁证的区别,并结合辨病,提示必要的诊查要点。

6、强调说明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互间联系转化的关系。

7、强调说明各证的治疗。①髓海不足证,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加减。②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加减。③痰浊蒙窍,健脾化湿,涤痰开窍,涤痰汤加减。

④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加减。

8、讲解预防调护知识,提示痴呆治疗注意攻补适宜,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智能训练、情绪调节、改善环境、消除病因等综合疗法。介绍痴呆临床保护胃气,使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经验。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节厥证

【目的要求】

1. 掌握厥证的概念及临床特征。厥证可分气厥、血厥、痰厥三大类。

2. 熟悉厥证的病因有体虚久病、情志刺激、饮食不节等。

3. 掌握厥证的病机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4. 熟悉厥证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中风、昏迷、痫病的鉴别。

5. 熟悉厥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6. 掌握气厥、血厥、痰厥各证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内容】

1. 了解厥证是以突然昏仆,四肢逆冷,短时间意识欠清,移时逐渐苏醒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急性病证。提示与相应西医疾病的关系。

2. 了解体虚劳倦、情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厥证。

3. 了调厥证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病理属性有虚实之分,常见气厥、血厥、痰厥三大类。

4. 强调厥证的诊断要点及其与眩晕、中风、昏迷、病病的鉴别。辨证着重辨明虚实,分清气血。

5. 了解厥证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回厥醒神,缓解后调理气血。

6. 强调厥证的辨证论治。①气厥: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饮、四味回阳饮加减。②血厥: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通瘀煎加减;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人参养荣汤加减。③痰厥:用行气豁痰法,导痰汤加减。

7. 提示血厥之实证重者可发展为中风,临证应注意其变化。

8. 提示气厥、瘁厥既可单独发病,又可相互兼夹,治疗注意行气、化痰法的配合。【教学方法】1学时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胃痛(附:吐酸、嘈杂)

【目的要求】

1、熟悉胃痛概念及临床特征。

2、熟悉胃痛病因主要是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等,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以虚实为常,而有演变多异的特点。掌握胃痛的病机是胃气郁滞,不通则痛。

3、掌握胃痛诊查要点以及与真心痛的鉴别,熟悉胃痛与胁痛、腹痛、肠痈等的鉴别。

4、掌握胃痛辨治原则和常见的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证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胃痛是发生在胃脘部近心窝处的,以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证的认识,提示与相关西医疾病的关系。

2、详细讲解胃痛的病因多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等;重点强调胃痛的病机关键为胃气郁滞,不通则痛。分析其病机演化:急性者,多由六淫、饮食、情志所引起。邪犯胃脘,病多属实,邪盛正气亦旺,脾胃损伤较轻;若邪干胃脘日久,严重损伤脾胃生理功能,正气衰弱,可转化为慢性,出现气(阳)虚证和阴虚证。胃痛久发可因气滞与气虚致血行不畅,血瘀胃脘络脉,形成瘀血,故慢性胃脘痛虽以本虚为主,但多夹寒湿,湿热、痰饮,瘀血,形成虚中夹实、寒热错杂证。

3.重点强调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并讲解胃痛与胁痛、腹痛、肠痈等的鉴别。

4.详细讲解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

虚寒的症状特点。

5.强调说明胃痛各证治疗。①寒邪客胃:温中散寒法,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味。②饮食伤胃:消导和中法,保和丸加减。③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中法,柴胡疏肝散加减。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法,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⑥胃阴亏耗:养阴益胃法,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⑦脾胃虚寒:温中健脾法,黄芪建中汤加减。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节痞满

【目的要求】

1.熟悉痞满概念及临床特征。

2.了解痞满主要沿革及讨论范围。

3.掌握痞满病因是外邪所犯,饮食不化,情志失调等。病机分虚实,实则实邪内阻,虚则中虚不运。虚实可相互转化或兼杂,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关系到脾、肝诸脏。

4、掌握痞满辨治原则和常见证型的证治。

【教学内容】

1、讲解痞满是指胸腹间痞满闷胀不舒的一种病证,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叙述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西医疾病的关系。

2.强调说明痞满病因多为外邪所犯、饮食不化、情志失调等,病机分虚实,实则实邪内阻,虚则中虚不运。初病多实,久病致虚,虚实兼杂。

3.讲解痞满与胃痛、胸痹、鼓胀的鉴别。

4.强调痞满要分虚实两大类辨证,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临床上往往寒热虚实兼杂,常用仲景诸泻心汤。

5.强调说明痞满各证治疗。(1)实痞:①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法,保和丸加减。

②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法,二陈平胃汤加减。③湿热阻胃:清化湿热,和胃消痞法,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④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法,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2)虚痞:①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法,补中益气汤加减。②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

中消痞法,益胃汤加减。

6.介绍痞满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呕吐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掌握呕吐的主要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病位在胃。

3、熟悉呕吐、反胃、噎膈的鉴别。

4、熟悉呕吐辨证要点,掌握呕吐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强调说明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临床特征是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2、讲解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西医疾病的关系。

3、强调说明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其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两个原因尤为重要。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脾、肝诸脏有关。

4、讲解呕吐的演变规律是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或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5、介绍呕吐应与反胃、噎膈相鉴别,三者的共同点在于均有胃气上逆的病机,但在主症,病位上有所不同。

6、介绍呕吐的辨证应分虚实,可从病因、病程、起病缓急来鉴别,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解郁之法,辅以和胃降逆之品,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健运脾胃、益气养阴之法,辅以降逆止呕之药,以求正复胃和呕止之功。

7、强调呕吐各证的证候特点及治疗。①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法,藿香正气散加减。②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法,保和丸加减。③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法,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④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四七汤加减。⑤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⑥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法,理中汤加减。⑦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法,麦门冬汤加减。

8、讲解呕吐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及情志调摄的问题。

9、提示治疗呕吐不能见吐止吐等治疗要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噎膈(附:反胃)

【目的要求】

1、掌握噎膈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掌握噎膈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病年老。气、痰、瘀交阻,热毒互结,食管狭窄、干涩是噎膈的基本病机。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

3、掌握噎膈的病机及虚实演变规律。

4、掌握噎膈辨治原则。

5、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强调说明噎膈的临床特征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

2、讲解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与某些西医疾病的关系。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7ru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非标准答案)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 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 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物质。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 液化:淀粉长链在受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糖化: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浸出糖化法:麦芽醪纯粹利用其酶的生化作用,用不断加热或冷却调节醪的温度,使之糖化完成。麦芽醪未经煮沸。用于制作上面发酵的啤酒。 煮出糖化法:麦芽醪利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分解和溶解,通过部分麦芽醪的热煮沸、并醪,使醪逐步梯级升温至糖化终了,用于全麦发酵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复式糖化法:糖化时先在糊化锅中对不发芽谷物进行预处理——糊化、液化(即对辅料进行酶分解和煮出),然后在糖化锅进行糖化的方法。用于添加非发芽谷物为辅料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蛋白质休止:利用麦芽中的内、外肽酶水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 挂杯:倒一杯酒,轻轻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酒液,象一条条小河,这就是挂杯。 清蒸清碴:酒醅和碴子严格分开,不混杂。即原料清蒸、清碴发酵、清蒸流酒。 清蒸混碴:酒醅先蒸酒,后配粮混合发酵。 混蒸混碴:将酒醅与粮粉混合蒸馏,出甑后冷却、加曲,混合发酵。 粮糟:母糟配粮后称之粮糟 酒醅(母糟):指正在发酵或已经发酵好的材料。 喂饭法发酵:将酿酒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做成酒母,在培养成熟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使发酵继续进行。 生啤酒:不经巴氏灭菌,而采用其他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的新鲜啤酒。 干型酒:酒的含糖量<15g/L的酒,以葡萄糖计。 淋饭酒母:传统的自然培养法,用酒药通过淋饭酒制造的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为淋饭酒母。串蒸:食用酒精或白酒经香醅料层再次蒸馏生产白酒的工艺。 酒的分类。 发酵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 配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在加工制成的、已改变其原酒基风味的饮料酒。 黄酒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中医内科七版方证对应表

中医内科方证对应表(七版) 肺系病症 感冒 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小青龙汤加石膏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麻杏石干汤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肺气郁闭证五磨饮子 虚喘 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证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痈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 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肺胀 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证涤痰汤 阳虚水犯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萎 虚热证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虚寒证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症 心悸 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正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胸痹 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证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真心痛 气虚血瘀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学》方剂归类

A安神定志丸【功能】宁心安神,除痰通窍。心虚胆怯的心悸;心胆气虚的不寐; B补肺汤【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肺虚喘证。肺肾气虚的肺胀;肺气虚; 补肝汤【功用】暖肝补虚。肝阴虚; 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的痞满;脾气不升的癃闭;气虚发热;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血瘀的中风恢复期(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补气运脾汤【功用】温补脾肾。气虚阳微的噎嗝; 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疫毒痢疾。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食积胃痛、痞满;食积的呕吐;食滞的腹痛;胃热滞脾的肥胖保元汤【功用】益气温阳。心阳虚; 保真汤【功用】益气补血,滋阴降火。气阴两伤的肺痨; 补天大造丸【功用】滋阴补阳。阴阳两伤的肺痨。 不换金正气散【功能】解散寒邪。寒湿痢; 鳖甲煎丸【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黄疸后遗症。 八珍汤【功用】补益气血。正虚郁结的积证(消瘦、神疲乏力,疼痛逐渐加剧); 化积丸【功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正虚郁结的积证; 八正散【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膀胱湿热的癃闭; 百合固金汤【功用】滋阴降火,杀虫治痨。虚火肺痨;阴虚肺热的咳血、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功用】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痰湿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 半夏厚朴汤【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的郁证; C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气滞的胸痹;肝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腹痛;肝气郁结的胁痛;肝脾不调的黄疸后遗症;气滞血瘀的积证;气滞湿阻的腹胀;肝气郁结的郁证; 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风寒头痛; 沉香散【功用】理气宽中,通噎进食。气淋(少腹胀满疼痛);肝郁气滞的癃闭(情志抑郁);程氏萆薢分清饮【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膏淋;湿热下注的遗精; 春泽汤【功用】益气通阳利水。脾气不升的癃闭; D黛蛤散【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肝火犯肺的咳嗽;肝火犯肺的咳血; 定喘汤【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热哮; 涤痰汤【功用】豁痰开窍。痰蒙神窍的肺胀;痰浊的胸痹;痰火痫证;痰浊郁闭的闭证;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寒凝心脉的胸痹; 当归六黄汤【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的自汗盗汗; 当归龙荟丸【功用】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大便秘结者; 代抵当丸【功用】活血逐瘀。浊瘀阻塞的癃闭; 地榆散【功用】清热化湿。肠道湿热的便血。 丁香散【功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寒证呃逆; 丹参饮【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胃痛; 丹栀逍遥散【功效】由逍遥散加栀子丹皮,解郁泻火。气郁化火的郁证;气郁发热; 独参汤【功用】补气固脱。血厥虚证; 导痰汤【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痰厥;痰湿内盛的肥胖; 定痫丸【功用】涤痰熄风。风痰痫证;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湿热壅滞的腹痛; 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肝胆郁热的阳黄;腹痛寒热往来兼大便秘结;大补元煎【功用】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肾气虚;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感冒与风温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酿造酒工艺学教材(

PS:(1)、本word为pdf的无删改版 (2)、本word中红色加粗字为pdf上标了红色的要点以及老师上的最后一节课的考点。 (3)、祝大家考试成功 第一章啤酒 1、啤酒的定义: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添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是一种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的饮料酒 第二章原料 第一节、大麦 1、啤酒的四大原料:大麦:啤酒的灵魂;酒花:绿色的金子;酵母:酿酒小精灵;水:啤酒的血液。 2、大麦适合于酿酒:(1)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2).大麦种植遍及全球(3).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4).大麦非人类食用主粮 3、大麦组成:胚、胚乳、谷皮。 4、大麦的化学成分。(1)淀粉:是大麦的主要贮藏物,存在于胚乳细胞壁内。(2)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β-葡聚糖分解完全与否是麦芽溶解好坏的标志。它的存在造成过滤困难,也是啤酒非生物混浊的成分之一。 (3)蛋白质。(4)多酚类物质:多存在于谷皮中,对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啤酒具有涩味。浸麦过程可以加石灰、碱或甲醛将其部分浸出。易和蛋白通过共价键交联作用而沉淀析出。 5、啤酒酿造对大麦的质量要求 (1)感观 有光泽、新鲜稻草香味、皮薄、麦粒短胖、夹杂物少。 (2)物理检验 千粒重为30~40g,85%麦粒的麦粒腹径大于2.8mm,粉状粒为80%以上。 (3)化学检验 水分含量低于13%,蛋白质含量为9~12%,浸出物一般为72~80%。 6、大麦的贮藏 新收获的大麦水分高,有休眠期,发芽率低,需经一段后熟期才能食用,一般需6~8周,才能达到应有的发芽率。 提高大麦发芽率的方法: a.贮藏于1~5℃下,能促进大麦生理变化,缩短后熟期。 b.用80~170℃热空气处理大麦30~40s,能改善种皮透气性,促进发芽。 c.用高锰酸钾、甲醛或赤霉酸等浸麦可打破种子休眠期。 第二节、啤酒糖化的其他原料 一、啤酒生产中使用辅助原料的意义 1.降低啤酒生产成本 2.降低麦汁总氮,提高啤酒稳定性 3.调整麦汁组分,提高啤酒某些特性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酿造酒工艺学复习

酿造酒工艺学 1、下胶净化:就是在葡萄酒内添加一种有机或无机的不溶性成分,使它在酒液中产生的沉 淀物,浮游在葡萄酒中的大部分浮游物,包括有害的胶体在内一起固定在沉淀上,沉 到容器底部。 2、按隆丁区分:可把麦汁中的蛋白质分解物分为大分子区(A区),中分子区(B区),小 分子区(C区)三个区,这是按相对分子量大小来区分的。 3、啤酒中的异律草酮暴露在日光下,它和含硫氨基酸,硫化物作用,通过核黄素的光增感 作用,而引起一种不愉快的异臭味,称日光臭(日晒臭)。因此装瓶啤酒最好选用 棕色瓶。 4、粗粉和细粉按协定法糖化,它们的浸出率之间的差值称为粗细粉差,是衡量麦芽溶解度 的重要指标。 5、麦芽糖化力主要是指麦芽中a-淀粉酶与B -淀粉酶联合,使淀粉水解成还原糖的能力。 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维柯单位(WK和林德拉(L)单位。 6根据蛋白酶的活性,常在麦芽投料后,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蛋白质分解,一般不搅拌。称为蛋白休止。 7、苹果酸-乳酸发酵:在葡萄糖制作过程中,于发酵后期或贮存时期,苹果酸在乳酸细菌 作用下,被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8、泡持性:啤酒泡沫所能维持的时间,成品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在国家标准中,规定测 试啤酒的泡持性采用“秒表法”,即人工目视泡沫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下从开 始到泡沫散去所持续的时间。这种受人因素,重复性较差。 简述题 1、啤酒酿造以大米作为辅料有何特点? 答:大米淀粉含量高(75%-82%,无水浸出率高达90%-94%无花色苷,含脂肪低,含有较多糖蛋白。 优点:用它作辅料,啤酒的色泽浅,口味纯净泡沫洁白细腻,泡沫性好。 缺点:(1)如高比例辅料,由于麦汁可溶性氮少,影响发酵度,如提高发酵温度,产生较多副产物。 (2)它结果紧密,糊化较困难,加水量需多要有较多麦芽或淀粉酶参与下,大米才能在常压下糖化、糊化。 2、葡萄作为酿酒原料,有何优点? 答:葡萄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用途很广的浆果植物。具有高产,结果早,适应性强,寿命长的特点。因此,世界栽种范围广,葡萄适宜酿酒有以下原因: (1)葡萄含的糖量,正是酵母最适作用范围; (2)葡萄皮上带有天然的葡萄酒酵母; (3)葡萄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足以满足酵母生长、繁殖; (4)葡萄汁酸度高,能抑制细菌生长,但其酸度仍在酵母最适生长范围; (5)由于葡萄汁糖度高,发酵得到的酒度也高。又由于酸度高,这都有利于酒的生物稳定性。 (6)葡萄有美丽的颜色,浓郁的香味,酿酒后,色、香、味俱佳。 3、改善啤酒泡沫的措施? 答:(1)从麦芽、酒花及糖化工艺采取措施,保证啤酒中蛋白质隆丁区分中A分区15% B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中医内科方剂(含药物组成)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葱豉桔梗汤葱白(连须)五根淡豆豉12 桔梗、薄荷各5 连翘、淡竹叶各6 焦山栀9 生甘草2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 银翘散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芦根10~20g冬瓜仁9~12g 桃仁3~9g 生苡仁9~15g 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贝母桔红银花薏仁葶苈子白芨 4. 恢复期: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北沙参白芨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 桔梗杏仁煎百合麦冬阿胶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亠P 寺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肺热使,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7. 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用玉竹,桑叶扁豆伴甘草。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8. 肺气虚寒证——温肺汤加减(增) 人参钟乳粉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干姜(炮)各30克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 克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中医内科学方歌

月华丸滋肺肾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2.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 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3.桔梗杏仁煎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 4.补肺汤 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6.加味桔梗汤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7.沙参清肺汤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 8.如金解毒散 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9.保真汤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 10.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耗损此方尝。 11.驻车丸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 12.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 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

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14.通幽汤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15.通瘀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 16.桃仁红花煎 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17.地榆散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 18.槐角丸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19.生姜甘草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 20.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21.黛蛤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 22.加减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23.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酿酒工艺学

酿酒工艺学 《酒的起源》 1: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 2: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3: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即指原料经发酵后,不经蒸馏但经贮存等工序可直接饮用的酒。(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 4:蒸馏酒:凡用水果、乳类、糖类、谷物等原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再经过陈酿和调配,制成透明的、含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酒精性饮料,称为“蒸馏酒”。 5:配制酒:指以蒸馏酒或酿造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或称基酒),利用允许的天然或人造的某些材料,经特定的工艺,增加呈色、呈香、呈味成分的酒。 6:50~55 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 度的白酒为降度酒,而39 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占40 %。 7: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8: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西班牙加泰隆人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的人。 9: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10:酒精可被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11: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麦芽汁的浓度,12:葡萄酒,又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 国际通用上葡萄酒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酒曲》

中医内科口诀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 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心系疾病 心悸 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 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 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 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 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 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 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和真。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doc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1.肺系 1-1、感冒 第一证、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第二证、风热犯表征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第三证、暑湿伤表征新加香薷饮 附:虚体感冒 第一证、气虚感冒参苏饮 第二证、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1-2、咳嗽 外感咳嗽 第一证、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 止嗽散 第二证、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第三证、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用干姜,半夏辛味杏膏尝,饮邪迫肺夹郁热,咳逆喘满效力彰。第四证、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加味 第五证、虚哮证 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党虫草,灵磁味沉苏胡桃,款冬脐夏又橘红,补益肺肾平哮喘。附:喘脱危证 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加减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生姜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缓解期 第一证、脾肺气虚证 六君子汤: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第二证、肺肾两虚证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生脉地黄汤:生脉散加六味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用二陈,茯草熟地与归身,滋养肺肾祛湿痰,肺肾阴虚湿痰盛。1-4、喘证 实喘 第一证、风寒壅肺证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第二证、表寒肺热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第三证、痰热郁肺证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苏杏,贝母黄芩连栀行。清热化痰兼平喘,喘息胸闷此方平。第四证、痰浊阻肺证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第五证、肺气郁痹证 五磨饮子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材料详实)

酒精发酵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到空格处) 1.酒精生产常用的淀粉质原料有玉米、甘薯、木薯等。 2. 酒精生产常用的谷物原料有玉米、高粱、大麦等。 3. 酒精生产常用的薯类原料有甘薯、木薯、马铃薯等。 4.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5.常用的原料粉碎方法有湿式粉碎、干式粉碎两种。 6.常用的原料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选、磁力除铁三种。 7.常用的原料输送方式有机械输送、气流输送、混合输送三种。 8. 酒精厂常用的粉碎设备是滚筒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 9.酒精厂常用的输送机械有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三种。 10.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是(65~75)℃、(53~64)℃。 11.双酶法糖化工艺中使用的两种酶制剂是耐高温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12.淀粉质原料连续糖化工艺分成混合前冷却糖化工艺、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二级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三种。 13.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有甘油、杂醇油、琥珀酸等。 14.酒精发酵常污染的细菌有醋酸菌、乳酸菌、丁酸菌。 15.酒精蒸馏塔按作用原理可分为鼓泡塔、膜式塔。 16.从精馏塔提取杂醇油的方式可以是液相取油,也可以是气相取油。 17.酒精蒸馏塔按其塔板结构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 18.酒精的化学处理是提高酒精质量的一种辅助措施,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高锰酸钾、氢氧化钠。19.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有氧化钙吸水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共沸法、分子筛法等。 20. 共沸法制备无水酒精常用的共沸剂是苯、环己烷。 21. 连续发酵可分为_全混(均相)连续发酵、梯级连续发酵两大类。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酒母培养罐和酒精发酵罐的构造是一样的。× 2. 酒化酶是参与淀粉水解和酒精发酵的各种酶和辅酶的总称。(×) 3. 薯干的果胶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甲醇含量较高。(√) 4. 减少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就能提高酒精生成量。(×) 5.采用高细胞密度酒精发酵时,必须定期向发酵罐中供应氧气。(√) 6.异戊醇在酒精中的挥发系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大于1。(×) 7.只要酒精发酵正常,发酵醪中就不会有甘油生成。(×) 8.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杂醇油含量较高。(×) 9. 甲醇不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而是由原料中的果胶质分解而来。(√) 10. 甲醇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