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脊科学科发展报告.pdf
整脊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

整脊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研究旨在探讨整脊治疗在不同脊柱问题中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脊柱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临床观察,以整脊治疗为主要干预手段,评估其在改善脊柱问题和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一、整脊治疗的概念及原理整脊治疗是一种通过手法调整脊柱,使脊柱恢复正常生理曲度,避免压迫神经和脊髓,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疗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操作,调整脊柱骨骼关节的位置,减轻肌肉紧张和神经压迫,从而改善脊柱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二、整脊治疗的适用范围1. 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问题,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整脊治疗可以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减轻颈部紧张和疼痛,恢复颈部功能。
2.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问题,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和运动障碍。
整脊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腰椎的位置,减轻腰部紧张和疼痛,恢复下肢功能。
3.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问题,主要表现为脊柱曲度异常和侧弯畸形。
整脊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改善脊柱的曲度和形态,恢复脊柱功能。
三、整脊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1. 整脊治疗可以改善脊柱问题:通过整脊治疗可以调整脊柱的位置和结构,减轻脊柱的压力和紧张,改善脊柱问题的症状和体征。
2. 整脊治疗可以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许多研究表明,整脊治疗可以减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侧弯等脊柱问题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整脊治疗的副作用较少:整脊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操作简单,风险低,副作用较少,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态的患者。
四、整脊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1. 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整脊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在不同脊柱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整脊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整脊治疗的技术和手法不断创新,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脊柱的位置和结构,提高治疗效果。
3. 整脊治疗的普及和推广:整脊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整脊科工作总结

提 高服 务质 量和 水 平 ,取 得 较好 的社会 效 益和 经 济 效 益 ,在 医 院乃至 全 市树 立 了 良好 的形象 ,得 到广 泛 的 认可 。现将 有关 工 作总 结报 告 如下 :
保 的全覆 盖 ,城 乡一 体化建 设和 新农 村 建设 的快速 推 进, 惠农 区人 民医 院服 务人 口将逐年 大 幅度增加 。 0 9 2 0 年经 国家 发 改委批准 , 已将 惠农 区 医院住 院部 综合 楼 项 目纳入 国家 县级 医 院标 准化 建 设规划 。项 目批 复建 筑 面积 为 9 7 8 0平 方米 ,总投 资 3 0 3 0万 元 ,现 在该 综
白20 0 9年 6月份 整脊 科 成立 至 2 1 0 0年上 半年 ,
在韦 以宗教 授及 我 院领 导 的大 力支 持和 关 怀 下 ,我 科 本着“ 一切 以病人 为 中心 ,一 切 为病 人 ” 的服 务宗 旨 , 深 入 开展 整 脊科 建 设和 人 性 化服 务 ,优 化 医疗 环 境 ,
Wo l o r a o rdt n l iee to e is r J u n l f a i o a n s h p dc d T i Ch Or
2 9
世界 中医骨科杂志
整 脊 科 工 作 总 结
林廷 章 陈玩 华 洪威 哲 潮 州 5 11 ) 20 1 ( 东省潮 州市 中心 医 院 中医骨伤 科 广
明骨 伤 医院合作 ,定期 请韦 以宗教授 来我科 指导工作,
础差 ,整体 素质 低 ,有待 进 一步加 强 《 中国整脊 学 》
中医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3例报告

笔者 通 过 临床 实 践进 行研 究 ,采用 中医整 脊 以宗 四维牵 引调 曲法 配 合熏 腰 蒸气 疗 法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I ) L DP ,在 临 床治疗 上 取得 良好疗 效 。本 所 自2 0 05 年一 0 9 收 治 的病 例 中取 2 3 完整 的临床 资料 ,按 20 年 9例 不 同的 中医病 理分 型进 行 治疗观 察 ,现 报 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 1 1一 般 资料 :本 组 2 3 例 中 , 男性 10 例 . 9 8
Wol Junl f rdt n l hns O toei r rao a ioa C ie r pdc do T i e h s
8 1
世 界中医骨 科杂志
【 验 交流 】 经
中医整 脊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2 3例 报 告 9
何世 超 洪 冰 卿 何 明锐 朱 鹏炜 ( 国广 东 省 陆丰 市世超 中医骨 科研 究所 5 6 3 ) 中 15 4
例 ,病程 最 短 1 5天 ,最 长 l 6年 。
2 .治疗效 果 2 .1疗 效 标准 :参 照韦 以宗 教授 推 出腰椎 间盘 突
出症疗 效 标准 ,结 果如 下 : 临床 治 愈 :症状 体 征 消 失 ,椎 曲改变 、侧 弯复 位 或基 本 复位 。
1 2 诊 断 标准 : 痛 伴下肢 放 射性 疼痛 或麻 痹 痛 , . 腰 体 征 :腰 部有 压痛 、下肢 放 射 痛 ,直腿 抬 高 试验 <4 5 度 为阳性 ,病 程一 个 月 以上 者 多伴 有股 四头肌 肌 肉萎 缩 ,小腿 三头 肌肌 张 力下 降 , 以及 腱 反射 减弱 ,X 线 侧位 片椎 间隙 变窄 、 曲度 紊 乱 ,正 位 片脊 柱侧 弯 ;或
中医整脊科临床开展工作报告

二、向群众宣传开展整脊科的工作情况 员 虽然中医整脊科是一门中医传统学科,但更是一 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对中医整脊学科还不了解,甚至 很多业内人士都不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而 且要坚持不懈的宣传下去。自整脊专科成立以来,我 们加大了宣传力度,使群众对中医整脊学从初步的认 识到进一步的认可。
1.统一全院职工认识:使每个职工都认识到整脊 专科是医院的发展之路和发展方向,人人关心,个个 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宣传专科,为专科建设出谋划 策。每个职工都把自己周围的脊柱病人介绍来专科治 疗,而且不放过任何宣传整脊专科的机会,医院领导 在和市、区、局领导的接触中和会议上宣传,职工在 培训、进修、学习中宣传,使我院中医整脊科在同行 业内小有名气,有不少病人就是由二甲、三甲医院的 医师介绍来的。
整脊专科发展总结

2 2
世界 中医骨科杂志
整 脊 专 科 发 展 总结
谭树 生 ( 西壮族 自治 区 民族 医 院 , 南宁 50 1 ) 3 02
医 院简况
调 曲、练功 为三 大 治疗 原则 ,用整 脊手 法 、针灸 和 内
外 用药 和功 能锻 炼 的四大 无痛 无创 疗法 ,采 取 上病 下 治 ,下病上 治 ,腹 病 治脊 ,腰 病治腹 ,筋骨 并重 ,动
目的亮 点 。现 在在 我 院基 本形 成 内科眩 晕 、头痛解 决
不 了找康复 科 的气 候 。
成 立于 2 0 年 1月,属于康 复 医学科 的传统康 复 07
工 作开展 情况
1 .住 院服 务人数 :2 0 0 7年 1月至 2 1 0 0年 1月住
院病人 初步 统计 ,颈椎 病共 收治 4 8人 ,临床 治愈率 3
4 .%,好转 率 5 . 5 4 35 %;颈 椎椎 间盘突 出症 8 3例 ,临
广西 民族 医院位 于广西 南宁 市明秀路 2 2号 ,创 3 建 于 15 9 4年 7月 , 占地面 积 5 2 46m ,是一所 集 医 49. 谢 林源 参 加 佛 山市 中医 院承 办“ 国整 脊学 高 级研 修 全
班” 习班 ,回来 后在 门诊开展 中国整脊 学技术 治疗颈 学
静 结合 、 内外兼 治和 医患合作 八大应 策 。2 0 0 7年 6月
第 l卷 1
第 2期
树 生参加 了参 加 由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批准 、北京 光 明
骨伤 医 院承 办 的 “ 国整脊 学师 资培训 班” 全 。回来 即马 上 开展整 脊专 科 工作 , 引进“ 以宗整 脊 治疗床 ” ,进 行
中医整脊科开展初具成效的工作报告

照 整脊 学 的理论 来 认识 、学 习 。同 时 ,在整 脊 学会 的 支 持指 导下 , 过学 习老 前 辈的 正骨整 脊 手法 与方 药 , 通 在 掌握 其 精髓 与 要领 的基础 上 ,摸索 出 了一 套 系统 治 疗 的方 法 。特 别是在颈椎 椎 曲异常综 合征 、腰 椎间盘突 出症 、第三腰椎 后关节错 缝、退行性 腰椎管狭 窄症 ( 腰 椎侧 隐窝狭 窄症 )等脊柱相 关疾病方面有独 到之处 。 我 们运 用 点 穴调 曲手法 治 疗青 少 年颈 曲异常 、调 脊 结合 补 阳还 五 汤 治疗腰 椎 侧 隐窝 狭 窄症 及综 合 治疗 第三 腰 椎后 关 节 错缝 等疾 病 ,通过 对 数 百例 脊柱 及相 关疾 病 患者 进 行 治疗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疗效 ,患者 满意 度 高 。 来越 来越 多 的患 者愿 意接 受 中医整 脊 的治疗 , 近 中医 整脊 科 的开展 初 见成 效 。 学 术 成果 :在 开 展 中医 整脊 科 的过 程 中我 们 不 断 总结 经验 ,撰 写脊 柱及 脊 柱 相关 论文 多篇 。近 年在 国 家 一 级刊物 《 国骨 伤 》杂 志上 发表两 篇 :《 中 调脊 手法 结 合 补 阳还 五 汤 治 疗腰 椎 侧 隐 窝狭 窄症 》 (0 9 年第 20 1 0期 P 5 —5 . 7 37 4)与 《 点穴调 曲手 法 治疗 青少年 颈 曲异 常 》(0 0年第 4期 P 1 — 1 . 21 3 43 5),《 针 结合 理筋 治疗 铍 锁 骨 上神 经 卡压 综 合征 》 在 《 中国 中 医药科 技 》杂 志 上 发表 (0 0年 9月第 l 第 5 期 P 5 .6 . 21 7卷 4 94 01 ,一篇 《 三 腰椎 后 关节错 缝 治疗 6 例 临床 分析 》在 《 界 第 7 世 中医骨 伤科 杂 志 》刊 出 。积极 申报 继续 医学教育 项 目, 推广 中医 整脊 的特色 专 科 ( 已经 申报 《 三腰 椎 后 关 第 节错 缝 治疗 新进 展 》等项 目) ,进 行有 关脊 柱方 面 的课 题研 究 。《 椎 侧 隐窝 狭 窄 症两 种 中 医疗 法 的对 比研 腰 究 》在 浙江 省 级立 项一 0 0 年浙 江 省 中医药 科 学研 究 21 基金 计划 ( A类 )( 0 0 A13 ,另一 项 《 曲牵 引仰 2 1Z ) 1 调 枕 治疗 青 少年 颈 椎椎 曲异 常 的对 照 试 验 》在浙 江 省瑞 安市 科技 局立 项 。 今 后 工 作 :我 院在推 广 中医整 脊 学科 新理 论 、新 技术 、建设 整 脊科 的工 作 中 ,深 深 体会 到 了中医整 脊 的优 势 。今 后 我们 将 继续 积 极参 加 全 国 中医整 脊 学术 活动 ( 会 发言 交流 ) 大 ,在整 脊 学会 的支 持指 导下 ,不 断努 力 ,刻 苦 钻研 业 务技 术 ,进 一 步提 高对 中医整 脊 科 和 中医整 脊 的认 识 、加 深 对整 脊 学科 理 论 的理解 , 充 分 发挥 中医 整脊 的特 色 ,提高 治 愈率 ,造 福 于广 大 脊 柱 及脊 柱相 关疾 病 的 患者 。
整脊工作汇报

NO2 Vl .1 ຫໍສະໝຸດ 0 1 1第 l卷 l第 2期
W ol o r a f r dt n l hn s to e i rdJ u n l T a io a C iee h p dc o i Or s
2
世 界 中 医 骨 科 杂 志
整脊工作汇报
陈 文 治 ( 东省 中医 院 广 广州 50 4 ) 110
自 “ 东省 中 医 院芳村 分 院骨科 ”陈 文 治主 任 于 广 今 年 5月受 广 东省 中医 院 院领 导委 托 ,到 北京韦 以宗 教 授 处进 行 “ 林 寻宝 ”项 目考 察 学 习后 ,才 逐 步对 杏 韦 教 师 的 整 脊 理 论及 临 床 实 施 情 况 进 行 了认 识 及 认 可 ,对 理 论 的创 新 性 、实施 的可 行性 、临床 疗 效 的确 切 性都 有 了较 为清 晰 的认 识 。 回科 后 , 向院领 导作 了
特色 得 整脊 治 疗技 术 ,并得 到 医 院大 力 支持 ,并购 买 了“ 以宗 四维 牵 引整脊 床 ” ,在 临床 上 选择 合适 的病 人
进行 尝 试性 应 用 ,取 得 了一 定 的疗 效 。 9月初 ,在 韦
老师 及 中 国整脊 学 会 的 帮助 下 ,在 院领 导 的支 持下 , 本 院骨 科协 助 中华 医 学会 整 脊 学会 成 功举 办 了 “ 4 第 6届全 国整脊 技术 高级 研 修班 ” ,吸引 了十 余个 省市 和 港 澳 的精 英 前来 学 习交流 。 9月 中旬 , 中央 电视 台对 韦 教授 的绝 技进 行 了采 访 ,并邀 请 部分 患者 进行 现 场 演 示 ,疗 效确切 。会后 ,广 东 省 中医 院 吕玉波 院长 将
韦教 授 请 到医 院进 行 查房 、交流 ,恳请 韦 教授 为 我 院
中医整脊科临床开展工作报告

、
病 、常 见病 。我 院接 待 颈腰 痛 患者 约 占总 门诊 量十 分 之一 。长 期 以来 , 由于 医 院分 科关 系 ,诊 治颈腰 痛 病 人 的科 室就 有 骨伤 科 、推 拿 科 、针 灸 科 、理 疗科 、康
损 疾病 的认 识 ,有 二干 多 年 的历 史 ,在 《 帝 内经 》 黄 中就有 “ 椎 法 ‘ 脊 按脊法 ” 的论 述和 “ 痛” 腰 的专篇 。 代 历
用 现代 科 学 、现 代 医学 科 学进 行 了脊 柱机 能解 剖 学和 运 动力 学 、生物 力学 的研 究 ,韦 以宗 教授 提 出“ 圆一 一
说两 论” 即脊柱 四维 弯 曲体 圆运 动规律 、脊柱 圆 筒枢纽 学 说 ,脊柱 轮 廓平 行 四 维平 衡理 论 和椎 曲论等 科 学理 论 ,为传 统 整 脊法 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使 得整 脊 手法 得 到规 范 , 以理 筋 、调 曲、练 功为 三 大 治疗 原则 ,用 整 脊 手 法 、针灸 、内外 用 药和 功能锻 炼 四大疗 法 ;同时 ,
光 明骨伤 医 院技 术合 作成 立 即墨 市 中医 院一 整脊 医 院; 为全 国中医整 脊 科 临床 示 教单 位 。建筑 面 积 2 0 0 0余 平
外 科 有机 的整 合到 一起 ,快速 成 立 整脊 科 ,迅 速 开展
工 作 ,有 效治 疗病 人 。 中 医整脊 科 ,是运 用 中 医原创 思维研 究 人 体脊 柱 系 统 功 能解剖 、运 动力 学 ,用 手法 为主 的 中医疗 法 ,
脊 疗法 。
2 .中医整脊科特色疗法 :以正骨调 曲法为主 ,是错
位的脊椎骨关节恢复 正常 ( 近似正常 )的解剖生理关系 。 1 .3开 拓 治疗上 的新 思路 :我 院中医整 脊科 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整脊科学科发展报告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
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现代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颈腰痛等脊柱劳损病,其主要病因病理是慢性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失衡而发病。
因此,对错位的脊柱恢复正常的椎曲,是中医整脊科的研究目标和诊疗目的。
而整体观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对脊柱进行整体调整,使脊柱骨关节对位、对轴、对线,是中医整脊科区别于其它脊柱疗法的特色。
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是高复发率。
据资料报导,颈腰痛的人群之罹患率现在已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就个体来讲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生流行率是70%,其年发生率是7.4%,近期,《健康报》报导我国目前有5千万颈椎病患者,而且,正波及青少年。
据武汉市调查8所小学,9所初中4681名学生,有颈椎问题学生占70.5%,其中有18.8%学生颈椎发生颈曲度异常(《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8月27日6版);而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病率占千分之七。
据北京市调查,老年人患颈腰病居老年病第二位占43.02%(《首都医药》2007.5),而且,中老年人颈椎病导致颈椎管狭窄症引起瘫痪已十分常见。
因此,如何提高脊柱劳损病的防治,已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美国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创立于1895年,发明人D.D.Palmar)是以手法矫正脊椎关节为主的技术,是以脊柱保健、防治脊柱相关疾病为主。
现在已建立“世界脊骨神经医学会”,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推广到40多个国家。
200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召开“世界脊骨神经医学协会”,制订了《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和安全性指南》,向全世界推广。
我国中医整脊科自2006年整脊分会成立以来,由于整脊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既富于中医特色,又具备现代医学的科学;既能解决常见病,又能解决疑难病,减少手术率,且能降低复发率。
因此,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伤病员的欢迎,出现了推广普及的热潮,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著作也纷纷涌现,临床疗效也取得较大提高。
中医整脊科既是古老的学科,也是新兴的学科。
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必然似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经历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逐步发展。
二、中医整脊学科国内外进展中医整脊科的学术发展,是以原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和理疗科中,运用非手术疗法并吸取整脊学新理论技术治疗脊柱劳损病的专业人员为主体;以这些专业人员中,已经参加中医整脊学高级研修班训练的1千多名整脊医师为技术骨干,相关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的支持取得的成就。
(一)抗震救灾5·12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在总会的领导协调下,分会率先组织了由韦以宗主任委员为队长,罗建明副秘书长为副队长和全国各地11名专家自愿组成专家志愿队,随时听候召唤奔赴前线。
分会还动员全体会员投入抗震救灾的斗争中,青年委员李宏岩参加了救灾支援队,奔赴了德川救灾前线;成都、重庆地区的会员都积极参加救灾医疗;单位会员贵州老来福药业公司捐献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救灾药品,单位会员苏州康成医药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
分布全国各地的会员都涌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同时,及时转达葛宝丰院士对抗震救灾发挥中医正骨技术优势的建言,并在《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5月21日头版发表。
韦以宗主任委员于2008年5月22日和23日先后在《健康报》和《中国中医药报》发表“震伤复杂骨折正骨复位技巧”,为抗震救灾前线正骨医师提供技术支援,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贡献。
整脊分会各委员所在单位都积极参加救灾和募捐。
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在“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党支部以各种方式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党员同志更是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
医院发出向灾区人民捐款倡议后,大家踊跃捐款。
在党员同志带领下,包括许多研究生、病人、护工及保洁员也纷纷参加,本支部共捐款10679.30元。
支部全体党员还缴纳特殊党费2550元。
施杞教授心系灾区人民,第一时间捐款1万多元,并组织、参加上海中医界名老中医募捐赈灾义诊活动,将48万元赈灾义款全部捐献给四川灾区。
年轻的共产党员张霆同志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志愿者,于5.16赶赴四川灾区。
被评为“上海市教委抗震救灾先进共产党员”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抗震救灾先进共产党员”。
又有邬学群、唐占英2位医师先后赴四川参加震后重建和医疗康复援助。
(二)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和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整脊分会成立后即组织30名专家对“中医整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和常见病诊疗指南”进行研究,于2007年4月在重庆召开首次专家座谈会,审议了中医整脊技术操作规范初稿和30个常见病的诊疗指南的初稿,根据全国中医规范标准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完成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医整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同时完成了17个常见病诊疗指南的修改稿,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立项。
(三)中医整脊科的科学研究1.科研成果和科研立项课题:2007年,中医整脊科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科研课题共4项,其中洛阳正骨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各一项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课题,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各一项。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脊科获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
全国各地获省市级科研立项共18项。
其中获省市科研立项课题的还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1项),黑龙江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1项),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2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1项),辽宁省葫芦岛缓中工业医院(1项),广东省陆丰市世超中医骨科研究所(1项)和洛阳正骨医院(6项)和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5项)。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获中华医学会07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还有4个单位的整脊课题获省市自治区科研成果奖。
2.中医整脊科的基础研究:中医整脊科基础研究集中在运动力学和中药调理椎间盘退变细胞生物学研究。
2.1 益气化瘀中药可防治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被阐明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成果,阐明了传统的益气化瘀中药可以防治椎间盘退变。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等承担的研究项目,近2年先后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是中医药界首次获得该奖项一等奖的项目。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这些疾病严重困扰中老年人群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
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领衔的项目组以“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为主题,首先提出了“调和气血”的学术思想,创立了“益气化瘀法”,突破了以“补肾法”为主治疗颈腰痛的传统理论。
通过临床规范化研究,证明益气化瘀方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良,远期疗效明显;证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与莫比可等效,治愈率优于莫比可。
创建了椎间盘退变的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平台,提出并证实了“动、静力失衡”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基础,并证明“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其临床特点。
发现炎性因子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启动因素、椎体骨赘形成来源于软骨终板边缘增生;发现化学性炎性因子加重了神经根损伤。
证明益气化瘀方能够防止骨赘形成,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降低退变椎间盘、受压和减压后神经根组织中前列腺素E2等炎症因子含量,与新一代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芬必得、莫比可等效;抑制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控制细胞凋亡,减缓椎间盘萎缩并防止突出。
并发现益气化瘀方能够促进损伤神经修复,与弥可保等效。
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8项国家和部市级科研项目的支持。
培养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111名。
在31个国际、52个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发表论文18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篇,总影响因子大于60,论文共被他人正面引用1531次(截止到2007年11月)。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成果编入7本全国中医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统编教材,建立了海内外临床与科研协作网络,推动了全国58家中医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展颈腰椎病的现代机理和临床研究,从而进一步弘扬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在全国产生辐射效应,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运动力学基础研究——颈腰曲形成机理研究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中心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
“人类腰曲形成机理及其与颈曲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06-07JP05)已完成X线照片动态研究及病例调查研究和腰大肌拉伸与脊柱伸展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临床解剖杂志》和《颈腰痛杂志》发表。
3.著作和论文:2007年,《中国整脊学》第二次印刷,发行量已达3万多册。
洛阳正骨医院出版《颈肩腰腿痛》,辽宁绥中工业医院出版《软组织损伤学》等,全国中医整脊专业人员出版的著作共5部。
同时,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6篇。
4.国家专利和产品:整脊器械研究在获得“整脊仪”(专利号:ZL032610221.1,市场准入号:准字2005第1260010号),“颈肩平衡仪”的专利(ZL03261022 X)和市场准入号(准字2005第1260010号)的基础上,又开发“四维整脊仪”(专利号:Zl2007 2 0104109.5)“护盘腰托”(专利号:ZL 2005 20005883.1),正在研发投入市场。
(四)中医整脊科的临床研究1.常见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推广应用中医整脊科三大治疗原则、四大治疗方法和八大治疗措施的新诊疗技术,已在全国863家医院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
据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上海龙华医院、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32家医院(名单附后)统计2007年诊治各类脊柱劳损病160299例,疗效优良率达92.3%。
例如,重庆市忠县中医院开展中医整脊技术两年多以来,运用中医整脊治疗各种伴生理曲度变直的颈腰椎患者329例,有效313例,有效率达95.1%,治愈256例,治愈率达77.8%,复发后必须再次接受治疗的有17人,复发率为6.6%。
然而,在07年忠县整脊科研中,通过对传统方法治愈后平均随访6个月的69例颈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的发现,复发后必须再次接受治疗的48例,复发率为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