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六章 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六章 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法西斯新闻传播体制模式一、名词解释斯蒂法尼社答:斯蒂法尼社是在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支持下,由新闻记者斯蒂法尼于1853年建立的通讯社。

这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

意大利统一后,这家通讯社扩大为股份公司。

斯蒂法尼社是当时仅次于欧洲三大通讯社的欧洲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

1890年,斯蒂法尼社与德国的沃尔夫社和奥地利的通讯社签订了协议:三社之间交换新闻,以打破哈瓦斯通讯社在欧洲的垄断地位。

1935年,政府新闻宣传部与该社签订合同,由政府负担该社费用。

至此,斯蒂法尼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之下。

1943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二、简答题1.德国法西斯政府是怎样对待报业的?目前德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列举当前最大的报团、重要的日报和新闻期刊(名称、简况)。

答:(1)德国法西斯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报界①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对进步报业大肆镇压。

接着在3月,政府设立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

国家宣传部严格管制报刊言论,每天都召集柏林和外省报纸驻柏林机构的负责人前来听取具体宣传指示,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要发、什么新闻不能发、按照什么调子发言论,各报如有违反就会遭到严厉处置。

②同年7月,法西斯党徒以暴力夺取了莫斯报团的所有报刊和财物,随后又强制没收了乌尔斯泰因报团,负责接管这两家报团的是纳粹党的耶埃出版社。

剩下的胡根贝格报团政治反动,胡根贝格本人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一贯支持希特勒,但纳粹党仍派出人数众多的主笔团控制其所属报刊的言论,使其完全成为纳粹的工具。

③1933年下半年起,纳粹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和文化队伍的控制,策划建立了以戈培尔为主席的御用机构德国文化协会(下面又分设新闻、广播、电影等六个协会),规定凡从事文化职业的人都必须加入协会,协会可以以“政治上不可靠”为由随时开除或拒绝接受会员。

接着又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戈培尔接见后才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2.自由主义3.新闻事业4.新闻体制二、简答题1.简述集权主义传播事业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2.简要阐明集权主义新闻传播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封建时期的英、法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3.《公报》4.《信使报》5.《学者报》6.黎塞留7.皇家出版法庭二、简答题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2.评析英国封建时期的印刷行业特许独占制度。

三、论述题1.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2.试分析英国都铎时期特许垄断出版管理体系的观念、特征、功能与历史影响。

第二章贵族分封制传播事业体系德意志封建时期的传播事业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手抄新闻(新闻信)2.古登堡3.《法兰克福新闻》周报二、论述题1.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

2.为什么说近代德意志新闻传播体系能够成为人们分析新闻事业形成机制的一个“历史标本”?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北美十三州传播事业史(1607-1765)【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2.《波士顿新闻信札》3.《新英格兰报》4.曾格案件二、简答题1.詹姆斯·富兰克林对美国早期新闻事业的贡献是什么?2.曾格案件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评析曾格案件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2.试评析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

第二编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17世纪中叶——20世纪末叶)导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米尔顿2.托马斯·杰斐逊3.约翰·密尔4.《论出版自由》5.《论自由》二、论述题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怎样的基本矛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大致轨迹怎样?2.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米尔顿和杰斐逊分别为此作出了什么贡献?应该给予怎样的历史评价?第四章渐进的改良之路英国资本主义传播事业新体系的确立历史(1640-1861)【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约翰·威克斯2.“知识税”3.《福克斯诽谤法案》4.“朱尼尤斯信件案”5.秘密津贴制度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评价英国新闻史上的“知识税”的产生背景、作用与影响。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集权主义答:集权主义是指用来概括封建社会传播事业及行为的总体特征的一个概念。

集权主义下,当权者们的传播理念是:传播事业是国家和君主实现其统治目标的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一个社会中的传播事业和其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支持并促进统治者实现其预定的国家目标。

整个社会传播事业应作为一种为上层统治者们服务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一种相反的异己势力而存在。

无论怎样的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

君主无一例外地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厉控制、统一管理,绝不使其损害王国和君主们的自身利益。

2.自由主义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指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的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年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圣才出

第十一章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的《泰晤士报》一、名词解释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泰晤士报》是一份严肃的高级大报,在世界报坛上具有崇高的声誉,《大英百科全书》不无自豪地称它是“世界第一报纸”,西方新闻学者们也常常称其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改为《泰晤士报》,其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后经多次改革和转手,一直保持着崇高的声誉。

1908年转入哈姆斯沃斯之手,后阿斯特接管该报40年,1960年转入汤姆森之手。

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收购了该报,《泰晤士报》发生了一些变化: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渐见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2.沃尔特第二答:沃尔特第二是《泰晤士报》创办者约翰·沃尔特的次子,第二代掌权者,他于1803年接管该报,对《泰晤士报》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使该报迈入黄金时代。

他的改革主要有:①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②建立国内外新闻报道情报网络,提供充足的国外新闻商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完备的海外新闻报道网络;③1810年,拒绝英国政府照例提供的秘密津贴,确立了该报的独立原则;④研制和使用新式印刷技术,该报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和高速轮转机进行报纸印制;⑤实行总编辑制,他先后选择了两位出类拔萃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他们为《泰晤士报》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3.托马斯·巴恩斯答:托马斯·巴恩斯是《泰晤士报》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之一。

1810年进入《泰晤士报》工作,1817年被任命为该报主编。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一章西欧专制君主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特许出版独占制度答:特许出版独占制度是指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管理王国内出版印刷事业而实施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禁止国外出版商在英国从事出版印刷行业,保护国内出版商的特权利益;②任命专职皇家出版人员负责监督出版事业;③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专利权益,防止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④保护被授予特权的印刷商们的专营利益,并对整个出版印刷事业进行强权管制。

1538年,皇家特许出版印刷制度正式建立。

2.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玛丽女皇执政时代为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

1557年,玛丽女王将行业出版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凡经女王特许的印刷商,都是这个公司的会员。

女王在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

对当局而言,通过皇家出版公司的帮助就可以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而为了报答皇家特许的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独占权力,保护自己可观的财产利润,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完全同意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卖力地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这种政治与经济的联合体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

3.《公报》答:《公报》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三大官报之一,由泰奥弗拉斯特·勒纳多于1631年5月30日创办。

自1632年起,《公报》增加了问讯专版,这就是现代报纸广告版的维形。

依据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给予的两项特权——刊登、发售新闻和刊载、发售广告,勒纳多一家获利甚丰,但该报也因此俯首帖耳,甘做当权者的喉舌耳目。

《公报》在法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①《公报》是法国新闻出版史上出版很有规律的第一份报刊;②出版时间非常长,从1631年一直陆续发行到1915才停刊;③不仅在当时的法国很有影响,它还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性刊物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政论性刊物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伟大的《纽约时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伟大的《纽约时报》一、名词解释1.《纽约时报》答:《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是美国严肃高级报纸的代表,在全世界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原为一份廉价报刊,原名《纽约每日时报》,创始人是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

后奥克斯和苏兹贝格家族先后接管该报。

目前仍为苏兹贝格家族经营。

《纽约时报》由于风格古典严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

《纽约时报》享有可靠的新闻来源的声誉,在新闻报道方面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

几经易主之后,《纽约时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该报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垄断资产阶级一边。

2.亨利·雷蒙德答:亨利·雷蒙德是《纽约时报》的灵魂人物。

1841年,他投身于大学时代的崇拜偶像格里利手下,后成为《纽约论坛报》主编格里利的首席助手。

由于厌恶格里利的“激进主张”和反复无常的思想,不久便离开《论坛报》。

雷蒙德后来陆续担任过纽约的《使者与问讯者》报副主编和《哈泼斯》月刊杂志的编辑等职务。

1851年创办《纽约时报》,他为该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

这张报纸绝少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在报道政治新闻时,往往刻意标榜客观、公正,常常把双方的观点同时介绍给读者,而记者自己很少在文章中加以评价。

1869年,雷蒙德逝世。

3.卡尔·范安达答:卡尔·范安达是美国新闻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是那个时代美国新闻界的头号传奇人物。

1904年,他被阿道夫·奥克斯任命为《纽约时报》的第二位新闻编辑主任。

在担任新闻编辑主任的25年中,范安达以自己的出色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一个新的辉煌顶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

他对一切能加快新闻传递速度的新发明有高度的重视,是最早发现并理解那个时代刚刚出现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重大意义的人之一,也是最早在美国报界用无线电报来传递新闻消息的人之一。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三章 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殖民地型传播事业体系一、名词解释1.《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它是由一位来自英国的流亡者本杰明·哈里斯于1690年创办的。

同早期的英国报纸一样,这份四个版的报纸只印完了三个版面,第四版是空白的,以便读者自己把所知的新闻补写上去,相互传阅。

这份报纸注重新闻,在选材上注意着重报道读者关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的战争;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的人数等。

该报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而且读起来也像一份报纸。

但由于殖民统治当局对其中的一些消息相当不满,《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仅出版一期便告夭折,成为马萨诸塞英国殖民当局新闻出版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札》答:《波士顿新闻信札》是美国新闻史上的第二份报纸。

由波士顿首任邮政局长坎贝尔于1704年4月24日创办,带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张双面印刷的单张报纸,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有一些出色的表现:①坎贝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办报认真,对读者负责;②注意报道本地新闻消息,文字简练有力,信息量比较大;③重视刊登广告,开创了美国新闻广告史的历程。

但该报在国外新闻报道上并不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坎贝尔认为新闻即是“最近的历史”,不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该报完全竞争不过海船从英国直接带来的报纸。

3.《新英格兰报》答:《新英格兰报》是一张独立的、既未经当局许可、其稿件也拒绝送审的报纸,于1721年由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于波士顿。

詹姆斯·富兰克林是一位敢做敢为、颇有才气的美洲印刷商。

该报的叛逆精神一开始便跃然纸上,詹姆斯首先对波士顿宗教界不可一世的人物马瑟神父父子发起了一场讨伐运动。

这场新闻讨伐战堪称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讨伐式的新闻报道运动,詹姆斯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随后,他又严厉批评殖民当局对附近海盗的骚扰抵抗不力、行动迟缓时,便很快招致官方的愤怒和打击。

1722年,当局以“蔑视罪”传讯了拒不停刊的詹姆斯·富兰克林,并判处其一个月的监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第七章 “二元化”的变通之路)【圣才出品】

第七章“二元化”的变通之路一、名词解释1.《荷兰传闻书》答:《荷兰传闻书》是日本在幕府末期出现的一种带有强烈近代传媒色彩的官方信息传播工具。

在日本整个“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同外部的唯一来往国就是荷兰。

当时,日本唯一的对外出海口——长崎“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应幕府的要求每年一次向幕府提供世界各国情况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由幕府官办的外事翻译机构“洋书调所”译成日文,名为《荷兰传闻书》。

它是当时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

2.《官版·巴达维亚新闻》答:《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

随着幕府政府逐渐增加与各国的交往,荷兰商馆遵命直接向幕府呈送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爪哇新闻书》。

自1862年起,幕府准以《巴达维亚新闻》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

因是官办,故被人们冠以“官版”字样,全称《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严格而论,《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新闻书而不是什么报纸,但它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官版·巴达维亚新闻》较为原始,但因公开发行,报道时事,所以同以往的封建信息传播媒介有很大不同,人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3.“白虹贯日”事件答:“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一次笔祸。

1918年8月25日,日本84家报刊的记者代表云集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辞职。

8月26日,积极报道关西大会消息的大阪《朝日新闻》在其晚刊中刊登了该报记者大西利夫的一篇消息。

由于消息中使用了日语中代表灾难之兆的“白虹贯日”一语,大阪《朝日新闻》遂被寺内政府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而受到司法起诉。

审判的结果是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已售报纸全部收回予以销毁,作者大西利夫和编辑山口信雄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总编辑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退出该报,甚至有人因此事而被迫发表了“辨明悔过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南斯拉夫新闻传播模式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自治理论
答:社会主义自治理论是南斯拉夫党和人民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自行创立的一种社会主义独特理论、独特发展模式。

其必须符合下述三条基本前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必须符合南斯拉夫的实际国情;要同苏联集权模式相异。

这三点认识使南斯拉夫的自治理论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内涵。

该理论认为:①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的管理,有权决定自身的事务,这样才能消除劳动者主人公地位的异化;②要实行广泛的社会自治和削弱国家的某些社会职能,这是确立工人阶级主人公地位的必要条件;③市场是联结社会生产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活动依然是商品的生产活动。

2.铁托元帅
答:铁托元帅是前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对南斯拉夫的新闻自治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坚持南斯拉夫的新闻自由原则,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利用这一原则把新闻媒体私人化(私有化),从而使劳动人民实际上被迫放弃这一自由。

铁托元帅认为“不能允许新闻政治舆论工具变为私有,既不能为政治中心私有,也不能为个人私有,因为这样确定无疑地要导致宗派和专断。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答: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如下:
(1)南斯拉夫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的管理,有权决定自身的事务,唯此,才能消除对劳动者主人公地位的异化。

因此,企业应当实行工人自治,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首先在微观决策领域中淡化退出,让由工人代表组成的工人委员会行使直接管理企业的职权。

(2)南斯拉夫共产党人认为,在确立民主管理与工人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削弱国家的某些社会管理职能,是进一步发展自治社会主义运动,确立工人阶级主人公地位的必要条件。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直接生产者的主人公地位,意味着其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与干预。

南斯拉夫人认为,这是企业自治的延伸,也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直接生产者管理社会的必然结果。

它要求国家集权退出教育、卫生、福利事业等部门的管理,抛弃了苏联中央集权一统天下的传统社会体制。

(3)市场是联结社会生产者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活动依然是商品的生产活动,因而商品的价值规律仍然在起作用,而价值规律需要通过市场才得以实现,这是保证自由人联合体“工人自治企业”平等竞争的必要条件与要素,市场是检验社会计划、企业生产是否有效合理的最终标准。

2.简述南斯拉夫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南斯拉夫自治新闻体系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的自身完善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许多良好的经验。

纵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现状,总括而言大众传播事业比较发达,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原则实行较好,报刊的社会使命完成得比较出色。

具体而言,南斯拉夫新闻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南斯拉夫的报刊、广播、电视具有品种丰富、消息容量大、出版方式灵活多样的
特点。

比如新闻媒介的报道面相当广泛,举凡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艺术、军事、体育、科学,直到大众的生活琐事、社会新闻、世界珍奇等都是其报道对象,加上各种形式的广告,每个南斯拉夫公民都可以在报刊上或广播电视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消息和信息,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说,在南斯拉夫,不存在被禁忌的题材,问题仅仅在于怎样反映它。

(2)新闻媒介讲求实效性,迅速及时地报道各种人民大众关心的重要新闻。

南斯拉夫新闻传媒强调向公众通报情况要迅速及时,而新闻工具较大的独立性和负责性则为提高新闻实效性创造了重要条件,报刊、广播、电视都极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快收集和传播公众关心的消息。

(3)强调客观反映现实,重视揭露社会矛盾和阴暗面。

南斯拉夫新闻工具在努力反映国内各个领域中党和人民的政绩和成绩的同时,也不讳言缺点和不足,报刊上批评揭露性文章经常占很大比例。

南斯拉夫分裂前几年,南斯拉夫的经济面临很大困难,新闻工具就对其建设战线过长、通货膨胀、经济犯罪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及时反映情况。

南斯拉夫社会上存在卖淫和吸毒这样一类问题也会被新闻媒体公开加以披露。

(4)允许不同意见在报刊上公开辩论。

南斯拉夫报刊经常就政治、经济、文化、群众生活等各种问题展开辩论,两种意见都可以发表,各方都有机会利用新闻传媒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反驳别人的意见,党和政府保证新闻工具的这种权力,这已成为南斯拉夫新闻事业的一个传统。

(5)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方针,要求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新闻流通自由,反对互相封锁消息,联邦一级的新闻机构在采用消息、编辑方针、报道组织以至语言、书写方式诸方面都严格地贯彻民族平等方针。

全国26种日报分别使用6种语言出版发行,各级广播电视除了使用各地主要民族语言外,也使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每晚的全国电视新闻联播由各共和国、自治省的电视台轮流举办。

(6)在国际报道方面,新闻媒体在总方针一致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南斯拉夫联邦历来要求各新闻机构在国际报道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的不结盟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不允许因为报刊自行其是而造成国家外交方面的困难。

在大众方针一致的条件下报刊也可以自己采写消息,就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