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染色体变异与孚尔根反应

【操作过程】
• 染色:
• 取四只指形管,分别标上1)、2 )、3)、 4),并且在1)和3)中加入适量1N盐酸,2) 和4)中加入蒸馏水放入60°C的水浴锅中预热, • 将上述4支试管中的根尖对应放入1)2)3)4) 中水解10min。完成后立即将盐酸、蒸馏水吸 干。 • 四支试管中均滴加席夫试剂,浸没根尖染色 20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四次,每次2min。
【实验原理】
• 利用1N HCl 、60℃下水解时,可将DNA分 子中嘌呤碱基与去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打 断,使嘌呤脱下,并使去氧核糖释放醛基 与席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细胞中只有 DNA才具有这种专一的孚尔根反应,因此 利用孚尔根反应,可以鉴定DNA的存在。
【实验器材】
• (1)洋葱(2n=16)、大蒜根尖(2n=16) • (2)水浴锅、试管若干、指形管、镊子、 显微镜、烧杯等 • (3)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蒸馏水、席 夫试剂、45%醋酸
【பைடு நூலகம்论与建议】
1,培养根尖:因为是在常温下培养,将 近一周时间才长1—2cm,可以放在温 箱中培养。 2,水解:因为第2,、4组是用蒸馏水, 所以根尖细胞并没有松散开,后来压 片的时候根尖不容易被压成薄层细胞。 可以用能分散细胞但不使核酸释放出 醛基的溶液代替蒸馏水,如纤维素酶。
【讨论与建议】
3,镜检:染色不太明显,细胞有重叠。 可能染色时间可以长一点。 4.,本实验比较简单,及验证孚尔根染 色。为了更好得理解孚尔根,可以设 计更复杂一点的实验。
【操作过程】
• 培养根尖:
• 洋葱鳞茎和大蒜在常温下培养发根。一周后,根 长到1—2cm。
【操作过程】
• 取材并固定:
• 剪下根尖,将洋葱和大蒜根尖各分为两组 放入四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约6个根尖, 对应洋葱1,洋葱2,大蒜1,大蒜2标上1、 2、3、4。同时加入卡诺氏固定液密封,在 低温下固定24小时后蒸馏水洗净。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双翅类昆虫如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唾腺染色体(Salivary chromosome)比普通染色体大的多,处于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状态,是由于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形成的,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故又称为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
它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的好材料。
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染色方法一般有3种:醋酸洋红法、苯酚品红法和孚尔根(Feuglen)染色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因此没有1种染色方法是普遍适用完美无缺的。
现将3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分述如下,并提出1个实用的永久封片制作方法。
一、醋酸洋红法洋红的常用浓度为0.5%~1.0%,醋酸常用浓度为45%~50%,一般现配挪用较好。
洋红是从胭脂虫(Coccrs cacti)的雌虫中提取的作为染料的提取物,提取物的品质因胭脂虫的种类而异,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染色活性的是洋红酸。
洋红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如果溶于碱性溶液中,则具有酸性染料的性质,可使细胞质着色;如果溶于酸性溶液中,则具有磁性染料的性质,可使染色质(体)着色。
此法多用满架法,快速简便,为改进其染色效果,也可采用浸染法,并辅以火焰微热(即滴加醋酸洋红盖片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增加本底清晰度,加大反差。
醋酸洋红的配制和染色都比较简中,对细胞穿透力较强,这是其主要优点,此外它对染色体和核仁均对染色,故也适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
但其染色强度和分色效果不及其他染色剂,通常只作临时染色观察,不用于制作永久性装片。
也可以用醋酸地衣红替代洋红,这样细胞质着色较少,效果较好。
二、孚尔根染色法孚尔根染色法是常用于鉴别细胞中DNA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细胞核经过温和的盐酸的水解作用(I mol HCI,60℃而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之间的糖苷键,这样嘌呤碱脱掉而使脱氧核糖的第1个碳原子上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
九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

实验设计
5分钟 50度 60度 70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分钟
15分钟
以+,++,+++……表示染色效果强弱,+号最多表示染色最佳.
水解时DNA中嘌呤碱基与去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打 断,使嘌呤脱下,并使去氧核糖C-1位置释放醛基 与席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 这种专一反应,因此可鉴定DNA的存在。
三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材料准备 取一洋葱鳞茎,置于盛满水的小烧杯
上使其长出新根。待根尖长2cm 时,于上 午8时剪下根尖进行预处理、固定、保存 (请参考实验一)。
(二)水解
取准备好的洋葱根尖,装到青霉素瓶中,水洗三 次,换1M HCl洗一次,倾去,换入预热60℃的1M HCl,覆盖样品即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下 水解10分钟,然后吸去热1M HCl,换入冷1M HCl洗 一次,再水洗三次。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重要的是温度和时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核糖与 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不能 呈现颜色反应。
(三)染色
加入适量的Schiff试剂,避光染色30分 钟,然后用漂洗液漂洗2~3次,水洗后压片。 (四)压片、镜检
取一根尖置于载玻片,切下0.3cm生长 区部位,加一滴亮绿液对染一分钟,吸去亮 绿液,加一滴清水或醋酸水溶液压片,镜检, 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温度高低与酸水解 时间长短对孚尔根核反应的影响。
实验九 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鉴
定染色体、DNA的存在。 2、探究水解时间及温度对孚尔根
实验二孚尔根核染色

孚尔根核染色法是Feulgen和Rossonbek 于1924年提出的鉴定细胞中DNA的组织 化学方法。其优点是制片清洁、染色体 清晰、组织软化好,易于压片。但对小 型染色体(如玉米、水稻)效果较差。
实验方法
水洗:把已经固定好的洋葱根尖用50%乙醇和清 水分别冲洗, 再把它放入室温的1mol/L HCl中处 理2-3min。
将根尖换入60℃预热的HCl,置于恒温水浴中, 在600.5℃的条件下水解10min。
吸出热HCl,换入室温1mol/L HCl再处理2min, 然后水洗2-3次。
吸净水分,加入Schiff试剂,盖上盖子,黑暗条 件下染色30min或过夜。
为什么RNA在此过程中不会着色?
由于在酸解条件下,RNA较DNA分子 更加稳定,它的醛基难以游离,所以 在用Schiff试剂染色时RNA分子不会 着色。
小心倒出Schiff试剂,然后用漂洗液洗3次。
漂洗液配置方法:取10ml10 %亚硫酸氢钠母液, 加200ml蒸馏水,再加10ml1NHCL,即成漂 洗液,使用前配置。
蒸馏水漂洗后取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只保留 分生区,再加一滴45%的醋酸,压片镜检。
HE XI UNIVERSITY
根尖形态与结构
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DNA过度水 解,游离的核苷酸会漂移细胞质中, 造成染色浅或不均一 。
为什么要在实验材料从60℃盐酸中倒 出后,再放入室温的盐酸中呢?
材料从60℃的盐酸倒出后温度还相当高,如 果直接转入Schiff试剂中,则会使Schiff试剂发 生分解影响效果。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材料转入 室温的盐酸溶液中,做一个缓冲以避免Schiff 试 剂分解。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一、实验原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系核苷酸的多聚体,核苷酸又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所组成,当细胞经60℃、1mol·1-1HCl处理后,不仅使分生组织的细胞彼此分离,而且可以破坏核内DNA链上的嘌呤碱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嘌呤脱下,脱氧核糖上的醛基暴露,形成含醛基的无嘌呤结构物,醛基与希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
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这种专一的孚尔根反应,因此所以根据紫红色出现的部位就可鉴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并广泛应用于核及染色体的研究中。
二、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孚尔根反应染色法,鉴定植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DNA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用具及药品1.材料:洋葱或大蒜的根尖2.用具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刀片、冰箱、温箱、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吸管、烧杯、量筒、3.药品希夫氏试剂(无色碱性品红液)、漂洗液、1mol·1-1 HCl、45%醋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与固定:待大蒜根尖长1cm 时,于上午8时剪下根尖,经过预处理后投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h。
固定后,保存在70%的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供用。
2.水解试管1: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换1N HCl洗一次,倾去,换入预热60℃的1N HCl 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视材料而定,水解时间可以从10分钟延长至30分钟)。
然后吸去热1N HCl,换入冷1N HCl洗一次,再用清水将根尖洗三次。
试管2(对照)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入预热60℃的蒸馏水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
以下各步骤两试管相同。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重要的是温度,应保持在60±0.5℃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醣与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反之,不能出现潜在的醛基,都不能呈现颜色反应。
植物染色体的孚尔根染色法

染色过程
取固定好的根尖, 用水洗2-3分钟, 放入室温条件下的1N HCl处理根尖材料2-3分钟。
添加标题
将根尖换入60℃预热的HCl, 置于恒温水浴中, 在600.5℃的条件下水解8-10分钟。
添加标题
吸出热HCl, 换入室温1N HCl再处理1-2分钟, 然后水洗2-3次。
添加标题
吸净水分, 加入Schiff试剂, 盖上盖子, 在黑暗条件下染色30分钟, 也可过夜。
希夫试剂的配制
当滤液冷却至26C时, 再加入10ml的1M盐酸和0.5g亚硫酸氢钠或偏重亚硫酸钠(钾), 摇动, 溶解后密封于棕色瓶中, 置于黑暗低温处。次日检查溶液颜色, 须呈无色透明或淡茶色才可使用。
若稍呈红色可加入0.5g活性炭连续摇动, 在4C下静置过夜, 然后过滤脱色。
将0.5g碱性品红徐徐加入煮沸的100ml蒸馏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使之充分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58C左右, 过滤于棕色瓶中。
1
二、实验目的
在熟悉火焰干燥法制片的基础上, 掌握弗尔根染色法, 并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材料、方法、器具、药品
小麦根尖 希夫试剂, 45%醋酸, Carnoy’s固定液 碱性品红、偏重亚硫酸钠、活性炭、1M盐酸 镊子 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青霉素瓶子 恒温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PART 1
实验四 植物染色体的孚尔根染色法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实验原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孚尔根(Feulgen)染色法是鉴别细胞核中DNA的组织化学方法, 其原和盐酸作用而生成的, 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它遇醛类物质即呈紫红色, 故可用于鉴定醛基的存在。
细胞生物学实验孚尔根反应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
2、对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方法有一初步的认识。
3、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观察组织中的细胞核。
二、【实验原理】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是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在1924年首次发明出来的,简称为Feulgen法。
因对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常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
自Feulgen等发明出显示DNA的Feulgen反应方法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现已基本取得共识。
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也就是说, 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其反应机制如下图所示。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三、【实验用品】1、材料:香柏油5瓶,擦镜纸5本,镊子5把,盖玻片20片,用carnoy's固定液固定的肝脏和精巢切片20片。
2、试剂:(1)schiff氏试剂将0.5g碱性品红置入三角烧瓶内沸腾的蒸馏水中,时时摇动玻璃瓶,煮沸5min使之充分溶解,冷却至50℃时过滤,加入10ml 1mol/L HCl,冷至25℃时,加入0.5g偏重亚硫酸钠(Na2S2O3)无水亚硫酸钠(NaHSO3),在室温冷暗处至少放置24h(有时需2~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密封瓶口,藏于暗处,最好保存于4℃冰箱中(可保存数月或更长时间)。
在使用前加入0.5g活性碳, 摇1min, 用粗滤纸过滤,滤液应为无色;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便不能再用。
(2)亚硫酸水(洗涤剂) 用200ml普通自来水(不要用蒸馏水, 以免引起误差)、10ml 10%的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和10ml 1mol/L HCl,三者在使用前混合,现用现配。
细胞生物学实验(吉林大学)孚尔根反应

1.观察细胞内糖类的分布2.掌握糖类的染色方法及过碘酸雪夫反应原理二.实验原理:组织内的多糖、粘多糖及粘蛋白等都用PAS法来显示。
其化学基础是利用过碘酸的氧化作用。
过碘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破坏各种结构内的C-C键,若有1,2乙二醇基(CHOH-CHOH)存在,可变为二醛(CHO-CHO),然后与Schiff试剂反应,与Schiff 试剂生成紫红色反应物。
过碘酸较常用的氧化C-C键的试剂(KmnO4、H2CRO4、H2O2等)灵敏而优越,不再氧化所产生的醛基,与Schiff试剂生成紫色反应物以此得到定位。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实验器材:显微镜,染色缸,盖玻片。
2实验药品:1%过碘酸,Schiff试剂,0.5%偏重亚硫酸钠溶液,纯酒精,95%酒精,二甲苯。
Schiff试剂的配制:蒸馏水100ml煮沸后取下,立即放入碱性品红使之溶。
冷却至50摄氏度时用滤纸过滤。
加偏重亚硫酸纳(或钾)(或亚硫酸氢盐)及1mol/L HCl 20ml。
避光放置18~24小时(室温)。
溶液变为草黄色。
然后加入300mg活性炭,用力摇动1分钟,过滤。
过滤后即得无色品红。
此液配就后,封严瓶塞,外包黑纸,贮于4摄氏度冰箱备用,用前升至室温。
3.实验材料:兔或鼠的肝、肾、心肌、骨胳肌、马铃薯。
四.实验步骤:1.石蜡切片到复水的步骤如石蜡切片的步骤。
2.0.5%~1%过碘酸水溶液浸泡约4min(不能过长)。
3.倒去过碘酸,注意组织别随之一起倒掉,加蒸馏水洗约1min。
4.Schiff试剂浸泡15min。
注意避光处理,将其放在抽屉里,且Schiff试剂别沾到其他地方。
5.15min后,从抽屉中拿出载玻片,用亚硫酸盐溶液浸泡三次,共6min6.将载玻片放在自来水冲洗5min。
并用胶头滴管挡住组织切片。
7.蒸馏水浸泡1min。
8.倒掉蒸馏水,滴加苏木精复染胞核约7min。
9.流水洗5min。
滴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吸干玻片外的蒸馏水,放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有丝分裂各时期
中期 ——极面
后期
末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子细胞
19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
六、注意事项
1. 水解时间和温度是实验的关键因素;
2. Schiff试剂中SO2的含量影响孚尔根反应的 颜色表现;
3. 压片技术是视野观察清晰与否的关键;
4. 材料的不同(DNA含量的不同),是影响 显色反应强度的根本因素;
13
五、实验步骤
材料
培养的植物根尖长到2cm左右时,切下;或取幼小 花药或叶表皮或愈伤组织,或动物组织,或果蝇唾 腺等材料。
固定
将取出的材料放入新配制的Carrnoy固定液(无水 乙醇:冰醋酸=3:1)处理2~24hr→95%乙醇洗2次, 每次10min→80%乙醇洗1次,10min→70%乙醇, 冰箱保存。
染色30min~4h; 漂洗液漂洗2~3次,每次2~5min,待用。
五、实验步骤
以下各人独立完成: 将根尖置载玻片上,切取适当部位; 加45%醋酸洋红1滴; 压片; 镜检; 作图(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7
有丝分裂各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侧面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二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了解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对植物组织及细胞中鉴别DNA分布的 孚尔根反应染色方法; 3. 掌握压片方法; 4. 了解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5. 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亚硫酸品红分子与活性醛 基反应而呈现为紫红色化合物。该产物能特异 地吸收峰值为550~570nm的光波。并在一定的 浓度范围内,在550~570nm光波的吸收值与 DNA含量成正比,即符合化学计量学关系。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8
四、原理
此法既可定位用于细胞或组织化学染色反应, 观察DNA的分布,又可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图 像分析仪对细胞或组织中DNA的含量进行定量 分析。紫红色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产物的分子 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团,所以具有颜 色。对照组或采取不经盐酸处理,或预先用热 三氯醋酸或DNA酶处理,抽提去细胞中的DNA 而得到阴性反应。
Cells in the body reproduce by mitosis.
Mitosis produces cells with exact copies of the parental cell chromosomes and genes.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2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
二、实验材料
植物(大蒜)根尖(或其他材料),经预处理。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3
三、仪器药品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刀片、 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染液(醋酸洋红)、卡诺固定液、HCl、 剂、醋酸、乙醇、亮绿,等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4
四、原理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特征是有丝分裂器的 产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4
五、实验步骤
以下分组:每6~10人一组 以2~3个根尖/人为标准,取根尖置于1.5ml离心管中; 蒸馏水荡洗2~3次; 加1mol/L HCl(材料浸入),室温2~3min,倾弃; 加预热到60±0.5℃的1mol/L HCl,放入恒温水浴锅
中, 60±0.5℃水解5~15min,倾弃; 加1mol/L HCl(材料浸入),洗1~2min,倾弃; 蒸馏水荡洗2~3次,倾弃蒸馏水; 加Schiff试剂,盖紧离心管,黑暗、10 ℃左右条件下
5
有丝分裂
G0期:休眠期
S
G1期:DNA合
G1
成前期 G2 S 期:DNA合
成期
G0
G2期: DNA合
成后期
M
M 期:有丝分 裂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6
Cell cycle checkpoints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7
四、原理
孚尔根反应是鉴别细胞中DNA的组织化学方 法,细胞内的DNA在1mol/L HCl,60℃下水解, 部分地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基之间的糖苷 键,嘌呤碱基脱掉,使脱氧核糖的第一个碳原 子上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
5. 实验成功的玻片标本可制备为永久玻片标 本。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1
为什么视野中大部分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分为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大部分细胞 处于间期,分裂期只占10%。比如蚕豆的细胞 周期为19.5 h,分裂期只有2h。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2
秋水仙素的作用?
降低细胞质黏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 抑制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器是指有丝分裂时产生的,由微管及 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星体和纺锤体。星体是指 围绕中心体向外辐射状放射的微管。纺锤体是 由大量微管在赤道面垂直排列所形成的中部宽 阔、两极缩小的细胞器,形如纺锤。
有丝分裂是一个核改组的连续动态过程,包括 交替出现间期和分裂期,并可分为几个不同阶 段。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Feulgen反应对DNA染色稳定、颜色鲜明、能 定量,因此在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中成为一个 既古老、传统又经久不衰的DNA标记方法。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9
有丝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子细胞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0
有丝分裂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1
Cells reproduce by a cell cycle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3
固定的作用?
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入1 N HCl, 60℃解离8~10 min。 作用
使细胞间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分解,从而 使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便于观察
解离时间
按材料和解离液成分定。时间短,细胞不易压散; 时间长,细胞容易压碎,影响染色。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4
七、实验报告
绘制2张(或以上)实验观察到的不同时期 (或阶段)的有丝分裂图片。 要求:
为简化实验报告,不需要写目的、原理、材料、 方法等文字,只需图并注明时相,不需根据放大倍 数绘制,也不必注明放大倍数。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5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6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