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历史沿革

鄂伦春族的历史沿革
鄂伦春族的历史沿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鄂伦春族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元朝秘史》中有关“林木中百姓”的记载,就包括了鄂伦春族。从15世纪起,明朝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设的卜鲁丹河卫、古里河卫、脱木河卫、依木河卫,分别管辖着黑龙江以北的广大鄂伦春族地区。17世纪初,清朝统一全国以前,多次往征索伦部,到顺治元年(1644年)“黑龙江全境索伦诸部,皆称臣妾”(《朔方备乘》卷二),当时鄂伦春族隶属索伦部。

一、清朝时期

从17世纪40年代起,沙皇俄国开始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对鄂伦春族不断骚扰,迫使鄂伦春族同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以后被迫逐渐迁移到黑龙江南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专管黑龙江地区。在黑龙江将军下设立八城,号八部落,亦曰八围,鄂伦春族隶属八城之一的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廷对鄂伦春族统治的办法是:“其隶布特哈八旗为官兵者,谓之摩凌阿俄伦春,其散处山野仅以纳貂为役者,谓之雅发罕俄伦春。雅发罕鄂伦春有布特哈官五员分治,三岁一易,号曰谙达,谙达岁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毕来,奉命维谨,过此则深居,不可纵迹矣。”(《朔方备乘》卷二)摩凌阿(骑马者)即被编入八旗充当骑兵的鄂伦春人;雅发罕(步行者)即广大猎户,这两部分人均受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同治十年(1871年),根据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于内兴安岭内外划分五路,以备调用,库玛尔河流域为库玛尔路,设佐领三;阿里河流域为阿里路,多普库尔河流域为多普库尔路,两路人稀事简,合设佐领一;托河流域为托河路,设佐领一;毕拉尔河流域为毕拉尔路,设佐领二。前四路属西布特哈,后一路属东布特哈。此为五路设置之始,阿里、多普库尔、托河三路在今鄂伦春旗区划之内。编入路、佐后,每个成年男人都要承担服兵役和贡貂两大义务。

光绪元年(1875年),将军丰申奏挑枪队500人,每年3月间调集内兴安岭旺山一带操演40日,(牛高)赏布匹银两遣归。六年,将军定安奏,增挑枪队500人,合计千人,岁由将军派协领一员,会同布特哈总管,届时查操。

路、佐建立后,“各路虽有佐领,而无俸饷,仍同虚设,凡事受制于谙达”。“所捕貂皮,辄为谙达诸人,以微物易去,肆意欺凌,不啻奴畜”。当时任库玛尔路骁骑校的鄂伦春族烈钦泰,挺身而出,联合各路鄂伦春人,要求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撤销布特哈总管衙门。文绪于光绪八年(1882年)奏撤布特哈总管衙门,另立部落,以安生业。光绪十年开始建立兴安城,“勘定岭右喀勒塔尔奇站(即四站)迤东十八里之太平湾(五路适中之地)

为兴安城址,是冬,各衙署成,遂迁居焉”。兴安城设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副总管十人,其中满族副总管二人,鄂伦春副总管八人。兴安城存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十几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将军依克唐阿,以“建城专治,事无实效”而奏裁了兴安城。

兴安城撤销后,“改设协领四员,分城经理”(《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三)。库玛尔路设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四旗八佐,添设协领一员;毕拉尔路设正黄、正红二旗四佐,添设协领一员。该两路归瑷珲副都统管辖。阿里、多普库尔两路合并,设镶红一旗二佐,添设协领一员,归墨尔根副都统管辖。托河路设镶蓝一旗二佐,添设协领一员,归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加强管理鄂伦春族,各路设立协领衙门。这一时期,阿里多普库尔路和托河路属今鄂伦春旗区划之内。

在清朝统治时期,鄂伦春族对沙皇俄国侵略军队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奋起反抗;在平定准噶尔部分裂叛乱势力的斗争中,也尽了自己的力量。鄂伦春族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乾隆年间“摩凌阿”鄂伦春人阿穆勒塔,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因为“从征台湾、廓尔喀皆有功”,而官至总管,加副都统衔,成为名噪一时的人物。

二、民国时期

入民国后,黑龙江改设行省,并开始分设县制。但是,鄂伦春族的统治机构并没有合并到县制里去,而是沿袭了清朝四路八旗十六佐的旧制。路、旗、佐同县并存,但不受县领导。鄂伦春族不论到哪个县界去打猎,都是归其所属的路、佐领导。这时鄂伦春族的隶属关系是:黑龙江省旗务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管辖库玛尔路、毕拉尔路和阿里多普库尔路,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托河路。彼时,由于沙皇俄国对我林、矿的侵夺和国内谙达、商人的剥削,鄂伦春族的生活日益贫困,为了逃避债务,匿居深山,有的人在沙俄的利诱下逃往俄境。北洋军阀统治者鉴于这种情况,提出“收抚”鄂伦春族,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并把他们编为保卫团和山林游击队,利用他们巡山打仗,对付沙俄势力的侵入。鄂伦春族为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

三、东北沦陷时期

“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黑龙江省并组织伪政权,并于1933年将库玛尔路、毕拉尔路、阿里多普库尔路划归黑龙江省民政厅蒙旗科管辖,托河路仍归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1934年东北地区划为14个省后,黑河省管辖库玛尔路和毕拉尔路,兴安东省管辖阿里多普库尔路;兴安北省管辖托河路。同年七月底废除八旗制,名义上保留了路、佐制度,但协领和佐领已是毫无职权的傀儡,日本特务机关派到各地的所谓“指导官”才是鄂伦春人的直接统治者。日伪对其采取的所谓指导方针是:“不开化其文化,持续其原始生活;不使其归农,当特殊民族实行隔离;构成其独立生活道路,排除其依存生活习惯”等。日本侵略者为了对付抗日联军和苏联,把鄂伦春族青壮年编为山林队,在经济上实行“统制”和“配给制”。猎品要卖给“满洲畜产株式会社”,粮食和布疋等由他们定量供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引起鄂伦春族不断的反抗,从自发地打击侵略者到自觉地参加抗日联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941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三支队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向以盖山为部落头领的鄂伦春族宣传抗日救国方针,盖山欣然接受,并与部落内的其他人与抗联领导人王明贵、陈雷结拜为抗日救国的义兄弟。此后,三支队在鄂伦春人的帮助下,多次打击日本侵略军和安然转移。

四、解放战争时期

日本投降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解放区及时开展了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一些日伪残余和恶霸地主,为了逃避运动,纷纷窜到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反动宣传,曾迷惑了一部分鄂伦春族群众。但是,在党的宣传教育下,他们很快就觉悟过来,同民主联军一起来消灭敌人。到1948年,鄂伦春族地区剿灭了全部敌人,获得了解放。

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人员和人民军队的指战员,每到鄂伦春族一个新的地区开辟工作,都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按照民族政策办事,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赢得了鄂伦春族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党的各级领导,把靠近党的积极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依靠他们进行工作,同时对民族上层人物也做了适当的安排,并在工作中信任和尊重他们。各民族干部团结一致,积极进行民主建政工作,建立了人民政府,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现民族平等,吸收鄂伦春族干部参加人民政权。同时还注意帮助鄂伦春族人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发给猎用的枪支、弹药及生活上急需的粮食、布疋等。并帮助建立供销合作社,用合理的价格收购猎品,供应商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品。还派医疗队到猎民点进行巡回医疗。帮助建立小学,吸收鄂伦春族儿童入学。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鄂伦春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阶段。经几十的建设与发展,鄂伦春族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跨越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首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1951年10月1日成立鄂伦春自治旗,在布特哈旗南木成立鄂伦春民族乡,从此,鄂伦春族有了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其次,培养了大批鄂伦春族干部。鄂伦春自治旗的旗委书记、旗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旗政协主席,都由鄂伦春族干部担任。自治区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中也有鄂伦春族代表和委员。

第三,从游猎状态迅速实现定居。鄂伦春族解放前分散在几十个点上游猎,到1958年,在7个点上定居下来,1981年建旗30周年时,猎民村又全部新建了砖瓦结构的房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四,经过社会变革,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根据鄂伦春族解放前仍保有较浓厚的原始公社残余,尚未形成阶级社会的情况,没有在鄂伦春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而是逐步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活习俗,完成了必要的社会改革,并且使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第五,由单一的游猎经济改变为发展多种经济,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第六,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在鄂伦春族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曾受到左倾的干扰。“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族政策遭到破坏,民族干部遭到批斗,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缓慢。1978年以后,鄂伦春族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2)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 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问好 1、“上课了" 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 二、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 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闯关) 关卡一:节奏 关卡二:旋律(模唱) 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 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

1、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初听——情绪 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欢快、自豪地 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 2)、复听——分析歌曲 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 生:2/4 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 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 3)、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一试。 2、演唱歌曲体会音乐 1)、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山岭上的人们(播放图片,教师介绍鄂伦春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56个民族,他们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特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也可以说是美丽、富饶的兴安岭林海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他们世世代代以生活在那里,以游猎为生,一匹骏马、一杆枪、一只猎狗、一位鄂伦春族人往往就是他们守护山林的真实写照。 在每次游猎之前会祭拜神灵,以保佑他们捕获猎物。归来后,人们用猎物的皮毛制成长袍,因为这样的衣服、靴子、手套、帽子是很耐用的.黄昏来临,人们会在仙人柱的中央架起篝火,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庆祝狩猎的胜利。他们还担负着守卫森林、保卫家园的重任。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深山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们”。 2)、跟琴模唱 3)、分句学唱

鄂温克族的驯鹿

鄂温克族的驯鹿 □曹振平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雄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根河市,距中国最北的漠河县约100公里,是我国唯一的驯鹿之乡。追随着鄂温克人的脚印,来到隐秘的鄂温克驯鹿之家。由于狩猎和饲养驯鹿的原因,使驯鹿人家在森林中没有固定住所,用松木搭成非常简单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被称为“撮罗子”。 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深处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民族。他们不仅饲养驯鹿、食用驯鹿肉、喝驯鹿奶,而且,衣服、鞋帽以及“撮罗子”屋内铺的皮垫都是由驯鹿皮制成。他们在林间打猎、下山购物或走访亲朋好友时也离不开驯鹿,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生产和精神娱乐等活动都离不开驯鹿。他们的语言中有关驯鹿的称谓就有上百种,并由此形成了有驯鹿文化特征的语言。在

丽江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丽江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篇一:云南省行政区划代码 云南省行政区划代码 时间:20xx-10-1816:42:00|点击数:5762 篇二:云南省行政区域划分 云南省行政区划 现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以及12个市辖区、9个县级 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地级市:昆明昭通玉溪曲靖保山思茅丽江临沧 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级市:个旧开远大理楚雄瑞丽景洪宣威安宁潞 西 昆明地区辖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五个市辖区和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县)、禄

族苗族自治县八个县,代管安宁市 昭通地区辖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和新设立的昭阳区。 ( 玉溪辖红塔区及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 平、元江等8县 曲靖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马龙县、师宗县、沾益县。 保山辖区:四县(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 思茅辖区、9个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丽江下辖1区,2县,2自治县。 市辖区:古城区。 县:华坪县、永胜县。 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临沧辖、云县、凤庆、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双江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摘要:中国属于多民族国家,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服装的内涵和人们平时穿着服装的美学效果,让大家对服装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欣赏。本文主要从民族特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了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关键词:民族服饰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分布广阔,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互相交流困难,因而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容丰富,有取之不尽的服饰资源。服饰是民族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引起世界各地服装界、美术界、民族学界人们的探索与思考。 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显示出北南方的差异性: 根据中国的地形分为南北两地,我们就根据这个线索来分南北的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 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由于气候炎热,服装款式风格多为衣裙式或衣裤式.式样繁多,各不相同。有的民族分布较广,如彝族,分布在四川凉山、云南宁蒗峨山、江城、巍山、路南。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也不同。80年代末,云南。东方彩霞” 服饰艺术团成立时.在收集彝族服饰中据统计有400多种不同的款式。分布在西双版纳的潦族只穿小上衣和筒裙,但是在其他地区,如瓤平、元江地区,却有花腰傣、汉傣、水傣、傣卡、傣雅、傣仲等不同支系的傣族之分。其服饰也不相同。 在这些风格不同的服饰中长款比人高.如藏袍短款则只有 l5—20厘米如峙尼族的 叶车人支系所穿的短裤凉山彝族的男装其裤脚宽的达170厘米.窄的只有30厘米。 北方气候寒冷,风雪交加,森林草原丰厚,居住在这一地域的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业、渔业为生,其服饰多有防寒保暖及适应马上生活的功能,款式多为袍式.通常以“宽袍大袖,厚实庄重”概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教材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 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问好 1、“上课了” 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 二、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 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闯关) 关卡一:节奏 关卡二:旋律(模唱) 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 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

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 1、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初听——情绪 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欢快、自豪地 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 2)、复听——分析歌曲 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 生:2/4 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 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 3)、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一试。 2、演唱歌曲体会音乐 1)、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山岭上的人们(播放图片,教师介绍鄂伦春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56个民族,他们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特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也可以说是美丽、富饶的兴安岭林海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他们世世代代以生活在那里,以游猎为生,一匹骏马、一杆枪、一只猎狗、一位鄂伦春族人往往就是他们守护山林的真实写照。 在每次游猎之前会祭拜神灵,以保佑他们捕获猎物。归来后,人们用猎物的皮毛制成长袍,因为这样的衣服、靴子、手套、帽子是很耐用的。黄昏来临,人们会在仙人柱的中央架起篝火,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庆祝狩猎的胜利。他们还担负着守卫森林、保卫家园的重任。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深山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们”。

云南省元谋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元谋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就越小 2.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4 m/s,则物体经过斜面中点时 的速度为( ) A. 2 m/s B. 2m/s C.m/s D.m/s 3.在军事学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到较大 值v1时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0~t1,= B.t1~t2,= C.t1~t2,> D.t1~t2,< 4.某同学乘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在电梯刚起动时( ) A.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该同学的重力变大 D.该同学的重力变小 5.如图,折线是表示物体甲从A地向B地运动的x-t图象,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地向A地 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6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 m/s

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 m D.在t=8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6.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两车间距为s0,在t =t1时间内,a车的位移大小为s,则( ) A. 0~t1时间内a、b两车相向而行 B. 0~t1时间内a车平均速度大小是b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 C.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s0=s D.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1 7.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B点时,所用时间为t,且已知AB长度和BC长度之比为3∶1,则物体从B滑到C所用时间( ) A. B.t C.t D. 2t 8.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一木箱内装一铁球,木箱的内宽与高恰好与铁球的直径相等,当木箱自由下落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计空气阻力时,铁球对木箱下壁有压力 B.不计空气阻力时,铁球对木箱上壁有压力

大学《民族理论》论文——内蒙古四少民族简介

关于内蒙古“四少民族”在祖国历史上的作用的论述 我的家乡——内蒙古的“四少民族”由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组成,下面我将介绍这“四少民族”在祖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各自所发挥的作用: 一、鄂伦春族 1. 起源及历史简介: 鄂伦春族的祖先是森林人。到了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为“北山野人”,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鄂伦春”这一名称始见于清初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驯鹿的人,一为山岭上的人。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数为819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友。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 2. 鄂伦春族历史上以勇敢善战著称,他们在抗击外国侵略、保卫边疆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各地鄂伦春人与达斡尔、赫哲、满族等民族的人民对入侵者进行英勇的反抗。据《黑龙江志稿》等文献中记载,鄂伦春族士兵参加了雅克萨战役和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斗。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著名人物,如“从征台湾、廓尔喀皆有功”的阿穆勒塔等。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三省时,黑龙江瑷珲城军民进行了有名的瑷珲抗战,其中鄂伦春马队英勇无畏,给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在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人民英勇奋战,保家卫国,许多鄂伦春族战士如黄毛、元宝、宪扎布、孟才之、安得有等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鄂伦春人民还与当地各兄弟民族一起,不屈不挠地进行反抗封建主义的斗争。 日本投降后,在解放战争中,鄂伦春族青年纷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二、鄂温克族 1.起源及历史简介:

我国少数民族的衣着服饰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衣着服饰,生活习俗 汉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阿巴嘎蒙古族服饰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傣族男子服饰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僳僳族:身着民族盛装的僳僳族姑娘僳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不同地区的僳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白僳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黑僳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花僳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鄂温克族节日: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节日: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是只有3万人口的东北少数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从事畜牧业、农林业、饲养驯鹿业等生产经济活动。“鄂温克”是鄂温克语,其意义是“从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们”。鄂温克族有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阿涅”是“狂欢”、“喜悦”、“声势浩大”之意;“别”是指“月”,“阿涅别”合在一起表示“狂欢月”或“喜悦月”等概念。鄂温克族过“阿涅别”的日期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完全相符。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从腊月二十到三十,这10天中他们每天都有传统而特定的安排。如,腊月二十宰杀过年的羊,腊月二十一做各种野果酱饽饽,腊月二十二炸制用牛奶、奶油、野鸡蛋、白糖、面粉和在一起做成的腊月二十三全家人围在炉火旁祭火神,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五包羊肉冻饺子和牛肉冻包子,腊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腊月二十七打扫牛羊圈,

腊月二十八女的修饰发型,男的理发、剃胡须,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腊月三 劳和手艺的好机会。 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并永远造福于后代。 初一,天还没全亮之前,年轻人和孩子们穿戴新年服装到长者家里拜年、磕头,祝老人健康长寿。长辈们给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洁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护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们骑马或乘坐雪橇到远方的长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初六,基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初十五,每家都煮冻饺子吃,这意味着春节圆满而快乐的结束。

鄂伦春族的历史沿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鄂伦春族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元朝秘史》中有关“林木中百姓”的记载,就包括了鄂伦春族。从15世纪起,明朝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设的卜鲁丹河卫、古里河卫、脱木河卫、依木河卫,分别管辖着黑龙江以北的广大鄂伦春族地区。17世纪初,清朝统一全国以前,多次往征索伦部,到顺治元年(1644年)“黑龙江全境索伦诸部,皆称臣妾”(《朔方备乘》卷二),当时鄂伦春族隶属索伦部。 一、清朝时期 从17世纪40年代起,沙皇俄国开始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对鄂伦春族不断骚扰,迫使鄂伦春族同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以后被迫逐渐迁移到黑龙江南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专管黑龙江地区。在黑龙江将军下设立八城,号八部落,亦曰八围,鄂伦春族隶属八城之一的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廷对鄂伦春族统治的办法是:“其隶布特哈八旗为官兵者,谓之摩凌阿俄伦春,其散处山野仅以纳貂为役者,谓之雅发罕俄伦春。雅发罕鄂伦春有布特哈官五员分治,三岁一易,号曰谙达,谙达岁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毕来,奉命维谨,过此则深居,不可纵迹矣。”(《朔方备乘》卷二)摩凌阿(骑马者)即被编入八旗充当骑兵的鄂伦春人;雅发罕(步行者)即广大猎户,这两部分人均受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

元谋人的牙齿说明什么

元谋人的牙齿说明什么 元谋人牙齿的发现,对于整个古人类起源历史有着重要意义。那么,你知道其中的历史意义吗?下面是分享的元谋人的牙齿说明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对元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发现,其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呈铲形,切缘部分较为扩张,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 把这些牙齿化石与其他牙齿比较后,发现元谋人牙齿与“北京人”同类牙齿都呈铲形,它们基本形态极其相似,差异则微乎其微,远不及元谋人牙齿同南猿类型牙齿之间的差异。这一部分反映了元谋人与猿类接近,可能为纤细种南猿的后系,同时也反映了元谋人同“北京人”的血缘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出,以元谋人上中门齿为代表的原始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早期直立人类型的代表,同时可能属纤细种南猿的后系。元谋人形态上与北京人的不同处,正反映出元谋人的原始性,它处于纤细种南猿向直立人的过渡阶段。 知识拓展: 元谋人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

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元谋人历史发展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民间神话故事

鄂温克族历史鄂温克族民间神话故事 >鄂温克族有着许多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远古英雄的神话。它是鄂温克族先人的远古思维的反映,也表现了对于自然界的丰富想象和征服自然的美好的愿望。在鄂温克族神话中,往往在内容上同萨满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萨满说成是在人类初年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一则神话中说,在萨满出现之前,人和其他动物差不多,穴居野外,嚼食青草。那时,人类生存的大地只像一座小山那么大。后来,人间出了神通广大的萨满,才把大地拓宽了,使人和牲畜野兽区别开了。相传,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住着一个慈祥的白发老太婆,她是个巨人,有着硕大的乳房,人间的幼儿最初是由她哺乳长大的。她就是创世的萨满。在关于《尼桑萨满》的神话中,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巴日肯巴格其天神,他致力于用泥土捏人造物。有一天,泥土用光了。巴日肯巴格其天神发现在阿尔腾雨雅尔神龟的庞大躯体下还积存着大量泥土。可他心地善良,不肯伤害神龟。正在发愁之际,见到一个骑着白马、背着弓箭的巨人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飞驰而来,这就是尼桑萨满。尼桑萨满拉弓搭箭,射中了神龟,使神龟离开了伏卧的地方,仰面朝天。它的四只脚成了牢牢撑起苍天的支柱。而巴日肯巴格其从此有了无尽的泥土,使他造人造物的伟业能够延续下来。在关于自然现象的神话中,把风、雨、雷、火等自然现象,认为是由诸神主宰的,说刮风是大地边沿有个老太婆,手持一个很大的簸箕,每逢她扇动一次,地面上就刮风。关于雷和雨的来历,认为天上有个老公,手中有一面神鼓,每一敲鼓,便响起隆隆的雷声。天上有一条神

龙,身上有数不清的鳞片,每个鳞片盛有100担水,神龙抖动身子时,鳞片里便提下水来,成为雨。

2020下半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因特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下列关于因特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又被我们称为“新媒体” B、网络时代又被人们简称为“e时代” C、主页是一个网站上容纳信息最多的页 D、上网的网址应在浏览器的链接栏输入 【答案】B 【解析】A项,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因此因特网与新媒体并不是同一概念,该项描述错误。B项,“e时代”最初指电子(electronic)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e时代已经泛指整个网络时代,因此该项描述正确,当选。 C项,主页只是一个网站的起点站或者主目录,容纳的信息不一定最多,因此该项描述错误。 D项,上网的网址应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而非链接栏,因此该项描述错误。 2、货币的本质是()。 A、购买商品 B、充当交换物 C、充当投资物 D、充当一般等价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故本题选D。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答案】C 【解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的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

介绍元谋人的视频

介绍元谋人的视频 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生活在距今大概170万年的时代。下面是分享的介绍元谋人的视频,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元谋人的视频元谋人介绍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历史发展 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英文称: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发现过程 1965年,钱方、浦余庆等学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寻找化石。当时,他们在一位牧牛老人指点下,来到蚌村以西约1公里的山沟里寻找化石。下午5点钟时,一个人在一个土包下发现了云南马的化石,接着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中国56个民族中部分民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陈怡诺收整官方统计的数字是56个,他们分别是:汉族和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56个民族,但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仅一个云南省就报了100多个, 我是汉族的,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阿昌族

《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山岭上的人。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数为819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友。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历史上曾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与达斡尔、鄂温克族同被称作“索伦部”。 鄂伦春的称谓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正式形成的,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鄂伦春族自古就繁衍生息在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他们的先民据考证系生活于公元390年左右的大室韦人。鄂伦春人长期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和百发百中的射手,他们对各种野兽的习性和生话规律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狩猎经验,20世纪40年代他们还是一个带有原始公社残余的游猎民族,猎获物在部族内平均分配,保存着一些原始社会共同消费和平均分配的习惯,老、弱、伤、残者不但分到一份,而且还要多一些。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 鄂伦春族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是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两大山脉。大兴安岭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小兴安岭沿黑龙江上游斜向东南,山势平缓。绵亘千里的兴安岭上,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长着落叶松、红松、桦、柞、杨等耐寒树种和木耳、蘑菇、榛子、都柿等土特产品和药材。林中栖息着虎、熊、鹿、狍、野猪、貂、狐狸、野鸡等珍禽异兽。河里游弋着鲑鱼、鳇鱼等鱼类。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鹿,游猎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们才走出白桦林,走下兴安岭,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90年代,兴安岭全面禁猎以后,狩猎活动才渐渐退出他们的生活。 鄂伦春族具有独特风格的房屋建筑有“仙人柱”和“奥伦”。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 ?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 ? ? 元谋猿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北京猿人 ?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元谋古人类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是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由山东菏泽交通集团控股的云南凤凰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优据魅力独具的云南楚雄自治州元谋县城西部的凤凰山上,东临成昆铁路(热水塘村),南抵元双公路,西以普登河、勐岗河为界,北至普登村,规划面积 2.7万亩,其中核心区5258亩,总投资85亿元。

项目开发思路为:抓住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发建设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对元谋人及其文化的挖掘、保护、展示和开发。通过建设一个文化景区、一个旅游小镇、一个休闲度假区、一个热坝田园山谷休闲区,打造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新城、国家A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渡假区。将古人类遗产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多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古人类文化的吸引力,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开发面向中高端市场、相互紧密联系、文化含量较高的集文化体验、科普探奇、温泉度假、养生度假、避寒度假、运动休闲、农业观光、商务会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古人类体验旅游区、中国内陆冬季度假首选地。 项目规划建设四大功能片区,即世界源境文化探奇区、五洲小镇综合服务区、龙山云岭温泉度假区、热坝田园山谷休闲区。项目总体定位为中国滇中区域首个深度主题娱乐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世界源境文化探奇区: 以人类进化历程为主题,塑造人类起源、生存漫步、劫后余生、现代文明、末日拯救5大娱乐版块,营造奇幻、趣味、惊险、美 妙、恐惧5种独特体验氛围,规划建设世界古猿实验室、东方人类共

祖祭坛、世界古猿谷、自然灾难体验馆、迷情伊甸园、末日游戏体验中心等项目,打造世界祈福平台,汇天下为一大家,感受同祖同宗的“血脉感”。建成后具有世界最奇幻的古人类起源文化园——世界古猿谷和世界最高的古人类雕塑——“元谋人”雕塑。 五洲小镇综合服务区: 以元谋人独特远古人类文化元素为主题,塑造旧石器时代情景式度假体验,打造集商业、餐饮、娱乐、温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主题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狂欢岛商业街、部落剧场、土林公园、石器时代、远古亲子高尔夫、凤凰社区、凤泉大酒店、凤仪精品酒店群等项目。 龙山云岭温泉度假区: 主要提供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生态居住等综合功能,打造集旅游、度假、医疗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养老度假区。规划建设悬崖温泉酒店、摩诃菁英俱乐部、健康中心、洞穴式特色趣味养生套房、特色独栋酒店休憩区、酒店式公寓等项目。建成后具有世界最惊险的温泉—猿臂悬崖温泉酒店。 热坝田园山谷休闲区: 依据其元谋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庄园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成集农业种植与历史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和农业示范等多个功能有机结合的农业种植观光休闲园。规划建设建设古人石制工具展示区、狩猎区、露营区、原始农业工具制作体验区、土林景观区、原始种植业畜牧业展示区、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展示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精准农业示范区、开心农场区等旅游景点区。建成后具有世界最美丽的热坝农业区——冬早蔬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