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栽培学2010年考研真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栽培学2010年考研真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试题附在试卷内交回)

科目:817经济林栽培学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说明:以中文名称为准,英文名称仅供参考)

1、无公害栽培(Free-pollutant cultivation )

2、假植(Temporary planting )

3、根外追肥(Foliage top-dressing )

4、计划密植(Designed crowded planting )

5、免耕法(Nontillage system )

6、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 temperature )

7、生理落果(Physiological fruit drop )

8、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 )

9、自花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 )

10、花粉直感(Xenia effect )

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0分)

1、提高经济林光合产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克服经济林大小年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3、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生理因素有哪些?

4、经济林宜林地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果用经济林配置授粉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环割的技术原理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7、经济林主要整地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三、论述题(共3题,第1题必答,第2、3题任选1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林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必答题)。

2、以一个树种为例,试述当前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和技术策略。

3

、谈谈你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并提出充分发挥经济林生态效益的技术途径和理

经济林栽培学试卷T

经济林栽培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 2.生命周期:经济林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至衰老死亡的全部过程。3.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一般经济林木的LAI在3-6范围内比较合适。 4.经济林设施:是指人工建造的、用于栽培经济林树种的各种建筑物,又叫保护地设施。 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二、填空(每空1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划分的五大林种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我国3大淀粉种子板栗柿子枣。 3.我国4大木本油料种子油茶核桃乌桕油桐。 4.经济林树种的叶片大致可分为2类:单叶复叶。 5.经济林苗木繁育可分为实生苗繁育和营养苗繁育。 6.决定经济林分布的影响因素有气候因素经济林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古地质地理和气候变迁人为干预 。 三、选择题(不定项,每题1分) 1.下列哪种不属于淀粉类树种(D)。 A.板栗B.枣树C.柿树D.核桃 2.依据芽在枝条的上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ABC)。 A.顶芽B.侧芽C.不定芽D.休眠芽 3.下列哪些是喜光树种(AD)。 A.板栗B.八角C.棕榈D.油茶 4.下列哪种树种抗旱能力最好(A)。 A.核桃B.苹果C.梨树D.枇杷

5.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的生长周期包括哪几个时期(ABD)。 A.童期B.成年期C.中年期D.衰老期 6.不属于经济林木的昼夜生长周期影响因素的是(D)。 A.温度B.植物体内水分状况C.光照D.大气状况 7.经济林木各器官的相互关系有(ABD)。 A.地上部分于地下部分的关系B.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C.干形与冠幅的关系D.各器官间的相互作用 8.矮化密植的途径有(ABCD)。 A.利用矮化砧木B.嫁接矮化品种 C.矮化栽培技术D.培育矮化品种 9.下列哪项措施不能防止落花落果(D)。 A.栽培授粉树B.虫媒花在开花期放养蜜蜂 C.开花前适当施肥D.开花时遮荫处理 10.属于芽接的是(C)。 A.切接B.舌接C.嵌芽接D.根接 四、判断题(每题1分) 1.主茎的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生态环境影响着经济林的分布、生长和发育;但经济林不能影响它的环境。() 3.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叶群体称叶幕。() 4.整形是通过修剪完成的,修剪是在一定树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5.在果实催熟时,应在果实还未成型之前用激素处理。() 6.南种北移会导致生长期延长,推迟休眠。() 7.忌地性是指在同一林地连续栽种同一树种,植物往往表现生长不正常,生长慢,结果晚,严重的则早衰甚至死亡的现象。() 8.乙烯利是天然植物激素。() 9.冷害是经济林木在越冬期间,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时造成的灾害。() 10.根系在年生长周期内没有自然休眠现象。() 五、简答题(每题8分) 1.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2.整形、修剪的作用? 3.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如何解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毒问题? 六、问答题(13分) 试述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专业:茶叶科目:茶树栽培学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开展)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鳞叶、鱼叶、真叶)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5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腋芽一片叶片一个短茎”。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树林大生长差、生态条件不适、群体结构紊乱) 5、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旱害) 二、选择题(10分) 1、茶树的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A) A、定芽和不定芽 B、顶芽和腋芽 C、冬芽和夏芽 D、生长芽和休眠芽 2、插穗一般是选择(B) A、未成熟的枝条 B、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

C、两年生的枝条 D、已老化的枝条 3、茶树的哪些器官是营养器官(A)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根、茎、花 D、花、果实、叶 4、茶园耕作深耕在哪几个月份进行(D ) A、1-2月份 B、3-4月份 C、5-6月份 D、7-8月份 5、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有(C ) A、喷灌和漫灌 B、滴灌和沟灌 C、沟灌和漫灌 D、渗灌和滴灌 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产季节的浅耕(C ) A、春茶前的耕锄 B、春茶后的浅耕 C、秋茶后的耕作 D、夏茶后的浅锄 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插穗发根的环境因素(C ) A、湿度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8、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道路系统的设置 B、排蓄水系统设置 C、茶园地块划分 D、栽培授粉树 9、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C ) A、茶芽枯病 B、茶白星病 C、灰斑病 D、茶饼病 10、对茶树的需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营养的连续性 B、营养的分散性

河南科技大学期末考试批次专业:土木工程(专升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

科技大学 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2001-土木工程(专升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升本) 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本题 2.0分)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2 2. (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描述是Internet比较恰当的定义?( )(本题2.0分) A、一个协议 B、一个由许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C、OSI模型的下三层 D、一种部网络结构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 2 3. (单选题) Internet上,访问Web信息时用的工具是浏览器。下列( )就是目前常用的Web浏览器之一。(本题2.0分) A、Internet B、Outlook C、Yahoo D、FrontPage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2 4. (单选题) 计算机病毒程序没有文件名,是靠( )识别的。(本题2.0分) A、长度 B、标记 C、特征码 D、症状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2 5. (单选题)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本题2.0分) A、存储管理、设备管理、运算器管理、处理器管理 B、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器管理 C、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 D、存储管理、设备管理、程序管理、处理器管理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2 6.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回收站的正确说法是( )。(本题2.0分) A、回收站可以暂时存放硬盘上被删除的信息 B、放入回收站的信息不可恢复 C、放入回收站的信息不能清除 D、回收站可以存放软盘上被删除的信息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川农)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1:2 章: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种质资源:含有种质并能够生产种质的所有经济树种的繁殖材料,包括经济树种的种子和各种类型的繁殖器官或组织。 经济林品系:从某一经济树种栽培品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或性状分离产生的新类型,以及在品种培育过程中,通过对自交:杂交或其他育种方式培育的后代进行多代单株选择而获得的新类型。 经济林品种:在一个经济树种种内,具有来源相同:特有性状一致:以一定繁殖方式能保持遗传特性稳定:具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经过正常育种程序培育并通过相关部门审定的一群栽培植物,是一类可直接应用于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经济林种质资源。 第3 章: 经济林的生命周期(年龄时期):指从卵细胞受精产生合子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直到衰老、更新、死亡的全部过程。 幼树期:指经济树木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或开始受益的这段时期。 初产期:指经济树木从第一次开花结实(或受益)到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最高)为止所经历的这段时期。 盛产期:指经济树木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高峰)的这段时期。 变产更新期:指经济林树木生长势开始逐渐减弱,产量逐步下降,直至几乎没有经济产量为止的这段时期。 经济林的年生长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顶芽:着生在枝或茎顶端的芽 侧芽:着生在叶腋入的芽 定芽:顶芽和侧芽均着生在枝或茎的一定位置上 不定芽:从枝的节间、愈伤组织或从根以及叶上发生的芽 叶芽:萌发后只长枝和叶的芽 花芽:萌发后形成花或花序的芽 混合芽:萌发后既开花又长枝叶的芽 休眠芽:芽形成后,不萌发的芽 活动芽:芽形成后,随即萌发的芽 隐芽(潜伏芽):有的休眠芽深藏在树皮下若干年不萌发 芽的导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 芽的萌芽力:树木叶芽萌芽能力的强弱 芽的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 芽的早熟性:有些树种在当年形成的树梢上就能连续形成二次梢和三次梢的特性 芽的晚熟性:另一些树,当年形成的芽一般不萌发,要到第二年春才能萌发抽梢的特性。 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

茶树栽培学试卷题库

二、名词解释 1.纯茶园生态系统; 2.活动积温; 3.无公害茶; 4.有机茶; 5.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 6.低产茶园; 7.单轴分枝; 8.合轴分枝; 9.茶树有性繁殖;10.茶树无性繁殖;11.生理需水;12.生态需水;13.生物覆盖;14.茶树枝条的异质性; 15.轻修剪;16.定型修剪;17.寒害;18.冻害;19.根外施肥; 五、问答题(包含论述) 1.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 2.茶树新梢生育有哪些规律? 3.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哪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工作? 4.光强对茶叶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 5.茶树喜酸的原因是什么? 6.请分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论依据。 7.试述茶树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 8.进行茶树品种搭配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好品种搭配工作? 9.简述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10.何谓无公害茶园?无公害茶园建设有哪些要求? 11.试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如何改造低产茶园? 12.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 13.采取哪些措施可实现茶园保水? 14.茶园施肥应遵循哪些原则? 15.如何解决茶园有机肥不足的问题? 16.有哪些茶园土壤覆盖形式?如何应用? 17.试分析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如何改良? 18.试分析茶园土壤有机质贫化问题,如何改良? 19.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 20.各种修剪方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21.简述茶树产生寒、冻害的机理及其防御技术。 22.试述有机茶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 23.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概念和异同点。

24.试述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其掌握的方法? 25.怎样做到依树龄、树势留采叶? 26.怎样运用茶树栽培措施调节茶叶采摘的洪峰? 27.茶园水分散失的途径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实现茶园保水? 28.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 29.修剪对茶树生育及体内代谢带来怎样的影响 30.修剪对茶树树冠培养起哪些作用?

河南科技大学444操作系统试题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是对(①)进行管理的软件 A.硬件 B.软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2.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②) 时间处理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3.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③) A、等待一事件 B、被选中占有处理器 C、时间片用完 D、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4.对资源采用按序分配策略能达到(④)的目的。 A.预防死锁 B.避免死锁 C.检测死锁 D.解除死锁 5.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存储管理方案是(⑤) A.单一连续分配 B.固定式分区分配 C.可变式分区分配 D.分页存储管理 6.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⑥) A.进程 B.系统调用 C.库函数 D.B和C 7.(⑦)是操作系统中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A.SPOOLing技术 B.虚拟存储技术 C.覆盖与交换技术 D.通道技术 8.中断发生后,应保留(⑧) A.缓冲区指针 B.程序状态字(PSW) C.被中断的程序 D.页表 9.使用磁带保存文件时,文件只能组织成(⑨) A.顺序结构 B.链接结构 C.索引结构 D.上述三种都不可以 10.位示图方法用于(⑩) A.进程的调度 B.盘空间的管理 C.文件的共享 D.进程间的通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批处理系统不允许用户随时干预自己作业的运行. 2.请求段式存储管理中,分段的最大尺寸受主存空间的限制. 3.在分时系统中,响应时间≈时间片×用户数,因此为改善响应时间,常用的方法使时间片越小越好. 4.使用P,V操作后,可以防止系统出现死锁. 5.信号量的初值不能是负的. 6.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但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7.缓冲区的设置与管理使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得到改善,但并不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8.OS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子进程, 所以创建子进程的原语是在用户态下完成的. 9.虚拟存储器是一个假想的存储空间,因而这个地址的大小是没有限制的. 10.操作系统提供文件系统服务后,用户可按名存取文件,故用户使用的文件必须有不同的名字.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请说出三种预防死锁的方法,并解释。 2.什么是系统功能调用?系统调用和一般用户调用有什么区别? 3.试说明分页系统中,由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化过程。 4.试说明I/O控制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5.一个文件系统的物理结构是顺序结构,其在逻辑上是否可以实现索引结构, 如何实现? 四、综合题(每题15分,共90分, 要求写出解题步骤) 1.如图1所示, 方框表示资源类别,小方框表示同种资源, 圆形表示进程, 从资源指向进程的箭头表示该资源被进程拥有,从进程指向资源的箭头表示进程申请该类资源。如对P1进程,P1进程拥有r1和r2类资源各一个并申请另一个r2类资源。在下图情况下会不会产生死锁。为什么?如果P4再申请r1资源会不会死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经济林栽培学2013期末试题

1.经济林栽培:指经济林木的生产过程,包括从经济林育苗开始,经过造地造林,抚育管理到收获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2.花芽分化临界期:生长点对内外条件反应都敏感的时期 3.单性结实:不经过授粉就可以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的现象,如香蕉、磨盘柿、无花果) 4.物候: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行为组织结构,外部形态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5.芽的异质性:枝条或茎上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形成时期、环境因子、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势及其他特性上存在差异 6.层性:是顶端优势与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7.垂直优势:由于枝条和芽的着生方位不同而出现的生长势差异 8.经济林栽培学:是以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实用科学。 9.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从外部施于植物,在较低浓度下,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物质的一些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通称。如2,4-D、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矮壮素、乙烯利 10.孤雌生殖:不经过授粉受精就可以形成种子的过程 1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 12.花芽分化: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13.单性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的现象,如香蕉、磨盘柿、无花果 1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15.自花结实:同一品种的花粉给同一品种雌蕊授粉,并可以结实 问答题 1.怎样利用经济林木的花芽分化理论指导经济林栽培? 选择优良品种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可减少病虫害,管理少,生长快 科学的肥水管理 合理修剪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光环境,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关系 疏花疏果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关系持续稳产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成花 2.经济林木的枝条生长有何特性,如何利用这些特性? 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常抑制其下部侧芽的发育,表现上部芽萌发早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 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ft茶目ft茶科ft茶亚科ft茶族ft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 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 个,无性系品种79 个。省级审定品种120 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ft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二、选择题(10 分)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经济林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厂原材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3.发展经济林意义:(1)是种植业最旺盛的经济增长点;(2)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4)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我国发展概况:面积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树种、品种多样化;储藏加工能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增加。 5.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2)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3)经济林产业化过程低,第二第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低下;(4)经济林总体发展水平不高;(5)管理体制不顺。 6.我国发展潜力:市场需求潜力大、可供发展的土地资源面积大、科技潜力大、群众发展经济林的内在积极性高涨。 7.发展趋势:适生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矮化密植;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无公害化;产品优质化;储运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旅游观光。 8.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3)充分利用土地,开展多种经营,多用途、多方面开发利用;(4)家生野生同时利用,广生生产门路。 9.经济林树木分类:果品类、木本油料类、香料调料类、饮料类、木本中药类、农药类、树脂树胶树漆类、料染料类、纤维类、栓皮活性类软木类、放养类、森林蔬菜类、淀粉类、色素皂素及维生素类。水果亚类:柑橘、香蕉、苹果、葡萄;干果亚类:核桃、板栗、柿子、枣;杂果亚类:山楂、杏、李子、樱桃、无花果、石榴、猕猴桃。食用木本油料亚类:油茶、核桃、油橄榄、香榧、油棕、文冠果、榛子;工业木本油料亚类:油桐、乌桕;香料亚类:山苍子、桉树、樟树、花椒、八角、松树、柏木、玫瑰;调料科亚类:八角、花椒、桂皮。 10.影响经济树木分布的因素:气候条件;地质和地貌;土壤条件;植物本身的适生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人为的干预作用。 12.经济林区划的意义:为了解决缺乏全国统一的经济林树种、品种的栽培区划。 13.中国经济林区划分为4级:第一级为气候带,第二级为干湿区,第三级为亚区,第四级为小区。 14.经济林栽培区划:在研究经济林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对经济林的地理分布进行区域划分,为开展经济树木的引种驯化、指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5.经济林区划的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生态经济规律、协同性规律)、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环境的空间结构的原则。 16.生长:是指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是量的变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增大体现出来的。 17.发育:是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是质的变化。 18.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指经济树木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幼年期)、结果始期(始收期)、结果盛期(盛收期)、结果衰退期(收获减退期)、衰老更新期。 19.年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变化。 20.向心更新:徒长枝形成的树冠同样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的规律形成的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使得优势部位逐渐下移。 21.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根具向地性,茎具背地性。 22.离心秃裸:以离生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3.物候期:经济林每年都会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如萌芽、展叶、抽枝、开花、结果、落爷休眠等现象。 24.物候期的划分:萌芽期、展叶期、抽稍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变色期、落叶休眠期。 25.物候期的特点:顺序性、重演性(重叠性)。 26.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1)营养生长期: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为止。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中心,树体离心生长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据的生长空间迅速扩大。措施:保成活、土肥水管理;促生长、幼树整形。(2)结果

li茶树栽培学复习资料

骨干枝:主要由一、二级分枝组成,其粗度是影响茶树骨架健壮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产优质树冠要求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均匀。 生产枝: 叶面积指数: 茶园覆盖度: 茶树的三基点:茶树三基点温度分别指茶树生长能承受的最低临界温度、最高温度和茶树生育最适温度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茶树品种耐低温的表现,一般把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温度限定为-8~-10℃,大叶种-2~-3℃;生存最低界限气温:小叶种-8~-10℃,乔木型-6℃左右,茶树生物学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茶树生育最适温度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的温度,多数品种为20℃~30℃ 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过程:合子→茶籽及插穗→茶苗→根深叶茂的茶树→衰老→死亡。茶树的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茶树的活动积温:茶树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 生态茶园:一种人工群落,以茶树为主,因地制宜地配置林木、果树、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从而从而构成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无公害茶园: 1、简述我国茶树栽培发展的历史? 2、我国茶区怎样划分?简述四大茶区气候条件、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 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3、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科、属、种)?茶树的学名? 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4、茶树的树型分为?茶树的树冠因分枝角度不同树姿分为?茶树的分枝方式? 5、茶树新梢生长的基本规律?新梢生长、休止周期性的主要原因? 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

河南科技大学期末考试编译原理试卷及答案

河南科技大学电信科卷A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不同的编译程序关于数据空间的存储分配策略可能不同,但大部分编译中采用的方案有两种:静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而后者又分为(1) 和 (2) 。 2. 规范规约是最(3)规约。 3.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划分为5个阶段:词法分析、(4)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及(5) 。另外还有(6)和出错处理。 4.表达式x+y*z/(a+b)的后缀式为 (7) 。 5.文法符号的属性有综合属性和 (8)。 6.假设二位数组按行存放,而且每个元素占用一个存储单元,则数组a[1..15,1..20]某个元素a[i ,j]的地址计算公式为(9)。 7.局部优化是局限于一个(10)范围内的一种优化。 二. 选择题(1-6为单选题,7-8为多选题,每问2分,共20分) 1. 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一组非终结符,一个( ),以及一组 ( )。 A . 字符串 B . 产生式 C . 开始符号 D . 文法 2.程序的基本块是指( )。 A . 一个子程序 B . 一个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语句 C . 一个没有嵌套的程序段 D . 一组顺序执行的程序段,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中,递归下降分析法属于( )分析方法。 A . 自左向右 B . 自顶向下 C . 自底向上 D . 自右向左 4.在通常的语法分析方法中,( )特别适用于表达式的分析。 A . 算符优先分析法 B . LR 分析法 C . 递归下降分析法 D . LL (1)分析法 5.经过编译所得到的目标程序是( )。 A . 四元式序列 B . 间接三元式序列 C . 二元式序列 D . 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6. 一个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描述一个语言的文法是( )。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学习重点1-田晶

章节学习重点:(此为我按照老师画的重点于考试前自己总结,再结合两套试卷复习,考试没有任何问题O(∩_∩)O) 第一章:绪论 1、五大林种:用材林(Timber forest)、防护林(Production forest)、经济林(Economic forest)、薪炭林(Fuelwood forest)、特殊用途(Special use forest) 2、什么是经济林? 经济林就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调料、饮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林木。 Economic forest refers to the forest which the main purpose 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ruits and nuts, edible oils, beverages, spices,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3、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①It is the necessity for life use and for industry use; ②poverty relief,prosperity the market and economy; ③It is raw material for export. (此处为老师课堂上翻译的,与试卷答案有所不同,老师说关键词写出即可,不看语法) 第二章:经济林分类与栽培规划 1、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2资源分散,分布不均 ○3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2、经济林的分类: 根据果实解剖结构,可将经济林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和柑橘类。 According to the anatomy structure,the fru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rupe ,berry ,pome ,nut ,and orange。 3、经济林的分布: ○1气候因素决定了经济林木大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同时对小的局部区域的分布产生影响 ○2经济林木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对其分布产生巨大影响 ○3古地质历史和气候的变迁也影响着经济林木的分布 ○4人为的干预作用 第三章:生态环境对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由各个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经济林的生态环境,是指经济林所生存的地点(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周围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地貌因子、生物因子 此处应牢记这四个因子的英语表达,11级学生考试的选择题有,并且是多选。 第四章:经济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生长: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只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2、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从细胞水平看,发育是细胞机能的转化

茶树栽培学题库

1茶树的植物界地位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2由于茶树品种分枝习性不同,茶树的树姿可分为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3种类型。 3茶芽的萌发生长与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等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 4茶氨酸是在茶树根部由茶氨酸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乙胺反应合成,然后通过枝干送至叶部,并积累在叶中。(茶树根部) 5高产茶园的树冠覆盖度应达到80%以上,叶面积指数以3~4为宜。 6一般认为,茶树的生物学零度(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左右。 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蓝光为短波光,有利于茶树代谢和形成。(氮代谢、蛋白质或氨基酸) 8福建茶区土壤的有效钾和镁含量常明显偏低。施用钾、镁肥可提高乌龙茶的产量。 9茶园土壤外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气沉降物污染、施肥污染和农药污染。10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个因素。 11茶树根分泌的物质中,多酚类和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12与乔木型茶树比较,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13通常把茶芽萌动后展叶的嫩梢称为新梢。 14茶树的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15茶树的一生,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幼苗期、幼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 16茶树幼苗出土后,其叶展开,进入双重营养阶段,营养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子叶,另一方面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17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代谢,故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物质或茶多酚积累较多。18茶树枝条的下端与上端存在着阶段发育的异质性,下端就其生长年龄来说是,而阶段发育相对。(较老、较幼) 19茶园营养诊断包括土壤营养诊断和植株营养诊断。 20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在80cm 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有机 质含量高,土壤pH多在 4.5~5.5或5.0左右。 21茶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有: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滴管根区导灌等。 22幼年期茶树的采摘原则是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23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 24茶树的树型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等3种类型。 25茶籽萌发过程必需的3个基本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26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500mm 左右。茶树在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 2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橙光偏长,有利于茶树代谢和的积累。 (碳代谢、碳水化合物或茶多酚)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总结

考试成绩构成:卷面(70%)+实验(20%)+平时(10%) 考试题型:1、填空题(20分)(20空) 2、单项选择题(20分)(10题) 3、名词解释(20分)(4个) 4、简答题(20分)(3个) 5、计算题或者应用题(20) 填空题: 信息的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非零和性、增殖性 系统的特点: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②、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系统的结构。 ③、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一般都具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系统的分类: ①、根据复杂程度可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②、根据系统的自然性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③、根据系统的抽象程度将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④、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⑤、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信息系统的特点: 1、信息系统是一种“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3、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4、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 决策过程模型:决策科学先驱西蒙(Simon)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1、情报收集2、方案设计3、方案抉择 决策问题的分类: 1、从决策的重要性来看,可将决策问题分为:(1)战略决策(2)战术决策(3)业务决策 2、从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将决策问题分成:(1)结构化问题决策(2)非结构化问题决策(3)半结构化问题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纵向和横向):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可以从两方面看,一个是纵向管理职能,一个是横向的管理层次。 从纵向管理职能来看,主要就是涉及到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 从横向的管理层次看,有战略管理、战术管理、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 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 逻辑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 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和网络结构。表(线性结构)和树(非线性结构)是最常用的两种高效数据结构,许多高效的算法可以用这两种数据结构来设计实现的。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5大功能):1、资源共享2、网络通信3、分布处理4、集中管理5、均衡负荷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语法。规定如何进行通信,即对通信双方采用的数据格式、编码等进行定义 2、语义。规定用于协调双方动作的信息及其含义 3、时序。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 由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二进制传输、链路层-接入介质、网络层-寻址与路由、传输层-端到端连接、表示层-数据表示、应用层-网络应用 TCP/IP参考模型4个层次: 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网络接口层 数据组织的四个层次: 从层次上看,数据组织包括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四个层次;从方式上看,数据组织包括文件组织和数据库组织两种方式 文件的组织方式: 主要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散列文件三种 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P105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指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新奥尔良法的的四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实体集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常见的战略规划的方法: 主要是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其他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 /MA)、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charg out)、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在此,我们只介绍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这两种最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诺兰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论,之后经过实践的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又于1979年将其调整为六阶段论。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5、经济实用性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1、“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2、“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3、综合开发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