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范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Introd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moral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students' characters and values.Body:1.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qualities: Through English class activities, teachers can instill virtues such as honesty, respect, and empathy in students.2. Enhancing students' moral cultivation: By discussing moral dilemmas and ethical issues in English lesson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ight and wrong.3. Inspiring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nglish class projects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tributing to society.4. Advocating a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By encouraging perseverance, collaboration, and a growth mindset in English lesson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strong work ethic.5. Fostering students' teamwork spirit: Group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in English class can promote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mong students.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essential for nurturingwell-rounded individuals. Teachers can enhance this integration by incorporating moral dilemmas, values clarification,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to their lesson plans.【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品格、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学习态度、团队合作、重要性、融入教学。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6篇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6篇篇1一、引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英语学科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篇总结将围绕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全球视野。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英语学科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翻译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塑造正确价值观:通过德育渗透,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到积极的价值观,如尊重、诚信、责任等,这些价值观将伴随他们成长,并影响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人物传记、文化差异、社会习俗等。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2.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进行语言学习和德育体验,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3. 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如英语角、文化交流节、国际电影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尊重他人品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1. 德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不够深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
建议教师应加强德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
2. 缺乏系统的德育评价体系:目前小学英语学科缺乏一套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德育成果。
建议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
3. 教师德育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德育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德育渗透的需求。
建议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能力。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推荐3篇)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推荐3篇)【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第1篇】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继往开来。
1、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
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因为本学期刚刚调到小学接触英语教学,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所以,在开学第一天,我就拿着课本去向两位老教师去请教课文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情况,学习她们的方法。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特别是第一次月考后,我校举行的英语教研活动,从中我从每位老师那都学到了好的经验和做法,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而且,学校还经常会给我们提供各种机会,让我们“走出去”,或将名师“请进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能力。
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期作业习惯较差的学生有:王卓颐、边明航、倪博业等,对于这些同学我及时检查,课后适当讲评,效果不错。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小学英语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德育论文小学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既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逐步掌握英语的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也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发思维、发展个性的过程。
小学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小学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出的培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小学所有学科中英语对孩子的德育渗透绝不亚于语文以及品德与社会,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争取不仅教学,更要育人。
另外,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全的道德体系,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亲身投入德育教育的实践当中。
再者,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基础教学环节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课内外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时刻渗透德育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培养,渗透德育,让孩子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1、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如今,应试教育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重要标准。
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更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将智育和德育分割开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学生“高分低品”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人格障碍、社会不良现象纷纷出现在青少年当中,这些都在给我们的社会和老师敲警钟。
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也要育人,应清醒地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改变“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一批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2、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善于发挥其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德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有谈论家庭、学校、问候语、时间、饮食等多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源泉,展现出了很大的可行性。
3、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本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德育渗透,将知识传授和品德教育相兼容,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渗透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自古皆然,但在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当中渗透品德教育似乎有点牵强,其实,只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挖掘,反复揣摩,就不难发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素材,它们就象美丽的宝石隐藏在abc等诸多字母的背后,一旦被开采发掘出来,加以利用,就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熠熠生辉。
关键词: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及效果实施后反思一、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施背景。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那么在小学英语中如何渗透德育呢?通过六年级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独到的优势。
二、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自古皆然,但在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当中渗透品德教育似乎有点牵强,其实,只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挖掘,反复揣摩,就不难发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素材,它们就象美丽的宝石隐藏在abc等诸多字母的背后,一旦被开采发掘出来,加以利用,就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熠熠生辉。
1.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每篇对话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他们纳入教学目的,有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及良好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英语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本文将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德育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德育的渗透还可以在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上体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英语角、英语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意义,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团队合作态度和价值观。
四、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德育的渗透还可以在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上体现。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培养自律、坚韧、守信、友善、勤奋等良好品德和习惯。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第1篇示例: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工具,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我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在教学中,我注重设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达,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我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意义和积极价值观的英语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会选用一些关于友谊、团结、助人为乐等主题的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友爱互助的价值观。
我也会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礼貌和互助精神。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会不断强调学生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培养他们的宽容和关爱之心。
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也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入手。
在英语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英语学习中发现和表达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会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各种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互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认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
在英语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我会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的短片和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并理解各种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和管理情感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全面、有计划地进行。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篇)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二、主要原则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
“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力求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目标控制。
“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继续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一个观念、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
“有机”,即选择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为突破口。
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主要途径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
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2.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切忌长篇大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著名教育家但丁说过:“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从小道德的缺陷永远弥补不了”。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两纲”的贯彻实施是育人的根本大计,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课堂教学是知与情并重的载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教育要求下学会知识并且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方面的学习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任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
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实施了一些有关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教学:一、以教材为载体,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为了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我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道德知识、观念是抽象的,直板的进行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更谈不上理解运用,因此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
例如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
当我教授到4AM3U1的Numbers 11-20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画树、画花、画草……,将黑板布置成一个大森林。
“森林”里有鸟、有动物的家等等。
有一天,小白兔生病了,小动物们都来探望它,然后逐一呈现动物:小猫来了,来了几只?“How many cats are there?”学会数词11。
紧接着出示手里拿着12个气球的小狗,提着一篮装满13只苹果的篮子的小猴,以及鼻子上卷着14只香蕉的大象和爬行了几小时才到小兔家的15只小蚂蚁。
然后请学生表演这个故事。
在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一幅充满关爱、温馨的画面一次次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
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学会了数词11-20,而且还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大自然的美,从而在心底自然涌现出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关心身边的每个人等一系列情感,对德育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以生活文化为载体,深化知识的生活教育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
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如4AM3U3的Public Sign向学生介绍了几个公共标志用语,并用Don’t……进行了解释。
在教学中如果用看图交际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将这一课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他们所看到过的的标志用语。
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标语,还在小纸条上记下来。
在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记下的标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写在黑板上,一起学习。
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6句话,还将No littering. NO parking. Don’ttouch. Keep off the grass. Be quiet. 等十多句标志用语都说得很熟练,甚至学生们一起为班级制定了班级规则:Don’t run in the classroom.等。
有时当他们走过这些标志用语牌时,都会兴致勃勃地读出来。
这是对德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将英语的工具性、交际性、生活化等功能系统地组织成一条教育链,达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以德育教,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发展。
三、以拓展课为载体,拓展课堂德育生活化英语老师如何上出拓展课的特色,一直是我探究的一个问题。
在课堂上我尽量避免采用“满堂灌”的长篇说教方式,而是发挥英语老师的特长组织交际活动,争取有效的开展一堂能让知识结合生活的拓展课。
在对学生进行热爱自己家乡、爱校、爱集体的教育时,我根据所学句型Where do you live ? I live in Shanghai. Shanghai is beautiful. What can you do for Shanghai? 让学生通过交际互相了解为建设上海美丽的环境作出一点小贡献。
学生们积极发言:clean the classroom, sweep the floor, 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 pick up paper o n the playground…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他们身边许多细心且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同学,大家都深受感动。
这样的拓展课没有大道理的教育,而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使他们感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虽然力量微小,但只要处处留心,愿意为集体服务,同样也能做出让人尊敬的事情,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关爱之心悠然而生。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忽视对学生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有时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忽视德育教育的过程,易形成急功近利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
我感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
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
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
要把“听”放在首位。
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
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
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
二、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
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
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
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我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让学生在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兴趣,使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从而有过硬的本领和健全的个性,成为真正的人才。
段海燕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
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
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