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 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诗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歌
情
感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2、在考试中,能帮助学生回答诗词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重点:四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难点:在考试中帮助学生回答诗词鉴赏题中有关思想感情的考题;准备:多媒体、音响、测试卷等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古典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古人写诗“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我们的考试中,考到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题,也是比比皆是;如2014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2014南充市中考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二、四看法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当中,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是纷繁复杂的,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呢我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个“四看法”;看标题看意象看作者看关键句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春夜喜雨——诗歌抒发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喜送孟浩然之广陵——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惜别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2、看意象我们先看一下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见床前之明月,疑为是霜,为确定是否是月光而望月,却突然变为对故乡的思念;因为月这个意象,勾起了他的乡愁;月是故乡明;如:诗中出现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3、看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的一种原则;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的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因此,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对了解古诗词的思乡感情是至关重要的;如:李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陆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4、看关键句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歌中的关键句有时也称主旨句,篇中眼;是表露诗词意蕴的窗口,是诗词中最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不畏生死、舍身成仁的气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不开心颜;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三、真题练习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四、总结1、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正确概括主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通过“四看”把握诗歌情感的要点,希望这堂课的学习能让你们在做情感分析类题目时少走弯路;2、多积累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泛观而博取,熟读而精思”,多读、多看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掌握了以上基本的方法后,还应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感悟,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赏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本文将提供一个高中生诗歌赏析课的教案范本,以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感受语言的魅力。
首先,教案的目标应该明确。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包括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并能够通过赏析诗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将这些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例如,可以从古诗词中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也可以从现代诗歌中选择一些风格鲜明、意境深远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诗歌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的形式特点等,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然后,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写作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创作诗歌。
此外,教学步骤要清晰。
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讲解、学生活动、总结反馈。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播放相关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新课讲解部分要详细阐述诗歌的特点和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学生活动部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总结反馈部分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要全面。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励他们在诗歌学习上不断进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赏析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赏析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
2. 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价值观念的传递。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2. 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猜测诗歌内容。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疏通字词:(1)学生自主翻译诗歌,解决字词释义问题。
(2)教师讲解难点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4. 理解句意:(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把握诗歌主题。
5. 分析诗歌:(1)学生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2)教师点评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6. 情感把握:(1)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教师总结诗歌的价值观念,传递正能量。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鉴赏文章。
9. 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背景创作背景诗歌内容诗句解析诗歌特色艺术特色情感内涵诗人的情感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情感分析教案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情感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鉴赏,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2.分析诗歌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诗歌鉴赏的主题,并和学生进行交流。
1.你们平时喜欢读诗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2.你们有没有遇到一首诗让你有过特别的情感体验?3.你们觉得诗歌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新课】1.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诗歌鉴赏是指通过对诗歌的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全面地了解和评价一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通常包括对诗歌的形式结构、语言表达、意象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2.示范一首诗歌的鉴赏过程。
选择一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诗歌,通过对其内容、言辞、意象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自主鉴赏一首诗歌。
提供几首经典诗歌的选取,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并进行鉴赏。
鉴赏的内容包括:整体感受、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意象分析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展示与交流】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鉴赏的诗歌,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2.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共同发现诗歌中的美和情感。
【归纳总结】1.总结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2.针对鉴赏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和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结合音乐、绘画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写一篇鉴赏文章,包括对诗歌背后情感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
文章要求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提高了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但在鉴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存在着浅尝辄止的情况,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通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和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形式和语言特色。
4.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2. 第二课时: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
3. 第三课时:诗歌的情感分析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 第四课时:诗歌的主题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诗歌鉴赏,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形式与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如韵律、节奏、对仗等,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词汇选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诗歌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情感分析、主题理解、形式和语言特色的分析等。
3. 诗歌创作或改写:鼓励学生创作或改写诗歌,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用书:诗歌选集或相关阅读材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分享相关的诗歌信息和鉴赏文章。
六、教学步骤第六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续)1. 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包括律诗、绝句、词、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的学生虽然说积累不少的古诗,这仅仅是从背诵的角度来说,在鉴赏方面,是很不乐观的。每次考试,学生得分点较低的就是诗歌鉴赏了,往往写的满满的却很少能写到要点。通过批阅试卷和同学们交流,主要表现在“读不懂”。这一读不懂,就使的诗歌鉴赏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又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语言简练、跳跃性性强,情感多样化,背景复杂化,读不懂有时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么,怎么样让学生“读懂”诗歌呢?俗话说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从诗歌本身下手,这就是抓住诗歌的有效信息,把握诗歌的基本感情。
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读书笔记,课堂中利用ppt和Word文档批注,归纳总结Word文档,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丰富的资源,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作业及评价
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分析思路。只有明确了思路,才能“举一反多”
要针对课堂上展示和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做到:整理出自己分析问题时的思路,组织好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上传博客,进行班级互评。
博客
量化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姓名
陈红霞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莘县莘州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们要想鉴赏一首诗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读懂这一首诗,只有读懂它,才能更好的有理有据的去鉴赏,而不至于抓不住要点。《考试大纲》规定对于诗词鉴赏,要重视三个方面的训练:思想内容、作者情感和艺术手法。我个人认为把握住作者的基本感情,才能进一步从思想和艺术上去分析。近几年的山东高考对情感的考察也是很频繁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特色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到自主性。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去自主学习,这不仅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特色2:从自主学习学生查阅上传给老师,老师进行作业批注再展示给学生,这种点对点式的教学,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特色3:尊重学生,尊重诗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大胆让学生来做,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诗歌是经典,我们应怀揣尊重的心态读诗歌,分析诗歌。
自主学习
布置预习任务,传授制作Word文档的批注技巧。提前充分了解学生应该把握的知识。
利用网络搜索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中涉及到考察情感的诗歌;将搜索到的整理到读书笔记;制定Word文档,在自己搜索到的诗歌中标注自己理解到的能够体现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关键信息。并提交给老师。
网络、word文档
导入
通过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导入
Ppt
学习量规
归纳与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通过抓住关键信息,把握情感进行归纳和总结。
博客
提升与巩固
老师根据提前准备,选取典型诗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做题演练的形式进行提升与巩固。
采取抢答的形式进行
同时进行个人量化
演练做题提升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
Ppt
量化表
网络
阶段三:总结阶段
学生要针对课堂上展示和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做到:整理出自己分析问题时的思路,组织好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所用到的技术手段:信息量化表、PPT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阶段二:课堂学习阶段
1、老师利用Word文档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成果,通过不同学生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此时可以用评价量规对学生进行量规,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对老师展示的不同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和交流,选代表利用ppt进行展示。展示诗歌中体现体现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关键信息。选同一诗歌的小组可进行补充。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所用到的信息技术手段:PPT、word文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提高读懂与理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通过关键信息体会诗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做好简单记录
幻灯片
展示
1、利用Word文档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2、对学生的展示与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点评
小组对老师展示的不同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和交流,选代表利用ppt进行展示。展示诗歌中体现体现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关键信息。选同一诗歌的小组可进行补充。、
Word文档批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适用简易多媒体ppt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Word文档批注教学技术
阶段一:自主学习阶段
1、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近五年山东高考试题中涉及到考察情感的诗歌。目的是学生意识到此类题型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将搜索到的诗歌整理到读书笔记,以便积累和运用。所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网络。
2、学生制定Word文档,在自己搜索到的诗歌中标注自己理解到的能够体现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关键信息。并提交给老师。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文档的运用,也可以让老师快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