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要背的(带翻译)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
颜回真贤德!”3.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7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1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家著作的经典读物,其中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个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学习的必修课。
下面是《先秦诸子选读》中必背的篇目。
1.《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诲,全书共二十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目。
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仁爱”、“诚信”等重要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所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共有八十一章,被誉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篇目。
该书提出了“道”和“德”的重要观念,“道”是超然物界的存在,而“德”则是人类行为的规范。
书中强调了个人修养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主要涉及到人性、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它强调了人的天性和人类之间的道德关系,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手段来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主要论述的是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如何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平衡。
该书分为五十四篇,包含了许多精辟的例证和道德观点,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所著的一部思想著作,共分为八十篇,主要讨论了国家治理和政治策略的问题,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书强调了以法治国和法律的严格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提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统一和合作。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讨论了人类之间的爱和亲情等问题。
书中提倡了兼爱、非攻、节用等一系列墨家的主张,成为了墨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代表。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作者为鬼谷子,共有六篇,主要探讨了未来的预测、处世之道等问题。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优秀版)word资料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优秀版)word资料《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背诵内容及理解性默写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子曰:“由,诲女【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译: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东西),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是(真正的)过错啊!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孔子说:“自身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无,通“毋”】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在鲁国做了城邑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就会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会办不成大事。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车为简体】,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车怎么能走呢?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彫,通“凋”】也。
”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之后知道松树与柏树,依然保持青翠不凋谢。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岸上(看着奔涌向前的河水)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地流逝。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着粗食喝着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觉,快乐就在这之中呀。
用不正当的手段而让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于我就像浮云般轻。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原文及译文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课本内容】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1、【译文】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
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百姓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
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
最近的古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
如果有人在夏朝统治时代架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武、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3民为贵

-12-
-5-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判断句 (2)祭祀以时 介宾短语后置 (3)天子能荐人于天 介宾短语后置 6.积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6-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是最轻的。 点评:这句话是孟子民本思想最典型、最明确的体现。孟子强 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为民造福是 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百姓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 活条件。他所倡导的国家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 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国家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特别是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 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11-
三、民为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2.汪洋恣肆,极其雄辩。 孟子一亮出“民为贵”的观点,顿时使君王黯然失色;对于“臣弑其 君,可乎”的提问,他只拈出“仁”“义”二字,就剥除了国君所把持的特 权,使不仁不义的国君陷于被人民堂堂正正诛杀的境地;他评论夏 桀、商纣两大暴君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突然直指现实,横扫 天下诸侯,认为他们不过是给有德之君驱民的桀、纣之流。孟子的 议论真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9-
三、民为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点总结《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默写

《论语》名句默写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2.,则远怨矣.3.人能弘道,。
4.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5.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子曰:“岁寒,。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8.,思而不学则殆。
9.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10.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孟子》名句默写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亦乐其乐。
,民亦忧其忧。
,,,未之有也。
3、天时不如地利,。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恒亡,。
6、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_______________。
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8、,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老子》名句默写1.有无相生,,,,音声相和,,,恒也.2.合抱之木,。
,。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背诵内容
1.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i.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iii.iv.v.vi.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vii.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viii.ix.x.xi.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2.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i.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ii.iii.
六、有教无类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iv.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i.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ii.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iii.iv.v.
五、人和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vi.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
恒敬之。
vii.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viii.ix.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i.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ii.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iii.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iv.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v.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先秦,诸子,选读,必背,内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