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白银货币化23页PPT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白银货币化

总结升华
材料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 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 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思考:15、16世纪白银流入中国和西欧,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现 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随堂检测
A
随堂检测
2、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 ,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 、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 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 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 )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白银货币化
---“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
浠水一中 茹丹
复习目标 (1)活化知识: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 (2)提升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解题答题能力。
自主学习
(1)学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货币的 发展演变。 (2)考点解读:针对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 业的发展,高考主要考查商业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和 原因,而明清时期为频考的历史阶段,如:农副产品大量进 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岀现 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等。 (3)学法指导:学会看书,注重理解;系统复习,建构 体系,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制度演变经历的阶段, 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11分)
随堂检测
材料三 明后期从西班牙、日本和葡萄牙流入中国的白 银数额简表
从白银货币化看明清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明清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政治上: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文化专制、思想僵化 科技上:缺乏创新意识 外交上:闭关锁国 ……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材料五: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 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 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 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某 些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思考:中西方在发展的 过程中都有君主专制的 阻碍,为什么出现了不 同的走向?
西方王权受到多重约束: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传统;教会、贵族、 议会的分权;法律…
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缺少约束。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英国(16-19C)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 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围绕白银输入中① 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①:葡萄牙人把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白银(欧洲)→中国 ②: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③:西班牙人把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 拉→中国
二、白银的催化:转型曙光的出现
基本上是东南地 区或江南地区的人, 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商 品经济比较发达和白 银使用最广泛的地区。
李时珍:曲源于江苏昆山
二、白银的催化:转型曙光的出现 王 守 仁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材料五: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 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 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 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 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某 些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思考:中西方在发展的 过程中都有君主专制的 阻碍,为什么出现了不 同的走向?
西方王权受到多重约束: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传统;教会、贵族、 议会的分权;法律…
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缺少约束。
三、白银的回响:帝国衰落的反思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英国(16-19C)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 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围绕白银输入中① 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①:葡萄牙人把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白银(欧洲)→中国 ②: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③:西班牙人把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 拉→中国
二、白银的催化:转型曙光的出现
基本上是东南地 区或江南地区的人, 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商 品经济比较发达和白 银使用最广泛的地区。
李时珍:曲源于江苏昆山
二、白银的催化:转型曙光的出现 王 守 仁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
白银货币化和人民币国际化-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详解】(1)根据“明代财政收入”可得出材料一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数量用作 用;根据“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 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可得出材料二中的三言二拍,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利 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 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根据“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可得出材料三可从白银货币化存在的 问题的角度研究。 (2)影响: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促使明朝税收体系的转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 城镇商业繁荣;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等角度概括。 (3)根据所学可得出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实物史料,如银锭;图像史料,如相 关的世俗画作品。
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摘《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
,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1)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 现等问题; 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 响;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 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2)影响: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帮群体 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
选择性必修1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3张PPT

阻碍世界经济的发 展,不利于战后恢复
美国实力膨胀,试图 获得世界经济霸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
①制度: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
固定汇率。(双挂钩一固定)
②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基◎ 金国
组际
织货
币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影响:①统一了货币发行;
②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 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5)北宋之后: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
其他一纸、币,货都币是的作为演辅进币历,与程铜钱兼行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 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 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 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程度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
①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各解放区连
第 一
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
套 至
②发行: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
第
五
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套
③发展: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
人 民
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①背景:A.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B.战乱频繁,国民政府需增加财政支出 ②概况: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 币更快,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③结果: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明代白银货币史(课件类别)

课件精选
25
三、明代宝钞制度设立的历程
• 设立的历程
–洪武七年(1374年)之前为“铜钱时代”。洪武八年(1375 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为“纸钞时期” ;
–明初以铜钱为法定货币,铸“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 与历代钱兼行;
–明代钞法始于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造大明宝 钞;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造小钞。
• 信用是纸币的灵魂,信用货币必须以民众 的普遍信任为基础;
• 政府必须取信于民,建立纸币制度的足够 信用;
• 必须控制货币发行量。
课件精选
31
课后思考
• 宝钞贬值及至最后退出流通的根源是什么? • 明代宝钞制度对当今的货币政策有何借鉴意义?
课件精选
32
扩展阅读
•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三联书店.2001:93. •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 薛国中.世界白银与中国经济[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 . • 张宇燕.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盛洪、张宇燕主编.市场逻辑与
课件精选
5
•第一讲 明代宝 钞制度
•第二讲 明代白 银货币化的历史 进程
•第三讲 “一条 鞭法”与白银法 定货币的确立
内容
课件精选
•第四讲 海上 贸易与海外白 银流入
•第五讲 世界 白银为何流入 中国
•第六讲 明代 白银货币化的 社会影响
第七讲 白银货 币化与明代金
融市场
6
课件精选
7
课件精选
8
课件精选
24
政治改革后果
• 朱元璋通过对传统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收天 下之权以归一人”,集立法、行政、军事、司法、 监察诸大权于一身;
《清朝货币制度》课件

货币制度的制定和调整应紧密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经 济的稳定和发展。
货币的信誉与质量
货币的信誉和质量对于维护货币的流通和稳定至关重要,必须重视对货币制造和流通环节 的监管,确保货币的质量和信誉。
06
结论
研究总结
清朝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从银两制度到制钱制度的演变,以及两者的 并行使用情况。
纸币的泛滥
由于财政困难和战争的影响,纸币的发行量急剧 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货币制度的崩溃
随着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朝的货币 制度逐渐崩溃,无法维持稳定。
04
清朝货币制度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货币制度推动了白银作为主要流 通货币,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 的发展。
中期阶段
银两和铜钱并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两和铜钱继 续并行流通,但银两的使用更为
普遍。
纸币的推广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推 动,纸币的使用逐渐增多。
钱庄和票号的兴起
随着货币交易的频繁,钱庄和票 号等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并发展。
晚期阶段
银元和铜元的出现
为了方便交易和提高货币的便携性,清朝晚期出 现了银元和铜元。
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主要依靠商人和 政府的交易活动,以及民 众的日常消费。
货币流通的局限性
由于技术限制和政府管理 问题,货币流通存在一些 局限性,如制钱短缺、假 币泛滥等。
货币管理制度
货币管理机构
清朝设立户部、工部等部 门管理货币事务,各省设 立钱法道负责辖区内的货 币事务。
货币法规
清朝制定了一系列货币法 规,如《大清律例·钱法》 、《大清会典·工部钱法》 等。
货币的信誉与质量
货币的信誉和质量对于维护货币的流通和稳定至关重要,必须重视对货币制造和流通环节 的监管,确保货币的质量和信誉。
06
结论
研究总结
清朝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从银两制度到制钱制度的演变,以及两者的 并行使用情况。
纸币的泛滥
由于财政困难和战争的影响,纸币的发行量急剧 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货币制度的崩溃
随着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朝的货币 制度逐渐崩溃,无法维持稳定。
04
清朝货币制度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货币制度推动了白银作为主要流 通货币,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 的发展。
中期阶段
银两和铜钱并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两和铜钱继 续并行流通,但银两的使用更为
普遍。
纸币的推广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推 动,纸币的使用逐渐增多。
钱庄和票号的兴起
随着货币交易的频繁,钱庄和票 号等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并发展。
晚期阶段
银元和铜元的出现
为了方便交易和提高货币的便携性,清朝晚期出 现了银元和铜元。
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主要依靠商人和 政府的交易活动,以及民 众的日常消费。
货币流通的局限性
由于技术限制和政府管理 问题,货币流通存在一些 局限性,如制钱短缺、假 币泛滥等。
货币管理制度
货币管理机构
清朝设立户部、工部等部 门管理货币事务,各省设 立钱法道负责辖区内的货 币事务。
货币法规
清朝制定了一系列货币法 规,如《大清律例·钱法》 、《大清会典·工部钱法》 等。
((浠水)中国古代货币与商业的发展(新)

——葛金芳、常征江《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过大
材料二 北宋“钱荒”严重。为此,政 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 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 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 推动政府货币改革;有利于 北宋政府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 商品经济发展;标志着世界 子为官办,以 36万贯铁钱做准备金,定 上最早纸币的诞生。 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 限于四川。
古代中国的货币与商品经济
夏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商周——明清)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 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买 贮 宝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 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商 代甲骨文卜辞中常见“赐 贝”“取贝”的记载。
——摘编自《安阳墟—— 一个古老王朝的背影》
思考:从上述材料中可以 判断商朝时期“贝”的功 能是什么?
明朝银锭
《明史》记载,“朝野率皆用银,其 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
二、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 据《册府元龟》的相关记载,唐政府 对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赏赐活动有300多 次,其中,赏赐物中出现丝织品的就有200多 次…… 功能:商品、政治性赏赐、政
——李亚平《论唐丝织品的输出与唐宋律令规定 的变化及影响》 府财政收入、货币化
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 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该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 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 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质课件下载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
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经济作物繁多
耕地面积增加
产品商品化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手工业工场化
明清时期苏州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 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 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政府)出在现苏自州由复雇置佣官劳局动,力设及机雇8佣00关张系,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 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主张“众治”
成为近代进 步思想的先
声,
但未撼动儒 学的正统地
位。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 概括)
③“经世致用”(实学)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期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明 朝
宋应星
徐弘祖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特征
①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
② 以实用科技为主
③ 西方近代科技传
入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