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白银货币化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货币经历了从纸币到白银的转变。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白银化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明代政治和军事因素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明代中期,政治动荡加剧,战乱不断。
白银作为战争中必备的硬通货,其价值相对更为稳定,成为军事、政治交易的主流货币,逐渐代替纸币。
由于白银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广泛,白银的头寸、储备逐渐增加,人们对白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之一。
明朝时期,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贸易不断繁荣。
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白银在足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贸易活动中表现出色,逐渐成为贸易活动的主流货币。
另外,白银化也与国际贸易有关。
明朝时期,中国与西方进行了长期的贸易往来,大量的银子进入中国,最终导致中国的货币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货币体系从纸币逐渐过渡到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
货币白银化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首先,白银化使中国货币体系更加稳定,缓解了纸币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提高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和流通性。
其次,白银化也成为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白银的流通与存储,可以为社会财富的分配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支持。
同时,货币白银化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银流通的增加,为贸易、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注入新的资金来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白银化也为中国为人所知并参与了世界市场之间的贸易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是一个复杂、多重因素的结果。
通过对中国货币白银化原因和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中国的贸易、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宝钞”贬值,“银禁放开,明朝不得已的白银货币化

“宝钞”贬值,“银禁放开,明朝不得已的白银货币化我国使用白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多情况下用于财政赋税、大额支付或皇帝对下赏赐。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扩大和频繁,货币经济也迅速发展繁荣,白银才在中国的货币流通领域体现出基本的货币职能。
此时期,贵金属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这是明代中后期货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
白银成为主币,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在明代社会经济和商业发展中,由于纸币持续通货膨胀而不断贬值,铜钱供给不足且价值低下,为满足各地市场上对于货币的庞大需要,银两便普遍流通起来。
1.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商品经济就开始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数量大为增加,交换贸易也随之加大,行销范围基本覆盖全国。
在国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货币制度,当时的铜钱和纸币,从使用和流通的情况看,严重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时的白银开始从贵重商品走向货币形态,大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弥补了国内银矿产量的不足。
当时社会大额交易大多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自银折算。
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易贬值损坏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白银来源的增加16世纪,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先进国家都在大规模进行银矿的开采。
万历年间明廷也兴起了开矿,先是在京城附近,后推广到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地。
除了官矿外,民间采银以'盗矿'的形式出现,这就大大增加了白银的产量。
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极大地繁荣了明朝的海外贸易,此后明朝凭借在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领域的优势,在海外贸易中一直保持着巨额顺差,因而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帝国。
有学者考证,从隆庆初年到大明帝国灭亡(1644年)的78年间,因海外贸易而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3亿3000两,相当于明朝国内总开采量的十几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明朝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矿产资源的丰富,对外贸易的扩张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首先,明代银矿资源丰富,如四川钞山银矿、云南红崖银矿、陕西大同银矿等,为货币白银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矿山开采和炼制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白银的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使白银的供应量不断增加。
其次,明代对外贸易的扩张推动了货币白银化的进程。
明朝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市场。
明朝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外贸发展,实行对外通商政策,推动了对外贸易与白银生产和使用的互相促进。
最后,明朝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时期,实行轻税政策,白银货币的使用较少;但明成祖时期,货币政策逐步趋向于加强中央控制,统一货币制度,并开始大规模铸造白银货币,加速了货币白银化的进程。
货币白银化对明代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白银的使用与推广,方便了交易和货币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货币白银化对于财政和税收的收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铸造白银货币提高了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加强了中央政权的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货币白银化还加速了地方经济的重心向东南沿海逐渐移动,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差异化发展,使整个中华大地实现了更多的物产流通与社会交流,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经济融合。
总之,货币白银化是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经济变革的进程,推动了商品经济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和控制力,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日黄花”。
刍析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刍析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摘要:明代晚期适为中国社会由古代及近代转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开始接轨的时期。
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乃为此一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最直接之表现,同时这一变化又加速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对此过程作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明代社会结构变化与白银货币化之关联,而且亦有益于对白货币化之影响作整体性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明朝;货币制度;白银;白银货币化在明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朝政权日益需要大量的硬通货币注入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白银便成了明政府的首选货币。
而后的许多年间,白银货币化就成了明朝货币政策不断调整、不断修正的重心。
相比较其他朝代,明朝货币制度体现出了一种随意性。
一、大明宝钞的日益衰落明太祖朱元璋在创立明王朝之前,曾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开始铸造铜币,“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
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
洪武元年(1368)“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曰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
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止。
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而严私铸之禁。
洪武四年改铸大中、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
”然而,铜币面值太小,不利于大额商品交易。
朱元璋又颁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明代纸币。
洪武八年(1375)“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
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
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
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中图钱贯,十串为贯。
”“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大明宝钞发行后,“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明代货币体系进入了“大明宝钞时代”。
但是由于明代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这种纸币的发行既没有实价货币做准备,又没有对发行量做科学的统计和预算,造成了其发行不久就失去了信用大幅贬值的恶果。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明代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多种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货币白银化。
本文将介绍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1.经济发展的需要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发达的时期,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加,人们需要对商品交换进行更加便利的支付。
由于货币是交换的媒介,白银的使用更为方便,因此白银金属货币得以广泛流通。
2.金银价格的变化在明代,由于大量的长江水系银矿和山西陕西的金矿,银和金的产出量不断增加,导致金银的价格明显下降。
相对而言,货币发行量维持在增长状态,使得白银成为数量增长最快的货币。
因此,白银成为了货币市场的主导者。
3.政治因素在明代,由于朝廷希望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来提高国家收入,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
在大量铸造纸币的同时,明朝政府对银的保值采取了特殊措施,如限制白银的流通,限制白银的生产,限制白银的进出。
这些措施使得白银货币比纸币更为稳定和可靠,因而人们更加信任使用白银货币。
1.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市场化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随着货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银币供应的增多,市场之间的交流加强。
这也对市场的价格变化、商品生产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促进企业发展白银化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具备相应条件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国家机关也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从而有更大的支撑能力,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
3.安定社会货币白银化的推进还体现了明朝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稳健和有效性。
货币的稳定作用使得交易更为顺畅,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明代货币白银化的推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也为中国货币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使得中国货币逐步走向了科学化和市场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

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货币流通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等直接反映了反映了当时的商业发展水平。
明代使用的白银以锭为主,“元宝”形状,还有各种重量不等的小元宝。
元宝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携带比较方便。
但是,白银成为明代主要货币有其天然的局限性。
由于中国不是白银的盛产国,白银的产量很小,根本无法满足流通所需的数量。
所以在明代用银为主币之前,铸币主要用铜。
我们知道,如果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足,那么就无法满足商品流通的巨大需求,更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哪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白银成为明代主要的货币呢?笔者认为影响明代白银货币化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纸币宝钞的没落明朝初年,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政府甚至禁用金银交易。
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却未记载有“银法”。
明朝初期发行纸币----“宝钞”。
明洪武八年诏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为了使明代大明宝钞更广范围的使用,明代初期朝廷官俸、军饷这二项最大财政支出以及盐税、茶税、关税、商税等田赋以外重要的大宗国税收入,不收银而以钞钱为主。
但是,大明通行宝钞在发行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明朝初期,政府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
这就形成了新旧钞的价格不一,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另外,明宝钞的发行,推行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
政府发纸钞支付俸给军饷,而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收租税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
实际上,为了维护宝钞制度,明洪武初年开始就屡次颁布法令,禁止使用白银。
但在洪武末年,白银已在民间交易中盛行,朱元璋一再严令禁止无奈大都无果而终。
大明宝钞在发行流通过程中不断贬值,到弘治年间(1488—1505)宝钞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已无意义,民间只用白银和铜钱进行交易。
明中叶以后,宝钞已无人使用了。
大明宝钞的失败、钞法的败坏,最终使得纸币没有能发展成为信用货币。
宝钞的退出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提供了契机。
二、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2022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白银帝国——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一 、 为 什 么 发 生 在 明 朝 ?
《明会典》所载的明代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 根本没有“银法”,正统时期,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土地 大宗交易;发展至成化年间,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及普遍使
用白,银白货银币成为化清并一非色是土国地家大法宗令交推易的行货的币结。果,而是来 这自种市变场化的表明萌当发时,( 是民)间社会自下而上的过程。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度 1934美国《白银收购法案》
为什么不是黄金?
金产量非常稀少,直接以金作为货币流通缺乏持续的供给能力。
为 什 么 不 是使铜用钱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
铜钱虽然足够稳定,量也够。 但它面额较小,若进行长途或大宗交易,铜钱就无法满足需求了。
为什么不是纸币?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不是纸币?A.海外贸易成为国家主要财源 B.宝钞制度阻碍白银的自由流动 C.市场需求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D.民间贸易改变明政府货币政策
明万历初(约1581),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
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
官……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故谓之一条鞭 ”。由此可知,一条鞭法(
高产农作业物传明 番入茄朝种等时;,植清新,朝的得农生到作大物产规引力模入推中发广国展,如;玉米、马铃薯、甘薯、 经商济帮手繁 形工荣成业,;明 场长 (朝,途 市后使期用贩 场,自运 化在由南雇和 )方佣一劳大些动额地生区产贸出,易现出新现发经资展营本手主;段义,的即萌开芽设。工 以经济功能为商主帮兴的盛工:晋商商业;市徽商镇(兴徽起派建。筑()城市化) 资本主义开始对萌外贸芽易机构:市舶司,广州十三行······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是指在明代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因素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棣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如取消紧缩政策、大肆发行纸币,导致明朝初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明朝政府开始大量收购白银以控制商品价格,这促使了白银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明朝政府还加强了对于白银矿山的开采和管理,使得白银供应相对稳定。
经济因素对于货币白银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明代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流通和交换大量的商品。
白银由于其稀缺性和不易腐坏的特点被广泛接受,逐渐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明代的国际贸易也对货币白银化产生了影响。
明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活动,白银作为重要的贸易媒介货币,进一步加强了白银化的趋势。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货币白银化的原因之一。
明代社会地主阶级、商业阶级和地方豪强都有强烈的白银需求。
他们把大量的土地和财产转化为白银,进一步推动了明代白银化的进程。
与此白银的广泛流通也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以种植和生产为基础,开展小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货币白银化对中国明代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货币白银化促进了商品的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白银化有效地解决了明朝初期的通货膨胀问题,保持了货币的相对稳定。
进一步,货币白银化也对明代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货币白银化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社会的财富和稳定。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升华
材料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 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 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思考:15、16世纪白银流入中国和西欧,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现 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随堂检测
A
随堂检测
2、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 ,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 、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 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 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 )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白银货币化
---“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
浠水一中 茹丹
复习目标 (1)活化知识: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 (2)提升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解题答题能力。
自主学习
(1)学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货币的 发展演变。 (2)考点解读:针对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 业的发展,高考主要考查商业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和 原因,而明清时期为频考的历史阶段,如:农副产品大量进 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岀现 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等。 (3)学法指导:学会看书,注重理解;系统复习,建构 体系,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制度演变经历的阶段, 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11分)
随堂检测
材料三 明后期从西班牙、日本和葡萄牙流入中国的白 银数额简表
流出国别 西班牙 日本 葡萄牙 总计 流入中国的白银额(两) 87 750 000 200 000 000 42 762 750 330 512 750
材料 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物价猛涨对欧洲 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价格 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 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 困破产;……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 同时,对英法等国家来说,国内经济体系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资本主 义改造,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合作探究
◇明朝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促使官营手工业衰落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因 素产生; ④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⑤白银流入为商业资本积累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晚明工商业发 展。 Nhomakorabea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 ③白银较其他货币更有优势。 ④新航路的开辟,中西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大量的白银 流入中国。
合作探究 问题3.明朝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材料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 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 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 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 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 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 济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3)围绕材料三所述现象,以 “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写一篇简 要历史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现象展开评述;立论准确; 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2分)
随堂检测
(3)要点提示:现象——明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分)原因 ——新航路开辟;掠夺美洲白银;与亚洲建立直接商业联系;中国农 耕经济繁荣;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出口等。(3分)影响——促进中国 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白银成为主要货 币;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等。(3分)认识——中国与世界需要同步发 展。(2分) 评分标准:一等(10~8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 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 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合作探究
问题2.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材料三 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钱近实,而易伪 白银较其他货币更具优势 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 ———孙玉良《试论明代白银的货币化》 材料四 自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后,外来白银取代本土白银占据 新航路的开辟,中西贸易中国处于 中国货币市场的主要地位。在1570--1644 年美洲白银大约有12620 出超,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吨流入中国,美洲白银产量为当时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疑问】通过自主预习,请你在下面记录相关内容。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中外 贸易处于出超地位;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2)明清时期货币发展状况。 明初,主币是主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 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使用交子的原因。(10分 ) 原因:传统货币携带不便;四川富商推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造 纸术印刷术;政府设置专门机构。
随堂检测
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 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 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 、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 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 答案:( 2 )阶段:铜钱、宝钞、白银 ( 3 分) 、贡纳、赋役、人头科, 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 原因:铜钱铸造困难,纸币易贬值,自身具有缺陷;白银便于贮 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 存交易,得到民间广泛认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要量增 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 大;政府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 8 分) 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范文:材料表明,明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联系中 国与世界的桥梁。(2分)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活动,掠夺大 量金银,并建立了与亚洲的直接商业联系。此时中国农耕经济繁荣 ,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如陶瓷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及丝茶等农副 产品大量出口。西班牙等国正是大量经销中国的丝茶瓷器等商品, 将大量货币投进中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导致白银 的大量流入。(3分) 白银流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明清时 期的主要货币,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推动了私营手工业扩大生产 规模,改进生产组织,从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流入加强了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3分) 白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中国则是这一时期世界经济中心,对西方 有较大的吸引力。(2分)
随堂检测
3、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 少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 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 其出入……,禁民私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2010·全国新课标卷)表1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 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树
洪武至永乐年间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银52、稻谷1
表1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根据材料,概括明朝货币的演变趋势。
由铜钱为主演变为以钱钞为主再到白银货币化。
合作探究
问题2.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材料一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 济,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之相适应的货币,从而使白银在明代一举成为主币。 ———王欢·《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和动因的考察》
材料二 明初是以铜钱作为法定货币,……明政府的铸钱政策 经常变更,使得铜钱的铸造和发行非常混乱。……明朝政府强制将 大明宝钞投放到市场中用以流通,使得货币政策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 造成纸币的滥发,从而导致宝钞的贬值,使得宝钞不具有实际购买 力,从而促进白银脱颖而出。 ———任均尚·《明朝货币政策研究》
合作探究
问题1.明朝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 (明)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 钱兼行。……太祖八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 (明)英宗即位,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 钱当钞,驰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 钞。 —————《明史·食货志五·钱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对欧洲社会 产生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欧洲给欧洲社会带来 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