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理特性:茶树休眠的生理特征

合集下载

茶树:生理特征(下)

茶树:生理特征(下)

茶树:生理特征(下)1、抗性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是茶树长期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

环境的变化,往往形成寒冷、干旱、高温、水涝、过湿及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病虫害等危害,统称逆境或环境胁迫。

茶树抗性可分为三种形式,即避性、耐性和御性。

茶树不能像动物一样,主动地发生位移,其避性是在时间上,把生长发育进程避开逆行发生的时期,以便在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生育过程。

如茶芽多在温湿的春季萌发,至初冬休眠,旱季茶芽出现休止等。

御性则是茶树抗性的重要部分,在形式结构上和生物功能上都有表现,使茶树在一般逆境下仍能进行大体上正常的生理活动。

耐性也是茶树抗性的重要部分,在逆行条件下茶树的修复能力增强。

茶树的御性和耐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茶树内部将发生不利变化,以致受到伤害乃至死亡。

干旱、寒冷、炎热、水涝、过湿、污染等逆境虽然对茶树构成的物理和化学胁迫因素不同,但作用到茶树体时,往往直接或间接对茶树生产水分胁迫,使茶树失水、细胞体积收缩变性、膜脂双层结构变化和膜结构受损。

因此茶树抗性的共同基础是渗透调节、膜脂以膜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与修复。

在茶叶生产中除了引用高抗品种以外,在育种时要选择具有高抗性的亲本(杂交亲本的简称,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雌性个体叫母本。

——编者注)。

茶树的抗性有其限度,因此还要用其他措施避开或减轻逆境胁迫。

2、抗寒性亦称“抗寒力”,耐受或抵抗低温危害的性能。

茶树对低温敏感,其生存决定于最低极限温度。

低温来临前,茶树会产生种种形式和生理上的适应。

形态适应表现为越冬芽外具多枚鳞片,芽和嫩叶背面密生绒毛,叶片增厚变小。

栅状组织层次增多,比例增大,细胞间的空隙减少。

生理适应首先自身调节水分状况,减少叶片中的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相对地增加束缚水含量;在细胞内积蓄脂肪、色素和糖类,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增强膜结构的稳定性,不使膜透性增加;提高酶的活力,使淀粉向糖转化加速。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生理特性
茶树叶片在生育初期光合能力极低,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和能量靠邻近老叶和根部供给。

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光合能力迅速增强,光合产物除供本身需要外,并有积累,开始向其他新器官运输。

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在运转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向顶转移特性。

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成熟叶片中光合产物主要运向本身叶腋间的芽叶,也有少量运向上部的侧芽或侧梢,而不向下部输送。

在同一枝条上,主要运向顶芽和中部长势旺盛的侧梢。

总之,光合产物主要运向各时期的生长部位。

春、夏、秋茶梢生长期间,根、茎部贮藏的和老叶形成的光合产物,主要向上运转,供给芽梢生长需要。

而当进入休止或休眠时期时,地上部枝叶生长停止,根系的生长开始加速,此时光合产物主要向下运转,以淀粉形式贮存于根部,其次运输到茎部。

至翌年春梢萌发,根、茎、老叶中光合产物再迅速向芽梢生长部位运转。

据测定,不同季节形成的光合产物,在主要器官中分配比例如下:冬季的光合产物约14%用于新梢,56%运向根系;春季的光合产物约53%用于新梢,25%运向细根;秋季光合产物只有11%用于新梢,而50%运向根系。

由此可见,秋冬季光合产物的累积多少,对春梢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茶树的特征特性

茶树的特征特性

茶树的特征特性1.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据考证,茶树起源至今已有六七千万年.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七阶的粗分)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2. 茶树植株是有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器官构成..根、茎和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和种子为生殖器官.根系称为地下部分,其他则称为地上部分,亦称为树冠.根茎是地上下部的交接处,它是茶树各器官中比较活跃的部分.3. 茶树的根担负着固定植株、吸收、运输、合成、贮藏营养和水分以及气体交换等主要功能.茶树根系是由主根,侧根,细根(吸收根)和根毛构成的轴状根系,胚根生长形成主根,向地下伸长,并不断发生侧根,侧根的前端分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密生根毛,吸收根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二氧化碳,寿命短而处在不断衰老更新中,未死亡的则发育成侧根.在吸收根外表可见到缠绕的菌丝,这种菌丝具根毛作用4. 茶树的茎是联根,叶,花和果的地上轴状结构,担负着输导,支持和贮藏等作用并可进行繁殖和光和作用,茶树的茎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的新枝.茶树树型有乔木,小乔木和港木三种.5. 茶树的芽和叶:芽是指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叶,枝条,花的原始体,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新梢与花的雏体.茶芽有叶芽和花芽两种.叶芽有为营养芽,其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为花.叶芽依其着生部位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分为顶芽和腋芽(侧芽),生长在枝条顶端的芽为顶芽,生长于叶腋间的芽称腋芽.一般情况下,顶芽大于腋芽,而且生活力强,对腋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顶端优势,除去顶芽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芽的萌发.按茶芽形成季节分为冬芽和夏芽.冬芽较粗壮,秋冬间形成,次年春夏萌发,外有鳞片3~5片,密生茸毛,茸毛有防止水分散失和防寒作用.夏芽较冬芽小,春夏间形成,夏秋发育,外有1~2片鳞片或无鳞片.休眠芽是指在茶树上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芽.休止芽是在营养生长期间不在继续展叶的茶,通常是新梢芽完全成熟后或因肥水失调或强光;炎热时,顶芽停止生长而成细小的芽,也叫(驻芽).因此,驻芽与尚未分化完全的腋芽统称为休眠芽.6. 叶是茎尖的叶原基发育而成,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和蒸腾作用以及感受周期的主要气官,是茶树的利用对象.茶叶有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鳞片有幼叶的变态,无叶柄,质地较硬,色黄绿或褐色,外表有茸毛和蜡质,能分泌树脂,其表层细胞细胞为厚壁组织,有保护内部幼嫩结构,防止寒冷;干旱;降低蒸腾失水以及防止虫害作用.[鳞片]是复瓦状,越冬芽一般有3~5片,随着芽的膨大和叶片的伸展很快脱落.(鱼叶)是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也称“胎叶',由于其发育不完全,形如雨鳞,并因此而得名.鱼叶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锯齿,叶尖圆或内凹,叶色黄绿,芽质厚而硬脆.(真叶)是发育完全的叶片,茶树叶片一般指真叶而言.7.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而小叶种则厚而脆硬,大叶种是在10对以上.凡叶面积>50厘米为特大叶、28~50厘米属大叶、14~28厘米称中叶、而叶面积<14厘米为小叶型.8. 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新性状称为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树的一生,既有总发育(一生)周期,又有1年中生长、发育和休止的年周期.总发育周期是在年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而年发育周期又是受总发育周期的制约,按总发育周期的规律而发展的.9. 茶树总发育周期:茶树总发育周期是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茶树在自然生长下的一生的生长年龄称为生物学年龄.按茶树生物特点和生产实际应用,常把茶树划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10. 幼苗期:因生产上茶树通常是从种子萌发或从扦插苗成活开始计算其生物学年龄,故茶树幼苗期是指茶子萌发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或从营养体再生到形成完整独立的植株止.这段时间大约经4个月(种子繁殖)或6~12个月(无性繁殖).幼苗期虽短,但它生长的好坏对以后各时期的生育都有很大影响.胚芽尚未出土,培育抓好选种、耕作以满足其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要求;当茶苗出土,从异养到自养,除注意水、温、气外,还需养分的供给.扦插苗在生根前主要依靠茎、叶中的贮藏物,水分供应尤为重要;生根后则需吸收养分.幼苗期茶树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做好遮荫、防旱和防寒工作.11. 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称为幼年期,约3~4年.幼年期是茶树生育十分旺盛时期,分枝成单轴分枝,且在3年生后,便开始花开结石(花量低且结实率低).茶树幼年期实生苗的根系为直根系,具明显主根.茶树幼年气可塑性大,易培养符合生长要求的树冠.因抓好定型修剪,仰制主干向上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培养强壮骨干枝;加强肥水供应,防治病虫,注意保护并切忌乱采.12. 成年期:是指从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亦称青、壮年时期)的时期.这一时期较长,约20~30年.成年期是茶树生育最旺盛时期,产量、品质都处于高峰阶段.营养和生殖生长都较强,新陈代谢活跃,养分供求矛盾突出.随着成年期的进程,频繁采摘,茶树的萌芽能力逐渐衰退;所以,这一时期要注意抓好各项技术措施,尽量延长它的持续时间,通过加强肥培管理,轻剪和深剪,仰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更新树冠,调控采叶与养树的关系,保持旺盛生长的树势,以遍最大限度地获得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采摘新梢.13. 衰老期:从茶树第一次更新开始到整株死亡.的时期,茶树度过成年期便进入衰老期.自然生长的茶树寿命很长,此时期经历时间相当长;但在栽培条件下,因受管理、环境条件和品种等不良影响,不能按正常生活史生长发育而出现衰老状态.茶树经人为更新后,可重新恢复树势,新树冠形成而使其“返老还童'.但随采摘和修剪后数年,茶树在度趋向衰老,随之又进行第二次更新,如此循环,茶树的复壮能力也渐渐减弱,而更新、衰老的间隔越来越短,最后完全丧失更新能力而整株死亡. 14. 茶树年发育周期:年发育周期就是茶树在一年中萌发、生长、休眠、开花、结果以及根系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茶树各气管在外形和内部组织结构、内含成分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变化.15. 茶树根系的生长:“根深叶茂”生动的揭示了茶树地下部分生长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关系.在年周期中,茶树根系的生长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互相消长,互相交替.当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时,根系生长较缓慢;而地上部分趋于休止时,根系则生长较旺盛.当春季土温上升到10度左右时,茶根便迅速生长,随后地上部分发芽生长,茶根生长便转入低潮;当春梢生长缓慢、休止时,根系又进入生长高峰.茶树根系与地上部分的交替生长,实质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制造和贮藏、互相转运、生长平衡的结果.16. 茶树枝梢和叶片的生长:茶树新梢由叶腋处等的营养芽生长而成,当气温和水分等条件适宜时,叶芽便开始分化T芽体膨大T鳞片展开T鱼叶展开T真叶展开T 驻芽形成;若不采摘,经短期休止后,驻芽又继续生长,如此每年可重复生长2~3次.第一次是越冬芽萌发—生长—休止,成为春梢;第二次生长的称为夏梢;第三次生长的称为秋梢.长成的新梢若采摘,那会使留在小桩上的叶芽又可继续萌发形成新梢.这样,新梢的生长期便缩短,表现“轮性”特,征年周期中新梢行成可达4~5轮,甚至7~8轮.有的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便呈17. 驻芽,且顶端的二片叶节很短,似对生状的称为“对夹叶”(开面叶),是不正常成熟新梢.18. 新梢生长的叶片数及其成熟程度不同,其物质代谢活动和物质含量明显不同.叶片老化,与之相关的物质(糖、纤维素等)含量增高,而嫩叶和芽中的含氮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可溶灰分、水溶性果胶、水浸出物等成分含量则较高.新梢生育初期,光合强度随生长而不断增强,至新梢成熟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有随组织老化而渐趋降低,但在较长时间(留在树上)仍保持一定的稳定强度.新梢上叶片展叶所需时间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叶片生长到30天左右,就已定型成熟;而叶片寿命一般约1年,由于也片形成时间不同,落叶便有先有后,茶树便始终保持常绿;每个品种都有一个落叶较多的时期,一般以新叶萌生量最大的5月份为落叶高峰.19. 茶树的适生条件: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生态条件是茶树生育必要的因素,对茶树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特性均有重要影响.茶树与环境是统一体,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茶树适应了某些环境条件,故形成了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这些生态因这成为适宜其生育的条件.20.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茶树生育影响十分明显,光、热、水等气象因子尤为重要21. 光照:茶树生物产量的百分之90至百分之95是叶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所形成的,茶树经济产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对生育影响很大,茶树是耐荫植物,忌强光直射,对光照强度要求的可塑性较大,幼龄茶树的光饱和点大致为2.1j(平方厘米每分钟),成龄茶树的光饱和点最高,四茶为最低,仅占全光量的百分之一左右,约为哦,0.12~0.13j/(平方厘米.min)因遗传耐荫习惯,茶树对散射光能较好的利用,直射光会破坏原生质的叶绿体而对生长不利.茶树在红、橙光下生长最好;光合速率在相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紫光>黄光〉绿光•蓝光为短波光,在生理上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橙光偏长,对碳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活性,是物质积累的基础;紫光比蓝光更短,不仅对碳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一些含氮化合物和香气成分形成有直接关系.茶树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对春茶早日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越冬芽的萌发时间与日照时数直接相关.据印度研究表明,冬季连续6周每日的光照时间11小时,即使温度、水分、营养等都能满足,但茶树仍进入相对休眠期,若延长光照时间为13小时,便可打破某些茶树品种的冬季休眠,促进茶树生长,并仰制茶树开花.22. 热量:热量状况一般与温度来表示,而影响茶树生育的主要是气温和土温.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一般为100C左右(生长起点温),早芽种有低于100C的.茶树生长最适温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时的温度,因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为2O~3O o C.温度,昼夜温差直接影响光合物质的积累.白天温度高,光合物质合成合成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产物消耗少,故昼夜温差大,利于生产物产量的形成,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气温对新梢生育的影响明显大于夏秋季,茶树年生长较适积温,以不低于100C的活动积温应在50000C左右.进入12月以后,当平均气温低于100C时,茶芽进入越冬休眠;当气温下降到1-2o C时,萌发的茶芽会枯焦,降至-2o C时,茶花大部份脱落而死亡.一般灌木型茶树耐低温能力强(-120C左右),小乔木型的茶树次之(-8o C),乔木型的茶树最弱(云南大叶种约为-5o C);茶树耐受的最低临界温度依品种,树龄,树势和出现低温时的天气状况而不同,茶树耐受的最高临界温为450C;在自然条件下,日均温大于3O o C,茶梢生长便缓慢;35o C持续数天,新梢就会枯萎,落叶南方类型基因的品种,往往具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土温影响茶树根系列产品的生育,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o C;地温1O O C时,对根系14-2O O C时,地温对新梢生育最适宜.23. 水份:水既是茶树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茶树生育过程中生理化活动,物质吸收和运输等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水分不足或水分过多,均会有碍茶树的生育.水分主要表现在降雨,空气和土壤湿度等方面.茶树喜温润,适宜茶树裁培的地区,年降雨量需在1000mm以上,一般认为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500mm左右,生长期间的月降雨量要多于100mm,若连续几个月降雨量小于50mm,茶树的产量会受到明显影响.空气湿度能影响水分蒸发和茶树的蒸腾,在茶树生长活跃时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小于50%,新梢生长受阻;40%以下茶树便会受害.24. 土壤是茶树一生扎根立足的场所,是提供水,肥,气,热,根系生长发育的基地.土壤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等,这些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在pH4.0~6.5范围内都能生长,但最适为PH5.5左右(氢离子浓度为316nmol/L).土壤有机质含量,按我国现有生产水平,3.5%~2.0%列为一等,2.0%~1.5%列为二等,1.5%以下为三等.高产优质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生物环境与土壤形成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人类活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影响,茶树本身的枯枝落叶,修剪枝叶留在茶园而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茶树种植覆盖也成了土壤的保护因素.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和微生物对改良土壤,土壤肥力形成以及植物营养转化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园土壤中生物组成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有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茶树生长显著作用的自生性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纤维分解细菌等种群.根系分泌物的多少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各种土壤管理措施的施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等都会影响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而土壤微生物又会反过来影响土壤的理化环境.25. 地形条件:地形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和地势等,这些因素对茶树的生育和茶叶的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地理纬度不同,其日照条件,气温,地温和降雨等气候因子均不同,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均气温高,地表接受阳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长,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而含氮化合物形成较低.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雨量和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百增加,当超过一定的高度后又下降,山区云雾弥漫,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漫射光及紫外光较丰富,加之昼夜温差较大,相对湿度高,芽叶持嫩性好,鲜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就会提高,故高山茶品质较好,但因高山温度低,茶芽生产较慢,全年生长期短,茶叶产量不高.地形对茶园小气候的影响很大,坡度对花园小气候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斜坡的坡度,方位和地形状况,这是缘于辐射差额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特点,坡度不同而接受的热量差异明显,南坡所得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水平面,北坡所得太阳辐射总量低,坡度加大,而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坡地比谷地温暖,全年长期长,不同方位的山坡,其降雨,日照和风的影响亦不同,进而使不同方位斜坡的土壤结构,热量获得等都有所不同.26. 茶树种苗繁殖的种类及其特点: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指通过茶树两性细胞结合,以种子的形式繁殖后代,茶树无性繁殖是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体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后代,即利用花树营养器官(一部分营养体)产生新个体的育苗,不通过雌雄配子结合,不由受精卵产生子代的所有繁殖现象,又称营养繁殖.大多数茶树品种兼有有性和无性繁殖的能力.茶树是异花授粉,其所产生的种子具有不同的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因此,有性繁殖具复杂的遗传性,,适应环境能力强;茶苗的主根发达,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苗期管理方便,省工,种苗成本低且茶子便于贮藏和运输,但植株间性状杂,生长差异大,不便管理;鲜叶不匀,不利于加工且结实率低的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

茶树的特征

茶树的特征

茶树的特征第一节茶树形态特征人们要种好茶、制好茶、饮好茶、用好茶, 首先就要了解茶. 茶的性质,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生化特性、药理特性等, 都是人们认识和掌握茶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 最终达到“按我所需, 为我所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树形态特征的认识,都用了比拟的方法,缺乏当代植物学性状的描述。

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仅说明了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而且是一种叶用植物。

唐•陆羽的《茶经》,对茶树形态特征的描述已较具体。

如“一之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由此可见,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我国对茶树性状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其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

其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

根茶树的根为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根系按其发根的部位和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它们均可发育成根系。

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称为定根。

而从茎、叶上产生位置不一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茶苗所形成的根,就是不定根,其中往往有二三条发育粗壮,外表上类似主根,并具有直根系的形态。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因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茎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茎和根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伸长,茎围逐渐增粗。

在茎上,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间长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乔木型:植株高大,有明显的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中等,基部主茎明显,分枝部位离地
较近。 •灌木型:植株矮小,无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近地面
或从根颈处发出。
编辑ppt
(2)分枝习性(图)
小乔木型 乔木型 灌木型
编辑ppt
(3)分枝角度
• 依分枝角度大小,可把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披张状 (半展开状)、披张状(开展状)三种。
编辑ppt
*叶芽依其着 生部位分为定 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为顶 芽和(侧芽) 腋芽。
•生长在枝条
顶端的芽为顶
芽,生长在叶
腋间的芽称腋
芽。
编辑ppt
•在茶树其它枝茎或根 颈处无一定部位长出 的芽为不定芽。
•顶端优势,除去顶芽 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 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 芽的萌发。
编辑ppt
*茶芽依发生季节可分为 冬芽和夏芽。
*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 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 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 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编的辑ppt影响。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 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 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 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 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 达 40cm , 水 平 分 布 30cm , 三 年 生 深 达 55cm , 水 平 达 60cm , 垂 直 且 出 现 两 层 , 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
编辑ppt
二、茶树的栽培品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 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可 分为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 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

茶叶知识资料

茶叶知识资料

茶叶知识资料一、茶树生长环境和特性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观赏植物山茶花同属,不同种。

(一)形态特征我国茶树有数千品种,常看到的有四、五十种。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称它为大叶种;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

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于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于灌木型。

我们一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腰际的高度,那是为了方便采收,故意修剪成这样的。

茶树叶片是单叶互生,形状有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卵圆形等。

叶片由明显的主脉。

叶尖形状有锐尖、钝尖、圆尖等,叶尖形状为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茶树的花,常为白色,一般在6月形成花芽,10月开花。

茶树的果为蒴果,有1-5室,通常以二球果或三球果为多。

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一年四个月的时间。

在同一株茶树上出现花果相会的现象,也是茶树的一种特性。

(二)适生环境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山区,具有喜温、喜湿、喜酸、耐阴的特性,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5-25度之间的地区栽培。

这一带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原始茶林也分布甚广。

茶树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5-6之间,喜酸性红黄土壤,近中性或碱性土不能栽茶。

土层必须深厚,在70厘米以上,保水力强。

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

中国产茶区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可大致分为四个茶区:江北、江南、西南、华南。

茶青品质受茶树生长环境影响很大,适合高品质茶青生长的地方容易生产好茶,不适合高品质茶青生成的地方就不容易生产好茶。

一般说来,茶树适合生长的条件主要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

自古所谓“名山出名茶”,地理环境很重要。

海拔高一些往往可以生产高品质的茶青,所以喝茶界常强调“高山茶”。

中国最适宜制成高品质茶叶的环境高度为800-1200米海拔,如果高度太高、气温太低,会不利于茶青的发酵。

茶树生长生理特点

茶树生长生理特点

茶树生长生理特点茶树是一种常见的常绿乔木,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树的生长生理特点对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茶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根系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进行描述,并进一步探讨茶树的生长生理特点。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生理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2000米、气温15-30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

茶树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照射能促进光合作用和茶叶的生长。

同时,土壤的肥沃度和排水性也是茶树生长的重要因素。

茶树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

茶树的萌芽期一般在春季,新芽从茶树的顶部萌发出来。

生长期是茶树生长最快的阶段,新梢不断延长,叶片逐渐展开。

开花期一般在夏季,茶树的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花期较短。

结果期是茶树结果结实的阶段,果实成熟后可以采摘。

茶树的根系结构对其生长生理特点也有重要影响。

茶树的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扎根于地下,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侧根则分布在主根周围,增加茶树的稳定性。

茶树的根系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如疏松土壤、酸性土壤和湿润土壤等。

茶树的生理特性是指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物学特点。

茶树具有比较高的光合效率和光合速率,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茶树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以淀粉和脂肪的形式储存,为茶叶的形成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茶树的生理特性还包括呼吸作用、水分蒸腾和养分吸收等方面。

茶树的呼吸作用是指茶树对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茶树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可以维持茶树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茶树的水分蒸腾是指茶树通过叶片上的气孔释放水分,调节茶树体内的水分平衡。

茶树的养分吸收主要通过根系来完成,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供给茶树的生长和发育所需。

茶树的生长生理特点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四个生长周期、根系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方面。

了解茶树的生长生理特点,有助于科学种植茶树,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茶树生物学特性

茶树生物学特性

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到花蕾成熟过程。 茶树顶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的过程。 生长点细胞分化向着茶花器官各组成局部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向开展的过程。 花芽分化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
a. 生理分化期:
b. 生长点细胞分裂出现不规那么突起,细 胞生理功能、结构向着花芽组织方向开展, 但形态上与叶芽并无明显的区别。
成年期特征:
a. 树冠的离心生长,有利于扩大树冠采摘,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光。
b. 地下部根群兴旺,根系扩散面积比树冠 大。
c. “结节枝〞和“鸡爪枝〞增多 d. 更新有利于复壮树势。
〔4〕 衰老期
茶树从第一次更新起, 直至整株茶树死亡这一 时期。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 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有 关
温度:当t<10℃,t>35℃芽的生育受到抑制; 水分:水是细胞分裂扩大的必要条件,水分缺乏细 胞分裂扩大困难;
光照:茶树是短日植物,随日照缩短营养生长缓慢;
土壤养分:只有充足的矿质元素,才能满足茶树体 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在茶叶生产上,应尽可能改善 环境条件,防止茶芽强迫休眠的出现。
对夹叶〔Banjhi leaf〕又称“不不正常芽叶〞或 “异常芽叶〞。指在不宜环境条件下或新梢接近 成熟时,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的几片 叶片,由于节间很短,形似对生状态,称对夹叶。
〔4〕 衰老期
衰老期特征: a.营养器官衰退,生殖器官不健全。 b. 生机衰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减弱 开花结果少,落花落果增多。 c. 地下部外围根系逐步死亡,形成向心 性现象。
三、茶树年发育周期
年发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总发 育周期的一局部。 在年内的生育过程为: 芽原基的分化→ 膨大→ 鳞片展〔2-3 片〕 →鱼叶展→ 真叶展〔4-8片〕 →驻 芽第二生长→ →第三次生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的休眠期是指在秋季树体茶芽生长停止以后到春季萌芽为止的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茶树地上部不再有任何生长发育现象。

休眼开始时,茎的延长生长变得极为缓慢,叶片停止扩展,分生组织短缩,叶片栅状组织的厚度逐渐增大,栅状组织与叶厚的比例也相应提高。

由于这些组织的厚度增大,细胞膜的韧性也随之增强。

茶树叶片含水率的高低是衡量叶片是否成熟的标志,叶片愈嫩含水率愈高。

从秋季开始,叶片的水分渐减,内部逐渐充实。

到冬季时,凡叶片的含水量愈低,则耐寒性愈强。

9月间成熟叶片的含水量在65~70%,10~11月为62~65%,休眠期间则降至55~60%。

枝条组织中淀粉粒从9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并转化为糖分,使叶片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

树体细胞液的浓度与耐寒性密切相关,因此测量茶树叶细胞液渗透压是茶树休眠期耐寒性强弱的鉴定方法之一,叶片细胞液渗透压值愈高,则耐寒性愈强。

此外,休眼芽细胞的原生质呈凝胶状,原生质收缩,胞间联丝中断,细胞呈孤立状态。

休眠解除以后,胞间联丝又恢复。

由上可见,茶芽为了保持在不良条件下的不活动状态,通过各种结构和生理变化来限制本身的活动。

如形成不透气的鳞片,组织脱水,原生质的联系中断以及停止酶的合成等。

茶树的芽进入休眠状态后,不只是生长中止,代谢活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已查明,芽休眠时,其组织即进入部分脱水状态,叶和茎的水分均随之减少。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降到很低的水平,其间呼吸的性质类似于无氧呼收。

最高光合作用速度和一天总光合作用量都从秋季到冬季逐渐下降,12月至1月是最低值。

茶芽外面包围的鳞片,对于芽的呼吸有很大影响。

据测定,休眠芽的核酸含量降低,同时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也受到抑制。

如经低温处理的茶芽,其组织液的pH值增大,脂肪酸分解,氨基酸和糖含量增加。

茶芽从休眠阶段进入萌动状态,与组织中水分的增加,营养的代谢,水解酶的活性以及呼吸强度有关。

此外,休眠期叶片蒸发量日趋减少,9月份的蒸发量仅为8月份的70%,10月份约为60%,11~12月降到30%左右。

玫瑰花茶的功效与禁忌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玫瑰花茶/编辑:bsz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