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带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5.023+2.34=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3.2×2000=464m ,==d 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建筑工程测量习题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习题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习题答案建筑工程测量是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地形、建筑物位置、尺寸等的精确测量。

以下是一些建筑工程测量习题的答案示例:1. 水平角测量:- 问题:如何使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 答案:首先,将经纬仪架设在已知点上,对准目标点A。

记录A点的读数。

然后,旋转经纬仪,对准第二个目标点B,并记录B点的读数。

水平角即为B点读数减去A点读数。

2. 高程测量:- 问题:如何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答案:首先,将水准仪架设在已知高程的点上,然后读取水准尺在待测点上的读数。

通过计算水准尺上的读数与水准仪的已知高程之间的差值,可以得到待测点的高程。

3. 距离测量:- 问题:使用钢卷尺测量两点间距离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使用钢卷尺测量时,应确保卷尺拉直,避免弯曲或扭曲。

同时,要注意卷尺的零点是否准确,以及测量过程中是否有障碍物影响测量结果。

4. 坐标测量:- 问题:如何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答案: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相对于已知控制点的坐标。

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四个角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平面坐标。

5. 误差分析:- 问题:在测量过程中,如何减少误差?- 答案:减少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及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使用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等。

6. 施工放样:- 问题:施工放样中,如何确保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答案:施工放样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精确定位。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测,确保建筑物的位置与设计一致。

7. 地形图绘制:- 问题:如何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形图?- 答案:根据测量得到的地形数据,使用CAD软件或手工绘制地形图。

在绘制过程中,要确保比例尺的准确性,以及地形特征的清晰表达。

8. 建筑物尺寸控制:- 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建筑物的尺寸?- 答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测量工具检查建筑物的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测量试题库(含答案)

工程测量试题库(含答案)

工程测量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采用DJ6经纬仪对某一水平角观测四个测回,则第三测回盘左起始方向度盘位置的应设置在()。

A、0°或稍大处B、90°或稍大处C、135°或稍大处D、180°或稍大处正确答案:B2、在1:1000地形图上,现量得某相邻由低到高两条等高线上两点A、B 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02m,设等高距为1m,则BA两点的地面坡度为()。

A、-1%B、-5%C、1%D、5%正确答案:B3、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高程是()。

A、72.389B、72.269C、72.289D、72.260正确答案:D4、“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遵循这个原则是为了()。

A、防止观测值误差累积B、控制测量误差的累积C、提高观测精度D、提高控制点测量精度正确答案:B5、基础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基础面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为()。

A、±5mmB、±10mmC、±15mm正确答案:B6、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6测站完成,观测高差总和为+12mm,其中两相邻水准点间2个测站完成,则其高差改正数为()。

A、-4mmB、-2mmC、+2mmD、+4mm正确答案:A7、控制测量中,可以不考虑控制点通视的是()。

A、GPS测量B、导线测量C、边角网测量D、三角网测量正确答案:A8、在测区内布置一条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点后终止于另一已知点,并且两端与已知方向连接的导线是()。

A、闭合导线B、附合导线C、导线网D、支导线正确答案:B9、用水准测量法测定 A、B 两点的高差,从 A 到 B 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 1.234m,前尺中丝读数1.470m,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 1.430m,前尺中丝读数 0.728m,则高差hAB 为()米。

A、-0.938B、-0.466C、+0.466D、+0.938正确答案:C10、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2mm+2ppmD),AB两点距离为1公里,则一测回AB测距中误差为()。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答案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答案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练习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2、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A)测距。

A.普通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3、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中误差4、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m,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m,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m,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B)。

5、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K=100,视距间隔为0.25,竖直角为+2°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B)。

6、确定直线与什么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A)。

A.标准方向线B.东西方向线C.水平线D.基准线7、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C)。

A.0°~270°B.-90°~90°C.0°~360°D.-180°~180°8、坐标方位角是以(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以上都不是9、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C)。

A.96°B.276°C.6°D.174°α=35°23′,测得左夹角∠ABC=89°10、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α=(A)。

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CBA.124°57′B.304°57′C.-54°11′D.305°49′计算题1、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解:=B1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12=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2、已知点A 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3、=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测量复习题10(含答案)

测量复习题10(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A]1.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工作,首先需进行测站点设置及后视方向设置,在测站点瞄准后视点后,其方向值应设置为()。

A.测站点至后视点的方位角B.0°C.后视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D.90°[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B]2.下列关于提高施工测量放样精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点位误差与定向边的距离成反比,应尽量利用长边进行定向B.点位误差与放样距离成正比,放样的距离不宜过长且要求放样边大于定向边C.点位误差与放样角成正比,应尽量将放样角控制在0~90°之间D.将安置仪器误差和放样点的标定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A]3.根据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原理,在测站点瞄准后视点后,方向值应设置为()。

A.测站点至后视点的方位角B.后视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C.测站点至前视点的方位角D.前视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D]4.全站仪测量地面点高程的原理是( )。

A.水准测量原理B.导线测量原理C.三角测量原理D.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B]5.若某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mm D )1023(6⨯⨯+±-,则用此全站仪测量3km 长的距离,其中误差的大小为( )。

A.±7mmB.±9mmC.±11mmD.±13mm[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A]6.若某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mm D )1023(6⨯⨯+±-,当距离D 为0.5km 时,单向一次测距所能达到的精度是( )。

A.±4mmB.±2mmC.±3mmD.±8mm[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站仪程序测量功能的是()。

A.水平距离和高差的切换显示B.三维坐标测量C.悬高测量D.三边测量[单项选择题][易][全站仪测量][A]8.电子测距仪的主要指标是()。

距离测量练习题

距离测量练习题

距离测量练习题练习一:1. 使用直尺测量以下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铅笔:________ cm- 书本:________ cm- 手机:________ cm2. 使用卷尺测量以下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电视:________ cm- 桌子:________ cm- 门:________ cm练习二:1. 用尺测量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测量结果:________ cm2. 用尺测量你家门的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________ cm3. 用尺测量你的房间宽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________ cm 练习三:1. 使用测距仪测量以下距离,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家到学校的距离:________ m- 公园到超市的距离:________ m- 操场到游泳池的距离:________ m练习四:1. 观察图中的三角形ABC,你能通过测量来判断边长吗?请写出你的测量结果:- AB的长度为:________ cm- BC的长度为:________ cm- AC的长度为:________ cm练习五:1. 在纸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只给出一个角的度数,你能通过测量来判断长方形的各边长吗?请写出你的测量结果:- 长方形的长度为:________ cm- 长方形的宽度为:________ cm练习六:1. 在地图上选择两个不同位置的点,使用尺子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测量结果:________ km练习七:1. 你认为除了尺子和测距仪,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距离?列举出你能想到的工具,并简要描述其使用方法。

总结:通过本次测量练习,我们学习了使用不同工具来测量物体和距离的方法。

准确的测量是我们获取真实数据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工程测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由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称为()。

A、坐标正算B、导线计算C、坐标反算D、水准计算正确答案:C2、若某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当距离D为0.5km时,单向一次测距所能达到的精度是()。

A、±4mmB、±2mmC、±3mmD、±8mm正确答案:A3、望远镜概略瞄准目标时,应当使用()去瞄准。

A、微动螺旋和准星B、微动螺旋C、准星和照门D、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正确答案:C4、光学经纬仪的照准部应绕()在水平面内旋转。

A、视准轴B、基座C、竖轴D、横轴正确答案:C5、相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平均海水面Bs水准面C、大地水准面D、假定水准面正确答案:D6、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指的是()之差。

A、终边方位角已知值与终边方位角推算值B、起始边方位角与终边方位角C、终边方位角推算值与终边方位角已知值D、终边方位角与起始边方位角正确答案:C7、相对误差越小,精度()。

A、无法判断B、越低C、相同D、越高正确答案:D8、旋转光学经纬仪的望远镜时,竖盘()。

A、不动,竖盘读数指标也不动B、与竖盘读数指标都随望远镜旋转C、随望远镜旋转,竖盘读数指标不动D、不动,竖盘读数指标随望远镜旋转正确答案:C9、容许误差是指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

A、偶然误差B、观测值C、中误差D、相对误差正确答案:A10、当经纬仪望远镜的十字丝不清晰时,应旋转()螺旋。

A、物镜对光螺旋B、脚螺旋C、目镜对光螺旋D、中心锁紧螺旋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下列对于极限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有()oA、观测多边形内角,观测值之和与内角和理论值的差值为极限误差B、通常情况下,处于极限误差范围内的误差出现的几率为99.7%C、测量上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特定的数值,此数值为极限误差D、极限误差可以用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E、通常取3倍中误差作为极限值正确答案:BCE2、光电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有()。

(完整word版)距离测量(带答案)

(完整word版)距离测量(带答案)

1、(B)2、(A)3、(D)4、(A)5、(C)6、(A)7、(B)8、(B)9、(B)10、(A)11、(A)12、(A)13、(B)14、(D)15、(A)16、(A)17、(D)18、(B)第四章距离测量(练习题)一、选择题1、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m+0.008m+1.2×10-5×30×(t-20℃)m,则用其在26.8℃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其温度改正值为( B )。

A.–2.45mm B.+2.45mm C.–1.45mm D.+1.45mm2、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现用该钢尺量的AB的距离为100.00m,则距离AB的尺长改正数为( A )。

A.–0.010m B.–0.007m C.+0.005m D.+0.007m3、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则该尺的名义长度为( D )。

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4、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则该尺在标准温度和拉力的情况下,其实际长度为( A )。

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5、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其值分别为:29.8535m、29.8545m、29.8540m,且该段距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0.152m,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C )。

A.29.8540m ;-0.4mm B.29.8540m ;+0.4mmC.29.8536m ;-0.4mm D.29.8536m ;+0.4mm6、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和72.353m,则其相对误差为(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2、(A)3、(D)4、(A)5、(C)6、(A)7、(B)8、(B)9、(B)10、(A)11、(A)12、(A)13、(B)14、(D)15、(A)16、(A)17、(D)18、(B)第四章距离测量(练习题)一、选择题1、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m+0.008m+1.2×10-5×30×(t-20℃)m,则用其在26.8℃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其温度改正值为( B )。

A.–2.45mm B.+2.45mm C.–1.45mm D.+1.45mm2、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现用该钢尺量的AB的距离为100.00m,则距离AB的尺长改正数为( A )。

A.–0.010m B.–0.007m C.+0.005m D.+0.007m3、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则该尺的名义长度为( D )。

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4、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lt=30.000-0.003+1.2×10-5×30×(t-20℃)。

则该尺在标准温度和拉力的情况下,其实际长度为( A )。

A.29.997m B.30.003m C.0.003m D.30m5、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其值分别为:29.8535m、29.8545m、29.8540m,且该段距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0.152m,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C )。

A.29.8540m ;-0.4mm B.29.8540m ;+0.4mmC.29.8536m ;-0.4mm D.29.8536m ;+0.4mm6、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和72.353m,则其相对误差为( A )。

A.1/6030 B.1/6029 C.1/6028 D.1/60277、已知直线AB间的距离为29.146m,用钢尺测得其值为29.134m,则该观测值的真差为( B )。

A.+0.012m B.–0.012m C.+0.006m D.–0.006m8、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米,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米,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米,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B )。

A.64.748m B.64.812m C.64.821m D.64.784m9、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则其尺长改正为( B )。

A.–0.012mm B.+0.012mm C.–0.006mm D.+0.006mm10、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设钢尺的膨胀系数为1.2×10-5/°C,则其尺长方程为( A )。

A.L=30m+0.012m+1.2×10-5×30×(t-20℃)mB.L=30m-0.012m+1.2×10-5×30×(t-20℃)mC.L=30m+0.012m+1.2×10-5×(t-20℃)mD .L=30m-0.012m+1.2×10-5×(t-20℃)m11、在山区丈量AB 两点间的距离,往、返值分别为286.58m 和286.44m ,则该距离的相对误差为( A )。

A .1/2047 B .1/2046 C .1/2045 D .1/204412、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米,则高差改正为( A )m 。

A. -0.016 B. 0.016 C. -0.032 D. 1.987 13、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产生的影响属于( B )。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14、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 ct 221D ,式中D t 2为( D )。

A.温度 B.光从仪器到目标传播的时间 C.光速D.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传播的时间15、下面是四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A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D.300m0.075m16、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A )的方法。

A .距离 B .水平距离 C .高程 D. 高差 17、钢尺精密量距中,需对每一尺段进行( D )。

A .尺长改正B .温度改正C .倾斜改正 D. 都需要 18、脉冲式测距仪通常比相位式测距精度( B ) A .高 B .低 C .不能确定 D. 相等二、名词解释视距测量、直线定线、端点尺、刻划尺、尺长改正、相对误差、电磁波测距仪、相位式测距三、简答1、钢尺量距精度受到那些误差的影响?在量距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短了?若实际长度小于名义长度时,又会怎么样?4、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通常要加哪几项改正?5、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有何区别?6、简述视距测量的优缺点。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的影响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但其测距精度低,约为:1/200-1/300。

)7、简述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基本公式的个符号的含义。

8、直线定线的目的是什么?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各适用什么情况?9、解释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表达式()D b a m D ∙+±=的含义。

10、简述光电测距的优点。

a四、计算题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11D =528.46m±0.21m ;12D =517.25m±0.16m 。

试比较这两段距离的测量精度。

3、设拟测设AB 的水平距离D0=18m ,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0.115m 。

精密丈量时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L0=30m ,实际长度L=29.997m ,膨胀系数α=1.25×10-5,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20℃。

求在4℃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 。

4、视距测量中, 已知测站点HO=65.349m ,量得仪器高i=1.457m ,测点为P 点,观测得:视距读数为0.492m ,中丝读数为1.214m ,竖盘读数为95°06´(顺时钟注记),竖盘指标差为+1´,计算平距和P 点的高程。

45、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 ,返测为217.38m ,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 ,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6、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下表。

7、已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 t =30m-0.008m+1.2×10-5(t-20°C)×30m ,用该钢尺丈量AB 的长度为125.148m ,丈量时的温度t=+25°C ,AB 两点的高差h AB =0.200m,计算AB 直线的实际距离。

答案: 一、选择题1、(B )2、(A )3、(D )4、(A )5、(C )6、(A )7、(B )8、(B )9、(B )10、(A )11、(A )12、(A )13、(B )14、(D )15、(A )16、(A )17、(D )18、(B )四、计算题1、【解】:相对误差:k1=1/1200,k2=1/3590,因为相对误差k1>k2;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精确。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d1=126.73m ,d2=357.28m 。

2、【解】:2516146.52821.0111111=±=±=D m K 3232125.51716.0121212=±=±=D m K 由于1211K K >,所以第一段的相对中误大于第二段的相对中误,故第二段丈量的精度高。

3、【解】:D=18.0051米。

4、【解】:D=0.492*100*cos2(5°06´+1´)=48.809m Hp=65.349+D*tan5°07´+1.457-1.214=69.962m5、【解】:据题意()()m 34.21738.21730.2172121=+=+=返往D D D m 08.0-38.217-30.217-===∆返往D D D(1) 200012716134.21708.0<==∆=DD K ,此丈量结果能满足要求的精度。

(2) 设丈量100m距离往返丈量按此要求的精度的误差为 时,则m 05.0m 10020001100=⨯=⨯=∆容K 则 m 05.0±≤∆,即往返丈量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为0.05m 。

6、【解】:据题意,其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距离丈量记录表7、【解】:尺长改正数:m l l l l d 033.0148.12530008.00-=⨯-=⋅∆=∆ 温度改正数:m l t 008.0148.125)2025(102.15=⨯-⨯⨯=∆-高差改正数:m l h l h 0148.125204.022≈⨯-=-=∆ 所以AB 直线的实际距离m l AB 123.1250008.0033.0148.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