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心脏生理——心动周期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是偶联因子。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

心动周期相关的概念解释心动周期是指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心内压力、容积、血流和瓣膜活动的变化。
心动周期反映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以及相关的生理学名词的含义和特点。
1. 心动周期的时相根据心室的舒缩活动,可以将心动周期分为以下八个时相: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未开放,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剧升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半月瓣开放,血液快速射入大血管,心室容积减少。
减慢射血期:心室收缩力量和内压开始减小,射血速度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减少。
舒张前期:心室开始舒张,射血停止,半月瓣关闭,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内压急速下降。
等容舒张期: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内压继续下降,而心室容积基本保持不变。
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后,由于房-室间压差大,血液迅速从心房流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加。
减慢充盈期:由于静脉回流速度减慢,房-室间压差减小,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也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增加。
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期末,心房开始收缩,将残留的血液射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度进一步提高。
2.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在介绍心动周期的时相时,涉及到了一些生理学名词。
下面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名词解释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收缩中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心室压心室内的压力,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有关主动脉压主动脉内的压力,与心室射血和动脉弹性有关肺动脉压肺动脉内的压力,与右心室射血和肺循环阻力有关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内的最低压力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中央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根本功能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有效滤过压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促进液体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工作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自律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这类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并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快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快,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慢反应细胞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慢,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名词解释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指心跳停止、血流暂停时,循环系统各段血管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压力相同,这一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3. 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在介绍了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名词后,下面介绍一些与心动周期相关的生理学现象:心电图:反映了心肌细胞在不同时相中的电活动。
心动周期知识点总结

心动周期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的结构1.心脏组织结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中部,由左、右两个房室组成。
在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内,心脏被胸腔保护,位于胸骨后面的心包膜内。
心脏的顶部是左心房,底部是右心房,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有个间隔叫心房间隔。
左心腔和右心腔之间有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隔开。
盛有血液的房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了血液的顺序流出。
2.心脏的生理结构心脏的主要组织是心肌组织,其切面呈现出横纹性,表明其是横纹肌,具有原钙长筋原子心肌的结构特点。
完整的心脏主要由三层组织构成:内膜、心肌层和心包,可以起到相互呼应、协调工作的作用,使心脏能够正常地收缩和舒张。
二、心脏的生理功能心脏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中枢,它具有泵血的作用,将含氧血液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静脉带回心脏,形成了人体内的循环系统。
心脏的主要功能有:1.舒张和收缩心脏通过舒张和收缩来完成泵血的过程,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是由心肌收缩和舒张所调节,通过这一生理功能使得心脏能够循环的将血液送往全身各个部位,保持人体内部血液的循环。
2.维持心脏的节律心脏的节律是由心脏起博分支发放出的激动来调节的,这一生理功能是使得心脏能够保持正常的心率和节律,保证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3.维持心脏的充盈心脏还有一个生理功能就是使心脏能够维持一个适当的充盈度,保证心脏在每次心跳中都有足够的血液被泵出,并且保持一个正常的排血量。
三、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是指心脏在一次心跳中所经历的各个生理阶段的整体过程,心动周期的主要阶段有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两个阶段。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心动周期的各个阶段。
1.心脏收缩期心脏收缩期是指心脏肌肉的收缩过程,收缩期可分为心房收缩期和心室收缩期。
心房收缩期指心房肌肉收缩使心脏的右心房从上向下压缩,将心房内的血液向心室输送。
心室收缩期指心室肌肉收缩使心脏的左右心室从底部向上压缩,将心室内的血液排出,经动脉输送到全身循环。
心脏的收缩是由心房和心室肌肉分别进行的,分别由不同的心脏传导系统调控,并由心脏收缩激素—儿茶酚胺作用来完成的。
心动周期

上、下腔静脉(收集静脉血)→右心室(静脉血)→右心房(静脉血)→左、右肺动脉(静脉血)→肺内(由静脉血到动脉血)→左、右肺静脉(动脉血)→左心房(动脉血)→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弓(动脉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其中右心房的收缩略先于左心房。
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而左心室的收缩略先于右心室。
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
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 75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心室收缩期平均为秒,舒张期平均为秒。
基本概述心率增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心室的收缩是推动血流的主要力量,习惯上以心室舒缩的起止作为心动周期的标志,把心室的收缩期叫做收缩期。
心室的舒张期叫做舒张期。
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若心率为75次|分钟,则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经历的时间为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的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心脏泵血的周期性导致下列各种变化的周期现象:如心内压与血管内压、心房与心室的容积、心内瓣膜的启闭、血流速度等周期变化。
这些变化驱使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在心动周期中还伴有心电、心音、动静脉搏动等周期变化。
它们反映着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心音、脉搏的异常是诊断心血管疾患的重要依据。
心动周期各时相心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与瓣膜活动的变化如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为中心,整个心动周期按8个时相进行活动。
等容收缩期相当于心电图R 波顶峰时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肌的强有力的收缩使心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超过心房内压时,左右心室内血液即分别推动左右房室瓣使其关闭。
由于乳头肌与腱索拉紧房室瓣,阻止其向上翻入心房,再加房室交界处环行肌收缩,缩小房室交界处的口径,两者都可避免心室血液倒流心房。
生理学

稳态:主要指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机体内所有的保持协调稳定的生理过程均可称为稳态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向期,称为心动周期。
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指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的这段时期。
其特点是:室内压以极快的速度大幅度的下降,但容纳的血量并不变。
等容收缩期:指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启的这段时期。
其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度的升高,且升高速度很快:。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心指数:在安静和空腹的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心室功能曲线:在相对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作衡坐标与搏出量作纵坐标,绘制成的坐标图,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不。
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心肌收缩要么不产生,一旦产生则全部心肌细胞都参加收缩。
异长自身调节:通过前负荷改变引起的对搏输出量的自身调节,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收缩能力改变来调节搏出量的多少:与处长度无关。
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60vm这段时间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称为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发生反应的一段时间。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潜在起搏点:是由窦房结以外部位的自律组织,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自身的自动节律性。
超速驱动压抑:都窦房结对心室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突然中断后,首先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心脏停搏,然后心室按其自身潜在起搏点的节律发生兴奋和搏动现象,称为超速驱动抑制。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01第一节心脏生理

4.第四心音------40岁以上可能出现。 发生时间:心室收缩期前。 特 点:一般用听诊器不易听到。 产生因素:与心房收缩引起心室充盈有关。 心音的诊察意义: ①第一心音可以检查房室瓣的功能状况; ②第二心音可以检查动脉瓣的功能状况;
2018年5月17日
32
(二)心电图
(2)快速充盈期 室内压低于心房压 快速流向心室。 占时0.11s左右;
房室瓣开放
血液由心房
(3)减慢充盈期 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 心室、心房、大静脉之 间压力差减小 充盈速度减慢。 特点:占时0.22s。
2018年5月17日 8
(4)心房收缩期 发生时段:心室减慢充盈期的后段(全心舒张 期之后)。 静脉血不断 流入心房, 心房压相对 高于心室压 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 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 血液由心房进入 心室,心室充盈
心电图(ECG):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基本波形:一个P波、一个QRS波、一个T波,有 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心电图纸:有1mm的小方格,纵线上每一小格相
当于0.1mV的电位差;横向小格表示时间,每一小格
相当于0.04s(即走纸速度为每秒25mm)。
2018年5月17日 30
四、心音和心电图
2.第二心音 发生时间:心舒期。 特 点: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产生因素:①动脉瓣关闭;-------主要成分。 ②心室壁振动; ③房室瓣开放、血流的振动。 3.第三心音----可在健康儿童和青年人听到。 发生时间:快速充盈期末。 特 点:低频、低幅。 产生因素:血流速度突然改变,心室壁和瓣膜振 动。
2018年5月17日
37
5.Q-T间期 概念: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 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到完全复极到静息 状态的时间。 6.ST段 概念:从QRS波群终了到T波起点之间的与基线 平齐的线段。 意义: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处于除极,没有 电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