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原理(10)(1)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三版quiz答案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三版quiz答案1、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2、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C槐花(正确答案)D陈皮3、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4、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5、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应采用()[单选题] *A回流装置(正确答案)B蒸馏装置C萃取装置D分馏装置6、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季铵碱类(正确答案)B哌啶类C吡啶类D吡咯类8、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9、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10、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11、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C三氯甲烷D丙酮12、以下黄酮类化合物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13、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A沉淀法B分馏法C结晶法(正确答案)D升华法14、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15、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16、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单选题] * A七叶内脂(正确答案)B大黄素C麻黄碱D大豆皂苷17、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18、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常用()[单选题] *ApKBBKBCpH(正确答案)DpKA19、浓缩速度快,又能保护不耐热成分的是()[单选题] * A水蒸汽蒸馏法B常压蒸馏法C减压蒸馏法(正确答案)D连续回流法20、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21、临床上应用的黄连素主要含有()[单选题] *A奎宁B小檗碱(正确答案)C粉防己碱D苦参碱22、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23、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24、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25、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正确答案)B决明子C芦荟D紫草(正确答案)26、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27、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烟碱B咖啡因(正确答案)C槟榔碱D苦参碱28、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29、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30、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代谢途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进行化学反应或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从而检测、分离或定量这些分子。
生物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1. 分离与纯化:将某一特定生物分子从其他组分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样品。
常用方法包括离心、电泳、柱层析、过滤等。
2. 分析与测定:对生物分子的含量、结构和性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
常用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拉曼光谱等。
3. 酶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类蛋白质,其活性与底物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定底物转化率来研究酶的活性。
常见的酶反应方法有酶解反应、酶促进反应等。
4. 蛋白质分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可以通过电泳、质谱、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含量和功能。
5. 核酸分析: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可以通过PCR、凝胶电泳、
Sou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分析,用于检测基因的突变、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际的生物化学实验会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而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与生命现象相关的化学物质。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读者了解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一、1. 生物分子: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主要由生物分子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这些生物分子在细胞内发挥关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信号传导、遗传信息传递等生命过程。
2. 元素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磷和硫组成,其中碳是构成生物分子的主要元素,氢和氧则构成了水分子,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通过调节反应速度和降低反应能垒,酶能高效地促进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 代谢过程:生物体内的代谢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储存能量和构建细胞结构;分解代谢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释放能量和废物。
5. 能量转化: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物体内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能。
最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通过细胞呼吸将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6. 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生物分子的序列编码的,主要是由DNA分子储存。
生物体内的核酸(DNA和RNA)通过基因组成的方式传递和维持遗传信息,同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7.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多样的生物分子,具有催化反应、传递信号、提供结构支持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主要由其三维结构决定,同时受到体内环境的调控。
8.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等能量物质。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和释放氧气。
9. pH值和缓冲系统: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缓冲系统则能够稳定细胞内外的pH值,保持适宜的生化环境。
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原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生命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过程。
在生物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生物体内最常见的元素有碳、氢、氮、氧、磷和硫,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内的大部分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等。
这些元素之间通过共价键和氢键等化学键形成了各种生物分子,从而构成了生物体内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受到生物催化剂的调控。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很快,但在生物体内,这些反应需要受到严格的调控,以保持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生物催化剂,即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的活性受到各种因素的调控,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这些因素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此外,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是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摄取和氧气的呼吸。
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而氧气参与了细胞内的呼吸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最后,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通过基因的编码和表达,控制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的合成和功能。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它们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总之,生物化学原理涉及到生物体内化学元素、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遗传信息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生物化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n 原理:有机溶剂对许多溶于水的小分子生化物质以及核酸、 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能发生沉淀作用。有机溶剂 的沉淀作用主要是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 增强分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对于具有表面水层的生 物大分子来说,有机溶剂可破坏溶质分子表面的水膜,使 这些大分子脱水而相互聚集析出。不同溶质要求不同浓度 的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有机溶剂进行分步沉淀。
n 提取是在分离纯化前期,将样品研磨,把被破碎的细胞置于一定的溶剂(提 取液)中,使某一类分子目的物释放到提取液中的过程。提取液应具备的条 件: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破坏作用小;对杂质溶解度小或不溶解;来源广 泛、价格低廉、操作安全等。
n 生物分子可以分为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小分子。生物小分子的结构由较强的共 价键决定;生物大分子中除共价键外,还含有较弱的共价键和次级键,故需 温和的条件才能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不被破坏。因此,这两类生物分子的 提取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差别很大。
n 1、生物小分子的提取 n 2、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蛋白质和酶的提取 核酸的提取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6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
溶剂提取法
n 原理:利用溶剂的溶解作用把所需物质从细胞中转移出来 n 影响溶剂提取效率的因素(影响溶解度的的因素)
1、溶剂的性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2、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是影响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但离子强度 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同,如高离子强度下DNA-核蛋白溶解度增 加,而低离子强度下RNA-核蛋白溶解度增加;绝大多数蛋白质和酶, 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增加(盐溶)。 3、PH值:溶剂的PH值影响溶质分子的解离状态,离子状态的物质, 不能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都易溶于水,而非离子状态的物质易溶于有 机溶剂。 4、温度: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物质的溶解度。 5、去垢剂:去垢剂是一类既有亲水基又有疏水基的物质,可以分为 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去垢剂等,如SDS,Tween20,Triton X-100。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部的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是由一系列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构成的,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途径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们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分别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翻译等功能。
多糖和脂类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细胞结构、能量储存和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我们来探讨一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类型,合成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而分解反应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它通过水解反应释放能量,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动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类型。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它需要消耗能量;而分解代谢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它释放能量。
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代谢反应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体内的稳态。
总的来说,生物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原理-糖酵解

第十五章糖酵解一、糖酵解 糖酵解概述:• 位置:细胞质• 生物种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共有 • 作用: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总反应:葡萄糖+ 2ADP+2NAD++2Pl -2 丙酮酸+ 2ATP + 2NADH + 2H+ + 2H9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投入ATP 阶段):1分子葡萄糖转换为2分子甘油醛-3-磷酸;投入2分子ATP.. ©反应式:葡萄糖+ ATPf 葡萄糖-6-磷酸+ADP 酶:己糖激酶(需Mg >参与) 是否可逆:否 说明: • 保糖机制一磷酸化的葡萄糖被限制在细胞内,磷酸化的糖带有负电荷的磷酰基,可防 止糖分子再次通过质膜。
(应用:解释输液时不直接输葡萄糖-6-磷酸的原因) • 己糖激酶以六碳糖为底物,专一性不强。
• 同功的一一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酸。
葡萄糖浓度高时才起作用。
②反应式: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 醒: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本章主线:糖酵解丙酮酸代谢命运 (乙醇发酵乳酸发酵) 糖酵解调控 巴斯德效应 3种单糖代谢(果糖、半乳糖、甘露OH I cn 2 CH 3乙醇CH 3 丙酮酸无氧COOcn-OH CH 3乳酸CH O1I葡翱精C = O无较•是一个醛糖一酮糖转换的同分异构化反应(开链-异构一环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表现出绝对的立体专一性•产物为a-D-吠喃果糖-6-磷酸③反应式:果糖6磷酸+ATP7果糖-L 6•二磷酸+ADP霹:磷酸果糖激酶-I是否可逆:否说明:•磷酸果糖激酸-I的底物是B-D-果糖-6-磷酸与其a异头物在水溶液中处于非酶催化的快速平衡中。
•是大多数细胞糖醉解中的主要调节步骤。
反应式:果糖6・二磷酸一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3磷酸醉:醛缩酷是否可逆:是说明:•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地转化成丙酮酸,大大地降低了甘油醛-3-磷酸的浓度,从而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注意断链位置:C3-C4⑤反应式:磷酸二羟丙酮f甘油酸3磷酸酶:丙糖磷酸异构酶是否可逆: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的C-4和C-3 T甘油醛3磷酸的C-1;葡萄糖分子中的C-5和C-2 T甘油醛-3-磷酸的C-2;葡萄糖分子中的C-6和C-1 T甘油醛-3-磷酸的C-3o•缺少丙糖磷酸异构酶,将只有一半丙糖磷酸酵解,磷酸二羟丙酮堆枳。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主编 课后习题及答案(三)

w w w .k h d 课第十一章 DNA 的生物合成一、课后习题1.怎样确定DNA 复制的主要方式是双向复制,以及一些生物的DNA 采取单向复制?2.假定在D 环式的复制叉上,螺旋的解开会引起未复制部分的缠绕,当缠绕继续到不可能再进一步缠绕时,主链的增长便停止,然后随从链的延长才会被引发。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更可能观察到大小与前体片段相似的D 环?3.试述滚动机制有哪些主要特征?怎样鉴别环状与线状DNA?4.已知大肠杆菌DNA 的长度为1100μm,其复制叉式在一个世代大约40min 内通过一个复制叉完成的,试求其复制体的链增长速度、正在复制的DNA 分子的转速。
参考答案:1.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和质粒,真核生物的细胞器DNA 都是环状双链分子。
实验表明,它们都在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复制,复制方向大多是双向的,即形成两个复制叉或生长点,分别向两侧进行复制;也有一个是单向的,只形成一个复制叉或生长点。
2. 叶绿体和线粒体DNA(除纤毛虫的线粒体线性DNA 分子外)的复制方式。
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的合成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在电镜下看到呈(取代环,D 环)形状。
待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露出另一链的复制起点并开始复制。
两条多核苷酸链的起点不在同一点上,当两条链的起点分开一定距离时就产生D 环(如线粒体DNA 的复制)。
双链环两条链的起点不在同一位置,但同时在起点处解开双链,进行D 环复制,称为2D 环复制(如叶绿体DNA 的复制)。
这时,更可能观察到大小与前体片段相似的D 环。
3. Walter Gilbert(1968)提出滚环模型来解释φX174DNA 的复制:首先由特异核酸内切酶在环状双链DNA(称为RF 型、增值型,即单链DNA 已复制一次成双链)的一条链上切开切口产生5′—P 末端和3′—OH 末端。
5′—P 末端与细胞质膜连接,被固定在膜上,然后环形的双链通过滚动而进行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CCCGCCUAAUGGCGGGCU
生物化学原理(10)(1)
转录的终止
生物化学原理(10)(1)
不依赖于ρ因子 的转录终止
生物化学原理(10)(1)
(2)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这类终止子必须在ρ因子存 在下转录才发生终止。这类终止子的回文结构中不含GC 富集区,回文结构后也无寡聚U。 ρ因子:一种相对分子量约为45kD的蛋白质因子,起协助 终止的作用。
生物化学原理(10)(1)
• 真核生物体内RNA的转录后加工:真核生物体内的
tRNA和rRNA和原核生物有些类似,但真核生物的 mRNA前体必须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
生物化学原理(10)(1)
1. 真核生物中rRNA前体的加工:哺乳动物的rRNA 前体约为45S, 在细胞核中加工最后形成18S、28S和5.8S rRNA.
(1) 5’端加“帽”:
7-甲基鸟苷
真核生物 mRNA 5’端 5’,5’-三磷酸键 “帽”结构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mRNA 5’端“帽”结 构
生物化学原理(10)(1)
磷酸水解酶 鸟苷酰转移酶 鸟嘌呤-7-甲基转移酶 2’-O-甲基转移酶
真核生物mRNA 5’ 端加“帽”过程
生物化学原理(10)(1)
转录泡结构
非模板链
RNA聚合酶
模板链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
– 2. 转录的起始: RNA聚合酶到达转录起始点,开始 催化核苷三磷酸按照模板链上的碱基顺序合成RNA。 此时σ亚基从全酶上脱离下来,解离后的σ亚基再与 另一个核心酶组成全酶开始下一轮转录。
– 3. RNA链的延伸:转录泡延着模板链3’ 5’方向不 断移动,转录泡内RNA链的5’端方向10-12个核苷酸 始终与模板链形成杂合体。
(2) 3’端加polyA 尾:
AAUAAA:最主要的 polyA信号
内切酶
Poly A聚合酶
生物化学原理(10)(1)
(3) 内含子的剪切: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其转录产物中 同时含有内含子(插入序列)和外显子(编码序列)。在mRNA的 后加工过程中,将通过拼接(splicing)去除内含子,使外显子成 为连续序列。
生物化学原理(10)(1)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是不对称的:
在体内转录过程中,DNA双链中只有一条链或者某个区 段作为模板进行转录。参与转录的DNA链被称为模板链 (反义链),而另一条链则被称为编码链(正义链)。 RNA含有与编码链几乎完全相同的碱基序列,除了以U代 替T以外。
生物化学原理(10)(1)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6
生物化学原理(10)(1)
一经转录即进行翻译,大多不进行转录后加工。但 tRNA和rRNA都要在转录后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成为有 功能的分子。
生物化学原理(10)(1)
原核生物中rRNA前体的加工:E. Coli 中rRNA 有7个转录单位,每 个转录单位由16s rRNA、23s rRNA、5s rRNA以及一个或几个 tRNA基因组成。
甲状腺 脑
降钙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mRNA剪切举例
卵清蛋白
生物化学原理(10)(1)
逆转录
• 逆转录:是指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催化
逆转录反应的酶称为逆转录酶,也称为RNA指导的 DNA聚合酶。
生物化学原理(10)(1)
生物化学原理(10)(1)
3rew
– 真核生物DNA含有复杂 的转录调控结构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比较
生物化学原理(10)(1)
转录后加工
• 在体内,尤其是真核生物体内,由DNA直接转录合成
的RNA大多数要经过一系列的后加工才能生成成熟的 RNA的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原核生物体内的RNA后加工: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
生物化学原理(10)(1)
2. 真核生物中tRNA前体的加工:通过核酸内切酶和外切酶去除5’ 及3’端的附加序列;在3’端加上CCA序列;核苷的修饰
生物化学原理(10)(1)
3. 真核生物中mRNA前体的加工:在细胞核内,mRNA的初始转录 物被加工为分子大小不等的中间产物,称为核不均一RNA (hnRNA)。 hnRNA在转变为成熟的mRNA的过程中,需经以下的 进一步加工:
生物化学原理(10)(1)
-35序列(识别序列) -10序列(Pribnow框)
-35序列(识别序列)
E. Coli 中不同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生物化学原理(10)(1)
转录的起始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
1. 模板的识 别和转录泡 的形成:
σ亚基
生物化学原理(10)(1)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的mRNA剪切
外显子
内含子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的mRNA剪切模式(1)
初级转录物
内含子
外显子
中间体
剪接的RNA
生物化学原理(10)(1)
真核生物的mRNA剪切模式(2)
2’,5’-磷酸二酯键
生物化学原理(10)(1)
相同的转录产物,不同的剪接方式,最终可生成不同的蛋白质
– 4. 转录的终止:当RNA聚合酶达到终止子时,RNA 转录将终止
生物化学原理(10)(1)
转录的进行
生物化学原理(10)(1)
终止子:具有终止功能的特定的DNA序列,为RNA聚合 酶提供终止转录信号的DNA序列。 (1)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含有一个或多个富含GC 的回文对称序列;含有一个多聚的A或T序列在回文序列 后。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参与转录的各因素:
3. 启动子结构: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由 此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位于转录起点的5’端上游 区,启动子本身一般是不被转录的。
E. Coli 中的两个启动子序列: -10序列(Pribnow框):TATAAT -35序列(识别序列):TTGACA
生物化学原理(10)(1)
依赖于ρ因子的转录终止
生物化学原理(10)(1)
• 真核生物的转录:
– 真核生物含有三种RNA聚 合酶,根据它们对于α鹅膏蕈碱 敏感度的不同, 分为RNA聚合酶Ⅰ、Ⅱ、 Ⅲ。
–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不能直接识别启动子起 始转录,必须在其他的 转录因子的帮助下开始 转录。
E.Coli RNA聚合酶:含有α2β β ’σω亚基,其中α2β β ’构成 核心酶,负责转录过程中RNA链的延伸。
功能未知
起始亚基,为转录 起始所必需
生物化学原理(10)(1)E.Coli RNA聚合酶的三维构像图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参与转录的各因素:
2. 转录单位:RNA链的合成是从模板特定的部位起始的, 经过链的延伸终止于特定的模板部位。一般将从转录起始 点到转录终止点的整个区域称为转录单位。
生物化学原理(10)(1)
2020/11/26
生物化学原理(10)(1)
生物化学原理(10)(1)
第十四章 RNA的合成:转录和加工
• DNA的转录 • 转录后加工 • 逆转录
生物化学原理(10)(1)
DNA的转录
• 转录transcription:指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
RNA的过程,即以DNA为模板,由依赖DNA的 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的过程。
生物化学原理(10)(1)
• 参与转录的各因素:
1.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作用特点:
(1)以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作为底物,反应需要Mg2+的 参与
(2)需要适当的DNA作为模板
(3)合成的RNA链方向也为5’3’
(4)反应无需引物,直接以D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链
(5)RNA聚合酶无校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