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历程》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2.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2. 生物进化的历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含义。
3. 讲解生物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演变过程。
4. 讲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生物进化树、化石图片、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实例等。
2.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准备问题卡片,用于课堂提问。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2)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了解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3)学会运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探讨生物的进化关系;(3)学会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2. 生物进化的历程;3. 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历程;2. 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化石标本、生物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化石是什么生物留下的?它们与现代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引出生物进化的概念。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类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得出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物进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变化;(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对人类有什么启示?(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理解。
7. 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生物进化树,巩固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
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实例和证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
其他生物进化因素如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详细解释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生物进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使学生理解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化石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详细解释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证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生物进化的历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一等奖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够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重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导入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是怎么灭亡的,新的物种又是怎么形成的。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繁殖5、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学说教学难点:如何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复习: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有哪几方面?其中最可靠和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各种证据都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但生物究竟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讲这个问题。
关于生物进化学说,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说明物种是可变的,而且对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一、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
这称作过度繁殖。
例如:……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用生存斗争解释这种现象。
2、生存斗争(1)为何会发生生存斗争?生物一方面过度繁殖,使数目剧增,另一方面,生活条件(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
因此,任何生物都要为争夺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
(2)生存斗争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
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数生存下来,因此,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生物大量繁和少量生存的事实。
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涉及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生物进化的历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观察化石和现存物种的特征,了解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
1.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法。
1.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现存的生物标本。
第二章:化石——生物进化的证据2.1 课程介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在过去的时间里的演化过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石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
2.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化石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地层的化石分布规律,掌握利用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化石标本、地层模型。
第三章:比较解剖学——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3.1 课程介绍:比较解剖学是研究不同物种器官和结构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对现存物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中的适应和演化。
3.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和应用,通过比较分析揭示生物的进化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3.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比较解剖学实例图片。
第四章: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进化4.1 课程介绍: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学科。
通过对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了解生物进化与分子演化的关系。
4.2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DNA和蛋白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优秀7篇】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篇一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生长的奥秘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2.教学过程说明(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
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教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
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
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
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精品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拟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2.纸板、彩笔、剪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答复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有化石!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教师:比拟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拟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石和现代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演化的?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1.2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认识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3 教学内容1.3.1 生物进化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定义,强调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实现的。
1.3.2 生物进化的证据介绍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进化的证据,并展示相关实例。
1.3.3 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介绍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并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第二章:化石与生物进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认识一些重要的化石。
2.2 教学内容2.2.1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石分布的规律性,认识到地层是化石的“书页”。
2.2.2 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强调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2.2.3 重要的化石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化石,如始祖鸟、恐龙、哺乳动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第三章: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3.1 教学目标了解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认识一些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
3.2 教学内容3.2.1 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介绍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强调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3.2.2 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如脊椎动物的心脏、四肢等结构的比较。
3.2.3 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介绍一些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如脊椎动物的脊椎、哺乳动物的齿等,并分析这些结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章: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进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认识一些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分子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22-2生物进化的历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能力目标:
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本小节学习的重点。
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CAI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生物进化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授:
教师: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不断进化。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学生:结合已有的动植物的知识,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题:(1)总结出植物进化的历程。
(2)分析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总结植物进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学生:(1)植物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单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
如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部分蕨类植物进化成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动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进化历程,并对动物进化的原因作出分析。
思考题:(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哪两大类群?这两类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
(3)根据各类动物特点,总结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是怎样的,并举例说明。
学生:(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
先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后出现的是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如在结构上,脊椎动物的结构比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复杂,两栖动物比鱼类结构复杂等,在
进化程度上,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高等,鸟类比爬行类高等;在生活环境上,最早出现
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后来才逐渐进化出各种陆生动物。
3.生物进化的规律
教师:根据生物进化树,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讨论:(1)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什么?
(2)有人说生物“进化树”不够全面,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你能发现在“在进化树”上缺少的生物类群吗?
学生:(1)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进化树不够全面,缺少了病毒以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教师:在生物圈里生物种类丰富多彩,有些已经灭绝,退出了生物世界的历史舞台,有些生活至今。
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化石方面的证据也还不够全面,所
以要揭开生物进化历程的面纱,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去寻找新的证据,来完善我们
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
课堂小结:
1. 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不断进化。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
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2.植物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单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3.动物进化的历程:先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后出现的是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
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作业:完成强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植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的进化历程是
藻类植物(单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地球环境的改变。
3.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二.动物进化的历程
1.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
动物→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三.生物进化的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