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方环境要求(通用)

相关方环境要求(通用)
相关方环境要求(通用)

相关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是每一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进行自身劳动保护防护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安全行动的同时,为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对物料、服务供应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商等相关方特作出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

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2.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

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订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

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理。

4.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

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造成环境的污染。

5.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噪

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扰乱厂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6.为了督促相关方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本公司将对需

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a.是否理解本公司的方针;

b.是否因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到相关方的投诉;

c.是否因环境污染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政

府主管部门的处罚;

d.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或已明显的消减。

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方,本公司将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不符或拒绝整改、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和事故的企业或已经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工伤事故的企业,本公司将会采取减少订货、更换供应商等措施施加影响。

为了使地球由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我们期望所采取的旨在保护环境的活动得到各相关方的支持与配合。

北整低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2001年8月10日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适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经营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行业环境、业绩表现),外部(、 B技术部:内部(体系运行、人员能力、过程能力、知识、现存污染等),外部(法律法律、技术、文化、行业环境、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专业院: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地理位置、现存污染等),外部(竞争、市场、文化、行业环境、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 理者代 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 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 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 设备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 专业院:顾客、竞争对手、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 4.定义 4.1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2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3相关方:人或组织,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5.程序 5.1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 5.1.1 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 b. 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 c. 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 d.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 e. 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 f. 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 5.1.2 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 b. 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 c. 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 d. 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5.1.3 在分析相关方要求时,可考虑: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目的 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范围 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制。 3.权责 3.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助理负责对识别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管理评审; 3.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部的落实和应对。 4.定义 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外部环境因素: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5.纠正措施控制流程

5.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

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 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6.相关文件 6.1《无》 7.相关表单 7.1《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1.3 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1.4 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定义: 3.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3.2 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个人或者组织。 4.职责: 4.1 总经理: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4.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5.作业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本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本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 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 和经济环境等)。 b) 业务部:内部(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 管理部:内部(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 管理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系统应用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5.1.3 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 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 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5.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 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压力团体。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

相关方环境及安全要求

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通用) 版本:A/0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行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持续改进,对物料、服务供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特作出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2.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置。 4.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造成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污染。 5.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噪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扰乱厂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6.为了督促相关方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行为,本公司将对需重点施加环境和职业健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142-29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行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对物料、服务供应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特做出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2、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的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置; 4、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露等事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5、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噪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扰乱公司附近居民的生活; 6、为了督促相关方的环境保护行为,本公司将对需重点施加环境影响的相关方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ISO9001-2015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 修订履历 ****** 版本修订页次备注 核准审核承办制订部门签名 日期 1.0 目的 为满足ISO9001-2015标准4.1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

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 进行有效控制。 2.0 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 定义 无。 4.0 职责 4.1管理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4.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4.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 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 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5.0 作业内容 5.1组织环境管理 5.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 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 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 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 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 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 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 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 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 等)。采购部 c) 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

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 等)。 D)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 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表》上, 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5.1.4 内外部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 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变 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 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5.2.1 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 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 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 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5.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上,提交 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5.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 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 5.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 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进行修订。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含附件表单)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17-7-1 发布 2017-7-1实施××××××有限公司发布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IQM02-2017B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体系中心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 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 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 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 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 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

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 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 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 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 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 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 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 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 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相关方环境管理要求

相关方环境要求 保护地球环境是全人类的课题,环境保护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 的环境保护活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行为(表现)的持续改进,对材料、服 务供应商、外协方、废弃物处理方等相关方特提出以下环境要求: 1. 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 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关 联物质的含量应满足我方在环保协议中提出的含量标准要求。 2. 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 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 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 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 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生产、施工过程中,采 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置。 4. 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 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5. 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 噪声及车辆冲洗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运输过程中,不 得扰乱厂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6. 为了督促相关方的环境保护行为,本公司将对重点施加环境影 响的相关方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a. 是否理解本公司的环境方针; b. 是否因环境保护问题受到相关方的投诉; c. 是否因环境污染事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环保部门的处罚; d. 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或已有明显的削减。

IS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I S O组织环境与相关方 要求管理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0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 风险和机会; 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

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 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 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5.0 工作程序: 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 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文控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 和经济环境等)。 c)研发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 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资源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 汇总整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

1 适用范围 1.1 本程序适用于对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识别、评价。 1.2 本程序适用于对与公司质量体系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识别、评价。 2 依据文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3 本程序的管理 略 4.定义 4.1 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4.2 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包括:顾客(含业主)、设计院、股东、外部供方、员工、政府机构等。 5 职责 5.1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环境因素清单和与质量体系有关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清单。 5.2 xxx部: 5.2.1 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和更新内外部环境因素,并制定措施计划。 5.2.2 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和更新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5.3 各部门: 5.3.1负责识别、评价和更新本部门相关的环境因素,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 5.3.2 负责组织识别、评价和更新与其接口的与公司质量体系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6 组织环境管理 6.1 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时,公司应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 6.2 质量体系建立后,由xxx根据组织环境因素的动态状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重新识别和评价,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大,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和评价。 6.3 分析时,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通常应考虑的如下内容:

ISO9001-2015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管理程序

1.0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 和机会; 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 3.1 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 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 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4.2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 的个人或者组织。 5.0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 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 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文控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 经济环境等)。 c)研发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 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资源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 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 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 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5.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 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 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办公室:所有者、合伙人、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文控中心:政府、协会、竞争对手或其他社会团体。 c)营销中心: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人力资源部: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e)研发部`: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f)制造中心: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 总整理。 5.1.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 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 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5.3风险和机会的应对 5.3.1风险和机会识别:公司各部门应针对所负责的过程,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 望或要求,结合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过程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5.3.2风险和机会评估:各部门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评估确定其级别,然后 拟定应对措施。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实用版

YF-ED-J417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 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 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 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 围内的环境保护行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 相关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 以及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对物料、服务供应 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特做 出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2、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的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置; 4、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程序 (IATF16949-2016 / ISO9001-2015) 1.0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职责 3.1管理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

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 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 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 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 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03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标准 版本

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行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对物料、服务供应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特做出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

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材料; 2、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的使用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并对施工现场的废弃物妥善处置; 4、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露等事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2020年整理).pdf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行政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 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 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 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 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行政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 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 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 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 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 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 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 工会、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 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 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行政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 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 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

01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版本:A/0 页码:1/6 修订履历表 项次修订日期页次版次修订说明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

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版本:A/0 页码:2/6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 、职责 3.1 人事行政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品质部负责质量风险分析。 3.3 综合市场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生产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 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3.6 采购部负责供应商风险分析。 3.7 研发中心负责技术风险分析。 4 、定义 4.1 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4.2 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5、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人事行政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综合市场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组织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 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 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适用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 职责 3.1 策划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 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4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 定义 4.1组织环境:经营环境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投资及相关方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和状况的总和。 4.2相关方:对组织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 的个人或者组织。 5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5.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 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 5.1.2.1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行政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 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 业务部、采购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 策划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文件、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公告、经营计划方案、经营运行数据统计信息、顾客调查和分 析报告、外部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规、标准等。 5.1.3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 5.1.3.1政治环境: 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接影 响, 法律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 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 c)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5.1.3.2 经济环境:是构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a)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五个方 面。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人均 GDP、经济增长速度 c)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和产业 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物价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 d)当前的经济状况: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总体变化,影响因素包 括:税收水平、通货膨胀率、贸易差额和汇率、失业率、利率、信贷政策及政府投放等。 f)其他一般经济条件:如工资水平、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等 5.1.3.3社会文化环境: 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 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 包括: a)人口因素(消费者的数量) b)社会流动性 c)消费心理(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d)生活方式的变化(网络支付) e)文化传统(养儿防老) f)价值观 5.1.3.4 技术环境: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 .对战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