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适度原则:体育锻炼应适度,避免过度疲劳或造成损伤。
2. 分阶段原则:体育锻炼应分阶段进行,从轻松的锻炼开始,逐渐加强难度。
3. 恒定原则:体育锻炼应恒定,每天坚持进行。
4. 科学原则:体育锻炼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避免使用不合理的方法或器材。
5. 安全原则:体育锻炼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6. 循序渐进原则: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7. 全面发展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多样化,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全面性。
8. 区别对待原则: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9. 经常性原则:体育锻炼应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 安全性原则: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体育锻炼:
1.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 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3.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4. 平衡性训练:如单脚站立、波球训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5. 协调性训练:如跳绳、打篮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开始任何新的锻炼计划之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以确保您的健康状况适合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应始终注意在锻炼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避免过度疲劳,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_4

---------------------------------------------------------------最新资料推荐------------------------------------------------------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一、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简介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的运动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能够防治疾病。
但是,并不是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一定会获得良好效果。
如果锻炼内容、练习强度和练习方法等选择或运用不当,反而有害于健康。
科学的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包括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原则。
(一)体育锻炼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锻炼身体应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确定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
这是增强身体素质及提高运动水平必须遵循的原则。
(1)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由于性别、年龄、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异,体育锻炼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地选择和确定运动项目、练习方法,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运动负荷。
在每次锻炼前,都要评估自己当时的健康状况使运动项目的难1 / 3度和强度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
违反人体发展这一基本规律,只能损害身体健康。
(2)从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参加体育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从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外界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锻炼的方法,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练习时间、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如在冬季应着重发展耐力和力量素质,在春秋两季应重点进行技术性的项目,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是比较理想的运动项目,但在运动时不要在阳光下运动太长时间;在力量训练前,要仔细检查器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和提高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正确的运用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还能够避免受伤和不良状况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一、体育锻炼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体育锻炼应当涉及到全身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全面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全身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还能够全面提高身体的机能和素质。
全面性原则的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个方面。
2.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应当从不同的强度和难度开始,逐渐递增,以免引起身体的不适和负担过重。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锻炼者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个体差异原则:不同的人由于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和强度。
个体差异原则的体育锻炼要求锻炼者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
4.持久性原则:体育锻炼应当坚持长期进行,不能间断或片面。
只有持久坚持的锻炼才能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持久性原则的体育锻炼要求锻炼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锻炼的习惯。
5.合理性原则:体育锻炼应当合理规划,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合理性原则的体育锻炼要求锻炼者要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锻炼,并且根据锻炼效果和身体反应进行调整。
二、体育锻炼的方法: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以氧气为主要能量供应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促进脂肪燃烧和代谢,从而达到减肥、塑形和增强体质的效果。
一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通过肌肉的收缩产生的力量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如举重、引体向上等。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预防骨质疏松和老年性疾病。
一周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的力量训练是较为适宜的。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及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要想使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锻炼的方法。
第一节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应该是一个确有实效,而又能不断提高的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则应是人们所进行的、有效的、合理的身体活动。
而要使这种身体活动有效和合理,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就是所谓的体育锻炼的原理。
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原理并没有概念上的意义,它只是从体育锻炼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原则意义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的几点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刺激与适应性的改变和增强体育锻炼实际上就是对身体施加的一种运动刺激。
在运动的刺激下,引起了机体的多种反应,并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续、负荷量与强度的增长,使人体在形态、机能、素质、体能等方面,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和增强。
原则上讲,有了这种刺激,人体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没有这种刺激,人体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
(二)运动疲劳与疲劳恢复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运动——疲劳——休息——恢复。
有人讲“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运动中只有出现疲劳,才可能通过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并进而提高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
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一个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跑一千多米就感到体力不支,而他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能跑两三千米仍不感到十分疲劳。
可见,人的体力及各种运动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所产生的疲劳锻炼才能得以增强和提高。
所以,我们不应害怕疲劳,担心自己的体力会用完。
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叫做“超量恢复”。
所谓超量恢复,是指人体通过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刺激,使机体出现疲劳,而在休息之后,机体的代谢能力与体力状况,可以恢复到比运动前更高的水平之上。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青少年,都非常重要。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调节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但是,要进行有效的锻炼必须遵守一些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1.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之一、刚开始锻炼时要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让身体适应新的运动负荷。
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可以有效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2.多样化原则:体育锻炼中要注意多样化,包括锻炼方式、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多样化可以避免单一运动项目对特定部位的过度负荷,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多样化的锻炼方式也可以提高身体对不同运动的适应能力,使锻炼效果更好。
3.个体差异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都不同,所以体育锻炼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锻炼计划。
个体差异原则要求在锻炼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进行调整,不能盲目追求结果而忽视身体的健康。
4.可持续原则:体育锻炼要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要将锻炼作为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
只有坚持锻炼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1.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有所不同,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比如,如果想提高心肺功能,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如果想增强肌肉力量,可以选择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
2.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和强度与身体的状况和日常安排有关,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锻炼。
一般来说,早晨和下午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机,但具体的选择还要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3.做好热身准备:热身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负荷,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热身动作可以包括活动关节、拉伸肌肉、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等。
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有

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有
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有:
1.自觉主动原则:参与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形成内在的、积极的体育锻炼心理需求,产生内在的激励机制和外在的行为机制。
体育锻炼的强迫和被动参与只能在短期内产生积极影响,难以持续。
2.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递进顺序是指在学习运动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
3.持之以恒原则:坚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会明显持久。
体育锻炼要有规律,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全面锻炼原则:体育锻炼人要从各方面进行转化,转化对象的多样性要求转化方式的多样性和转化过程的全面性。
5.具体针对原则:综合选择锻炼方式,安排锻炼内容,建立锻炼负荷,使体育锻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体育锻炼的安全、有效和长期可持续。
在实践中,这些原则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应用。
如何进行科学体育锻炼

如何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计划。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如何科学体育锻炼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如何科学体育锻炼范文篇1体育锻炼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青少年应该怎样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1、根据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1.1、为防止青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而且运动负荷不应该超过身体负担能力,尤其是不要进行静止性用力活动,要防止长时间站立和负重,并注意增强脊柱的锻炼,使用的运动器材大小重量要符合身体特点。
1.2、青少年在进行某些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运动项目时,如羽毛球、乒乓球、跳远等或长时间处于比较固定的一种姿势的锻炼项目时,为确保青少年的四肢发育均衡和脊柱形态正常,因此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
1.3、不少青少年由于不注意,在坚固的场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或过多的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引起下肢骨过早骨化,骨盆发育畸形,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积极踊跃的参加锻炼,更要懂得锻炼所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个人认为体育锻炼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以及所应遵循的方法。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并需要战胜各种困难过程。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证,把体育锻炼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奏效。
我认为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积极性方法为:树立正确的锻炼目的,把体育锻炼当作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锻炼的主动性,培养兴趣,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讲求实效原则讲求实效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椐个人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的基础来确定,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当然讲求实效也有其相应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用可行的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执行时应当严格,并注意阶段性的调整。
一般自我感觉舒适和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为准。
三、持之以恒原则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内容。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设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必须长久的积累。
那么如何才能使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椐个人能力,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体育锻炼目标,不宜太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锻炼计划,逐步养成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样要遵循其方法:体育锻炼力戒急于求成,必须根据锻炼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的原则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好处获得广泛认同。
但是,并不是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一定会获得良好效果。
如果锻炼内容、练习强度和练习方法等选择或运用不当,反而有害于健康。
一、体育锻炼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锻炼身体应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确定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
这是增强身体素质及提高运动水平必须遵循的原则。
(1)要明确锻炼的目标锻炼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锻炼身体的哪一方面,到达到什么水平,做到有的放矢。
(2)要考虑到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强度等因素选择锻炼项目,运动与劳动互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3)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质特点,规避健康风险,避免伤害和劳损。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是指在安排锻炼内容、难度、时间及负荷等方面要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超量负荷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要求。
使人体在不断适应的同时,体质逐步得到增强。
(1)运动负荷的循序渐进:进行体育锻炼时,当机体对一定运动负荷产生适应之后,这种负荷对机体的刺激会变小,此时,可以适当增加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
让机体产生新的适应。
但运动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逐步提高。
体育锻炼的开始阶段或中断锻炼后恢复锻炼时,强度宜小,时间宜短,不要急于求成。
(2)练习内容上的循序渐进:练习内容要由简到繁,在动作要求上应由易到难,逐步加大难度。
应首先考虑简单易行,容易收到锻炼效果的项目和内容。
在每次练习时,也应先从动作简单、强度不大的内容开始练习,然后逐渐增加动作难度和运动负荷。
体育锻炼只有遵循人体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3、持之以恒原则
锻炼身体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安排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科学地制定健身计划,才能不断有效地增强体质。
科学实验表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的人,会使原有的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明显的下降。
中断锻炼身本时间越长,消失越明显。
三到四天不进行适当的超负荷练习,肌肉就会变弱变小。
停止练习半年后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每周一次力量练习只能保持原有水平,每周两次练习可以增加力量,每周进行3~4次练习可以明显增加肌肉的力量。
4、全面锻炼原则
全面锻炼身体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是品质都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机能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因此,体育锻炼选择的练习内容和方法应力求全面影响身体,使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全面发展。
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的选择不能过于单一,因为每种练习内容或练习手段对身体的影响都具有局限性,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应多样、丰富,应避免长期局限于只锻炼身体某部位只发展某种身体素质的练习。
在锻炼中可以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他锻炼内容。
如健美爱好者应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发展有氧耐力和柔韧素质的练习,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上述的四个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只有全面贯彻执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才能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二、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科学的减肥和瘦身
原理:能量的消耗大于能量的摄入
减肥的方法: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相对于药物、中医经络、器械等方法,适量运动不仅能消耗脂肪还能提高身体各项身体素质。
减肥不是简单控制体重而是调节体脂含量和提高身体机能,心肺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机能,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跑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健康减肥有7个指标:
1)每周减重一般不超过2斤(也可因人适应能力而异),最多不超过4斤;
2)保证摄入的热量能提供每天身体的最低能量需求;
3)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满足身体及运动的营养需求;
4)适量的运动,既不过少(没有效果),也不过多(对身体造成负担);
5)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放松的心情。
6)要有良好的睡眠(不是大睡特睡);
2、掌握合适的运动负荷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
具体多大的运动量适合自己要看运动的自我感觉。
如果健身者在运动锻炼后能较快消除疲劳,尤其运动后第二天早上不感觉疲劳,身体舒适,饮食睡眠都正常,这就表明运动量是适当的。
反之运动后如感到非常疲劳,恢复很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头痛恶心,心悸胸疼,出现血尿,这就是运动量过大了,要及时调整,避免伤害身体。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对于业余的锻炼者,一般可采用体感分级法
3、预防运动损伤
根据省体育运动创伤康复医院的资料,参加羽毛球、篮球、广场舞而造成运动损伤的人占总人数的70%。
最易受伤的部位有膝关节、肩关节、脚踝,预防运动损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2)了解运动的特点
(3)掌握合适的运动量,量力而行
(4)关注身体的反应,疲劳程度、疼痛
4、用各种办法促使自己坚持锻炼
新的一年,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立志减肥和健身,不过立志锻炼是一回事,坚持锻炼就是另一回事了。
体育锻炼是人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进行的培养的身体练习过程。
体育运动本身也是辛苦的,无聊的,体育锻炼需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懒惰。
(1)把它变成社会交往活动。
加入一个健身小组、跑步俱乐部,或是与伴侣、朋友、邻居一起结伴锻炼。
除了直接的人际交往,虚拟健身社区也能促使你保持健身习惯。
(2)让锻炼变得有趣。
如果你觉得某项锻炼很无聊,就不容易坚持下去。
尝试一些新的、令人快乐的锻炼环境和项目,并和经常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锻炼是一个好办法。
(3)他律比自律更有效。
请健身伙伴监督自己,按照健身计划锻炼、进行灵活多样的比赛等等。
不管你的运动目标是什么,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就是你能坚持做下去的那种。
任何锻炼计划,最难的都是迈出门那几步,一旦迈出了第一步,要停下来就困难多了。
5、合理运用化现代手段
手机、手环、APP、智能电视是近几年来兴起的设备,合理使用使用现代化手段可以使锻炼更科学,更有效果
手机上的APP有QQ运动、每日瑜伽、KEEP、咪咕善跑,很多软件上还有各种奖励和排行。
6、如何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1)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是要健身还是康复
相同点:健身和康复都是提高人体的健康程度,都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很多手段是相同的,通用的。
不同点:健身是使人更加健康,康复是使人恢复健康;健身属于体育范畴,康复属于医学行为;健身需要体育工作者的指导,康复需要医生的指导;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健身是非处方药,那么康复就是处方药;如果天天做引体向上用来提高上肢力量,这是健身。
如我肩膀疼,在单杠上吊一吊,这是康复,需要问问医生可不可以做,每次做多长时间
(2)明确目标,是想健身还是竞技,一般来讲年轻人的运动项目以竞技为主,中老年人以健身为主,健身短板,竞技长处
(3)根据劳动职业特点选择锻炼项目
运动和劳动都是身体活动,适量的运动和劳动都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过量的运动和劳动都会损害健康。
但是运动是主动的,劳动是被动的;运动是为了健康发展,劳动是为了经济发展;劳动对身体的提高是局部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可以是全面的;我们可以任意的选择运动方式却不能随意的选择劳动内容。
根据自己的劳动特点选择锻炼项目,可以消除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还可以发展劳动中没有得到活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