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复习解答简答题的技巧讲解

高考生物复习解答简答题的技巧讲解

高考生物复习解答简答题的技巧讲解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留意资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这些经常也就是标题的题眼。

为此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解答简答题的技巧解说,请考生掌握。

解答生物学简答题的进程是运用知识的进程,它基本上属于从到未知的进程。

所以它与获取新知识的进程并不完全相反。

从思想学上剖析,解答效果的进程包括概括、联想、回想、判别和作答五个环节。

(1)概括概括就是对标题所提供的资料停止归结、提炼。

从而找出效果的焦点的进程,找准焦点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2)联想联想就是从效果的焦点动身,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络,进而确定效果与知识的结合点。

找准结合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一步。

(3)回想回想就是要找出结合点知识的详细内容。

(4)判别判别就是依据有关实际知识对试题中的效果停止判别结论。

答题技巧总结:(1)细心审题题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

见到一道试题之后,首先要弄清标题触及的一切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扫除外表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了解准确无误。

(2)抓住关键一道试题,不论其自身,还是其触及的有关内容,都会包括有多个要素。

在解题进程中,就是要扫除主要要素的搅扰,抓住解题的关键,使效果失掉顺利处置。

(3)掌握规律有些试题的解答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并运用好解答规律,就会使解答既迅速又准确。

解答简答题的技巧解说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继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21年高考第一轮温习备考专题曾经新颖出炉了,专题包括高考各科第一轮温习要点、温习方法、温习方案、温习试题,大家来一同看看吧~。

2024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及模板

2024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及模板

2024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及模板高考生物万能答题模版整理1、曲线类答题模板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高考生物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高考生物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2、表格信息类高考生物表格信息类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

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并理解高考生物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高考生物题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3、图形图解类高考生物提题型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

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高考生物试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意: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①理清高考生物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高考生物应试答题技巧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需要复习好基础知识外,要需要在考场上发挥自己应试技巧,但是,理综生物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

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怎样才能有效不受干扰呢?一、切中题目要害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二、解题注意事项:①灵活解题。

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要做到以下几点:②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③科学作答不可忽视。

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④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

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⑤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⑥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三、解题技巧: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

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选错无疑。

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⑴正推法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的解题技巧准确答题:考试获胜的保证根据题干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同学们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例如多年来高考中的实验题多不能与教材中某个具体实验对号,但都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实验步骤,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能否有效控制实验唯一变量、排除干扰实验的因素、得出正确结论等。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定势。

科学作答不可忽视。

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答案简洁,紧扣基本观点。

若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要尽量使用生物学学科语言。

坐标曲线题审题是关键坐标曲线题通常有三种类型。

一是对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表述,;二是对曲线表达含义的解释;三是对曲线所能够说明的问题。

第一种类型: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内容,然后根据曲线的特征进行表达。

这是最基本的类型。

第二种类型:在明解曲线含义的基础上,对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要注意把落脚点放在课本的知识原理上。

第三种类型:要注意尽量把所要说明的问题说完整。

如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的影响的三条曲线,既说明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作用的共同的特点,也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好实验设计题:至关重要了解题目要求。

明确题目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作出改进?要不要对过程、现象作出分析?要不要预期实验的结论?学好高中生物有哪些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这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设计的思路是不同的。

确定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因子是什么?怎样设计对照?等等。

设计实验步骤。

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的条件,如果给出了实验的材料及试剂,那么要注意所给的材料与试剂要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不能用题目条件中没有的材料与试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没有用上,那得考虑实验步骤中是否还有考虑不周之处。

高考生物答题策略和建议(共15张PPT)

高考生物答题策略和建议(共15张PPT)

(8)合理分配时间,做题要预留弹性时间 不要把考试时间卡得太紧,理综每一科计划的时间都应留
有5分钟左右的弹性时间,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因超时而带来的 紧张感。
有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心情就可以得到舒缓与放松, 水平和效果也就能最大限度的正常发挥和体现。
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①认真阅题,首先要抓关键字词,有必要把关键字词写 在草稿纸上; ②认真阅题,要注意专业术语、图形、图表; ③认真阅题,要注意数据、单位、有效数字,排除无效 信息,把握有效信息; ④认真阅题,要注意题目设问指向。
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教材上相关内 容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组合而成的。如 果能具备这种“从教材原话和题干”中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 能力,解题就会很轻松。
(5)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
答题不规范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 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 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 抹太多,卷面太脏等。
楚已知什么,求什么。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 题应该阅读两遍;而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 题可分3步走:
第一步粗读:对题干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了解。 第二步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相关条件。 第三步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 找出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8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3:55:2303:55:2303:558/28/2021 3:55:23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803:55:2303:55Aug-2128-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3:55:2303:55:2303:55Saturday, August 28, 2021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2021年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考生们在复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生物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考生物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和例题解析1. 学会寻找题眼和例7、(2021广东生物卷第41题)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广东省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DNA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当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种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香蕉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采用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据是和。

(3)建立可靠的BBTV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请问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病毒的存在?(列举两种方法)(4)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af p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基因可以从这些鱼的DNA 中扩增得到。

试述在提取和纯化DNA时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及其依据。

(列举两点)(5)如何利用af p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列举两点)(6)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其依据。

另外,抑制果胶裂解酶的活性可以延长香蕉果实储藏期,请描述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降低该酶活性的一般过程。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问答题。

材料中的有:香蕉、束顶病、三倍体、无性繁殖、基因工程。

可以肯定,一般出题者都会依据这些进行试题的编制。

(1)小题就只能靠记忆,也就是组织培养的过程。

可以用文字回答,也可以用过程简图回答。

(2)小题,还是靠记忆,要求回答组织培养的特点。

(3)小题也是靠记忆,要求回答生物鉴定中最常用的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

高考生物 选择题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 选择题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课件 新人教版

六、图示法
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例:氧气分子由肺泡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 白结合的过程,至少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 B.4 C.5 D.10
由题意可画出示意图(如图) 氧气分子穿过肺泡壁经过了 两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 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 红细胞经过了一层生物膜, 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而 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 子构成。 答案:D
1. 兔子的精子中DNA重量为4×10—12g,则其 受精卵进入有丝分裂中期的DNA重量为 D — 12 — 12 A、4×10 g B、8×10 g C、16×10—12g D、大于16×10—12g
2.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 (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 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 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 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ACEF
2.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0个碱基,其中A150个,G250个, 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DNA分子片段中C和T的个数共有: A.150个 B.250个 C.400个 D.600个 请你做出判断并写出解题思路,此题还有其它解题 方法吗?如果有请写出来。此题还可以变成以下问题: 变式一: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最多 有多少? 变式二: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 有多少? 变式三: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就高等 动物而言有哪些来源? 变式四:此合成和翻译过程涉及到几个相关结构或条件? 变式五:此合成和翻译过程体现几种配对关系? 请你回答以上问题,你还做过类似的相关题目吗? 如果有,请写出来。
五、排除干扰因素,切忌“想当然”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干或选项中 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 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 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 除干扰。 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0个碱基,其中 A150个,G250个,此信使RNA控制的蛋 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多少?

生物高考解题方法技巧总结ppt课件

生物高考解题方法技巧总结ppt课件
光合速率相等,因此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 (1)CO2 (2)强 (3)减慢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 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技巧总结 3.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教材原话” 中去寻找和组织。 从近年来试题命题情况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 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教材上 相关内容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组 合而成的。如果能具备这种“从教材原话和题干”中 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能力,解题就会很轻松。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 式 “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在数学、物 理、生物试题的解答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就生物非选 择题答案的组成来说,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 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 由几
()
解析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 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 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量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 种群数量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若种群在有限环境中 增长,大多数种群的指数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 生在早期阶段,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 积累等,种群的增长速率势必降低,因此应选B。 答案 B 技巧总结 图表类试题,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 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纵向 对比,或者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对 于一些涉及新材料、新情境、新知识等内容的选择题 ,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 突变体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其表现出 了异常性状。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与用生长素极性 运输抑制剂处理的性状相似,只能初步说明基因突变 后的遗传效应是什么,而非抑制剂诱发引起了突变, 即在使用抑制剂前已发生了突变。 答案 D 技巧总结 有些选择题的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 一点,读第一遍可能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 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 、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然后再结合选项,就能比较 准确地明白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

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10江苏)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

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B. 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解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

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

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该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提供染色体,得到的应该是单倍体;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

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D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

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

排第四。

例2、(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

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

答案:B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

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例3、(10江苏)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 .浓度高于10-6mol /L 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从题中左图可以看出,浓度高于10-6mol /L 的生长素只是促进作用减弱,去掉A 选项;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 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 项正确;从题中右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去掉C 选项。

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 项正确。

答案:BD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

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

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

例4、(07江苏)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一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解析:从图谱只能判断是隐性遗传病,去掉A选项,所以应该从常染色体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两方面考虑,II一6 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不确定或1/2 ,去掉C选项,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1/3或 1/2。

去掉D选项。

答案:B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

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

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Ⅰ.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

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

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

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

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

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

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5、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

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

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

答案:B(2)审隐含条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

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

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例6、(08理综)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

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

根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

答案:C(3)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

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7、(08全国)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Ạ̣̣̣̣̣̣̣̣̣̣̣̣̣̣̣.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

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

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

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

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

答案:A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Ⅱ. 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1)淘汰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例8、(10浙江)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

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A项错误。

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

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 项、D项正确。

答案:A(2)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

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例9、(10新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