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结构(种)

合集下载

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刺老鸦
刺五加
刺五加
(2) 芽的类型 按位置分:顶芽 侧芽 不定芽 按性质分:花芽 叶芽 混合芽 根据芽鳞的有无分:鳞芽 裸芽 根据生理状态分:活动芽 休眠芽
顶芽
混合芽
3. 茎的质地 草本 木本
4. 茎的生长习性/茎的类型 直立茎 攀缘茎:卷须 如豌豆、葡萄、黄瓜等 吸盘 如爬山虎 气生根 如常春藤等 缠绕茎 匍匐茎
组织原学说 原套-原体学说
细胞组织分区
原套 原体
原表皮
4. 叶和芽的起源 (1) 叶的起源 叶起源于叶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第
二 层或第三层出现。
(2) 芽的起源 起源于芽原基和腋芽原基,在表面的几层 细胞产生。
叶和芽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 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外起源。
8.2.3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分生区:由原生和初生分生组织构成的顶端分生组织
原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 原形成层
表皮 皮层和髓 维管柱
茎的初 生结构
伸长区:包括几个节间,开始出现初生结构。
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形成初生结构。
2.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茎的顶端(枝顶),为芽中被幼叶包围的部分。
幼叶 叶原基 顶端分 生组织 基本分生 组织 原形成层
(5) 维管束的类型: 根据有无形成层分为: 有限维管束 无限维管束 根据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分为: 外韧维管束 双韧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 周木维管束
8.2.4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 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1) 来源: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2) 活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
7. 树皮的概念 2 种 周皮和形成层以外 木栓层
周皮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原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一、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茎与根主轴和侧枝的顶端。它们的 分裂活动可以使根和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 使植物扩大营养面积。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最后还产生生殖 器官。 二、侧生分生组织 位于根和茎侧方的周围部分,靠近器官 的边缘。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形成层能使根和茎不断的增粗。 木栓形成层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 保护组织。 (只存在裸子植物和木本植物中,草本植物只有微弱的活 动或根本不存在) 三、居间分生组织 夹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组织区域之间的, 它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 (水稻、小麦 拔节抽穗;葱,蒜剪去上部生长)
排水器:植物过剩的水分排到体表。吐水叶尖和叶边缘
蜜腺:分泌糖液的外部分泌结构,存在于许多虫媒花植物 的花部
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物不排到体外的分泌结构。



分泌细胞:细胞腔内聚集有特殊的分泌物。根据分泌物质的 类型可分为油细胞(木兰)、粘液细胞(仙人掌)、含晶细 胞(石蒜)、鞣质细胞(葡萄)和芥子酶细胞(白花菜) 分泌腔和分泌道:贮藏分泌物的腔和管道。细胞解体后形成 (溶生)如柑橘的叶子和果实黄色透明的小点:细胞中层溶 解,细胞相互分开(裂生)松柏类木质部的树脂道:两种方 式结合形成(裂溶生)芒果属叶和茎中的分泌道。 乳汁管:分泌乳汁的管状细胞。分为两类:无节乳汁管和有节 乳汁管。乳汁成分复杂蛋白质、单宁、植物碱等。罂粟含植 物碱、木瓜含木瓜蛋白酶。(初生壁,分布韧皮部)
导管
韧皮部:一种复合的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 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与有机物的运输直接有关的是筛管分子和筛胞。 筛管与导管分子相似,是管状细胞,在植物体内纵向连接,形成长的细 胞行列。(被子植物)只具有初生壁 筛孔:在筛管的上下两端壁分化出许多较大的孔。 筛板 : 有筛孔的端壁。(上下紧密连) 筛域:在筛管分子的侧壁有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相邻紧密连)。 伴胞:在筛管的侧面有一个或一列伴胞相邻,伴胞与筛管起源于同一个 原始细胞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类细胞器,与筛管分子相邻的壁 上有稠密的筛域。 筛胞存在裸子和蕨类植物中,与筛管分子的区别,在于筛胞的细胞壁上 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没有P—蛋白体。 ( P—蛋白体是筛管分子中特有的结构,有不同形状管、细丝、颗粒。分 散在细胞质中,当韧皮部受干扰会聚集在筛管处形成粘液塞)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具有固定的形态和分类方式。

本文将从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种子的形态构造种子是由胚珠经过受精后发育而成的,它包含了胚芽、种皮和营养组织三部分。

1. 胚芽:胚芽是种子的发育中心,包括胚根、胚轴和种子叶。

胚根是从种子内部伸出的第一根根,胚轴是胚根与种子叶之间的部分,种子叶则是胚轴的顶端部分。

胚芽在种子发芽时会生长出来,形成新的植物。

2. 种皮:种皮是保护胚芽的外层,它由两层组成,外层称为种皮外壳,内层称为种皮膜。

种皮外壳通常较硬,可以保护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同时还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流失。

3. 营养组织:种子中还含有一些为胚芽提供养分的组织,如胚乳和胚乳膜。

胚乳是由胚珠的某一部分发育而成的,它富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胚芽提供能量和养分。

胚乳膜是胚乳的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二、种子的分类种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子分类方式。

1. 根据种子的大小:种子的大小可以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大种子一般体积较大,如豆类、玉米等。

小种子则体积较小,如小麦、水稻等。

2. 根据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扁平形、长条形等。

以圆形为例,如豌豆、葵花等;扁平形的有向日葵、蒲公英等;长条形的有杨树、松树等。

3. 根据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也是分类的一种方式。

有些种子颜色鲜艳,如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等;有些种子则颜色较暗淡,如黑豆、白花菜等。

4. 根据种子的壳硬度:种子的壳硬度也是分类的一种依据。

有些种子的壳较硬,如栗子、核桃等;有些种子则壳较软,如橙子、苹果等。

5. 根据种子的特殊结构:有些种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如风果、翅果、坚果等。

风果一般有翅膜或绒毛,可以利用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絮等;翅果则具有狭长的翅膜,如槭树、白蜡等;坚果则具有坚硬的果壳,如榛子、杏仁等。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动的结果,侧生分生组织一般分为两类: 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产生次生维管组织。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结果使根加粗。 在初生生长结束后,经次生生长,产生 次生结构。(图2-6)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
根维管形成层的产生首先是在初生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的细胞 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平周分裂,向内分 裂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外 方,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加在初 生韧皮部内方,两者合称次生维管组织。 由于这一结构是由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 的,区别于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初生结 构而被称之为次生结构。
(1) 表皮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有各种表皮毛和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是 生活细胞,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并贮有各 种代谢产物,细胞中一般不含叶绿体,但 具有质体。有些细胞特化形成气孔的保卫 细胞,构成气孔器。
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三个部分(图2-2)。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 2-2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模式图
1.根毛 2.表皮 3.皮层 4.内皮层 5.中柱鞘 6.原生木质部 7.植物后的生形态木结质构部和发育8.韧皮部
1、表皮 表皮是根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外向壁
上具有薄的角质膜,有些表皮细胞特化形 成根毛。 2、皮层
图2-1 根尖纵切图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根冠 位于根尖的最前端,像帽子一样套在
分生区外面,保护其内幼嫩的分生组织细 胞。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壁常 粘液化,有利于根尖在土壤中生长。粘液 能溶解和螯合某些矿物质,有利于根细胞 的吸收。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 、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全部由顶端分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油菜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菜种子的形态结构.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菜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菜籽亦属无胚乳种子(图1-11),包括种皮及胚两部分,子叶为折叠型,2片面积较大的子叶对折包在种皮内,子叶的外部仅存在胚乳遗迹。

油菜种皮颜色在类型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总的分黑褐色、黄色及暗红色三类。

种皮上仅能观察到脐,但发芽口等部位难于用肉眼辨别出来。

油菜种皮包括四层细胞,第一层为表皮,压缩成一薄层,由厚壁无色(有些类型为黄褐色)细胞组成。

第二层为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呈狭长形,成熟后干缩。

第三层为厚壁的机械组织,由红褐色的长形细胞构成,细胞壁大部木质化,此层细胞亦可称之为高脚杯状细胞第四层是带状色素层,由排列较整齐的一列长形薄壁细胞组成,此层的色泽因类型、品种而不同,某些芥菜型呈褐色,白菜型和甘蓝型则呈浅色,色素层以下是胚乳蛋白质层的细胞,一般列入种皮。

种皮以内即为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的子叶细胞。

油菜种皮的第一至第三层细胞是区别油菜和十字花科其他植物种子的重要依据。

因为这三层细胞的形状、大小和胞壁厚薄在十字花科不同的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

图1-11油菜
(一)种子外形(二)种胚
1.子叶
2.胚轴
3.胚根
- 1 -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种子形态结构

种子形态结构

种子形态结构引言: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形态结构是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总称,对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子的外部结构1. 种皮:种子的外层,一般为坚硬的结构,保护内部胚乳和胚。

2. 种脐:种子的一端,与母体植物相连。

3. 种眼:种子的另一端,与胚乳相连。

4. 种翅:部分种子具有的扩展结构,有助于种子传播。

二、种子的内部结构1. 胚乳:种子内的主要储存组织,富含养分,为胚的发育提供能量。

2. 胚轴:连接种子的两端,包括胚和胚乳之间的连接部分。

3. 胚:种子的核心部分,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原基。

a. 胚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是种子发芽的第一个结构。

b. 胚芽:包括胚轴和子叶原基,是新植物的初级生长点。

c. 子叶原基:发育为植物的第一对叶片。

三、种子的功能1. 保护:种皮的坚硬结构可以保护内部胚乳和胚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2. 营养供应:胚乳富含养分,为种子发芽和初期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

3. 传播:种子的种翅结构或其他适应性结构有助于种子的传播,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分散到不同的地方。

4. 存储:种子可以长时间保存,适应不同的环境,等待合适的条件发芽和生长。

结论:种子形态结构是种子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组织结构,具有保护、营养供应、传播和存储等功能。

了解种子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衍和生长过程,也对种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种子形态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植物的奥秘,并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种子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种子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草酸钙结晶 ( ) A钟乳体 B簇晶 C针晶 D方晶 2.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其长轴平行于保卫细胞和气孔长 轴的气孔类型是() A直轴式 B环式 C不定式 D平轴式 3. 侧根属于() A不定根 B定根 C主根 D纤维根 4.块根属于() A支持根 B寄生根 C气生根 D贮藏根 5.发育成花和花序的芽称为() A花芽 B叶芽 C混合芽 D不定芽
(一) 种子的萌发 定义: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入生理活跃状态,开始生长并
形成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主要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少数植物
的种子萌发还受光照有无的调节。萌发的适宜温度多在20-25℃左右。
(二) 种子的休眠 定义:成熟后的种子,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不能立即进入萌发阶
段, 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萌发的现象。
原因:植物种子的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如人参、银杏等
种子体内一些重要生理过程并未完成,如苹果、梨、桃等 种皮太厚或种子内部产生有机酸、生物碱、某种激素等生长 抑制剂,使种子萌发受阻。
(三) 种子的寿命 定义:
种子所能保持发芽能力的年限, 通常以达到60% 以上的发芽率的贮 藏时间为种子寿命的依据。
列狭长细胞组成。
3、油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层下方,有数列内贮挥发油的细胞组成,
有时常与色素cell相间排列在一起。
4、色素层—有的种皮表皮层含色素物质,有的种子在表皮层下方,具
有1-数列内含色素的细胞层。
5、厚壁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属植
物,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姜科植物的白豆蔻、阳春砂、草果等)。
(二)胚乳
由薄壁细胞或厚壁性细胞组成。胚乳细胞常含大量的淀粉粒、糊粉粒、 脂肪油等营养物质。

人教版生物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人教版生物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人教版生物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其多样化的形态和结构为我们创造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植物形态与结构的知识,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植物体的形态植物主要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用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茎则负责承受植物的重量以及与地面的连接。

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植物的形态随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深入地下的根系,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而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植物的茎往往会变得矮小且粗壮,以便抵御风力的冲击。

二、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结构体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具有典型植物形态的根、茎、叶的结构如下:1. 根的结构根由根系、根茎和根毛组成。

根系是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

主根负责向下生长,扎根于土壤中,而侧根则向四周延伸。

根茎像茎一样具有节和节间,是根系与地上部分的连接曲。

根毛则位于根的顶端,可以增加吸收面积。

2. 茎的结构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负责将叶片暴露在光线之下。

茎的结构包括节和节间,节间负责连接不同的节点。

茎的内部有一个纤维状的组织,称为韧皮部,它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3. 叶的结构叶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通常由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柄连接叶片与茎,并负责将叶片暴露在光线下。

叶子的表面通常具有叶绿素,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叶子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除了根、茎和叶,有些植物还具有其他特殊的结构。

例如,藤蔓植物的茎可以像藤一样攀爬,而气生根则可以从茎中生长出来,帮助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

总结起来,人教版生物中关于植物形态与结构的内容帮助我们了解了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时,了解植物的形态与结构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共同呵护好珍贵的植物资源,为未来的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颜色不同;不同成熟度、不同生态区,种子颜色也
不尽相同。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 种子所含色素的分布: 种皮--如高梁的棕褐色; 果皮--如荞麦的黑褐色; 胚乳--如玉米的黄色素; 子叶--如青仁大豆的淡绿色; 糊粉层--如大麦的青紫色。
8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种子外部形态性状评价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
(一)皮层(种被)--即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的总称。
皮层(cortex)
表面附属物 果 皮 pericarp←子房壁 种 皮 seed coat←珠被
皮层组织的层次与厚薄、颜色、结构致密程度、表面状况及 所含化学成分,因作物种类而异,影响种子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对 种子休眠、寿命、萌发及加工、贮藏和播前处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种皮上还遗留许多胚珠时期的遗迹,是进行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 种皮上有哪些构造?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1、种脐(hilum)--是成熟种子在珠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或者 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果皮上--果脐
珠柄
18
➢豆类种子的种脐最明显。种脐的颜色、形状、长短、宽窄、凸凹
及存在部位等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鉴定种子的依据之一。
有些种子脱落时珠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 冠, 如蚕豆、扁豆。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2、发芽口(micropyle)
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其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 根由此伸出。
珠孔
21
3、脐条(raphe) 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 从珠柄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轴和下胚轴。胚轴在种子萌发时伸长程度,决定子叶出 hypocotyl

土与否。
胚根——位于胚轴下端,为未发育的初生根,有1条或多条。
禾本科植物胚根外部有一层薄壁组织,称胚根鞘。 radicle
子叶——即种胚的幼叶,常较真叶厚且大,一般无 cotyledons 叶脉。子叶的数目、功能因植物而不同。
单子叶 双子叶 多子叶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一、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二、 种子的植物学分类 三、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1
一、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种子植物 种类繁 多,所产生种 子的形 态、构造各异。
掌握种子 形2 态构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一)种子的外部形态 形状:即完整种子的外部轮廊。 一般用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观察。 大小:以种子的长、宽、厚(多用于种子清选分级)或千粒重 (用于表示种子质量并计算播种量)表示。 一般用刻度尺度量或天平称量。 颜色:种子含有不同的色素而呈现各种颜色、斑纹 。
种胚(embryo)

表面附属物 果 皮 pericarp←子房壁 种 皮 seed coat←珠被
胚 芽 prumule 胚 轴 hypocotyl 胚 根 radicle 子 叶 cytyledon
胚乳
内胚乳 endosperm ←受精极核 外胚乳 perisperm ←珠心层
10
子房的结构
子房 胚珠
3
形状:即完整种子的外部轮廊。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等仪器观察。 采用几何术语来描写:三棱形(荞麦)、椭圆形(花生)、圆柱形(田菁)。 或实物比拟来描写:肾形(菜豆)、纺锤形(大麦)、卵形(棉花)。 或几何术语和实物比拟相结合:三棱状卵形(蓼科部分种子)、
肾状椭圆形(野苜蓿)、倒卵状肾形(镰荚黄芪)、 四棱状倒卵形(地锦) 。
珠被
胚珠
极核(2个)

胚囊

卵细胞(1个)
子房壁
二、根据种子的形态构造分类
花柄、花托、花萼、花冠 附属物
外层 外果皮
子房壁 中层 中果皮
内层 内果皮
外层 外种皮
珠被

内层 内种皮
房 胚囊

珠柄
种脐
缝线
脐条
合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脐
不 完 全
种 子




完果 果
全实


珠孔
种孔
种皮上这些构造的位置,为 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有如 此大的差异?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 ★ 大小:以种子的平均长、宽、厚(多用 于种子清选分级)或

千粒重(用于表示种子质量、
或计算播种量)表示。

一般用刻度尺度量或天平称量。
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差异极悬殊,既使
5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
• ★颜色:种子含有不同的色素而呈现各种颜色、斑纹 。

作物不同,种子颜色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禾本科植物种子的盾片作用: ◆ 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发芽时能分泌酶,将胚乳中的贮藏 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起传递养料的桥梁作用:转运胚乳中可溶性物质以供胚利用。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作用: ◆ 贮藏营养物质作用,供发芽用; ◆ 起保护胚芽作用; ◆ 出土型的子叶,出土的绿色子叶又是幼苗最初的同化器官。
主要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有 关: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 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 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 脐条,如杏、板栗核桃等;
倒生胚珠形成的 种子——脐和发 芽口紧邻位于种 子基部,内脐位 于种子顶部,脐 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 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 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 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 条之间。
×
4、内脐(chalazal) 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在棉花、
豆类种子上明显。 内脐
脐条
种脐、发芽口 棉花种子
23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5、种阜(strophiole) 在靠近种脐部位的种皮上有
一海绵状突起即种阜,是由内 外种皮细胞增殖而成的。 蓖麻、 西瓜种子明显。
种子外部形态中,形状和颜色在遗传上是相当稳定的性状,不同 品种间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是鉴别植物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种子 的大小也是品种特征之一,种子的长度和宽度一般比较稳定,厚度 和千粒重受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影响较大。
9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二)种子的基本结构
皮层(cortex)



剖 构
24
第一节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二) 种胚(embryo):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而 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5
胚芽——位于胚轴上端,由生长点+真叶(或由生长点)构成,为
prumule 茎叶的原始体。禾本科作物种子胚芽周围有一呈圆筒状 的胚芽鞘。
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渡部分,又分为上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