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心理暗示与提醒幸福论文

心理暗示与提醒幸福论文

心理暗示与提醒幸福【摘要】今天的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心理暗示有关,心理暗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接受和运用。

然而心理暗示的作用,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因为,心理暗示与诱导,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态,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现实。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因此,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利用心理暗示来提醒人们幸福。

【关键词】心理暗示幸福功能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做客,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滋味,待主人细细介绍之后,似乎才能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

”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全是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

最后,竟然真的觉得挺不住了,经过在医院的一番大张旗鼓的检查,由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会在病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两步地下楼去,与先前的“准病人”判若两人。

这些现象初看起来,似乎很神奇,也有些令人迷惑不解。

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心理暗示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暗示作用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一、心理暗示及功能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比如,鲁迅先生有一篇《立论》的文章,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德高望重、受人钦佩的老者,去看望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这对夫妇刚刚生了小孩,老者抱着小孩说“这人将来会死的”,这话虽然是真理,但太残忍,这对夫妇由此会提心吊胆,终生痛苦。

如果老者抱着小孩说“人将来很有出息”,可能是假话,但夫妇俩一定会把他当天才来培养,结果一定是人才。

这里说明两点:第一,暗示的成功,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存在着针对外来的暗示者的自卑——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也就是说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行为、环境等方式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影响个体的信念、态度、情绪和行为等方面。

下面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心理暗示对个体的信念和态度产生影响。

人们的信念和态度是其行为和思维的基础,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对个体进行正面或负面的标签化来影响其信念和态度。

例如,经常向个体灌输“你很聪明”、“你很有才华”的正面言论,会使个体形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变得积极向上;反之,若经常受到“你很笨”、“你没用”的负面言论,个体可能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变得消极悲观。

其次,心理暗示对个体的情绪产生影响。

情绪是人们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反应,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引导个体的情绪。

例如,对个体进行积极、鼓励的言语暗示和支持会使个体愉悦和自信;而对个体进行负面批评和威胁会使个体感到恐惧和沮丧。

因此,心理暗示可以通过引导个体的情绪,间接地改变其行为和思维。

再次,心理暗示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暗示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的驱动,而暗示会在潜意识中建立新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模式。

例如,经常对个体暗示“你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你一定能成功”的正面言论,会在个体潜意识中形成相应的信念,并促使个体在实际行动中更加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心理暗示对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产生影响。

自我调节能力是人们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应对压力的重要心理能力。

心理暗示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来影响其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个体经历一次成功后,重复向自己暗示“我能行”的言论,会增强其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总之,心理暗示是一种影响个体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对个体的信念、态度、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促进个体积极思维和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对生活的启示

心理学对生活的启示

心理学对生活的启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了解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探讨心理学对生活的启示。

一、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由内心世界的差异所造成的。

因此,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成为了人们提高自我认知的关键。

心理学是一门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学科。

在心理学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价值观、情感和情绪等因素,从而更好地掌握生活。

二、生活中的情绪管理情绪是人类内心最基本的反应之一,情绪的管理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倾向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适时释放有益情绪。

同时,还可以避免被消极情绪所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可以提高人们的沟通能力和交际技巧。

心理学教会我们如何主动沟通、倾听他人、提高情商等能力,这些能力将在各个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往与沟通。

四、压力与自我调节现代人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年龄压力等等,如何应对并调节这些压力便成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对压力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生活的稳定和健康。

五、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内心的感受相关。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指导,引导我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在生活中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各种有益工具和技巧,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自我调节和幸福感的方面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生活,成长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成功、健康、快乐,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和失败。

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心理暗示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走向成功。

心理暗示即指通过某些语言或行为,刻意影响自己或他人心理、情绪、行为的方式。

一、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个体从自己内心进行感性对话,引导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它通过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和决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困难和挫折。

1、积极言语暗示积极言语暗示即使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以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我是最优秀的人,我有能力完成任务。

”这样的积极言语可以激发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更加自信。

2、身体暗示身体暗示是指通过某些肢体动作来增加自信心。

例如,站在镜子前,挺直腰杆,昂首挺胸,看着自己的镜像说:“我就是最优秀的人。

”这样的动作可以激发自己的积极能量,增加自信心。

二、他人暗示他人暗示是指通过借助他人的语言或行为,对他人进行心理暗示。

他人暗示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正面的暗示可以使人更加积极进取,负面的暗示则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1、正面暗示正面暗示是指用正面的语言暗示他人,来增强他人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进取。

例如:假设你朋友要去参加一场比赛,你可以对他说:“你一定能够做到的,你很厉害!”这样的话语可以使朋友更加自信,并且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2、负面暗示负面暗示是指用负面的语言或行为进行暗示,贬低他人的自信心和决心。

例如:假设你对你的朋友说:“你不可能赢得这场比赛,你的水平太差了。

”这样的话语可以让对方失去自信,无法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结果。

三、环境暗示环境暗示是指通过环境来进行心理暗示。

环境暗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例如,我们身处一间美丽整洁的房间,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产生积极的思维。

1、视觉暗示视觉暗示是指通过视觉影像来进行心理暗示。

例如,我们在家中放置壁画、花卉或装饰物品,可以让我们感觉更加温馨舒适。

生活中心理暗示的例子

生活中心理暗示的例子

生活中心理暗示的例子
1. 当你面对困难想退缩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我这么厉害,这点困难算什么呀!”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给自己加油打气一样。

2. 假如你要去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心里不停告诉自己:“我会是最出众的那一个!”这就如同灰姑娘相信自己能在舞会上大放异彩。

3. 每次出门前,对自己暗示:“今天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哟!”这不就是给自己的心情洒下一片阳光吗?
4. 当你觉得疲惫不想做事时,暗暗说:“我活力满满,干啥都有劲!”类似汽车加足了油向前冲一样。

5. 如果你犯了错很沮丧,那就告诉自己:“这只是个小失误,下次我肯定不会啦!”如同摔倒后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前行。

6. 面对一堆任务感觉压力山大时,在心里说:“我一项一项来,肯定能完成得很好!”就像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

7. 要去做一件没把握的事,自我暗示:“我有潜力做好这件事的!”这不就像挖掘宝藏时相信自己能找到宝贝吗?
8. 当你心情烦躁时,告诉自己:“我要平静,我能冷静下来。

”如同暴风雨后迎来宁静的天空。

9. 感觉自己要生病时,坚定地想:“我身体棒棒的,才不会生病呢!”恰似坚固的城墙抵御外敌入侵。

我的观点结论:心理暗示真的很神奇,能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改变,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呀!。

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作用
作者:韩仁升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2年第10期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人和儿童比青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影响。

不同的人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

在此基础上,心理暗示有很多作用。

心理暗示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可以促进脑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

而恶性的心理暗示,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

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疾病症状消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摘自《醫药养生保健报》)。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有的人遇到事情总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结果就真的像他所想到的不好的那样发生了。

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很乐观,想事情总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结果他就是别人认为的幸运儿。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消极的暗示使你一直都那么倒霉,积极的暗示会让你做得更好。

心理暗示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十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大家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过了很久,有三个人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

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桥上爬了过去。

第三个刚走几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九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

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没有看见。

“你们谁愿意现在通过这座小桥”?心理学家问道。

这次又有五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道。

消极暗示的影响很多时候,成功就如通过这座小木桥,失败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慧低下,而是夸大了周围环境的威慑,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以至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自我暗示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譬如早上起来,你发现自己的脸色灰暗,你的一天就开心不起来;如果发现自己脸肿,你就会怀疑肾脏有问题,然后觉得腰痛。

一个来咨询的人曾经说过这样的经历:“面对一件事,一旦我的感觉告诉我这件事很困难,我就会想到放弃,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失败;但放弃后,再回味时就感觉比失败还难受。

不良暗示有什么坏处不良暗示有什么影响

不良暗示有什么坏处不良暗示有什么影响

不良暗示有什么坏处_不良暗示有什么影响*导读:不良暗示有什么坏处?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会有一些心理疾病病例,在这里,我们也借助一则病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不良暗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下面小编告诉你不良暗示有什么坏处。

*病例:乐乐妈妈告诉心理医生我在生乐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

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

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位于班里的后十名,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

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查出什么毛病。

他主要是脑子有问题,是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

妈妈反复强调。

当医生将目光转向了乐乐,乐乐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好。

乐乐妈妈又说:每一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影响学习的事情给医生说一遍。

*诊疗:经测定,乐乐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完全是由于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

而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

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乐乐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

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小明就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学习困难。

而往往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身边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母亲。

如果长期对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作者:金艳丁丰华吕凌韬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4期
【摘要】心理暗示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它是一把双刃剑,了解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掌握并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暗示;生活;影响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指人或环境以潜在的方式向人体传达某种信息,人体在潜意识下受到信息影响,作出相应的行为活动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暗示的分类
1.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有直截了当地发出暗示信息,使受暗示着直接接收信息以作出预期目标的反映。

间接暗示指暗示着含蓄传达信息,使受暗示者有一个心理反映过程。

2.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是人主观心理活动由思想意识与潜意识下支配行为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启示、提醒、命令。

他人暗示指暗示信息源自于他人,由于他人发出的暗示信息影响自身心理活动作出反映的暗示。

是个体与他人交往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身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3.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激发调动人的潜能,发挥出最大的能效。

而消极暗示则是指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心理暗示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人的情感和观念,被暗示者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暗示人的暗示信息从而获得下意识的影响。

对于善于运用心理暗示的人,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们心态消极,做出负面的行为活动。

1.心理暗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1)心理暗示能够提高人的潜能。

通过固有方式,坚持不断,潜移默化地对心理暗示输入正确的、积极的内容,控制习惯,影响行为,从而达到修炼气质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激发潜能的“兴奋剂”。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不良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激发潜能,使人受益终生。

(2)心理暗示是最好的教育者。

通过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在教育中,拒绝随便给教育对象贴上负面的标签,应多用激励手段给予教育对象正能量。

在充满信任和欣赏的环境中,人们极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向着更好地方向努力,随着心理暗示对心态的积极影响,个体行动也愈加积极,最终表现出更好的成绩。

不管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暗示还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都将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

(3)心理暗示是最好的医生。

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身体健康。

良好心境的建立,可以使人体身体机能上向有益于病情稳定和消除的方向发展。

2.心理暗示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心理暗示是操作人体潜意识的有效途径,不利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消极行为。

(1)心理暗示的传染作用。

完全确定的态度会使人放弃对不同意见的思考,而这种确定往往是错误的。

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也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犯罪行为的传染性是众所周知的,犯罪高峰或者流行性犯罪的存在说明,思想会受各种心理暗示的影响,从而引导个体做出错误的行为。

(3)心理暗示的信仰行为导向表现。

他人的消极暗示会利用信仰工具引导被暗示者做出负面行为。

这种暗示的他人消极暗示的表现,思想和潜意识受到不科学的支配从而引导被暗示者的行为举着。

心理暗示是人类与生俱来并客观存在的心理活动现象,对人类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借助心理暗示这一隐形工具,积极运用于人体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对人类发展塑造的关键期产生较大影响作用。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思考问题上应多从积极乐观,引人向上的角度出发,引导发展人类个体良性心理暗示态度,有利于人类个体在逆境中面临挑战,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改善生理疾病,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伯顿(Robert A.Burton).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爱弥尔·柯尔(Emile C.).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之柯尔效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牧之.心理暗示的力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