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课堂展示教学案例
2023年大班古诗梅花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大班古诗梅花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大班古诗梅花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
活动准备:梅花图片、课件、古筝曲活动过程一、复习朗诵古诗《青松》后讲话引出主题。
师: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有勇敢高洁的青松,而且还有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花二、认识梅花,指导梅花不怕冷,在冬天开放。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欣赏。
(2)认识梅花: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请幼儿欣赏课件,理解古诗内容(1)播放课件欣赏,知道古诗的题目,一共有几句?(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四、学习朗诵古诗五、鼓励幼儿尝试配乐朗诵古诗《梅花》大班古诗梅花公开课教案2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梅花》这首诗诗意明白晓畅,参考注释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诗意,故教师可把指导重点放在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上。
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三、主要教学步骤: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梅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视野, 增加阅读量
强化阅读理解能 力,提高阅读效 率
促进思维发展, 提升语文素养
03
梅花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章节副标题
确定主题和选文原则
主题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发 展需求
选文要具有代表 性、多样性和互 补性
主题和选文要能 够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思考能 力
案例分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确定主题:教师需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群文阅读主题。 选择文本:围绕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多样化的文本,确保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主题。 组织结构: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文本的阅读顺序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主题。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05
梅花群文阅读的教学评价
章节副标题
评价标准和原则
评价标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评价原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注重实效
评价方法与实施
评价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评价内容: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实施步骤:制定评价标准、组织评价活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反馈评价结果
梅花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关于古诗词中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课堂展示教学案例

“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讲堂展现教教事例濮阳市第五中学雷利鸣活动目标:1、经过阅读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其文化内涵。
2、经过联合写作背景深入解析每首诗词梅花独到的意象。
3、经过写介绍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经过介绍诗词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经过对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培育学生高洁的质量和坚韧的性格。
活动方法:课下:资料采集法、分类整理法,写介绍辞;课上:个性解读法和小组沟通法。
活动时间:二课时活动步骤:第一课时一、讲堂导入老师: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停的主题,更是国画大师们最宠爱的绘画内容。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种四君子——梅、兰、竹、菊”更有梅花的地点。
宋朝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停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堪称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那么究竟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何独到的内涵?每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对于我们又有怎样的教育意义?今日让我们品析鉴赏,第一请每个小组展现说明采集的诗词资料。
二、小组展现学生展现:第一组: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绝句《梅花》第二组: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第三组: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白梅》第四组: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家恽寿平的《题唐解元小景》第五组: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第六组:宋朝有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一》第七组:毛泽东主席的词作《卜算子· 咏梅》第八组:宋朝有名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第九组:宋朝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三、朗读展现老师:请每个小组选举出朗读最优异的人朗读本组介绍的诗词。
学生展现:第一组:《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第二组:《杂诗》,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改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第三组:《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幽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第四组:《题唐解小景》,恽寿平:“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冷气上春衣。
古诗词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梅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辞章、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梅群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熟悉梅群文的背景和作者;3.感受梅群文带来的审美享受;4.通过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播放一段梅群文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梅群文(10分钟)教师简要地介绍梅群文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梅群文代表了梅花开放的美丽景象和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3. 梅群文欣赏(15分钟)教师选择一首梅群文,逐词解释,带领学生欣赏梅群文的词句和意境。
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梅群文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进行讨论,探讨其中的意义和感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加深思考。
5.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促进互动和交流。
6. 梅群文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梅群文的主题或情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短诗或写一段文字。
鼓励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7. 全班共读(15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全班共读。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8.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梅群文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古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资料1. 梅群文的选取及相关注释。
2. 梅群文创作的指导要点。
3. 课堂展示和讨论的规则。
教学设计如上所述,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梅群文这一经典之作,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梅花》优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梅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梅花》这首经典诗歌。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第二节《古诗欣赏》,详细内容包括对梅花诗句的理解、背诵、赏析以及相关文学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梅花》,感受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寓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句的背诵、赏析以及梅花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征,激发他们对梅花的兴趣。
2. 诗句讲解(10分钟)逐句讲解《古诗:梅花》,解释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阐述梅花的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拿出典型例题,结合诗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检验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5. 背诵与赏析(10分钟)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古诗:梅花》,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培养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句原文2. 黑板右侧:诗句解析、梅花象征意义3. 黑板下方: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古诗:梅花》的赏析文章。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 作业题目:背诵《古诗:梅花》,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中的寓意。
答案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诗句,寓意解释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义和梅花的象征意义。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深入了解梅花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五年级《梅》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懂得感悟美、感悟高尚人格的魅力,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这堂课上孩子们学习了《墨梅图题诗》、《白梅》、《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四首诗词。
前两首为为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所作。
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与卓尔不群的人品。
其中“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甘愿过隐居生活的志向。
后两首虽然题目相同,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对作者的高尚情操深入了解。
师:同学们,这墨梅有什么特点?你从诗中找到答案了吗?生:色淡师:你从诗中的哪里看出来的?生: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这两行诗中还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生: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
生:淡墨痕: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师:毛泽东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生:喜悦。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她在丛中笑。
师:还有呢?生:不惧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这首词表达了梅花怎样的品质?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
生:乐观积极。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总的来说突出表现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质。
师:陆游笔下的梅是什么形象?生:寂寞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师:还有呢?生:凄惨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零落成泥碾作尘。
师:曾经“铁马金戈”的陆游为什么如此寂寞、愁苦呢?生: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师:什么理想?生:王师北定中国,也就是统一中国。
师:讲得很好。
师:接着我们来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生:写作背景不同。
毛泽东写词时正值困难时期,用这首词鼓励大家乐观面对困难。
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梅》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五年级的《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懂得感悟美、感悟高尚人格的魅力,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研究了四首诗词:《墨梅图题诗》、《白梅》、《卜算子﹒咏梅》(___)、《卜算子﹒咏梅》(___)。
前两首诗由元朝诗人、画家、书法家___所作,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与卓尔不群的人品。
其中“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甘愿过隐居生活的志向。
后两首诗虽然题目相同,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通过对比阅读,让孩子们对作者的高尚情操深入了解。
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墨梅图题诗》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说:“色淡。
”老师进一步问道:“你们从诗中的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老师再问:“这两行诗中还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学生回答说:“洗砚池是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是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接着,老师问学生:“___笔下的___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说:“喜悦。
”老师再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她在丛中笑。
”老师继续问道:“还有呢?”学生回答说:“不惧困难。
”老师再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老师总结道:“这首词表达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质。
”接下来,老师问学生:“___笔下的___是什么形象?”学生回答说:“寂寞。
”老师再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老师继续问:“还有呢?”学生回答说:“凄惨。
”老师再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零落成泥碾作尘。
”老师进一步问道:“曾经‘铁马金戈’的___为什么如此寂寞、愁苦呢?”学生回答说:“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___北定中国,也就是统一中国。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梅花》精品教案(1)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梅花》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古诗欣赏》部分,详细内容为欣赏并学习古诗《梅花》。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意,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古诗《梅花》,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形象。
2. 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欲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梅花》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梅花》挂图、生字卡片、梅花图片。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梅花是在哪个季节开放的吗?”引导幼儿回答。
2. 学习古诗《梅花》(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
(2)教师逐句解释诗意,引导幼儿理解。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帮助幼儿认识并掌握生字。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如《竹石》,进行对比讲解,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的韵律美。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自主朗读古诗《梅花》。
(2)教师选取一位幼儿朗读,其他幼儿认真听,纠正错误。
5.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10分钟)(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2)幼儿分组讨论,用诗中的词语描述梅花。
六、板书设计1. 《梅花》2. 古诗内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 生字词:墙角、数枝、凌寒、遥知、暗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诗中的词语,描述一幅梅花图。
答案示例:图中梅花盛开,凌寒独自绽放,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通顺,不少于5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梅花》,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梅花”群文阅读活动课堂展示
教学案例
濮阳市第五中学雷利鸣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其文化内涵。
2、通过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剖析每首诗词梅花独特的意象。
3、通过写推荐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介绍诗词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梅花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
性格。
活动方法:
课下:资料搜集法、分类整理法,写推荐辞;课上:个性解读法和小组交流法。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老师: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更是国画大师们最钟爱的绘画内容。
“岁寒三友——松、竹、梅”,“花种四君子——梅、兰、竹、菊”更有梅花的位置。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
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那么到底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何独特的内涵?每首诗词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于我们又有怎
样的教育意义?今天让我们品析鉴赏,首先请每个小组展示说明收集的诗词资料。
二、小组展示
学生展示:
第一组: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绝句《梅花》
第二组:唐朝诗人王维的《杂诗》
第三组: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白梅》
第四组: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寿平的《题唐解元小景》
第五组: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第六组: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一》
第七组:毛泽东主席的词作《卜算子·咏梅》
第八组: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第九组:宋代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三、诵读展示
老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诵读最优秀的人朗诵本组推荐的诗词。
学生展示:
第一组:《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第二组:《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第三组:《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第四组:《题唐解小景》,恽寿平:“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
第五组:《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第六组:《梅花绝句》,陆游:“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
第七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
第八组:《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第九组:《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
四、合作探讨
老师:从这些古诗词中总结一下“梅花”有何文化内涵?
学生:梅花象征春天。
学生:梅花蕴含着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生:梅花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学生:我觉得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梅花还寓意思乡、爱国之情。
总结: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第二课时
一、推荐辞写作
老师:请给本组推荐的诗词写一段推荐辞。
要求:1、结合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诗词;
2、推荐辞要简洁突出诗词主旨;
3、推荐辞要有创新;
4、不少于50字。
二、学生写作
三、推荐辞展示
老师:请评选出本组中最优秀的推荐辞来展示。
学生展示:
第一组:推荐王安石的绝句《梅花》——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
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第二组:推荐王维的《杂诗》——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
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
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第三组:推荐王冕的《白梅》——探梅,寻梅,最佳去处是远山幽水,荒村古寺。
在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之中,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既显出梅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同时,映照出那些身处逆境却守志如玉儒生的情怀。
第四组:推荐恽寿平的《题唐解元小景》——古人在冬天做的最雅致的事情就是“踏雪寻梅”,诗人雪后架起页轻舟进入翠微山谷中,花溪的寒气浸透了衣服,此时诗人并未看到美丽的春景,于是继续前行,过桥到了小溪的南岸,忽然与“梅花”不期而遇,诗人欢喜不已,踏遍梅花,最后依依不舍地带月而归。
这是何等的浪漫?这是何等的幸福?
第五组:推荐卢梅坡的《雪梅》——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
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表达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让梅花更增添了哲理的意蕴。
第六组:推荐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一》——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
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
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
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第七组:推荐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毛主席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第八组:推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咏梅词。
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
作者以梅自喻,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第九组:推荐林逋的《山园小梅》——林逋是以隐士之心性、视野去观照体悟梅花,视梅花为天酬僧隐的独特风物的,表现了梅花的独特神韵与价值。
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老师总结: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
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
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