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絮凝池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一、设计原则要求(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10。

s-以内,且GT 2×4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³/s。

单组分2组。

则Q总流量为0.619/2=0.3095m³/s=0.31 m³/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

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

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网格絮凝池计算书

③网格总水头损失为∑h总0.18m (13)过水洞水头损失第一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1=0.0096m 第一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1=0.1147第二档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2=0.0044m 第二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2=0.0530第三档第一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3=0.0015m 第三档第二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4=0.0015m 第三档第三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5=0.0015m 第三档第四种孔洞单格过水洞水头损失h6=0.0015m 第五档内通过孔洞的总水头损失为∑h5=0.0122过水洞总数头损失为∑h总0.18m (14)GT 值校核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0.36m G 值计算式为50.89s -1GT=69166.56满足要求设计采用的排泥管管径为DN150mm(15)污泥斗尺寸:每个网格配一个泥斗,泥斗上部尺寸1100×1100mm×mm泥斗深h1.00m (16)絮凝池尺寸8.9×6.3m×m二、斜管沉淀池计算1、已知条件设计用水量Q=437.50m 3/h=0.12m 3/s液面上升流速v= 2.00mm/s 颗粒沉降速度u 0=0.40mm/s 采用蜂窝六边形塑料斜管,板厚b=0.40mm 管的内切圆直径d=32.00mm 斜管倾角60.00°沉淀池有效系数φ=0.952、设计计算(1)清水区净水面积A`=Q/v60.76m 2 (2)斜管部分面积A=A/φ63.96m 2沉淀池中间设置一道宽350mm 的隔墙,底端与斜管底端水平,顶端与集水槽底端相平,尺寸为8900x350x1790mm×mm×mm 斜管部分平面尺寸:宽度B`=7.20m ,长度L`=8.90m则斜管面积为A=64.08m 2 (3)进水方式由边长一侧流入,该边长度与絮凝池宽度相同L=8.90m(4)管内流速v2.31m 考虑到水量波动,设计采用v 0= 2.50mm/s (5)管长l①有效管长l 476.57mm ②过渡段长度l `=250.00mm ③斜管总长L =l+l`726.57mm ④取斜管总长L`=1000.00mm (6)池长调整B=9.40m 斜管支承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小梁及角钢架设 (7)管内沉淀时间t=400.00s= 6.67min①超高h1=0.80m ②清水区高度h2= 1.00m ③斜管区高度h3=0.87m ④配水区高度(按泥槽顶计算)h4= 1.78m ⑤排泥桁车排泥,排泥高度h 5=0.75m ⑥有效池深H`=h2+h3+h4= 3.65m ⑦滤池总高H=h1+H`+h5=5.20m (8)进口配水采用穿孔墙配水,进口流速为v=0.07m/s 墙长L=7.20m 进口孔眼总面积s= 1.74m 2设置进口边长0.15m的方形喇叭孔眼,孔眼个数n=77.16个,约为78个出口流速为v`=0.05m/s=θdu u v o θθcos sin 33.100-=。

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毕业论文网格絮凝池

3.242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 •设计参数:絮凝池分两池,每池的处理水量为0.3125m 3/s 。

絮凝时间取12min,絮凝池分 三段:前段放密栅条,过栅流速^栅=0.25m/s,竖井平均流速也井0.12m /s ;中段 放疏栅条,过栅流速为⑷栅=0.0.22m/s,竖井平均流速V 2井0.12m/s ;末段不放栅 条,竖井平均流速 V 3井0.12m/s 。

前段竖井的过孔流速 0.30-0.20m/s ,中段 0.2-0.15m/s 末段 0.14-0.1m/so 2 •设计计算: (1) 池体尺寸: ① 絮凝池的容积W 为:W=Qt=0.3125 X12 >60=225m 3 ② 絮凝池的平面面积A:为与沉淀池配合,絮凝池有效水深取3.2米,则絮凝池平面尺寸AW 22570.3m 2③絮凝池单个竖井的平面面积f 为:为与沉淀池的宽度相配合,取竖井的长 L=1.6米,宽b=1.6米.单个竖井的实际平面为Q 1,61,62,56m2,竖井个数n为:nf 卷27.5个'为便于布置,取28个。

(2) 竖井内栅条的布置:选用栅条材料为工程塑料,断面为矩形,厚度为50mm,宽度为50mm ①前段放置密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50mm):竖井过水面积为:4水—031251.25m 2V 1 栅 0.25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 栅2.56-1.25 1.31m 2,需栅条数:单栅过水断面面积:1.6 0.05 0.08m 20.31250.122.6m 2所需栅条数:M i △栅13116.375根,取M i 17根a i 栅0.08两边靠池壁各放置栅条1根,中间排列放置15根,过水缝隙数为16个平均过水缝宽:S1= —5046.88mm16实际过栅流速:斗栅031250.26m/s 16 1.6 0.04688②中段设置疏栅条后(栅条缝隙为 80mm):竖井过水面积为:A2水—031251.42m2 V2 栅0.22竖井中栅条面积为:A2栅2.56-1.42 1.14m2单栅过水断面积:a2栅1.6 0.05 0.08m2所需栅条数:M2色栅11414.25根,取M2=14根a?栅0.08两边靠池壁放置栅条各一根,中间排列放置12根,过水缝隙为13个。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及设计计算

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二平面布置和穿孔旋流絮凝池相类似,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留到下一格,上下对焦交错流动,直到出口。

一、使用条件1.原水水温为4。

0~34.0℃、浊度为25~2500度.2.单池处理的水量以1~2。

5万m³/d较合适,以免因单格面积过大而影响效果。

水厂产水量大时,可采用2组或多组池并联运行。

采用网格或栅条的絮凝池效果相接近,但栅条加工比较方便,用料也省。

3.适用于新建也可用于旧池改造.二、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2.絮凝池分隔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为3~5mim,段端3~5min,末段4~5min;4.网格或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断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断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cm;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

12~0。

14m/s,末段0。

1~0。

14m/s;6.网格或栅条的外框尺寸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mm,或网格孔眼为80×80mm,中段分别为80mm和100×100mm;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

3~0。

2m/s,,中段0。

2~0.15m/s,末段0。

1~0。

14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上部孔洞标高应该考虑沉淀池水位变化时会不会露出水面;8.网孔或过栅流速,前段0。

25~0。

30m/s,中段0.22~0。

25m/s;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雨5m、直径150mm~200mm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10.网格或栅条材料不可用木料、扁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三、计算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如下表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表【例】网格絮凝池计算.设计规模为6000m³/d,絮凝池分两组,可以单独工作. 【解】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流量为:Q=6000×1。

水质工程絮凝例题(2)

水质工程絮凝例题(2)
哪些因素有关?(写出碰撞速率公式) • 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 6、请写出机械絮凝池和水力絮凝池的G值公式 ,
并说明混凝控制指标范围。
絮凝池有效容积:
V 18 262.5 78.8m3 60
为配合沉淀池尺寸,反应池分成3格,每格2.5×2.5,反应池
平均水深:
H
78.8
4.2m
3 2.5 2.5
取超高0.3m,总池高为4.5m 单格水的容积: V1=V2=V3=2.5×2.5×4.2=26.25m3
4200 4500
203103 47S 1
1.14 3 26.25
GT=47×18×60=5×104
G值和GT值均满足要求
1、2、3章小测验
• 1、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水 质特点。
•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有哪几大类指标 ? • 3、公认的凝聚机理有哪四个方面? • 4、何谓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两者的凝聚速率与
• 3、浆板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耗功率。 • b/l=0.12/1.4小于1,CD=1.1
• 设水流与桨板的相对速度等于桨板
旋转线速度0.75倍,则相对于水流的叶轮旋转角 速度:
1

v1 0.75 ro

0.52 0.75 0.5

0.78rad
/
s
2

v2
0.75 ro

0.29 0.75 0.5
1.4 0.783(4.04

0.884
)

(0.564

0.443 )]
168w
第二格:P2=30W 第三格:P3=5.0W Pz=203W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一、 已知条件设计规模:处理水量为60000t/d二、 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60NTU 常年平均水温:16C三、 网格絮凝池的设计计算由已知水质条件,常年平均浊度为 60度,常年平均水温为16C ,符合网格 絮凝池的使用条件:原水水温为:4.0〜34.0C 原水浊度为:25〜2500度以此,此水质可以使用网格絮凝池对原水絮凝。

3.1设计处理水量Q :Q =Q i (1)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i :设计规模(m3d )I 水厂的自用水系数,一般取:5%〜10%,设计中取对于一般的 水厂取5%,本设计采用5%。

则设计处理水量Q 为:•3 3 3Q =Q i (1) =60000 (1 0.05) = 63000m /d=2625m /h =0.729m /s3.2单池设计处理水量Q 2 :Q 2:单池设计流量(m3d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m3d )Q 2NN :絮凝池的数量,本设计取N=2则单池设计处理流量Q 2为:63000 333Q 231500m 3/d =1312.5m 3/h =0.365m 3/s23.3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60式中: Q2 :单池设计处理流量(m^h )T :絮凝时间(min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 求,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 适当延长。

本设计中采用16mi n3.4絮凝池的面积A :式中: V :单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池高可采用3.0〜3.4m ;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配套时,可采用4.2m 左右。

本设计考虑使用斜管 沉淀池,因此采用4.2m 。

则:A = — 350 = 83.33m 2H' 4.2 3.5絮凝池的池高H :H=H +h+ h式中:H':絮凝池的有效水深(m )h :絮凝池的超咼(m ),—般取0.3m h '泥斗的高度,取0.6m则: H=H +h + h' = 4.2+0.3+0.6= 5.3m 3.5絮凝池的分格面积f :式中:f :絮凝池的分格面积(m2则:601312.5 1660= 350m 3A =—H'Q■. o :竖井流速(m/s ),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要求,絮凝池每格的竖井流速为:前段和中段为: 0.12〜0.14m/s ;末端为:0.1〜 0.14m/s 。

水质工程学计算题(二)2

水质工程学计算题(二)2

《水质工程学》计算题(二)2、(2010年7月真题)某机械絮凝池分三格,每格有效容积为26m3。

每格中各设置一台垂直轴桨板搅拌器,且尺寸均相同。

三台搅拌器搅拌功率依次为150w,53w和9.6w。

(1)请核算絮凝池的G值;(2)在此基础上判断该机械絮凝池是否能满足絮凝要求。

解:(1) 第一格,1311712614.110150-=⨯⨯==s V P G μ 第二格,1322422614.11053-=⨯⨯==s V P G μ 第三格,1333182614.1106.9-=⨯⨯==s V P G μ 絮凝池总平均速度梯度13321492614.110)6.953150(3-=⨯⨯++=⋅++=s V P P P G μ(2)平均速度梯度介于20~70s -1,满足要求。

3、某自来水厂,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7.5万m 3/d 。

絮凝池有效容积为1100m 3,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0.26m 。

求絮凝池总的平均速度梯度G 值和GT 值各为多少?(水温按15℃计,水的动力粘度μ=1.14×10-3Pa.s )解:由水温按15℃计,水的动力粘度μ=1.14×10-3Pa.s ,计算运动粘度v , v=μ/ρ=1.14×10-3Pa.s/103kg/m 3=1.14×10-6m 2/s然后代入公式2/1)/(T gh G ν=计算。

4、设原水悬浮物体积浓度Ф=5×10-5。

假定悬浮颗粒粒径均匀,有效碰撞系数=1,水温按15℃计。

设计流量Q=360m 3/h 。

搅拌功率(或功率消耗)P=195W 。

试求:(1)絮凝池按PF 型反应器考虑,经15min 絮凝后,水中颗粒数量浓度将降低百分之几?(2)采用3座同体积机械絮凝池串联(机械絮凝池按CSTR 型反应器考虑),絮凝池总体积与(1)同。

搅拌总功率仍为195W ,设3座絮凝池搅拌功率分别为:P1=60W ,P2=60W ,P3=35W ,试问颗粒数量浓度最后降低百分之几? 解:(1)根据P74公式πφ/4=K)/ln()(01n n KG t -=其中,=⨯⨯==-ππφ/1054/45K )()/ln(0KG t n n ⨯= hm h tQ V P G /36025.01014.11951014.1195333⨯⨯⨯=⨯⨯==--μtKG e n n -=0/tKG e n n --=-=1/10η(2)]1)/[()(/110-=-m n n KG t m=35、(2010年7月真题)已知活性污泥曝气池进水水量Q=10000m 3/d ,进水BOD 5为200mg/L ,混合液浓度MLVSS=1350mg/L ,f=0.75,Y=0.5kg MLSS/kg BOD 5,K d =0.1 d -1,反应器污泥龄θC =20d ,若要使曝气池BOD 5去除率在90%以上,求曝气池的最小容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絮凝
3.2.1 设计要点:
(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1 ,GT 值104~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时间6~15min ,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 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 值变化范围100~151s -以内,且GT ≥2×410。

3.2.2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
Q =3600
×24 1.0510×5.34⨯ m 3/d =0.425 m 3/s 。

絮凝时间t =10 min ,设计平均水深h =3.6 m 。

3.2.3 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V =Qt =0.425×10×60=255 m 3 絮凝池的有效面积:A 1=V/h =255/3.6=70.8 m 2
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 1取0.12 m/s ,由此得单格面积: f =Q/ v 1=0.425/0.12=3.54 m 2
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1.90m ,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3.61 m 2,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 =70.8/3.61=20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t =
0.425
20
3.61.901.90⨯⨯⨯=611.6s ≈10min
絮凝池得平均水深为3.6m ,取超高为0.3m ,得到池得总高度为: H =3.6+0.3=3.9 m ,
从絮凝池到沉淀池的过渡段净宽1.5 米。

取絮凝池的格墙宽为200mm ,即0.2m , 单组絮凝池:长:1.9×5+0.2×6=10.7m
宽:1.9×4+0.2×5=8.6 m 进水管管径的确定:Q=0.425 m 3
/s ,取流速为v=1.0m/s,管径
D=
v
Q π4=0.114.3425.04⨯⨯=0.735m ,采用DN800铸铁管。

为避免反应池底部集泥,影响水处理效果,在每个反应池底各设Dg200mm 穿孔排泥管。

采用坡度1%的满流管。

出水管管径的确定:
Q=0.85m 3/s ,取流速为v=1.0m/s,管径D=v
Q
π4=0.114.385.04⨯⨯=1.04m ,采用DN1000铸铁管。

过孔洞流速v 2按照进口流速0.30m/s 递减到0.10 m/s ,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池底平齐,Ⅰ、Ⅱ、Ⅲ表示每格网格层数,单竖井的池壁厚为200mm 。

3.2.4 内部水头损失计算
1~8格为前段,其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30m/s ,水过网孔流速为:
前3v =0.25~0.30m/s ;
9~12格为中段,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15 m/s ,水过网孔流速为:
中3v =0.22~0.35m/s ;
(1)前段
网格的孔眼尺寸80mm ×80mm ,取前3v =0.28 m/s ,净空断面
2A =0.425/0.28=1.52 m 2;
每个网格的孔眼数为1.52/0.082=238个。

前段共设网格22块,前段网格水头损失为:
前1h =n 1ξ23v /2g
其中n 取22,1ξ为网格阻力系数,在此处取1.0,则:
前1h =n 1ξ23v /2g =22×1.0×0.282/19.6=0.0880m ;
前段孔洞水头损失为:
前2h =∑2ξ2
2v /2g
其中2ξ为孔洞阻力系数,取3.0,则:
前2h =∑2ξ22v /2g =3.0(0.32×3+0.232×3+0.202×2)/19.6=0.0779m
(2)中段
网格的孔眼尺寸为100mm ×100mm ,取中3v =0.24m/s ,净空断面: 3A =0.425/0.24=1.77 m 2; 每个网格的孔眼数为: 1.77/0.12=177个。

中段共设网格6个,则中段网格水头损失为:
中1h =6×1.0×0.242/19.6=0.0176m 。

中段孔洞水头损失:
中2h =∑2ξ22v /2g =3.0(0.182×2+0.162×2)/19.6=0.0178m ;
(3)后段
不设网格,孔洞水头损失为:
3.0(0.142×2+0.122×2+0.102×1)/19.6=0.0119m ; 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
h =∑1h +∑2h =0.0880+0.0779+0.0176+0.0178+0.0119=0.2132m 。

3.2.5 核算
絮凝池总停留时间T =s 611425
.020
6.39.19.1=⨯⨯⨯
(1)前段
h 1=0.0880+0.0779=0.1659m
停留时间t 1=T ⨯20
8
=244.6s 水温20℃ G 1=1
1t h μγ=6.24410029.10.1659
00014
⨯⨯⨯-=81.181s - (2)中段
h 2=0.0176+0.0178=0.0354m 停留时间t 2=T ⨯20
4
=122.2s G 2=2
2t h μγ=2.12210029.10.035400014
⨯⨯⨯-=53.061
s - (3)后段
h 3=0.0119m
t 3=611-244.6-122.2=244.2s G 2=
2
2t h μγ=2.24410029.10.011900014
⨯⨯⨯-=21.761
s - (4)总 G =
611
10029.12132
.000014
⨯⨯⨯-=58.231s - GT =58.23×611=35580 ,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