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和气候类型的划分。

1.2 教学内容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章:气候类型2.1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和描述主要的气候类型。

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气候类型。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因素3.1 教学目标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分享不同因素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4.3 教学方法通过新闻和报道,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现状和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介绍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五章:气候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5.2 教学内容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5.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世界气候教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学习世界气候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作用。

使用多媒体展示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区分气候与天气。

第二章:气候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2 教学内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学生能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第三章:气候的形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学生能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使用多媒体展示气候变化的实例。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准确描述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五章:气候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

5.2 教学内容气候对农业、工业、城市规划、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世界的气候教案单位:校长签字: (公章)专家组签字: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初级中学1 亚热带、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备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名称;2、了解亚热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3、了解温带地区气候名称;4、了解温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三)情感目标: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我们简单复习一下。

1、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气温的分布规律。

(回答的很好,请坐)2、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降水的分布规律。

(回答的很好,请坐)【过度语】世界各地的气温与降水分布不同,各地的气候特点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2](二)气候的地区差异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请一名同学读一遍,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2、请一名同学回答: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回答的很好,请坐)板书气温、降水[投影3]3、请同学们看投影,初步感受一下各地的气候差异。

[投影4]【过度语】要想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最主要的就是把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描述出来。

4、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 3.25,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看书)5、请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说的不错,请坐)6、[投影5]总结:以北半球为例,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一是看气温曲线图,找出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1月)代表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7月)代表夏季,根据气温的高低,用高温、低温、寒冷、炎热、温和、凉爽等词语加以描述。

初中地理七上4第4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示范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初中地理七上4第4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示范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非常炎热,却极少下雨”。马丁:“我们家乡四季分明,夏季热
而干燥;冬季温暖,经常下雨”。亚当:“我们那儿全年气温很
高,湿季时草木葱绿,干季时满目枯黄”。据此回答1~3题。
1.亚当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默罕默德家乡多 A.常绿森林
(B)
二、地中海气候
重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 西岸。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地中海沿岸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非洲南端
北美洲西海岸
澳大利亚
南美洲西海岸
据图描述地中 海气候的重要特 性。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罗马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类型
分布
3、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降水 少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热带草原气候 三、热带沙漠气候 四、热带季风气候
一、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重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刚果盆 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景观
据图描述热 带雨林气候的 重要特性。
全年高 温多雨。
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二、热带草原气候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美洲西海岸
据图描述 热带沙漠气 候的重要特 性。
全年高
温干燥
喀土穆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热带沙漠景观
气候类型
气候分布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
长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非

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师活动】小组讨论,观察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画出这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这四个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归纳热雨林赤道及其附近,他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的南北两侧,也就是回归线附近,是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
【设计理由】运用图表,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归纳四个热带的气候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设计理由】复习新知,将前两节课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同桌之间划分气候类型后,填写表格。杂乱无章的气候大致分为三类。要特别说明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各个温度带,不受到纬度影响。
【设计理由】学会运用本课学习的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次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5min)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下节课再展开对于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学习。课后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去到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旅游,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时候是最佳游玩时间呢?
【学生活动】随着老师脚步,总结本课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以认识世界气候、划分世界气候、描述世界气候为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为以后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对于前面的知识既有概况与综合,也对前三节知识的拓展延伸,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悬殊,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图文结合,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教材通过设置气候类型分布气候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景观图等引导学生获得有关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设计理由】总结归纳知识,已经学习了这四种气候类型,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下节课分享去热带地区的旅游攻略。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名师推荐教学课件(第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名师推荐教学课件(第2课时)

阅读“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 两侧气候差异那么大?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 山地迎风坡降水 多 ,山地背风
坡降水 少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 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活动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堂探究
真冷啊,挤一起晒晒太阳还暖和些!
太热啦,洗个凉水澡,啃块大 冰块还不过瘾!
北极地区
广州动物园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地形 因素
复习回顾
对气温的影响
纬度低,气温 高 ; 纬度高,气温 低 。
(1)同纬度地区: 冬季大陆气温低 ,海洋气温高 ; 夏季大陆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 。 (2)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大差 。
4.研学发现四: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南极大陆的冰雪每年都在减少,令人担忧,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
A.地球变暖 B.乱砍乱伐 C.地壳运动
D.游客太多破坏生态环境
5.探究延伸:作为中学生,能减缓南极大陆冰雪减少这种现象做法错误的是
()
A.人走灯灭
B.低碳出行 C.尽可能使用空调 D.保护森林资源
《科学报告》中有研究指出:在近几十年中,喜马拉雅冰川正以“异常速度”加速
活 动 认识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针对同学对话中反映的差异,试着用所学的知识作出解释。
2.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旱 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3.请你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举出气候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两个例子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公开课PPT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公开课PPT6
热带气候 以赤道为 轴南北对 称分布。
寒带气候的分布
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 这里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如果气温在10 ℃以下,水稻就不能正常发芽。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 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硫氧化合物导致酸雨等。 28,从海陆位置上寻找亚欧大陆气候分布的规律: 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这里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柯本(1846—1940) 水稻生长也需要较多的水。 2.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 寒带气候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内?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填填看”活动时间)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 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 平均气温在23℃以上。 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热带气候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 到了温带,水稻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热带气候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气候的分类 柯本分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某地
南极地区某地
看看想 想
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太 阳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
想一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 天”, 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想一想
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
影响气候的因素(小结)
讨论
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体育运 动、军事、商业、工农业生产等活动有什么 关系?请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